面对肆无忌惮的权力,勇气与忍耐的源泉通常在于坚定地信仰神圣的道德原则以及身处逆境但仍然信奉精神与物质进步的历史观。人与纯粹的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他有自我改进和自我拯救的能力。人的责任的根源在于对完美的观念,欲望使之完成,理智使之发现面向它的道路。即使意志在这一条道路上无法到达终点,至少这段距离会产生超越个人局限与环境障碍的要求。这是理性的、文明人的世界观。它引导人们去挑战、去承受、去建设一个没有贫困与恐惧的社会。当真理、正义与同情的概念只是作为抵抗残暴权力的壁垒的时候,它们就仍然无法摆脱历史的陈词滥调。
【人物剪影】
昂山素季,1945年出生于缅甸首都仰光,父亲是领导缅甸独立的昂山将军。1947年昂山将军在缅甸政府成立的过渡时期遭到政敌暗杀,当时昂山素季只有两岁。1960年,昂山素季的母亲被缅甸政府任命为驻印度大使,她跟随母亲前往印度。在印度中学毕业以后,她去英国牛津大学留学,学习政治、经济和哲学,之后又到伦敦大学的亚非学院进修,学业完成后,任职于联合国、不丹外交部等处,在国外生活了28年。
1988年,昂山素季回国探望中风的母亲。当她踏入阔别多年的国土时,却看见了祖国处于漠视人权、腐败横生的境地,她再也不能无动于衷,开始参与政治活动并致力于缅甸的民主进程。很快,昂山素季就得到了缅甸人民的尊敬和响应,并当选为缅甸最大的政治反对派组织全国民主联盟的总书记,开始在缅甸巡回演讲,宣传民主。1989年昂山素季遭到军政府的软禁,但她为了能够继续留在缅甸斗争,拒绝军政府将她驱逐出境而获自由的条件。
1990年,缅甸举行大选,全国民主联盟在选举中赢得了绝对优势。按照法定程序,昂山素季理应成为缅甸政府的总理,但选举结果却被作废,军政府拒绝交出政权。国际社会对此产生了巨大反响。此间,昂山素季获得了萨哈罗夫奖和诺贝尔和平奖,她用奖金为缅甸人民的健康与教育建立了信托。此后,昂山素季被监禁、释放,直到再监禁、再释放,但她为了缅甸的前途始终没有放弃斗争,被国际社会誉为“缅甸的蝴蝶”。
【读·品·悟】
这是昂山素季在缅甸人民群众集会上的演讲,在这篇演讲中,她向我们阐释了由于人自身对困难的畏惧导致了腐败,其实这仅仅是恐惧带来的危害之一。恐惧对我们人类自身来说,让我们畏惧自然灾害的来临,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变得多疑和嫉妒,恐惧让我们失去生活的信心,让自己生活在一个卑微的黑暗的角落。
恐惧是人性中难以抹去的弱点。我们每个人都有害怕的东西,有的害怕天黑,有的害怕野兽,有的自己也说不清究竟是害怕什么。实际上,我们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恐惧让我们像一只受伤的鸟,即使猎人的弓上不放箭,也足以使我们从高空跌落,因为,心中的恐惧早已控制了我们。
我们要及时摆脱恐惧的状态。在生活中,长期处于恐惧中,就会形成一种情绪疾病,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长期的恐惧会让人形成一种紧张的情绪,适度的紧张有益,但过度的紧张将会对人体产生抑制作用,使人动作失调、行为紊乱、降低效率。人们在过度紧张的情绪下,脑神经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会失调,出现暂时性的不平衡。这时,人就会体验到一种难以自制的心慌、不安、激动和烦躁,从而出现一系列的行为紊乱、动作失调现象。长此以往,就会影响身心的健康。
因此,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锻炼我们的坚强意志,让坚强的意志来增强我们面对困难的能力,久而久之,就会消除恐惧给我们造成的不良影响。让恐惧远离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成就更加自信完美的人生。
【链接】
最精彩的、最令人感动的演讲往往出自追求真理之士的口。追求真理应该是每一个演讲者在演讲中所追求的目的,而也只有追求真理、弘扬真理的演讲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演讲,才会是名垂青史的演讲。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讲》、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等演讲就如此。这一切都是将追求真理寓于演讲中的结果,如果没有对真理追求的内在思想品质,要想产生名垂青史的演讲传世之作是不可能的。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