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 第三节认清必然性,按规矩办事

第三节认清必然性,按规矩办事

【人物剪影】

林毅夫,1952年出生于台湾宜兰,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27岁那年,他为了实现自己儿时的梦想,从台湾毅然泅过海峡,回到了大陆。不久,林毅夫便进入北京大学经济系学习政治经济专业。198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舒尔茨应邀到北京大学宣讲他的经济学理论,林毅夫很荣幸地成为舒尔茨的翻译。正是这个意外的机会,为林毅夫打开了通往世界经济学最高殿堂的大门。1982年,林毅夫从北京大学毕业,他远渡重洋,来到了现代经济学的大本营芝加哥大学,师从舒尔茨,学习农业经济。

1987年,林毅夫回到了中国,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从海外归国的经济学博士,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国际经济学界享有盛誉。

2008年,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正式任命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林毅夫为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林毅夫也成为首位在世界银行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如此高职位的中国人。

林毅夫这样熠熠生辉的人,也有他难以诉说的伤痛,那就是在他父母去世的时候,他未能守在身边,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他写的《祭父文》十分的凄婉感伤,让读者潸然泪下。在文中,他对于父母过世而自己却无法“执手扶送”,表达了无尽的哀思和遗憾。他回忆说,自己弱冠之年,赋­性­顽介,愤愤诸事,而他的父亲则每次都以动心忍­性­的掌故相勉。1979年离家远去,关山重重,有家归不得,而今是“子欲养而亲不在”……他动情地说:“阿母病危,未能侍奉左右;阿爸抱病卧床,仍无返乡之途。黄泉路口,不得执手扶送,长留阿爸、阿母无尽之憾。终天唯有思亲泪,寸草恨无报春晖。”

【读·品·悟】

这是林毅夫2007年11月在马歇尔讲座上的演讲。在演讲中,他对比分析并总结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一些国家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应吸取的教训,告诉我们:只有根据对自然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自己的决策,才是正确的选择。同时也启发我们,在生活中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矩办事,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就要求我们熟悉法律知识,养成知法、懂法、守法的好习惯,学会用法律的准绳去评判各种简单或复杂的社会现象,根据法律的要求来决定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与此同时,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按规矩办事,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交通规则。遵守交通规则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具备的素养。遵守交通规可以保证交通的畅通,还可以保护我们的安全,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此外,做一个遵守规矩的人还要注意维护公共卫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学习公共卫生的常识,如:不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抽烟要在指定的场所进行。在日常生活中还要管好自己,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随意涂抹乱画,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

综上,我们要养成守规矩的习惯,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有条不紊,才能保证我们大家的利益,让我们生活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

【链接】

马歇尔讲座是以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英国剑桥学派的创立者、新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奠基者和集大成者艾尔弗雷德?马歇尔的名字命名的。马歇尔于186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的数学学院,1885年开始担任剑桥大学第一任的经济学讲座教授,直到1908年退休。

马歇尔讲座始于1946年,该讲座每年从全世界著名的经济学者中挑选出一位担任主讲人,其中的13位在后来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