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到这里都惊呆了,朱铉却在揣摩亚历山大的战法和统兵之道,与平日所学互相印证,深感陈平所说的“兵贵在精而不在多,军强于合而不于形”太有道理了。不禁暗想:“等我练出自己的精兵,若能与此人交手也无憾了!”
酒宴散后,朱铉特意把波金尼阿斯留下请教:“刚才听先生所说,我对你们的‘亚历山大’大帝甚感兴趣,你能告诉我马其顿方阵是怎么样的吗?” 波金尼阿斯听到朱铉如此问颇有些得意的说:“马其顿方阵中大多数为常备兵,数量较多,携带马其顿长矛,小尺寸圆盾。 方阵中士兵们手中的盾牌在保护自身左侧的同时也掩护了相邻战友身体的右侧,一旦最前排的士兵倒下后,原先位于第二排的士兵将迅速填上他留下的缺口。整个方阵战术的精髓就在于全部士兵同心协力、齐头并进,临阵脱逃者会受到最为严厉的惩罚。
轻装步兵:矛的长度短一些,盾的直径大一些(可以遮住跪着的士兵的全身),盔甲稍轻一些。机动性更好。
骑兵:年轻贵族组成的重骑兵。手持一根马其顿长矛。等待作战时,往往将长矛搁在肩上,矛头稍向下。冲锋时,长矛向下方刺出。刺中第一个敌人后,往往让长矛留在他的身体里不再拔出,然后,再用刀剑继续进行战斗。等到战斗胜利结束后,再去找回那些长矛。
辅助兵:装甲很轻甚至无甲,以标枪,弓箭和投石器为主要兵器。”
朱铉点点头,便问波金尼阿斯:“你看我汉朝的军力比马其顿军如何?”
波金尼阿斯略微想了一会方说:“若论步兵协同配合多有不如,但汉朝的武器装备尤其是弓弩和骑兵均占优,弩是我以前没有见过的,射程极远穿透力强。骑兵装备更是巧妙,马鞍和马镫是我们西方所没有的。”
尽管有很多的文献证据证明汉代鞍镫的存在,但缺乏考古方面的实证却是不争的事实。在中国所发现的最早表现高桥马鞍的文物是东汉末年作品,如雷台汉墓出土的骑俑和鞍马彩绘木雕;而最早具备马镫的雕塑作品是长沙西晋永宁二年墓中的骑马乐俑,因这批俑中有马镫者只是在马身左侧鞍下有一个三角型镫具,仅及小腿一半高,而右侧则没有,且骑者的脚也未踏于其中,所以被认为是马镫的雏形,即用于上马的器具;致于最早的实物双马镫,则是辽宁北票十六时期北燕冯素弗墓的鎏金铜裹木质马镫。
在史料中有这样的记载:"匈奴追者骑数百追之,李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这种转身后射的情况,说明此时应已有马鞍和马镫的使用。再比如从具体的战斗方式上看,早在楚汉战争时期,"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能够采用此种在敌阵之中冲突的战斗方式,说明骑者在马上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稳性,否则极易摔下。
自汉武帝以后,从很多战例中可以看到两个趋势。一是骑兵在总兵力中所占份额不断增大,随着车兵的逐渐退出战场,骑步两兵种在数量上的比率关系从十万比数十万,上升到七万比十四万,骑兵明显已经取代步兵而成为战斗主力,相反步兵则下降到“踵军”即跟随在后助战的地位,致于只由骑兵独立参加的战役更是屡见不鲜。二是往往一次战役就长驱奔袭数百里乃至一两千里进行会战,长时间骑马带来的疲劳问题愈发突出,如果骑手不能以充沛的体力投入战斗,取得河西、漠北等大规模决战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在没有鞍镫的情况下,这样的战役几乎无法想象。
所以我们可以很确定的认为在汉代已经出现了成熟的马鞍技术,而马镫虽然只有西晋时期的实物例证,根据以上的推断在三国时期应该已经出现了马镫的雏形。最起码自春秋战国时期起,匈奴等游牧部落就依仗其人马高度结合的快速灵活的战斗方式极大的威胁了燕赵秦等国边境,而汉族人也在与匈奴的作战中掌握了这种技巧,从而大大提升了骑兵部队的地位,以至于后来才有了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才有了卫青、霍去病等人长驱千里追击善骑射的匈奴部族的空前壮举。
即使汉代的弓弩射程远、威力大,但对付善于骑马作战的匈奴没有强大的骑兵部队,汉军也只能采取守势,不可能千里追击匈奴。而匈奴在东汉年间被迫西迁到中亚,后被汉军一次成功的突袭砍下了匈奴首领的头,被迫再次西迁,"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匈奴在南俄草原休养一段时间踏上了欧洲,首先面对的是号称与罗马和蛮族实力并列的阿兰国(突厥人种),阿兰国王绝望自杀,国灭。据西方史料记载,匈奴人头大,肩膀宽,个子不高,在马上可以轻易射中60米外的目标。如果没有马鞍马镫怎么可能在疾驰的马匹上做到‘轻易射中’,最起码也要有马鞍。
还有一个例子,便是曹刘长坂之战。曹操应该是派出了最为精锐的五千"虎豹骑",一日一夜急行三百里并能马上投入战斗,将刘备军击溃,杀刘备二女,若不是关羽及时赶来接应恐怕要全军覆没。若无马鞍马镫等稳定身体的马上装备,连续行军三百里而不休息即能投入战斗,恐怕外星人也做不到,人家可是开飞碟来的。
在亚历山大率军东征时骑兵部队仅为步兵的十分之一,也说明那时西方骑兵只是辅助兵种,若碰到人、马高度配合的骑兵,即使是马其顿方阵也将是非常吃亏的。
朱铉听闻面露得色,甚是享用。谁知那波金尼阿斯却说:“可惜你们没有合适的骑兵盔甲。皮革盔甲虽然轻便但难以抵御弓箭和重兵器的伤害,铁制盔甲虽然坚固却过于笨重,不适合骑兵使用,大大降低了骑兵的机动性。”
朱铉听到此处不免心中一跳,忙问:“西方有更好的盔甲吗?”
波金尼阿斯不无得意的说:“当然有。黑海北部的斯基泰人发明的锁子甲,用细小的铁环相套,形成一件连头套的长衣,罩在贴身的衣物外面。其关键就在于拉丝技术,拉丝需要良好的退火,并且每拉拨两三次就得再次进行退火。这种盔甲重量轻、穿脱和行动都方便,并且通风透气。”
朱铉听后大喜:“你说得如此详细,会做吗?”
波金尼阿斯点点头道:“我祖上正是专门制作盔甲的,只要给我足够的人手。”朱铉当即请波金尼阿斯全权负责此事。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