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未乱而想乾坤颠覆,就是妄为。此等上逆天时下违民意,事必不能成。”陈平又说:“孟子云:‘民为大,君为轻。’民意即是天意,民意若变则天时必变,若想成大事必然要顺民意,此即人和。”
朱铉很是赞同:“百姓若能安居乐业,虽有狼子野心也必不能得逞。敬天顺民,先生已经教过我多次了。”
“现在的民意已变,只待天时。这天时便是灵帝驾崩,天下大乱。”陈平接着说:“那时群雄并起,我等何以为策?”
显然陈平是要自问自答:“以会稽郡为根本,夺取扬州诸郡,而后攻下交州为后援。”
“交州地广人稀,夺取此处徒劳无益。”朱铉不明白陈平为何不西取荆州或向北进攻徐州、豫州,攻下一个蛮荒之地的交州又有何用。
“我知你必有此问。”朱铉的疑问显然在陈平的预料之中:“你的这种见识与常人无异,荆、徐、豫三州,人口众多地处平原,若论安居乐业,确是比交州强百倍不止。世人都似你这般想,人人皆欲夺之,则三州必成百战之地,到那时,还是乐土吗?怎比交州偏处一隅,远离中原战乱,只要我等施政得当,与当地部族和平共处,再加大人口流入,交州便是强大可靠的后援保障。”
“真让人不可思议,先生你是怎么想到的?”朱铉感叹陈平每每奇思妙想,总能出人意料,细思之下却合乎时局。
“所谓奇谋,只是事先能审时度势,依据实情找出对策而已。还记得我跟你说过:‘时事不同则法不同’否?同为一事,今时与往日不同,解决之道又岂会相同,形而上学、纸上谈兵便由此来。”陈平很耐心的教导朱铉。
朱铉听后,大有心得:“秦于关中崛起,高祖自巴蜀出,最后都平定天下,皆因偏处一隅,不受中原互攻之害,积蓄实力待天下纷争,实力损耗过甚,便可逐个击破,社稷一统。”
“正是如此!”陈平见朱铉一点即透,甚是欣慰:“所以,我等的要旨不在争,而在治。群雄并起之后必会生灵涂炭,若能给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地方,何愁民心不归。刘邦约法三章,广收三秦民心,虽身在蜀中,一旦得出就传檄而定”
“当然也不能坐看他人做大做强。扬、交二州若能治理的井井有条,中原流民必然大量迁入。到那时,西取荆州以震动天下,而后谋夺巴蜀诸郡,攻占汉中平原。呵呵,即使有英雄横空出世统一北方诸州,我等也可占半壁江山与之对峙了。若民力、战力允许的情况下,渐次夺取豫州、徐州、雍州,大势定矣。”
朱铉大喜过望:“先生奇谋必然成功,朱铉唯命是从!”
“千万别这么说,我乃你的谋士,此生能如张良那般,夫复何求!”陈平不愧“小张良”,言不忘张良。
最后,陈平总结了一句话给朱铉:“治理州郡为本,攻取西方诸郡为辅,弭乱北方使其处于混战,天下可定矣!”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