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电视新闻里的“大人物”,一个是看电视新闻的“草根”。
谷晓军在创业路上所结识的第一位“贵人”,还真有点电影情节里的戏剧性。
假如没有与张队的那一次巧遇。假如在张队被呵斥的那一刻,谷晓军的脑袋瓜不灵光。又假如没有发生后来那么多的出人意料的事……
把手中这本叫做《时光》的书,往回翻过六年时间,那会儿的谷晓军,只是个给景点摊贩送货的小货郎。尽管他名片上的头衔很唬人——谷氏旅游纪念品公司CEO首席执行官,可地球人都知道,这只是一个虚张声势的蒙人把戏。谷晓军,他就只是个送货的小货郎。
谷晓军喜欢看电视新闻。每天晚上送完货回家,洗过澡,尽管累得瘫倒在沙发上,电视新闻也得坚持看。谷晓军想,就算是草根,也不能光看着柴米油盐酱醋茶,国家大事那也得关心。朱老夫子不是说过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按领导人的话说,那得与时俱进。大人物们讲过的话,怎会有错。
在电视机里的本地新闻中,总能见到张队长那副光辉高大的形象。听到他义正言辞、慷概激昂的发言。每次发言的开头,谷晓军都能熟背——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背完这一句,接下来才是发言的主题。不是铲除了地下黑工厂,就是端掉伪劣啤酒仓库。谷晓军看到这一节时最为兴奋,总把自己也给设想了进去,想象就是自己在带领着一群好汉,在替天行道,清除社会恶瘤。日积月累的,在新闻里看熟了那一张大脸。谷晓军的心里,也就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张队长,那可是巴城山市的大人物。暗地里想,要是有机会,我一定得巴结上。
创业初期的谷晓军,自认为想通的第一个道理就是——巴结上一位大人物。道理是对还是错,咱们评不了,也管不上。他自己想通的,只要他自己认,也就有存在的合理性。
巴城山市的前身,叫做巫溪县。借用巴城山日报的说法,这是一座沐浴在祖国改革开放的春风里,蓬勃发展起来的旅游新城。十多年前,全国各地云涌起县改市的风潮,巫溪县率先响应,升级成了巫溪市。再后来,来巴城山的游客逐年增多,巴城山的名气,响彻了海内外。还借用巴城山日报的说法。巴城山,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旅游风景明珠。再往后,市某领导从北京学习归来,把经验心得带回巫溪市,说要借力推广。报告打到了中央,巫溪市又改名成了巴城山市。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