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怪谈实录之乡村鬼事 > 雪参 一

雪参 一

当我写这一段前,先给师父打了个电话,时过境迁,师父如今已是花甲不惑之年,大学毕业工作后,我把师父接到了城市里,和父母一起怡养天年,师父过来后每天只是呆在家中同父亲喝茶聊天,从不出门,半个月后他就受不了了,说还是喜欢山云野鹤的田园生活,不习惯城市里的嘈杂环境,我苦苦挽留半天,师父笑了笑说:“你又不是不了解我,师父决定要做的事情是谁都挡不住的,难得你有如此孝心,师父心意已足,好好对待妻子,把父母赡养好,就权作是对我尽孝了吧…”

见师父心意已决,我只得作罢,在师父包里偷偷塞了两千块钱,他回家后不到半个月就给我寄了回来,还附带了一封信,信中大体说:城市消费高,你赚点工资不易,即要赡养父母,又要供娃读书,师父身体硬朗,扎纸活儿赚的钱足够自己吃用,无需给我钱…

看完这封信后我流下了眼泪,师父在我心中和父亲是同等地位的,他一直把我当作亲生儿子看待,不只教我纸活儿手艺和风水秘术,还教会我为人处世之道,出钱供我读书,当我事业有成后,他却不图我的任何回报,如此恩情当真不知何以为报…

因我工作繁忙,如今已有两三年没回去,没见过师父了,平均两三天我就会给他打个电话,之前打算写这篇文章前,先征得了父亲的同意,如今写到了师父,而且还提到了风水秘术,于是今天下班后我给师父打了电话,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师父听后先是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笑笑说:“现在这个社会,没有什么秘不秘的,你想写就写吧,不过有些重中之重的东西,就不要写了,不用我多说,你如此聪慧,自己斟酌…”

“师父放心,我理会的…”

在得到师父同意后,我终于长出了一口气,不然这个故事就没法继续了,晚饭后,妻和儿子都已早早睡去,我坐在客厅,冲了一杯铁观音,如今已是隆冬时节,夜晚颇冷,嗅着铁观音淡淡的清香,凝望茶杯上泛起的袅袅烟雾,我的视线渐渐模糊,时光似乎倒流,又将我带回到拜师那天,坐在小凳子上听师父对我诉说着他的故事…

师父的老家在江苏徐州,徐州古称彭城,地处中原要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人杰地灵,历史上的英雄豪杰,文人墨客,宰相官吏数不胜数,如西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南唐后主李煜…这些人都和本文无关。

在东汉年间,出了个名叫张道陵的人,张道陵字辅汉,汉光武武十年生于天目山,据传张道陵的母亲梦见一巨人自称是魁星下降,身穿锦袍拿了一枝奇花给她,他母亲接过来就醒了,只觉得满室异香,整月不散,由此感应而怀孕,张道陵诞生那天,有黄云笼罩在房子上,紫气弥漫在庭院中,房间里光华有如日月照耀,并且又闻到梦中的异香,久久不散。

张道陵天赋异禀,五岁时即能把老子的《道德经》倒背如流,成年后修心悟道,创立了道教,因每次传道之后受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教,据传张道陵有一把诛邪剑,能画符捉鬼,斩妖除魔,他游走民间,帮人驱灾免病,人称“张天师”,随着教众越来越多后,“五斗米”教改名为“天师教”。

天师教修道讲求修心,可闭门在家独自修习,除忌荤腥之外,不忌婚娶,老年后的张道陵独居深山之中修丹炼药,研究风水易术,在百年大限到来,归天仙去之前,将一本《风水经》连同那把诛邪剑一起,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张衡。

张衡携《风水经》和诛邪剑隐居在一个名叫盘龙岭的地方,修身练道,偶尔闲游之时,帮人画符除病,或帮达官贵人寻找墓­茓­,张衡大限之前,将《风水经》传给了后人,带着那把诛邪剑走进盘龙岭后的盘龙山里,从此不知所踪。

而那本《风水经》就这么在张氏后人手里一直传了下来,此经中载有大量驱鬼避邪术和风水秘术,传到北宋年间一个名叫张炎的手里时,不幸在一场家火中被焚毁,张炎只能凭借记忆传给后世子孙。

当传到晚清张国安这一代时,所传的东西只有原书中的十之一二了,而张国安就是我师父张有才的祖父。

张氏后人为人低调,不喜入朝为官,大多隐居乡野山村,潜心修道,因帮人驱病免灾,寻找墓­茓­换得不少钱粮,购得大量良田,故世代家境殷实,都是显赫一方的地主。

到了张国安这一代时,战乱不断,天灾频繁,家道日趋中落,不过常言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张家在当地依然是数一数二的地主,张国安思想比较传统保守,隐居盘龙村(盘龙岭已易名),但求避祸于乱世,守着祖业留下的百亩良田,安稳度日。

他不想让儿子张志铭跟自己一样没出息的窝在乡村一辈子,故将儿子送去北平读书,不久后张志铭在北平受新文化影响,参加了五四运动。

张志铭当年只有16岁,满怀爱国情怀加入了示威队伍,并与同学一起火烧赵家楼,痛殴了驻日代表章宗祥,此举震惊了北洋政府,火速派军警前去镇压,冲突中,张志铭的一条腿被打断,被捕入狱。

张国安听说后,星夜赶往北平,花了不少钱打点关系,才把张志铭解救出来,可由于断腿未经及时医治,落下了终身残疾,出狱后的张志铭返回家乡与父亲一起过起隐居的生活,由于身有残疾,一直未能婚娶,于52岁时方娶得一16岁贫家女为妻。

张志铭虽然隐居,但思想先进,时刻都在关注着国家动向,政局变化,当共产党成立后,他很看好这支无产阶级政党,认为将来的中国必是共党的天下。

后来,淮海战役爆发,眼看共党胜利在握,张志铭欣喜若狂,捐出大量钱米油粮,并购得许多鲜­肉­粉条,雇了不少驴车,亲自押送给了前线的人民解放军,首长握住他的手,感动的热泪盈眶,声称将来胜利后一定不忘百姓的恩德,张志铭心情亦澎湃不已。

不久后,解放军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即实行土改,张志铭的土地被充了公,但他无怨无悔,认为土地本来就是国家的,只要人民在新政权的领导之下能过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就是张家世代以来所有人的愿望。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