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中日战争中不为人知的细节雪冷血热 > 未打死一个鬼子,先丢了党籍(1)

未打死一个鬼子,先丢了党籍(1)

赵尚志和张甲洲、吴福海等人来到哈尔滨,找到满洲省委。

省委召开几次会议,研究巴彦游击队失败的原因,认为赵尚志右倾,执行了地主富农路线,不讲少数民族政策,是游击队溃败的主要责任者。

省委决定,开除赵尚志的党籍,给予吴福海留党察看处分。张甲洲已不被视为党员,也就谈不上处分了。

省委责令赵尚志检查错误,他不但拒绝了,还找省委领导申辩、理论,有时言辞很是激烈。有人给省委写信,说他“对党的领导机关敌视谩骂以至脱离党的态度”。

1935年1月12日,在《中共满洲省委关于恢复赵××(赵尚志——笔者)同志党籍的决议》中,说“赵××同志在领导张甲洲队伍中是执行了右倾机会主义的路线”,“当时省委执行‘左’的机会主义路线”。“1·26”指示信(1933年1月26日王明代中央起草的写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提出联合各种反日武装力量共同抗日。——编者注)已经发表近两年了,省委已认识到自己“左”了,可赵尚志那顶“右”的帽子,是那么回事儿吗?

无论怎么回事儿,在赵尚志的眼里,真理都是简单的。以“反日”为口号,到处是朋友,队伍受挫很快就能重整旗鼓。而在省委领导人的眼里,真理同样是简单的,那就是中央决议是不容置疑的。

从赵尚志二十四岁的照片上看,那张娃娃脸上眉毛挺重,眼睛不大不小。当年曾和他并肩战斗的抗联老人,都说他的眼睛特别亮,有人还说这辈子就没见过那么亮的眼睛,特别是生气、发怒时,剑刃般灼灼逼人。还有,赵尚志的嗓音特别洪亮,而且能言善辩,理论一套一套的。而包括笔者采访时还在愤怒地指责他的人,都说这人­性­子太直,脾气暴躁。

好不容易搞起来的队伍垮了,党籍也不明不白地没了。就不难想象这个爱咬死理的脾气暴躁的直­性­子,当他的申述被置之不理时,因负伤而只剩下的一只右眼,那目光会怎样的灼灼逼人,那张不饶人的嘴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这就是赵尚志,一个特别容易受到伤害的、几乎注定就是悲剧­性­的人物。

1908年10月26日,赵尚志出生于热河省朝阳市(今属辽宁省)三区王伦沟乡喇嘛沟村。近一个世纪后笔者到朝阳采访,我们的民族英雄的故乡,早已改称尚志乡尚志村了。

赵家为书香门第,赵尚志的祖父、父亲都是读书人,家境比较优裕(赵尚志最后一次被开除党籍后,就有人追究他的“阶级根源”)。父亲赵振铎曾任县自治会副会长、县议会副会长,为人正直、侠义,思想开明、进步,有反抗­精­神,是当地受人尊敬、颇有影响的人物。《朝阳县志》载称:“晚清附生(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即秀才——笔者),民国五年(1916年)四月创办清乡会,发展会员千余人。以抗苛捐杂税、打击贪官污吏、缉捕匪盗、储粮备荒为宗旨,与朝阳县长孙廷弼发生数次武装冲突,打死警察12人,缴获其枪支马匹。同年六月,孙廷弼调兵血洗清乡会。失败后,携家经北京辗转至哈尔滨定居。”

1934年,赵尚志已是威震哈东的“赵司令”。日本宪兵侦知赵家在道外区16道街附近的集良街,将父亲抓去,让他劝儿子别再反满抗日。赵老先生受尽折磨,坚不吐口。母亲张效乾四处求人借钱营救,有人怕受牵连,闭门不见。张效乾昂然道:你不用怕,俺不会再来了,但俺要告诉你,俺儿没做坏事,他是抗日救国不当亡国奴!后来是把五间青砖房卖了,才把人赎出来。一家人逃去北平,七七事变后又迁居上海、香港、贵阳、重庆、西安等地。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