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墨郎和周聪赶到张三元家。只见灵堂肃穆,堂上挂着白灯笼,供桌上白烛高香,摆齐四荤四素,灵堂正中是一口油光锃亮的大棺材,几个和尚打坐在蒲团上,不停念诵金刚经。几个女眷沫泪低泣。
周聪凑向苏轼耳边:"昨晚张家要求拿回张三元的尸身,沈大人考虑仟作已验毕,就还给了她们。"
这时,何香儿一身缟素赶了出来。
周聪一脸骄横,喊道:"何香儿,这位是杭州府刚到任的通判苏轼苏大人,现下正是来查你夫张三元一案。"
何香儿脸上还挂着泪痕,低垂眼帘,矮身行礼道:"民女见过苏大人。"
苏轼刚要说话。周聪先道:"何香儿,你把上次在堂上的供词再向苏大人重复一遍。"苏轼斜睨了一眼周聪,周聪这才退到后面。
苏轼:"张三元一案还未了结,在下也有些许不明之处,叨扰贵府,还望见谅。"
何香儿细声道:"哪里话?大人为我家官人申冤昭雪,民女感激不尽,大人请里面坐。"
...
何香儿哭哭啼啼道:"...那晚,我只道他是喝酒到很晚才回来,就先睡下啦,谁想...若当时去路上迎他回来,也不至于此。"
苏轼问道:"你说张三元当晚要向童员外借1000两银子?"
何香儿点点头。周聪Сhā嘴道:"大人,州府已证实张三元确从童员外处借有千两银子,童员外手中还有张三元的亲笔借据。"
苏轼捋须,脸上似有不解,又问道:"张三元开有绸布庄,此类生意,多不过千缗钱币,怎突然要借这许多银子?"
何香儿叹了口气:"不瞒大人,我家官人近日遇到一笔大买卖,急需银两组织货源。"
苏轼:"哦,仔细讲来。"
何香儿想了想:"那还是数日前,那天午后我家官人吃过饭正在店里盘点."
张记绸布庄内,张三元正在清点布匹。门外进来一位身着华服的俊秀公子。
张三元忙迎上去:"公子可是要些绸缎?"
公子并不答话,在店里转了转,又仔细看了柜台上摆的各式绸布。
张三元:"江南一带的各式丝绸,布料,小店均有进货,不知客官需要哪种?"
公子:"老板如何称呼?"
张三元:"小姓张。"
公子一拱手:"敝姓金,从京城初来到贵宝地,听说杭州乃丝绸之乡。特来采办一些货色。"
何香儿从里屋撩开门帘望了望屋外的客官。
张三元殷勤介绍道:"金公子想必是要些上等货色,小店有单经、三经、四经绞不起花的素罗,还有平纹和斜纹起花的各类花罗。"说着拿起一块展示给公子看。
金公子并没有看,却问道:"张老板店里只有这些吗?"
张三元迟疑地:"公子..."
金公子提醒道:"京城人士附庸风雅,价钱并不看重,喜欢穿些上等面料的货色。"
张三元探问道:"可是要吴绫、花鼓歇、朱纱?这可是专供王公大臣使用的。市面上极少,价钱非一般人能承受。"
金公子不屑地:"张老板经营丝绸多年,难道就只知道这些吗?"
张三元心里一沉,迟疑道:"难道..."
金公子直接点题:"张老板可有柿蒂绫?"
张三元一惊:"这..."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