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将专注倾听的态度传递给孩子
“微笑,并常常做出吃惊的样子”是孩子最爱看到的表情,他们希望看到大人对自己所说的事情表示出吃惊的表情。能把大人吓住,说明自己很有本事。同样,在孩子说的过程中,适时地说些简单的诸如“太好了!”“真是这样吗?”“我跟你想的一样。”“你的想法太好了,接着说!”等话语来表示你的兴趣。
孩子的话,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所以,请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童心,多一点爱心,像对待朋友那样去关爱孩子。只有真正懂得倾听孩子的妈妈,才能获得和孩子真正交流的机会,才能真正明白孩子心中所想以及他们行为的真正动机。
告诉孩子快乐学习
我想,中国的孩子在上小学以后,妈妈常说的话就是:“赶快写作业去!”或者“还不给我看书去!”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健康和快乐也同等重要。可是,似乎自古以来,学习的问题,一直是父母和孩子的心头结。在父母的眼里似乎只有金榜题名,只有试卷上的分数;而孩子呢,老是担心成绩太差遭父母责骂。父母要孩子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而孩子除了学习,还要玩乐。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孩子来说,玩乐和健康跟学习是一样重要的。每个妈妈都是从孩童时代走过来的,更应该理解孩子爱玩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乐中了解世界,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比起妈妈们硬逼着他去学习要容易得多。只有有了轻松愉快的心情,健康的身体和精神,才有精力把学习搞好。所以,请妈妈们不要随便地呵斥孩子。
妈妈们是否可以回想一下,当我们第一天送孩子去上学的时候,孩子是不是蹦蹦跳跳非常开心,是不是刚开始都喜欢学习,一回来就做作业?可是,后来孩子变了,变得厌学,憎恨做作业。这是为什么呢?从根本来说都是我们大人造成的。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于是,逼着孩子刻苦学习,努力学习。 当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我们逼着、管着、骂着、打着;而孩子呢,焦躁、生气、流泪、痛苦不堪。由此,孩子今天学习痛苦,明天学习痛苦,天天学习,天天痛苦,天长日久,于是孩子就形成了“学习=痛苦”的条件反射。从此,一提学习,孩子就痛苦,一到写作业时间,就是一场大战。
可见,硬逼孩子,孩子的逆反心理一上来,就什么也做不成了。如果妈妈包办的成分太多,只会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处于被动状态,大大降低学习的乐趣,给孩子今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困难。那么如何让孩子们高兴地学习,快乐地做作业呢?
学习、玩、健康,对孩子来说是一样重要的,所以,我们要把“逼”换成“鼓励”,帮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让孩子在鼓励中感受到关怀,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1.根据孩子的性情对症下药
对于特别贪玩、调皮的孩子,妈妈就要因势利导了。比如孩子玩累了,可以对他说:“歇一会儿,去做功课吧。做完了功课,可以玩得更开心。”
对于性格内向,而成绩又不太好的孩子,其心理压力一定很大,这时妈妈要想办法让他学会放松,多跟其他的孩子一起玩,或者带他出去玩,减轻学习给他带来的心理负担。在语言上更是要体现关心,比如孩子做完功课,你可以对他说:“学习是很重要,但不用这么拼命,咱们不急,一点点来,要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
2.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
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可以做得好。让孩子量力而行,除了学习,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不要太劳累,不要太强迫自己。
当孩子听你这么说,感受的不仅是鼓励,还有来自亲人的最真诚的关怀,这会让他心里觉得温暖。同时,学习带给他的压力也因此而化解了。
3.随时随地学
比如妈妈和孩子一起外出,对于外面的事物,妈妈可以和孩子比赛谁看到的事物最多,谁说得最美。如果孩子“我看到了大楼了”。妈妈则说:“我看到一栋银白色的玻璃高楼,它在蓝色的天空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孩子都是善于模仿的,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虫工←木桥 书←吧←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