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武林人士都知道,海上有个侠客岛,那里的人们各个武功卓绝而又残忍无比。他们每隔十年便派出使者,给名门大派的掌门人发铜牌,邀请他们上岛去喝腊八粥,但从来都是有去无回。如果有人胆敢不去,就会满门通杀。因此,武林人士无不谈“岛”色变,无人敢接铜牌,但又不敢不接,不敢不去送死。
其实,这是一场误会。原来侠客岛两位岛主在岛上发现了武功秘籍,这是用蝌蚪文刻在石室里的李白诗《侠客行》,每一句都有许多注解,还有Сhā图。两岛主参悟不透,故而邀请天下武林高手前来共同参悟。上岛的每一个人都如醉如痴地迷恋上这门武学,故而不愿意回归故里。至于被杀全家的人,都是一些罪大恶极的武林败类。
长乐帮帮主石破天,也是应邀上岛之人。他是个呆头呆脑、一字不识的青年,论智商肯定没有别人高,情商也很平常,但他却从那些蝌蚪文中发现了文字笔画本身即是武工招式、内息走向,无意中读懂了其中奥秘,练就了盖世武功。
这个故事奇就奇在那些智商、情商极高的人不能解读的武功秘籍,却被一个呆头呆脑、一字不识的石破天破解了。这只能说明石破天具有极高的搜商。石破天所凭借的只是他那特有的直觉,凭直觉他发现了其中奥秘,完成了这次特殊的搜索任务。在搜索中,人的直觉本身也是工具——一种非物质性的搜索工具。人们常说“女人的直觉很厉害”,并非没有道理。的确,女人们凭借敏锐的直觉,进行过无数次成功的搜索。
侠客岛的故事,似乎给了我们更多的启示。那些智商很高的大侠们,整天围绕着诗句和注解的文字意义争论不休,完全忽略了文字形体的意义。从心理学上说,这叫“思维定势”,是他们过多的知识阻碍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而对于石破天来说,他不认识字,不懂得什么文字理解。在这个时候,他的敏锐的直觉却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从文字的笔画形体上“悟”出了真谛,成功地解读了别人读不懂的武林秘籍。
这个故事,又一次说明了搜商不同于智商或情商。
走出红房子(1)
网上有一个著名的Flash游戏“走出红房子”这个游戏非常有意思,就是假设游戏者醉酒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被关在一所房子里,他必须在密闭的房间里找到一些工具和物品,打开门锁,走出红房子。尽管情节简单,游戏的难度却非常大,里边的某些物品非常不容易找到,而且其用途往往也需要像侦探家一样进行推理、猜测和想象。据说,世界上只有4000人能够在十分钟之内走出这个红房子。很多人都认为,这个游戏是一个“测试智商”的游戏,实则不然。它更是一个测试搜商的游戏——找到走出红房子的方法和步骤,只不过在这个搜索过程中包含有许多智商、情商的成分。
我们不妨仔细研究一下这个游戏的整个流程:
这个人醉酒后,发现自己被关住了,马上产生了走出去的强烈动机,或者说产生了征服这个游戏的欲望——这是情商。
通过推理明确:只有找到一些工具,才能找到走出红房子的方法或途径。——这是智商。
从房间一些比较明显的地方,比如窗台上,桌子上,没有上锁的抽屉里,CD机旁边,可以找到钥匙、金属棒、易拉罐拉环、一只戒指、备忘录等等——这些全是搜商。
很多人在那些明显的地方找到东西之后,仍然找不到走出红房子的途径,便放弃了。一些人则不气馁,继续寻找下去——这又是典型的情商。
通过生活想象或通过无意发现,多次拉开窗帘可得到戒指——这里既有情商的成份,又有智商的逻辑推理因素。
通过两把钥匙,打开抽屉,找到电线和神秘盒子。——这是智商,也是搜商。
从CD空盒子联想到,CD机里可能有唱片;或者缺少这一步,直接通过电线的存在而联想到,CD机可以利用电线接上电源打开。打开CD机之后,可以从碟仓里得到一把大钥匙——这又是智商,也是搜商。
查看备忘录,原本的目的是看看有没有纪录什么找到其他物品或者走出红房子的线索,却只得到了一张不知何用的标签纸。通过联想和推理,运用易拉罐拉环刮开标签纸,得到不知何用的4位数字。虽然这个收获的意义还不明确,但毕竟是一个收获。——这些都是智商,也是搜商。
把两个圆型戒指和神秘盒子上的两个小圆洞联系起来思考,然后把戒指各放进去;仿照以上的思考,又可以把金属棒放进神秘盒子的长形凹槽。神秘盒子一打开,这才知道是录影带播放机。然后,把缺的一节电池放上,把录影带放上,播放出跳舞者的视频——这些也都是智商。
对跳舞者长时间舞蹈的耐心等待——这是情商。
书包 网 想看书来
走出红房子(2)
对跳舞者两手指向同一个地方的特殊动作,发现那个发亮的星星——这是搜商。
紧接着,通过点击发亮的星星,找到墙上的保险柜——又变成了的智商和搜商。
通过对标签纸上不知何用的4位数字和保险柜4位密码进行联想和推理,发现这是保险柜密码,并用那把大钥匙打开保险柜,得到起子。再用起子撬开紧闭的门锁——这些又都是智商了。
在整个“走出红房子”的游戏过程中,我们看到,这个游戏实际上测试的是并不是单纯的智商,甚至即使是智商,也是这次为了走出红房子的搜索过程中的智商。这个游戏综合考察了人类的多种智力因素。
以上仅仅是就游戏的流程而言的。对于玩过这个游戏的人们来说,不同人的搜商不同,其结果是很不一样的。有一些人,脑子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时代里,就是想不到运用各种搜索工具,甚至不知道怎么搜索物品,不是玩不下去,就是根本无法玩。而另外一些人,在游戏过程中遇到难题时,甚至还没有玩之前,就上网搜索出关于这个游戏的攻略,很快便就解决了“走出红房子”的难题——这就明显是搜商了。在以上的对比中,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这个游戏是对搜商测试,同时也测试了智商和情商。
人们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类似这种名为“测试智商”的游戏和题目很多。比如,这张非常有名“多面人像”,明里暗里隐藏着很多张人脸。人们都以为,这张奇图检验的是人的智商。一个网站甚至在这张奇图下标了一句:“能发现9张脸的人智商在200以上。”但是,对于画面、线条、颜色等等基于人类直观本能的视觉印象和感受,怎么能够归于智商的范畴呢?眼睛能看到人脸,耳朵能听到声音,嘴巴能发出声音……这些怎么可能称之为智商呢!此外,很多经正规测试证明是高智商的人,也往往不能找到这张奇图中的多张人脸,这又是为何呢?道理很简单:在寻找图片人脸的过程中,依赖于线索、联想、想象和发现,搜商发挥了最主要的作用。另外,在屡寻不获的情况下,鼓起勇气,树立信心,耐心地继续寻找下去,人们又得借助于情商。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以逻辑推理为基础的智商的依赖、非常少,甚至基本没有。因此,与其说这张奇图检验的是人的智商,还不如说这张奇图更多的是在检验人的搜商。
也许,我们应该把事情想得极端一些:一个患痴呆症的低能儿对人说,在一面破损的墙面纹理中,藏有一只兔子的形象,但是一般人即使经过提醒也不容易看得出来。难道说,这个低能儿的智商就突然变得很高了吗?必须承认,很多名为“测试智商”的游戏、图片、题目等等,实际上更多测试的都是人的综合智力。
走出红房子(3)
我们由此想到:在生活中,无论哪一种智力因素都不大可能被单纯使用。如果单纯地强调某一种智力因素,而忽视其他智力因素的作用与意义,必然导致人们生产生活不能正常进行甚至失败。如果我们愿意把各种社会实践都当成一个“走出红房子”的游戏,那么,人类就不可能仅仅运用单纯的一种智力因素取得成功,而必须调动智商、情商、搜商等多种智力因素。
综合应用智商、情商和搜商,人类才能走出社会历史发展的“红房子”!
智商和搜商实证研究(1)
为研究搜商、智商以及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随机抽取了某IT公司的64人,以及某研究所的19人,对他们进行了智商搜商测试,智商测试选用了标准题目,搜商测试则用单位时间内的正确率来衡量(为容易比较起见,其尺度并转化成和智商相同),并请他们填写了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工作类型等相关信息。人事部门提供了工资范围。
一,基本背景数据
1, 性别上,男女之比为63%:37%.
2, 学历上,大专及以下:本科:研究生及以上 之比为18%:49%:33%.
3, 工作上,技术:非技术类=65%:35%.
二,基本分析
1、从表面上看,男性和女性,高学历和低学历在智商和搜商上的差别皆显著,前者比或者都要高,搜商的差别更大一些。对于技术类和非技术类,他们在智商上有差异,但是搜商上则没有显著差别。这说明,非技术人员需要有较好的情商而不是智商,但是对于搜索能力的培养和需求却和技术人员类似。这里的显著性是用t-检验和方差检验(ANOVA)得出。
教育
大专及以下 本科 研究生及以上
智商 122 125 133
搜商 91 98 107
性别
女 男
智商 123 130
搜商 95 103
工作
非技术 技术
智商 122 130
搜商 97 102
其中教育的对智商和搜商造成的差别尤其显著。考虑到教育和其他两个指标的相关性比较大,以及在我国高学历的男性比女性明显要多,因此我们用广义线性模型进一步研究在有教育因素影响的情形下,智商搜商的差别,结果发现工作类型不再有显著性差别,而且性别对搜商的差异仍然存在。结果如下。
模型1:智商的GLM模型 =性别+职业+教育
因变量: 智商 IQ
来源 DF 平方和 均方 F 值 Pr > F
模式 4
错误 78
修正总数 82
来源 DF 类型 III SS 均方 F值 Pr > F
性别 1
教育 2
工作 1
智商和搜商实证研究(2)
模型2:搜商的GLM模型 =性别+工作+教育
因变量: 搜商
来源 DF 平方和 均方 F值 Pr > F
模型 4
错误 78
修正总数 82
来源 DF 类型 III SS 均方 F值 Pr > F
性别 1
教育 2
工作 1
1、表面上看,搜商和智商相关性显著性相关 (相关系数=32%,显著性水平 模型3:智商的GLM模型=搜商+性别+工作+教育
来源 DF 类型 III SS 均方 F值 Pr > F
工作 1
教育 2 472.6082790 236.3041395 2.33
性别 1
搜商 1
模型4:搜商的GLM模型=智商+性别+工作+教育
来源 DF 类型 III SS 均方 F值 Pr > F
工作 1
教育 2
性别 1
智商 1
智商和搜商实证研究(3)
模型5: 智商 = 性别+工作+教育 (搜商模型类似,略)
来源 DF 平方和 均方 F值 Pr > F
模式 6
错误 76
修正总和 82
来源 DF 类型 III SS 均方 F值 Pr > F
工作 1
教育 2
性别 1
计算机 1
搜索 1
2、和工资相关性最大的是年龄。在控制了教育和年龄的影响后,智商微弱影响工资,而搜商目前仍没有成为影响工资的因素。
模型6:薪水的GLM 模型=搜商+智商+年龄+教育
来源 DF 平方和 均方 F 值 Pr > F
模型 5
错误 58
修正总和 63
来源 DF 类型 III SS 均方 F值 Pr > F
教育 2
搜商 1
智商 1
年龄 1
3、于网络搜索在中国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新颖的,我们发现年纪越大的人,其搜索能力要比较小的人要弱些。大约每大三岁,则其搜商要减少4分。
关于智商的测试已有了许多相对成熟的方法,本次搜商测试的工具选用搜索引擎显然具有一定局限性。因为搜索引擎虽然是获取知识的最有力的工具,但毕竟不是全部,除传统的字典、图书等知识外,咨询热线、社交网络,各种互联网服务平台都有可能成为获取的新的知识的工具和方法。以寻找目标地点为例就有问路、查地图、使用电子地图到动态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不同的知识获取方式。所以让受试者在更大范围内选择工具会进一步提高搜商测试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从发现线索到有效地保留和使用线索的角度为受试者设题也会使搜商测试更加全面客观。总之关于搜商测试的科学方法的讨论,本书只是一个开始。相信随着更多的人参与搜商理论的研究和讨论,搜商测试会更加科学与权威,成为人们衡量人类智能的一个重要的参照因素。
书包 网 想看书来
小贴士:高学历并不等于高能力
艾萨克博士讲过一个故事。曾有一位朋友对他说:“博士,有一个又聋又哑的人来到一家五金店买钉子。他把两个手指头并拢放在柜台上。用另一只手做了几次锤击动作。店员给他拿来一把锤子。他摇摇头,指了指正在敲击的那两个手指头。店员便给他拿来了钉子。他选出合适的钉子就走了。那么,你听好了,接着进来一个瞎子,他要买剪刀。你猜他是怎样表示的呢?”
艾萨克举起右手,用食指和中指做了几次剪刀动作。朋友一看,开心地哈哈大笑起来,“啊!你这个笨蛋。他当然是用嘴巴说要买剪刀呀!”接着他又颇为得意地说:“今天我用这个问题把见到的所有人都考了一下”。
“上当的人多吗?”艾萨克急着问。
“不少”。他说:“但我事先就断定你一定会上当”。
“那为什么?”艾萨克不无诧异地问。
“因为你受的教育太多了.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知道你不会太聪明的”。
老教授与邻家孩子(1)
一个研究考古学的老教授和一个三口之家相邻而居,关系处得非常好。邻居家的小孩子才上小学四年级,但求知欲很强,经常向老教授请教有关文物方面的知识。有一天,老教授到邻居家闲聊,小孩问这问那,终于有一个问题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无法回答。于是老教授说,等明天我查了资料之后再告诉你。可是小孩子心想,上网查查不就可以了?于是他走进了书房。待他再次来到客厅时,老教授已经告辞离去。第二天,老教授见到小孩子,抱歉地告诉他,自己还没有查到那个问题的答案,准备上图书馆去查。这个聪明的小孩子却得意洋洋地宣称,他已经知道那个问题的答案了。老教授很惊讶,问这是怎么回事。小孩子说,上网搜到的。老教授一问那答案,果然准确。
做学问的人反而不比普通人更快捷地掌握知识——尤其是书本上的知识,这在十几年前还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在网络普及、信息化已成现实的今天,知识和学问已经不再为少数人所专有,只要一个人稍微动一点脑筋,并愿意下一点功夫和时间,就可以从网络、电视、图书馆等等有形、无形的渠道,获得最新最全的知识。
当然,怎么样搜索到有用的知识,是有一定的技巧的。有的时候,线索明明存在,人们就是找不到。
一个大学里的登山队,准备在暑假里去征服福建省某一个不是很有名,但是据说是非常险峻的山峰。至于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山峰,他们也只是听一个来自福建的登山队员提起过。无论是图书馆,还是网上,除了标明这座山的名字和方位之外,没有更详细的资料。但是,登山的声势已经造出,准备工作也已经做好,这些意气风发的青年登山队员怎么也不愿意做“打退堂鼓”这样不光彩的事情,最终还是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信念出发了。到了当地,队员们问遍各处村民,都问不出个所以然来。村民们都摇头说,那座山峰是神山,除了神仙和猴子,谁也爬不上去。但是,根据登山队员对地形的初步勘察,这座山理应可以登上。他们都相信,连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人类都可以征服,这座小山怎么会登不上呢?正在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女队员说话了——我好像知道有一条路可以登上!众人纷纷问她,什么是“好像”知道?女队员说,在一本登山记中,一个外国登山爱好者似乎提起过福建有座“神山”,他登上过。抱着一线希望,众人派她打道回县城,上网搜资料。她从外国人登中国山峰开始查,一直查到各种登山队的经历,再查到具体的人,再查到具体的人写的登山记……终于,结果出来了——果然有一条险径可以直达山顶。最终,由于这个女队员的成功搜索,登山队圆满完成既定的登山任务,凯旋而归。
老教授与邻家孩子(2)
从图书馆到网上,到村民中,再到网上,这个登山队在搜索的道路上绕了一个不算太小的弯,浪费的精力和体力不能算小。实际上,搜索登山之路的线索早已存在于那个女队员的脑海里,假如她能够早一点想起这一条线索,那么登山队就不必要绕这么大一个弯子,以至到了山脚,还要等上几天才最终找到登顶之路。
假如把获取有效知识或找到事业成功之路看作一次次艰难的登山过程,那么,展开有效的搜索,无疑可以事半功倍,把到达顶峰的时间大大提前。
无限放大的知识量(1)
搜商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生活的质量。这完全是时代赋予的特性。
人们曾经以为,面对无限增长的知识,人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直到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甚至变成“两脚书橱”。然而,还是那个宗杲和尚说得好:“弄一车兵器,不是杀人手段。”对于具体的人来说,真正有用的知识永远只是一小部分。中国古代有“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说法,尽管它原意指向女人与爱情,但其内涵却完全可以做一番新的解读:海量知识,我只取一瓢饮!这样一种从容面对知识海洋的态度,实际上给了我们另外一个惊喜——每个人的知识量都有可能变得无限大了,因为他们可资利用的知识就是人类古往今来创造的所有知识。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有一群自由撰稿人聚集于北京。这群人除了懒散、睡晚、没有单位、没有正常收入、偶尔有点神经质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经常往图书馆里跑,或者干脆就住在图书馆附近。每天早上北京图书馆开馆之前,都可以看到一大帮人在图书馆南门口等待一拥而进,颇似赶公共汽车的上班族,这些人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是自由撰稿人。他们拿到写作任务之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到图书馆查资料。曾有一个自由撰稿人被一家公司的宣传主管询问:“关于我们这个行业,你了解多少?”他的回答是:“一点都不了解。”那个主管非常奇怪:“那你怎么替我们写宣传稿?”自由撰稿人非常从容地回答:“资料在图书馆里全有!只需要给我两天的时间。”整个公司的人都不怎么相信这个口气张狂的自由撰稿人能给他们写出什么好东西来,便告诉他:“给我们写两三篇东西先看看吧!”把他打发走了。谁料想三天之后,自由由撰稿人交上来的稿子厚厚一撂。公司的人一看,吓一大跳:“怎么你比我们还了解这个行业?原来你才是行家啊!真是看走眼了,看走眼了!”这个自由撰搞人一句话也不说,暗暗得意。
进入21世纪后,网络兴起,图书馆渐渐门庭冷落。这些自由撰稿人在这个更大的知识海洋中,更加如鱼得水。其一,在图书馆查目录索引,然后让图书管理员拣书,要花费很多功夫,而他自己在书中的字里行间找到可资利用的材料,又得花掉不少时间;其二,图书馆的图书多多少少有点陈旧,远远不能与网络的更新速度相比;其三,并不是每一个图书馆都能满足他们的全部需求。有的时候,这些自由撰稿人会为了几个数据而跑遍整个北京城。
几乎与事实同步的更新速度,以及几乎无限量的装载容量,已经使整个社会构成了一个无限量放大的网络和知识库。人们拥有和利用这样一个无限量的知识库的方式,完全不可能照搬古人的办法,把它全部装进脑袋里,而只需要一次一次的搜索。这也就是说,尽管我们放弃了拥有更多的知识的可能,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拥有了一切知识。
无限放大的知识量(2)
这就是搜商的意义。
“万事通”和“包打听”(1)
有两个高中时期的好朋友,一个人称“万事通”,是学富五车的“书虫”——知识份子。很多人遇到不了解的知识,或者无法解决的难题,通常会先请教或咨询他。另一个人称“包打听”,大专毕业。尽管逻辑思维很强,理解力也很强,数理化成绩越超一流,但是记忆力差,老忘事。他的好奇心还特别重,经常地跟人问这问那,随时随地一副“不耻下问”和“恭请赐教”的面孔。
多年之后,他们老友重聚,聊到当年共同的爱好——足球,“万事通”说得头头是道。“包打听”一言不发地听着“马特乌斯”、“里杰卡尔德”、“巴乔”这些熟悉又陌生的球星名字,不禁有点黯然——他毕竟还是比我强啊!
临别之际,双方突然想到应该互留电话地址,这才交换名片。“包打听”一看“万事通”名片上的头衔,不由得暗自惊讶,心想:以他的学历和知识来看,这个头衔实在太小了,只不过是一个公司的小职员。看来,他在事业上不怎么顺心?“包打听”有点恍然大悟,为什么“万事通”对工作和事业之类的话题总是顾左右而言他,为什么谈到生活、收入、爱情、婚姻、名利时,他总是沉默不语。像他这样对知识有浓厚兴趣,甚至有点“知识癖”的人,多多少少是信奉庄子所谓“无用之用”的哲学的。因此,对于“入世”的社会实践而言,“万事通”如此大量的知识积累,不见得是一种竞争优势了。
“包打听”想到这里,既高兴,又可惜,忍不住追问了起来。“万事通”显得有点尴尬,只好承认自己的事业发展不是特别顺利。“万事通”很有感慨地说:“这个社会还是需要你这样的‘包打听’啊!天下之大,我这样的‘万事通’又能了解多少呢?!现在的社会发展这么快,必须学会像你这样到处问,到处找,才能得到有用的东西,才能创造价值,赚大钱。我大学的老师说过,知识并不意味着智慧。我现在越来越能理解这句话了。人积累了很多知识当然好,但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是不是人才,要看他是否能够通过无限的探索和发现创造价值,而不是先期拥有多少知识。而且,从另一个方面说,知识的积累往往是在探索中完成的,如果以前积累的知识成为你创造价值的累赘,就应该抛弃,比如我……”
在这方面,“万事通”也说得那么头头是道。“包打听”说:“你看你看,又‘知识论’起来了!”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需要调整,需要调整!”“万事通”一笑,感慨地说道,“我这个‘万事通’,还是不如你这个‘包打听’啊!看你现在的身家,有个把百万了吧?
“万事通”和“包打听”(2)
在中国,“万事通”和“包打听”谁比谁强的问题,常常引起人们的争议。我们在这里的讨论,并不是说“万事通”真的不如“包打听”,而只是想要说明一个道理:在现实生活中,也许“包打听”比“万事通”更能捕捉到瞬息万变的变化,并相应地做出策略上的调整。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包打听”完全有可能比“万事通”更容易、更快捷地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在生活中,往往出现这种“万事通”不如“包打听”的现象。一个博士生为了领取火车托运的包裹,有可能在火车站转了大半天还没有找到行包处,而另外一个第一次坐火车的人,却可以通过车站问询处、路牌标识、向行人打听等方式,快速找到行包处取回包裹。
归根结底,人们所能掌握的信息终归是有限的,但是与此相对,人们取得知识的途径却是多样的。进入现代社会之后,计算机网络的发明,几乎无限制地增加了获取知识的可能性。从前,人们尊崇“万事通”而鄙视“包打听”,但是到了现在,二者的价值高下理应重新估计。“包打听”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已经从历史舞台的配角、小丑一跃成为主角之一,可以与“万事通”同台竞技了。
钓鱼的故事
有两个老头,一个姓李,一个姓王,都是钓鱼的高手,彼此之间既是好朋友,又互相不服气。有一天,他们听一位朋友说,在某山村的溶洞里,有一种瞎眼小鱼,特别难钓。于是他们约定,到那个溶洞去钓这种小鱼,一决胜负。几天之后,他们去了那个小山村,李老头一住下,就拿起钓具,这里检查那里检查;而王老头只顾着和自己的农村朋友谈天说地。第二天比赛,两人约定下午三点同时出洞,看谁钓的多。李老头在洞里呆了许久,桶里装了不少鱼,还钓上了一只王八。当他自信地走出来的时候,却看见王老头已在外边吃烤鱼了!一看王老头的桶里,满满的全是。他叫了起来:“这肯定是下网捕的!”王老头一哂:“你才是下网捕的!”然后向洞口的草堆一指,说:“这村里的人都用那些草的果实放进水里,引来溶洞深处鱼群。用这方法,才好钓!才钓得多!”李老头一听,傻眼了。无论如何,他输掉了这次比赛,不承认也不行啊!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困难,以及不能解释的现象。搜索作为一种快速获得有效知识的能力,在这里显得特别重要。据说,在红军长征期间,药品特别稀缺,甚至连消炎的常备药也没有,这使得红军的高级将领和医务人员一筹莫展。在打下茅台镇之后,一位首长偶然地看到,一个战士用名贵的茅台酒洗脚。在经过认真的调查之后,他发现用茅台酒擦洗伤口,伤口就会很快愈合,是一种有效的消炎和治疗方式。这使红军解决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此外,在抵御风寒、制作干粮甚至制订行军路线方面,红军很多时候也是通过对当地人的询问、派出侦察员侦察等搜索方式,找到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然后加以实施,取得成功的。
事实上,人们会经常遇到这种完全没有准备却又必须完成任务的情况。一个初到北京的人,人生地不熟,但是又必须走路,必须做事,必须有所作为。只要他会开口说话,就能通过问询从别人的嘴里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使他不至于盲目行动。只要他学会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那一部分,找准一个位置,他就可以成功。的确,很多大学生就是这样找到学校的,很多找工作的人就是这样找到应聘单位的,很多白领就是这样成功的,甚至很多外国人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认识北京的。
在人们的工作、生活当中,这种对事件完全陌生的情况出现的机率是非常大的,而搜商的意义也就此凸显出来。
搜商是生活艺术(1)
钱钟书曾经有一句戏言:“把图书馆的书放进自己的书里,然后再把自己的书放进图书馆。”也许我们还可以对他的戏言进行一次戏仿:“把别人的想法放进自己的生活,然后把自己的生活变成别人的想法。”
的确,我们的生活往往就是如此奇妙。通过搜索大多数人对某一事物的看法,然后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观念。在这种看法和观念付诸实施之后,其经验和成果又成为知识的一部分与人们共享,成为别人搜索的对象,为更多的人服务。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之中,搜商在人们的生活中有了一种审美的特质,一种生活的艺术由此产生了。
从上一节“钓鱼的故事”中,我们已经略知这种生活艺术的大致风貌。在那两个老头比赛钓鱼的过程中,不能说是只有胜负而没有乐趣的。李老头固然输了一着,但是,他同时又在失败中跟王老头学了一招,使他在以后的钓鱼休闲中,增添了一种全新的技术和知识。这既丰富了他的生活,也丰富了他的人生。
不仅搜商双向度的艺术是存在的,其实单向度的艺术同样存在。
有一个朋友,最近买了一套房子。自然,买房肯定是要装修的,但是这个朋友对空间艺术一无所知,甚至连最简单的配色常识也不知道。虽然他的妻子做为女人多少有点艺术感觉,但和设计师的水平相比,还是差得太远。关于装修,似乎只有一个方案,那就是请装修公司的设计师来设计,但问题是,他们的预算明显不够。怎么办呢?最终,他们想了一个办法:在现成的同房型室内装修效果图中,选一个比较合心意的作为模型,再按照自己的想法加以改造。
装修效果图很容易搜索,市面上到处都是。只是具体的修改牵涉到配色、造型等各个方面,他们两个没有专业背景的人,不知如何下手。最后,只好到处搜索书籍资料,现学现用。于是小夫妻又是买书,又是上网搜资料,又是请教搞艺术的朋友……就是这样问来问去,又由朋友介绍来介绍去,他们无意中结识了很多本来无缘结识的设计师、建材商、装修邻居、艺术家等等,无形之中成为了好朋友甚至关系客户。在忙活了好一阵子之后,他们终于弄出了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图,不仅自己觉得满意,朋友们也说不错,终于可以“多快好省”地实施他们的“宜居计划”了。与此同时,小夫妻突然发现,他们上街买衣服的时候,好像更有艺术眼光了;看到造型不错的建筑,也突然会欣赏了;甚至发现自己多了一份爱好——喜欢跑到书店里,翻阅建筑、美术、雕刻等艺术书籍。
这样艺术化的效果,在生活中是常常发生的。搜商可以使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艺术化起来,使得整个生活的质量也随之提高了。居室的装饰用品,需要搜索才能全部找到,这是个常识问题。不可想象,假如没有搜商,人们的艺术生活如何实现。一个小小的饰品,一幅唯美的山水画,书桌上的笔筒,厨房里的小道具,窗台上的盆景……诸如此类,有哪一样不得费心费力才能搜索到。可见,高搜商才会拥有高质量的文化艺术生活。
搜商是生活艺术(2)
本来,人们只是为了办一件很小的事去搜索,但是在这过程之中却牵扯到另外一些事件,另外一些细节,来来去去,本来繁重的搜索和寻找,反倒成了一次又一次充满意外惊喜的探险。如果仅仅把搜索看作一次单纯的事件,那么,搜索的过程和结果就是一次次始料不及的连锁反应,由此构成了一个艺术化的故事。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搜索,就像一次次充满变数的登山旅途,在享受登上山顶的喜悦的同时,也领略了沿途无尽的风景,认识了许多奇异的动植物,经历了充满意外的事件。因此,人们在搜索中的收获,有时远远大于搜索本身。
艺术应该如何定义?我们以为,至少艺术能够产生惊喜。无疑,搜商符合这个条件。
书包 网 想看书来
搜商是现代生活(1)
事情还可以进一步放大。
假设我们承认西方哲学家、社会学家对“现代性”的概括——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就意味着人被层出不穷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所包围,那么,我们也就承认了这样一个事实——搜索是现代生活的基本原则,而搜商也就意味着现代生活。
试问,又有谁能够真正逃避搜索?
终于找到了工作,你第一天面对的工作任务就是根据客户的具体地址上门服务,自己却不认路,怎么办?
工作进行到一半,突然发现某一方面的资料没有备齐,怎么办?
午饭时间到了,作为高级白领的你在走出写字楼之后,却发现附近的饭馆已经拆迁,怎么办?
早上赶着上班,走到半道上鞋子掉跟了,近处没鞋店,又看不见修鞋铺,怎么办?
第一次和客户谈判,而你对此却没有一点经验,连如何着装也不知道,怎么办?
整天闷在工作间与住所,没有时间谈朋友,三十岁就快来了,至今一个异性朋友也没有,怎么办?
有了女朋友,带着她上街买衣服,却突然发现自己对时装一无所知,怎么办?
旅游的目的地到了。作为旅游者,在被一大群“宾馆服务生”拉拉扯扯的同时,你面对着林林总总的旅馆,却感觉哪一个也不符合你的住宿条件,怎么办?
父亲打电话过来说,妈妈的咳病又犯了,让你在北京找一位名医生,而你对此一无所知,怎么办?
想带远到的爸爸妈妈逛故宫,自己却从来没有去过,连方向都搞不明白,怎么办?
终于开了个小公司,第一天开业,却发现一个客户也没有,怎么办?
准备开一次产品研讨会,面对一大串的与会名单,搞不懂谁是重量级人物,谁是轻量级人物,怎么办?
明知道一种产品能赚大钱,却不知道这项产品的进货渠道,怎么办?
手下人做不出成绩来,一个比一个窝囊,希望多几个高手来撑大局,怎么办?
老婆病卧床上,希望吃块蛋糕,你却不知附近有没有蛋糕店,怎么办?
……
我们工作、生活中产生的无数个“怎么办”,解决的办法无非只有一个——搜索。即使搜索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但它毕竟是解决问题最为重要的第一步,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解决问题的效率。搜索作为现代生活一个必不可少的主动行为,与人们生活的质量密切相关;而搜商作为人们在现代社会生存的一种特殊能力,又因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升级成为了现代生活的一个标志。也就是这样,搜商便不只是人们应该必备的、只关心具体人生和具体事件的具体能力,而终于具有了一种形而上的哲学意味。
搜商是现代生活(2)
因此,我们认为,搜商就是现代生活。
小贴士——搜索引擎搜打听不到的
转自:互联网
没有搜索引擎是万万不能的,但搜索引擎不是万能的; 总有些事情是它搜索不到的。
首先:网上没有的;
其次:网上有,但是搜索引擎库里没有。
如:被认为是劣质网页、非法网页、需要输入用户名、密码方可打开的网页、新网页等而没有被收录;
再次:搜索引擎库里有,但是未能正确索引网页中信息。
如:分词引起误差、图型中的文字信息你看得懂但搜索引擎看不懂、停用词等搜索引擎故意不索引的信息、搜索引擎对某些网页有选择的索引,未索引全部网页信息;
最后:搜索引擎正确索引了网页中信息,但和你用的关键词不同。
如:你用的搜索关键词中含有错别字、网页作者用了错别字、没有错别字,但网页作者用的词汇和你的关键词不同、简体繁体不同编码等。
书包 网 想看书来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