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啊/时正时斜/月亮啊/有圆有缺!”
日斜称“昃”。《说文》中说:“昃,日在西方时侧也。”所以太阳初升到正午这段时间不为昃,过了正午太阳偏西才能这么说,后来引申为“倾斜”之意。有个不太常用的成语:“昃食宵衣”,是一个善于拍马屁的下属用来热情讴歌领导也就是皇帝大人勤于政事的,意思是太阳偏西时才吃饭,天还没亮就穿衣。这个成语的发明人,就是与周兴嗣同时代的南朝陈国尚书左仆射徐陵,是个宫体文的名家,但与周兴嗣比,徐陵属于小字辈,周兴嗣去世时,他是一个不满十四岁的小屁孩。
月圆为“盈”。《说文》中说:“盈,满器也。”就是器皿装满之意,略加引申,指丰满、匀称好看。中国历史上美男子之无冕之王、超级帅哥宋玉在其《神女赋》中写道:“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描写了一位身材匀称容貌秀丽的美女。“盈”字亦可重叠使用,“盈盈”指的是充盈、充积的样子,金庸小说中魔教教主任我行的女儿任盈盈,可能就是取此意。
十个太阳和三足鸟:假新闻是怎样产生的
天长地久有没有?浪漫传说说太多。对于地球人都知道的事,你再罗罗嗦嗦长篇大论的,肯定招人烦。太阳的传说就属于一个老掉牙的话题,在这里只简单回顾一下我国太阳传说的故事梗概:开天辟地以后,天上有十个太阳,每个太阳里面栖息着一只三足乌鸦——不知道为什么没变成“烤鸦”,否则太阳没准就改叫“全聚德”了。天上太阳多,地球变热锅,当时又没空调,人们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只好请神射手后羿帮忙,在给足了出场费、车马费、劳务费之后,后羿射掉九个太阳。
前面说过,由于先民无法解释天地的起源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就将自然的力量形象化和人格化,以神话传说的形式记录自然现象。关于太阳的传说记录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自然现象呢?远古时候真的出现过“天现十日”的奇观吗?这种奇观是怎样产生的呢?
天文气象专家解释说:“天现十日”可能是由于特殊的大气条件所造成的一种奇异的大气光学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幻日”。有的学者还通过复杂的公式,对产生此种现象的天气条件进行了复原、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几率进行了推算。
三足乌鸦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因为太阳黑子嘛!古人发现太阳里有阴影,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就以地上的东西来揣测。天下乌鸦一般黑,太阳里的乌鸦也白不了,所以就认定太阳里有乌鸦。
解释得相当有道理吧?
但事实的真相未必如此。
我们不能盲目否定一切,但要有怀疑一切的勇气。
“幻日”现象主要集中发生在南北极附近区域,在我国北方高纬度地区偶尔也能看到,但我们的老祖宗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看到“幻日”现象的可能性很低;更重要的是,“幻日”现象是特殊的大气条件造成的,一般是两个或四个太阳,出现十个太阳的概率极低,而传说中只有十个,没有其他数目。
关于乌鸦的解释好像还是很有道理的,但关键问题在于为什么是三条腿的畸形乌鸦呢?西汉时期谶纬人士所作的《春秋元命苞》中给出的答案是:“阳成于三,故日中有三足乌。” 看来三条腿只是一种象征意义,但为什么用三条腿来象征,而不用三个脑袋、三条尾巴来象征呢?
真理越辩越明白,问题越想越晕菜。
我们只好从传说的源头来寻找答案。我国太阳的传说主要来源于《山海经》。在古时期的一些朝代里,我国的巫吏是“二合一”式的,政府设置了专门进行占卜的官职。战国时期有人把前辈巫师们流传积累下来的见闻汇总起来,就诞生了《山海经》,它实际上是一部巫书。
《山海经》中有这样的记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汤谷上有扶桑,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意思是说:“温泉浴场边上有一棵扶桑树,是十个太阳洗澡的地方,在黑齿国的北面。正当大水中间,有一棵高大的树木,九个太阳停在树的下枝,一个太阳停在树的上枝。” “温泉浴场上面长了棵扶桑树,一个太阳刚刚回到汤谷,另一个太阳刚刚从扶桑树上出去,都负载于三足乌的背上。”
这段记载是在表达一种什么意思呢?搞不清楚。不过,清朝乾隆年间的进士毕沅在《山海经新校正》中给这段加的注释给了我们一些启发:“盖当时图像如此。”意思是可能当时的图就是这样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山海经》中这段话描述的是一幅图画,上面画有十个太阳和三条腿乌鸦。
这又能说明什么呢?不要忘了,《山海经》是一部巫书,对于一般的画,别管是达芬奇的、梵高的,还是齐白石的、张大千画的,《山海经》理都不会理,它所描述的只能是和巫术有关的画。因此,我们可以大胆推断:这幅画上画的,应该是用来测量时间的古代时钟“日晷(读“鬼”音)”。
古代人没有钟表,呼机、手机、掌上电脑,更是一个也没有,想看看几点了怎么办呢?只能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大致估计一下。后来发明了日晷,根据表木投影的变化确定时辰。有人问了,阴天怎么办?晚上怎么办?别担心,还有一种不用太阳的计时器:漏壶,用滴水来计时。
日晷上有十个太阳吗?答案非常确定:有。
从出土的秦汉时期日晷来看,那个时期的日晷表盘周边共有一百个刻度,即采取百刻记时制。这种记时制是十刻记时制的细化,秦汉以前的日晷就极可能是十刻记时制的,每个时刻画一个太阳,代表一个时段。
太阳里的三条腿乌鸦是怎么回事呢?古时候的人比现在人更懂得勤俭节约,他们能够做到一物多用,堪称节能降耗的典范:早期的日晷除了发挥钟表的功能外,还能用来测风。如何实现呢?很简单,只要在日晷的表木上“结薰茅为旌,刻玉为鸠”就行了,也就是刻一个鸟一样的东西,弄点轻飘飘的茅草或羽毛,往鸟ρi股上一绑,这样,风速风向就都能测出来了。为了测风向,这个鸟一样的东西要随风转动的,所以鸟的腿中间要有个转动的轴。鸟有两条腿,加一条能转动的“腿”,一共几条“腿”?
《山海经》的作者可能对画有日晷的古图不太了解而产生了误会:认为图中的表木就是东海扶桑神树、认为象征十时的十个日轮是十个太阳一起当空照、认为日晷上测风的东西是三足乌鸦。就这样,《山海经》给后代留下了一个骇人听闻的假新闻。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