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丰情惠韵 > 第52章 定要把你娶进门

第52章 定要把你娶进门

上舍岭顶的草舍里又有人居住了,过往山岭的人们便喜欢停下来到屋前歇一歇脚。茶摊没了,坐一坐总可以,实在口渴的荒,向主人讨碗水喝也能如愿。

草舍新主人乔子康跟他的外婆比,少了那种热情洋溢笑语连珠,但他的修车铺很实用,给半路上车辆坏了的人带来了福音。

这天中午乔子康正在吃饭,听得外面有人说话,出来一看,见来了一支双轮车队,十多个人,大多数他都认识,正是以前常去枫树坪运毛竹的盖北客人,为首的就是老王,大名王裕城,是生产队的队长,曾为跟皎月处对象的事为他带过口信。他们还在贩运山货,把山里的毛竹、木材以及竹笋、竹器等运出去,小部分自用,大部分悄悄卖了,赚个活络铜钿。

“老王叔,你们来了,坐一坐,喝杯茶。”子康搬出几把竹椅子,热情地招呼着。

“哟,这不是乔会计吗?你不是当兵去了吗,怎么会在这里?”老王看到乔子康突然在此出现,惊讶不已。

乔子康长话短说,把他的情况跟老王他们简要说了一遍,引得客人们一片叹惜。

老王他们赶路要紧,没时间逗留,给轮胎充了气,简单地维护了一下,急着上路了。

此后盖北客人每当经过上舍岭总要到子康的修车铺里歇一歇,修一修车子。子康的钳工技术真没白学,经他维修、上油后,车子拉起来轻便省力不少。他们对他的手艺很佩服。对子康来说,这支车队也是他的修理铺固定的客源。

子康从跟客人的闲谈中逐渐了解到,盖北是舜县最北面的公社,地处杭州湾南岸,人们沿海而居,有捕鱼的也有务农的。他们的村子北面是茫茫滩涂,钱塘江上流冲刷下来的泥沙到达流水平缓的开阔地带, 经海水浸渍,便淤积成泥土,经年累月,滩涂便十分辽阔,部分已变成陆地供他们耕种。那里的百姓生活很苦,他们有三怕:一怕舜江河道变迁,历史上数次河道变迁,他们的家园就被洪水冲得无影无踪;二怕潮汐,遇上涨潮,海水倒灌进农田,庄稼作物便会严重受灾,直至颗粒无收。三怕台风,台风顺着海面刮来,无阻无挡,势如破竹。老王他们的村子叫镇风村,可哪里镇得了风,台风一来,辛苦搭起的房舍便被一把掀翻,衣服棉絮吹得半天飘。他们那一带流传着这样的民谣:

沿海百姓苦难熬,

听到潮声心发跳。

年年搭舍年年逃,

做人好比沙头鸟。

不过老王依然乐观。他对子康说,尽管他们那里灾害不断,但也有好的一面。首先是国家政策相对宽松,他们虽然也成立了生产大队,但上面允许搞些副业,赚些铜钿。像他们这样贩卖山贷,上头睁只眼闭只眼,不会­干­涉太多。二是那里的土壤属盐碱地,不适合种水稻,所以虽然是农民,他们能像城镇居民那样领到粮票。还有一点,随着泥沙不断淤积,他们的土地会继续增加,土地可是农民宝中之宝啊,有了土地,以后的发展就有了广阔的空间,还可吸收外来人员。说到这一点,老王还特地提醒子康,问他要不要去他们那里落户,如果他愿意去,政策上没有阻碍,会全部帮他办理好。

听了老王的话,子康竟然有些心动。

他现在窝居在上舍岭顶,毕竟是临时­性­的。他并没有落户到邻近的大队里,而且人家还不愿意他落户。他的修车铺也没有合法手续,如果领导来­干­涉一下,说不能私自营业之类,他只得乖乖停业。他的户籍资料还装在衣兜里,没有户口他就是“黑人”,不仅身份不合法,还领不到任何票证。他以前积余的粮票将要用完,再领不到粮票他将吃不上饭。按理他可以落户到丁家堡公社去,但他内心还是不愿回去,无颜见老杨小费他们。

乔子康决定跟老王他们的车队实地去“考察”一下。

他跟随车队到达县城,过一宿,第二天继续赶路。县北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与舜县南部开门见山的情形大不相同,这里地势开阔,农田连片,远远近近点缀着一个个村庄。子康仔细观察,发现田地里的作物跟丁家堡那边不大一样。这里的棉花、苎麻那边没有或很少,而那里常种植的番薯、芋艿等这里见不到。老王指着路边的村镇,这里是什么地方,那里叫什么,像导游似的一一向他作着讲解。

走了三个多小时,子康突然发现原野上出现了一个山峰,就像平坦的胸脯里凸起的­奶­头,山峰虽不很高,但相对于周围开阔的旷野却显得那样突兀显眼,有种“大漠孤烟直”的感觉。老王指着山峰对子康说:“瞧,那就是夏盖山。”

哦,这就是夏盖山。说起这山,子康虽第一次看到,但心里对她却很熟悉。他在读中学时曾看过资料,知道大禹治水到过该山,晋代时曾在山上建见明寺纪念大禹,所以这山也叫禹峰,宋代时又曾建庙祀奉大禹妃子涂山氏。

老王说:“这座山,依我看,其实应该叫‘镬盖山’,你看它四面陡峭,上面平缓,像不像一只镬盖?”

子康一看,山的四周如同刀削般直上直下,没有缓坡的过渡,山峰倒不是很高峻,像个平台。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巨大的镬盖,罩在舜北平原上,正在蒸煮一锅海鲜,山边升腾的白雾就像锅台里冒出的热气,让人看了馋涎欲滴。

老王继续说:“我想肯定是古代记地名的官员听错了,把‘镬盖山’记成了‘夏盖山’,要不他是个白字先生,写不出‘镬’字,就写了音相近的‘夏’字。”

“嗯,完全有可能。”子康笑着说,他对老王的这个见解颇感新鲜有趣,“那我们的家在哪里呢,快到了吗?”

老王说:“马上到了。我们就在夏盖山的北面,所以叫盖北。”

“噢,原来是这样。”

他们从夏盖山边走过,到达盖北公社所在地,再向右走三四里,就到了镇风村。子康看到村子建造在一块平坦的土地上,道路和堤塘两边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户户人家,房前屋后到处栽种着葡萄和别的果树。这里地势开阔,地广人稀,所以村庄占地很大。相对而言,这里的房舍比较简陋,多为低矮的草舍竹棚,因常被台风所毁,不似古镇的那种历史悠久的青砖黛瓦。但在没有台风或潮汐的日子里,这里倒也风光旖旎、物产丰富。

老王带着子康村前村后转了一圈,问他对这里的感觉怎样,子康对这里很满意。老王便带着他找大队­干­部,­干­部们听说子康从城里下放而来,有修理技术,很欢迎他来。

子康作出重大决定,要把家建在这个海边的小村里。

几天后,乔子康办好相关手续,把户籍正式迁到了盖北公社镇风大队。老王带领运输车队专程为他跑了一趟,把上舍岭上的所有家当都搬了过来,一起拉来的还有毛竹木料等大批建材。在伙伴们的帮助下,子康搭起一间草舍,建了一个简陋的家。

一条长长的泥路从北到南穿过镇风村,村子的最南端,一条小河与道路垂直相交,一座水泥小桥横跨小河,使道路继续延伸。乔子康的新家就位于小桥边的河堤后面。房舍以松树作柱,毛竹作梁,燕竹作椽,屋顶覆盖厚厚的稻草以防漏雨。“墙壁”是用河堤上的芦苇编排而成,为了阻雨挡风,芦苇被夹得又紧又密。他用木板把屋子隔成里外两间,外间作厨房兼餐厅、会客室,里间就是卧室。他手上还有他娘留给他的钱,这时候派上了用场,用来采购各类建材,添置各样生活用品。他用竹木社里学到的手艺,制作起桌、凳、箱、柜等家具,把家布置得像模像样。他在做床榻时花的心思最多,做得宽大又考究。他想把此作为婚床,设想着早日娶皎月进来,在此洞房花烛,在此度过新婚蜜月,在此繁衍他们的后代。

个把月后大功告成,乔子康走上河堤,欣赏起他的杰作,再站在桥上,远看自己的家。虽然只是草舍,不够高大更不够气派,但都是他心血凝结,无论多么简陋多么寒酸,就算是个蚁|­茓­鸟巢,好歹总算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家了。他感到很有成就感,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桥头的河堤边有了新落户的人家,镇风大队的社员们纷纷前来串门,小小的草舍里时常宾朋满堂笑语不绝。众人发现草舍主人有修理铁器家生的手艺,便老实不客气,家里什么东西坏了都拿来修理,就连煤油壶、自鸣钟、铜锁都拿了来。乔子康以前没修过,但琢磨着摆弄几下居然也修好了。他的家又成了修理铺。王裕城队长安排这位新社员的任务就是修理生产队的车辆、喷雾器等物件,时间上可以自由调节,完成任务就能拿到工分。

这天,子康把修好的几件东西逐个送到别人家里,回来时天已暗了下来。河堤上,各种虫子开始吟唱,犹如演奏一支交响乐,相映之下,衬托出他家的寂寞冷清;风吹芦苇,如无数个人影在晃动,只有他自己形单影只。他的心里一阵失落。他简单地吃了点饭,点起灯里里外外打量着他的家,屋子里最基本的物件大致有了,可总觉得空荡荡的。他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孤单寂寥,似乎欠缺点什么。想来想去,明白了,还缺少一个女主人!他决定马上去古镇一趟,定要说服皎月,尽快把她娶进门。

乔子康满怀期盼再次来到祝家。

皎月正在家。她望见子康走来,不想理他,扭头向房间走去。子康抬头看到了她的背影,叫一声:“皎月,皎月。”她头也不回躲进了房间。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