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内更加忙碌了,原来在他南来北往的这段时间里,竟恍惚过了大半个月多,眼前已是年关将至。丹阳城并没因为五里铺惨案,而显得冷清。城卫李大哥面容依旧,仍是无精打采的样子,想来最近也没少往百花楼跑,要不怎至于如此萎靡不振?
卫风也无心思揣度,漫无目的地走进城去,城内牌楼上的告示已被扯去,取而代之的是年关时的治安条理。卫风百无聊赖,四下乱转,勉力听了几句答话,才知道,再过两天,便是除夕之夜了。
想到此处,心中伤感,实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若是换作出事之前,五里铺这刻也应该是热热闹闹,置办年货,张贴年画,Сhā起桃符之类的活动已该大张旗鼓了。
而每到这时候,因为Сhā桃符的缘故,卫风家的那几株桃树,更是五里铺最受欢迎之物,而湾湾也会到卫风家里,两家合在一处,一道过年过节。
也可以这么说,若无意外,再过地三两年,那个叫湾湾的少女,将名正言顺成为卫风的妻子,两家真正意义上成为一家。此事莫说他们两家三口人,便是五里铺全体居民,也是如此认为。
是以湾湾出落的大大方方,亭亭玉立,大有小家碧玉风范,成为名动一方的美人,但也无人前来提亲做媒。只因两家实是真正意义上的“门当户对”,早就心照不宣,况且两家只有一个老人,自然一切由这个老人做主,成此天作之合。
然而这看似水到渠成的一切,在那短短数日的变故中,再那无明大火的焚烧之下,顿时成为镜花水月。如同两家三口的两处茅屋,早在大火中烧成了灰烬。而五里铺生机勃勃的景象,也成为未亡人心中永久性的回忆。
俱往矣!
卫风再叹一口气时,已经过聚仙楼。“聚狗楼”风波早成过去,生意照旧,火热处不减当年。当人们以各种口气套问掌柜当日之事,掌柜总以各种花言巧语搪塞过去。丹阳民众自然将这件事视作继五里铺惨案的第二件谈资,风行了好些年,并一直成为丹阳饮食业的一则经典笑话,广为传诵。
百花楼就大不如前了,太守老爷心有余悸,患上百花楼恐惧症,竟从此收住了前往百花楼的龙行虎步,这使得百花楼的生意大为清减;而那位翠翠姑娘,由于受到了惊吓,染上风寒,一个月过去,仍是萎靡不振。莫说待人接客,就算直起身子走上几步的力气也欠缺。
卫风故地重游,不知不觉来到衙门口。想打听一下自己那件案子的处理,却苦无半点神通手段,呆立一阵,只得颓然离开。
牢营张化等人回复原职,想来是王德祖王老爷故意如此安排。因怕卫风报复,只得做出从权的处理。由此可知,卫风一案,确实有很大的可能性翻案。
只是卫风的坏名声,却是不胫而走,覆水难收,已经臭名远扬,传遍大江南北。
眼见郡内所有人都欢天喜地,辞旧迎新。他却如同游魂似的,在城内晃荡。到了除夕这天,卫风从明器铺买了些香纸,回到五里铺大冢,在坟丘前烧了起来,如此自然又免不了一场伤感。
正当他沉溺于哀伤之时,募地产生一种奇怪的直觉。一如他此前直觉感到冥雨子不会收留自己一样,这直觉不知从何而来,却真实而显得可靠,他直觉发现——有人接近这五里铺,而且来人足以对他构成致命的威胁。
他自小在五里铺长大,自然知道哪里是最好的藏身地方,因此马上躲了起来。经过一番番劫难,他终于知道在什么时候保护自己,知道了风云变幻,知道了世事无常。
来的人是女子,“咦?”的一声,既然表明了她的惊奇,也暴露了她女子的身份。
“有人在此烧过香纸,难道卫风这小子回来过?”
这声音前一句很重,后一句如同蚊嘶,轻不可闻,但卫风却偏偏听在耳里。但他搜肠刮肚,也想不起自己认识的女子当中,有这么一号人。
这一句话说完,待了好长时间,才有另一个女子道:“想来是这些死人当中,有什么亲戚,在这里烧的纸钱。我看卫风这小子早已逃之夭夭,不敢回来了”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