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风听他叨叨了半天,对这老道平白生出些好感来,心道:“原来观心庐里的人,毕竟不是个个都蛮不讲理的。”口中喃喃说道:“上古宝甲,上古神兵,这里边似乎奥秘好大呢。”
丹绿子道:“天地未始,谓之太易;元气始萌,谓之太初;气形之初,谓之太始;形变有质,谓之太素;质形已具,谓之太极;天地开辟,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但凡从天地开辟之后直至三皇五帝之后这段时间,皆可称为上古。这时间的宝贝,都可称为上古宝贝。”
卫风大感兴味,问道:“上古宝甲凡四件,那么上古神兵又有几件呢?”
丹绿子道:“相传上古神兵有九百九十九件,但后人又有牵强附会者,说上古神兵有一千件。至于定数是多少,修真界尚无定论。”
卫风道:“一千与九百九十九之数,区别不大,难道这余下的一件是非常重要之物?否则怎至于形成两种迥然的争议,一直争论这许多年?”
丹绿子看着卫风,脸上满是赞许之意,心里实是爱煞了他。他所在的观心庐弟子虽然众多,成器者却少。倘若眼前这个年轻人能作为自己的门下弟子,那么观心庐势必因此发扬光大,光耀观心庐一派,如此一来,自己在修道成就上,虽然不比自己的师兄罗真人,然而收个弟子却胜过了他,那也是一般令人欣慰。
这开设这观心别院,可算是别有处心积虑的很了,一心是要胜过师兄,摆脱师兄大山一样的阴影,让自己丹绿子之名,扬于修真界。
丹绿子修真级数与罗真人尚有差距,仍处于三界之内,未能到达四梵天的境界。他爱材心切,自昨日卫风与观心庐弟子战斗之时,他已潜伏在侧,看中卫风的超强潜质,因此一直潜伏在卫风的身侧,观察卫风的一举一动。再到后来,他算中卫风的行踪,特地化为算命先生,故弄玄虚,给了卫风一个“师”字,正是要卫风心中产生拜师之意。
“上古甲兵,自然是法力超强,唯有德者可用之。若非老道老眼昏花,卫公子正是道性高深,福缘深厚之人。似驭风盔一般,乃是良禽择木而栖。”
卫风听他口气,似乎并无追讨驭风盔的意思,心中微定。
“老道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前辈但说无妨。”
丹绿子捻须道:“以你的资质,原是可造之材,百年难得一遇。只是卫公子似乎道行不深,看似未得明师指点一般,实在教人费解。倘若得有明师雕琢,前途不可限量。假以时日,进入三清圣地,乃至入主大罗天,也非不可能之事。”
卫风正自为此事烦恼,内心早有了病急乱投医的堕落念头,见丹绿子眼中微流勉励之意,竟有收自己为徒的意向,突然想到自己入城之时,那个卦者给了自己一个“师”字,竟难道是一语成谶了?心想机不可失,当下恭声道:“晚辈正为此事烦恼,若是前辈不弃,恳请收容。”
丹绿子甚是欣慰,老怀弥畅,笑道:“老道爱才心切,收你为徒故我所愿,不敢请尔。你有此心,老道真是老怀弥畅,你且随我来,我带你去一处地方。”
卫风心里隐隐觉得拜师的动机未免不纯,居心不良,又或者太过仓促;而这道者收留自己,也似不像表面上这么机缘巧合,但为了早日进入修道正途,也只有放手一搏了。
丹绿子引着他往外,径直离开观心别院,走到九曲溪畔。耳中水流淙淙,很是清幽。世间中山水幽奇以武夷山为第一,武夷之魂却在九曲溪。这条发源于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西南麓的溪流,澄沏清莹,穿过武夷山景区,盈盈一水,折为九曲,因此得名。
丹绿子停在溪边,道:“武夷之魂在于九曲溪,今番我收你为徒,需让你在九曲溪洗蜕尘污,归依道门。你且下水。”
卫风正迟疑间,身子已自不受控制,被一股清气送托起,缓缓送入水中。入水之时,但觉水温稍低,冰凉砭肤。卫风正要运气抵抗寒流,突然眼前浮来一物,忽沉忽浮,像一根腐朽的烂木头,向自己漂来。卫风好奇,定睛看仔细时,竟是一只大鳄鱼,吞涛吐浪,张大嘴巴,露出白森森的牙齿,潜水而来。
他心道不好,急忙念动心剑,掣出宝剑前来助阵。宝剑与他倒似合拍,早已在他手上,顺势一剑挥出,但见一道异光劈下,势若惊虹。这一道剑光正中巨鳄的头部,巨鳄顿时为之授首。鲜血从巨鳄的头腔里不断涌出,跟着溪水不断混合,混成一条红红的血流。
第三卷寻仙之路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