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欲望驱逐下的首富困境 > 第26节:1 走私起家(2)

第26节:1 走私起家(2)

黄光裕在北京的第一张照片就是这样留下的。潮汕的毛头小子在被北京三轮车师傅一番戏耍之后,开始了自己的商业征途。

黄光裕兄弟俩当初为什么放弃卖服装转而卖电器呢?没什么文化的黄光裕在发家之后用消费逻辑学忽悠记者道:"当时很多人看中了家用电器作为"大件"在人们消费生活中的发展潜力,那时我也琢磨过做食品生意,但当时人们的消费水平没达到那个程度;做服装生意,有面料、季节­性­的讲究,我也不太懂,而家电相对比较定型,我觉得自己做起来还比较合适。而且当时家电是有货不愁卖,就看你能不能进到货。"

在黄氏兄弟起步阶段有两个问题值得怀疑。第一个问题:3万元的贷款是如何获得的?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才不过七八年的时间,国民财富积累还未进入"万元户"时代,因此,在1986年,3万元贷款的份量相当于现在300万的贷款。刚到北京的他们几乎没有任何人脉和资源,况且还因为投机倒把进过警局,对于这样有前科记录又没信誉保证的人来说,银行应该相当警惕的。那么,在北京立足未稳的黄氏兄弟是如何获得这笔巨额资金的呢?

后来黄光裕对于这笔钱有过一次表态,称用于投资珠市口店的十几万元钱来自"在内蒙古做贸易"和"在北京最初半年做生意"产生的利润积累,但他并未就其中的贷款部分做出明确解释。

第二个问题:黄光裕开门做生意,货源从哪儿来?那个时候家电还处于供销阶段,黄光裕的货从何而来?黄光裕好像不无得意的就是自己能拿到很好的货品:"家电生意较服装生意好做的原因在于货源。"广东作为中国最早进行改革开放的地区,在这一时期,各类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其中包括电子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建立。另外,该地区的走私现象很严重。如果说没有配额,黄光裕的货品应该大量来自广东。那个时候广东的家电并非全国重点生产基地,国美的第一桶金,应该靠的是贩卖走私家电。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口家电门槛很高,一些走私家电产品便乘虚而入。一些大型国营商店大多不敢接这种"来路不明"的样货,这便成全了一批门面不大的家电零售店。

▲虹桥▲书吧▲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