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大将军焦龙和御史大夫刘和先后赶到丞相府而太傅杨彪却迟迟不见人影。
“派人去催催吧。”焦龙笑道“风雪太大老大人行走不便估计要迟一会儿。”
“不要等他了。”蔡邕挥手说道“这头老狐狸成精了就算催他十遍他也不会来。长公主还在栎阳等着我们的奏报不能再耽搁了还是先议吧。”
四位大臣把京兆尹余鹏的奏章传阅了一下都没有说话。
“这事牵连到颖州荀家所以……”蔡邕望着荀攸说道“荀大人是不是应该主动回避?”
“没有必要吧。”焦龙马上说道“目前证据不足凭现有的几个疑点无法证明他们意图谋刺天子余鹏大人也只是怀疑而刘大人……”“焦龙转头望着坐在身边的刘和不满地说道”你匆忙上奏天子未免有些处置不当吧?“
刘和淡淡一笑凑近焦龙的耳边低声说道:“陈好和郗虑两位大人拍着胸脯保证你让我怎么办?强行压着不奏?我这颗脑袋还要不要?”
焦龙冷哼了一声刚想嘲讽他几句荀攸说话了“我应该回避我马上禀奏天子。至于太尉府的事我举荐左车骑将军鲜于辅大人代领。”
蔡邕脸色一寒神情颇有几分不悦。
“此事牵扯到徐州曹操兖州方向也许马上就有战事生所以我觉得让鲜于辅大人代领太尉事最为合适。”荀攸接着解释了一句。
蔡邕不好说什么目光转向焦龙。
“鲜于辅大人要主掌大司马府的日常事务太忙了不行。徐荣大人要负责重建未央宫政务繁忙也不行。”焦龙稍稍想了一下说道“我看让右卫将军、光禄勋张燕大人代领太尉事吧。你们看怎么样?”
大将军和荀攸两人非常默契三言两语就把事情搞定了。蔡邕不好说什么勉为其难地点头答应了“那我们就一起上奏吧。”
“还有一件事。”焦龙说道“丁立、许混、杨懿、朱四位大人被羁押后兖州刺史部刺史和弘农、济阴、甘陵三个郡国的太守、国相不能长时间空缺以免引起州郡混乱。考虑到目前的特殊情况我建议让张辽将军暂时兼领兖州刺史让张、高览、徐晃三位将军暂时兼领三郡国的太守、国村你们觉得是否合适?”
蔡邕、荀攸、刘和暗自吃惊不约而同地望着焦龙心里突然涌起一股非常愤懑的情绪。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恐怕动凌厉一击的焦玮也没有想到会是这种结局吧?暂领?什么叫暂领?北疆武人一旦进入州郡督领政事也就意味着他们将开始逐步控制朝政。随着收复的州郡越来越多随着天下逐渐平定这些武人入朝为卿的步伐将不可遏止。
“这……不太合适吧?”蔡邕眉头深皱缓缓摇了摇头“他们常年征战并不熟悉政务如果……”
“现在最重要的是稳定。”焦龙毫不客气地打断了蔡邕“朝堂上可以乱一乱但州郡绝对不能乱。让几位将军临时督领州郡正是为了确保地方上的稳定这是目前唯一的也是最稳妥的办法。”
焦龙的话让三人震骇不已。“朝堂上可以乱一乱”这意思明白不过了。
荀攸没有丝毫的犹豫马上赞同。刘和没有说话他现在怀疑这件事的幕后操纵者可能是焦龙而焦玮有可能上了焦龙的当。
蔡邕凝神沉思迟迟没有表意见。
州郡大吏的任命是丞相的职权所在没有丞相的举荐焦龙这话等于没说。而焦龙现在提出来却没有运用自己的特权直接上奏长公主显然是不想和中书监生冲突。也就是说自从去年北疆武人和士人分裂后焦龙对焦玮已不再信任而焦玮也有意阻止北疆武人干涉朝政◎天生的事可能已经激怒了焦龙。把荀、辛评这些人一锅端了对稳定朝堂对招抚叛逆对朝廷的平叛策略都是一个严重打击北疆武人将要花更长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在战场上而焦玮则能有效重创朝堂上的对手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势。
焦玮锋芒毕露。焦龙也罢朝堂上的其他势力也罢都被他逼得手忙脚乱穷于招架。现在京兆尹已经抓到了人御史台也把此案定性为谋大逆而天子和长公主也知道了这个案子铁板钉钉无论如何都要死人了。为了控制局势为了把危害降到最低为了挡住焦玮的“进攻”只有借助焦龙这张盾牌了。否则到了明年朝堂上至少有一半都是陌生面孔。那些该死的不该死的都到天上去了。
“好吧就按你说的办。”蔡邕挥手说道“我们联名上奏让他们即刻上任务必稳住州郡。”
光禄大夫钟繇听完荀正的话二话不说急驱车赶到大鸿胪府拜会袁耀。
袁耀思索良久驱车赶往太傅府。杨彪是他的姑父要想帮助颖、汝士人摆脱目前的困境必须求助杨彪和关、洛士人联手。
钟繇接着驱车赶往太常府拜会许劭。颖、汝士人本来就是利益相连的一体此事若想取得转机先就要把和焦龙关系密切的许阀、袁阀牢牢拉住。
杨彪坐在火盆边双手环抱弓着背静静听着袁耀说话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不喜欢袁术甚至憎恶袁术但他喜欢袁术的几个孩子尤其这个袁耀他怎么看怎么顺眼≡洛阳大乱后袁耀跟在父亲后面征战天下饱受苦难父亲死后又返回江淮重整旧部其坚毅的品性和卓越的才华无可挑剔。尤其最近两年分裂多年的袁阀在他的努力整顿下也大有起色。杨彪为此非常欣赏他有心栽培他在他回朝后曾联合朝中很多重臣联名举荐他为上卿。以袁耀的资历和功绩回朝之初就出任九卿根本不可能但杨彪做到了。他先取得了焦龙的支持然后又说服了荀攸、许劭、钟繇、陈群、袁涣等颖、汝系大臣结果把原本不可能的事变成了事实。
杨彪就有这样的能力朝中上下对他很敬畏也在如此。当今朝堂上若论权术高低此老稳居第一。即使同辈的蔡邕、杨奇也甘拜下风。焦龙在选择天子师的时候没有选择蔡邕而是选择了他那可是经过了一番慎重而全面的考虑权衡了所有的利弊。
袁耀把事情的始末自己对朝堂局势的看法以及挽救危局的对策说完之后躬身恳求道:“请姑父大人务必鼎力相助。”
杨彪呆坐在席上望着火盆里跳跃的火苗很长时间没说话。
“姑父大人……”袁耀担心他睡着了小声催促道“我们没有时间了请您……”
杨彪缓缓坐直身躯连连摇头脸上露出失望之色。
袁耀大惊“姑父大人这可是谋大逆之罪啊。荀是曹操的人辛评、荀谌、审荣是袁绍的人他们和我们有很深的仇怨如果知道自己没有活路了肆意诬陷胡说一气那要死多少人?姑父大人请看在中兴大业的份上务必伸以援手……”
杨彪看到袁耀惊慌失措的样子捋须而笑。“孩子你让我很失望啊。”
袁耀愣住了。
“虽然你到河北的时间很短但作为上卿大臣你对朝政的认识未免太过浅薄令人失望。”杨彪苦笑“看样子当初丞相大人极力反对你出任大鸿胪一职的确没错。”
袁耀心慌意乱不知道杨彪这话是什么意思。
“我虽然不喜欢你父亲但你和他比起来差远了。”杨彪叹了一口气冲着袁耀招招手“你坐过来我教教你。”
袁耀脸显愧色像个孩子一样坐到了杨彪的身边。
“你能告诉我现在朝堂上最大的危机是什么?”
“当然是谋逆大案了这牵扯到朝堂各方权势。一旦身陷其中必定万劫不复。”袁耀不假思索地说道。
杨彪的笑容显得很慈祥他微微摇头温和地说道:“显光动动脑子再好好想想。”
袁耀想了一会儿大概猜测到杨彪的意思脸上的神情有几分疑惑又有几分茫然。
“收复了洛阳等于奠定了中兴大业的基石天下平定的日子屈指可数几乎与此同时朝堂上隐藏了多年的矛盾也迅暴露并且迅激了。”杨彪不待袁耀回答自己先说了“什么矛盾?想想何进你就知道了外戚之祸已初现端倪。再想想董卓?武人干政祸乱社稷的危险也越来越近了。”
“谁是外戚?”杨彪眯起眼睛望着袁耀问道“不要我说了吧?长公主权力再大朝中大臣的权势再重也比不上大将军焦龙手里的军队。而大将军为了自己的权势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军队。焦龙现在为什么要带着小天子出征?为什么要给小天子准备实力?为了锤炼天子为了辅佐小天子但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给自己将来以外戚的身份继续控制朝政铺路。”
“事实已经摆在这里。大将军有两个女儿大将军和长公主的关系朝堂上下都清楚再过几年小天子长大了长公主自然会向大将军提亲。”杨彪笑道“试问现在朝中哪位大臣敢向大将军提亲?你敢吗?”
袁耀毫不犹豫地摇摇头。向大将军提亲等于和皇帝抢媳妇纯粹找死。
“如果没有大将军也就没有今天大汉中兴的希望。大将军忠诚于大汉忠诚于天子这是朝堂上下的共识。我们都愿意大将军至死都能象过去一样象现在一样始终不渝地拱卫大汉。但大汉四百年来的事实告诉我们外戚始终是危害社稷的最大祸患。当今朝堂上包括长公主包括大将军自己谁敢保证大将军将来不会成为第二个王莽、梁翼。”
“王莽、梁翼等外戚干政祸国的教训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董卓和一帮野蛮的武人倾覆社稷的教训我们也不能视而不见而我们更不能眼睁睁看着流血流汗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中兴大业毁于一旦。所以新政中先规定了外戚、宦官、后宫不能干政即使皇统出现了问题国政也由顾命大臣主掌而绝不能交给后宫。违律者以谋大逆罪论处。然而律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律法能不能得到遵从关键要看人是否愿意遵从律法。”
“难道……”袁耀迟疑良久小声问道“这就是朝堂最大的危机?这似乎……有点想得太远了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何况国事?未雨绸缪是朝廷必须要做的事难道我们眼看着危险一步步逼近还无动于衷吗?”杨彪笑道“当然了外戚干政不是现在朝堂最大的危机朝堂上目前也没有外戚。但为了防止外戚干政为了中兴大业的成功为了社稷的长治久安朝廷要早作准备不能等到外戚干政了再去亡羊补牢以致双方杀得血流成河汉祚倾覆。”
“那么朝廷用什么办法才能确保大汉律的权威防止外戚干政?很简单官制卓有成效的官制。官制的核心是什么?是皇权和相权的制衡。皇帝做皇帝的事丞相做基相的事大臣们做大臣们的事保持权力的制衡。如此一来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确保社稷的稳定确保社稷地长治久安。”
“但现在呢?现在的官制是什么?是朝堂各方为了开创中兴大业不得不互相妥协的一种极度畸形的官制。这种官制随着洛阳的收复中兴大业基石的奠定它对社稷的危害对中兴大业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中兴大业能否成功关系到所有人的利益所以官制的修改也就成了当务之急但官制的修改要触及到天子、长公主和北疆武人的利益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中兴大业的快推进酝酿了朝堂上一场最大的危机那就是官制的危机。”杨彪拍拍霍然大悟的袁耀笑着说道“它的爆是必然的当它爆的时候它会把所有人都牵扯进去谁都躲不掉。”
杨彪咳嗽了几声伸手拿起一块炭木丢进了火盆然后掸了掸手上的灰继续说道:“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解决这场危机的突破口是什么。”
“官制要想达到最理想的状况先要维持皇权和相权的平衡也就是说外朝要拿回全部的相权而中内朝的权柄会有很大损失。至于兵权则回归于皇权和相权之内。”
“朝堂上如果实现了这种格局长公主和大司马大将军焦龙的权柄将遭到严重削弱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如何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呢?”杨彪笑道“突破口就在大将军身上。”
“去年北疆士人和北疆武人的分裂其始作俑者就是长公主。洛阳收复后北疆系的权势太大长公主担心董卓之祸重演利用当时朝堂上的形势说服了焦玮夫妇并联手骗得了焦龙的支持结果官制修改成功而北疆士人和北疆武人也走上了分裂。”
“长公主担心焦龙祸乱社稷焦龙何尝不担心长公主把持朝政危害朝纲所以他反手一击不但在出征期间带上小天子还迅给小天子培植势力。”
“然而目前的官制严重束缚了两人进一步增长权柄。长公主很难夺回兵权焦龙也很难控制朝政而实际上掌控了中书监的焦玮则成了限制两人权柄增长的最关键人物。”
“焦玮……”杨彪的语气突然凝重起来“焦玮是个奇才当今世上能把权术玩弄的如此出神入化的只有他一个我自愧不如。朱俊大人眼光独到竟然相中了这么一个弟子。过去朱俊大人器重他后来张温、马日、赵岐等人也极为看重他认为他是大汉中兴的柱石现在看来此言不虚啊。”
杨彪颇为感叹的连连点头“你看如今长公主要倚仗他的权势才能进一步维持和巩固自己的权柄而焦龙则要依靠焦玮的帮助才能影响和控制朝政两人都不能离开焦玮而焦玮则能利用他们两人的支持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势。”
“但是目前的官制同样阻碍了焦玮增长权势。”
“官制的修改非常迫切但为什么长公主、焦龙和焦玮三人都没有修改官制的意思?因为修改官制要涉及到兵权长公主和焦玮不敢动焦龙则不愿动。为了打破僵局三方都把目光投向了外朝。”
“长公主如果控制外朝她的权柄自然更加稳固她可以联合内外朝一起威胁焦龙迫使焦龙交出部分兵权。但长公主一旦势力强劲极有可能形成后宫之祸将来天子无法主政。”
“焦龙如果控制外朝兵权和相权联手完全可以有效制约长公主防止将来长公主把持朝政拒绝还政于天子。但这样一来天子主政后极有可能形成外戚之祸。”
“焦玮如果控制外朝可谓权势倾天了将来他既能联合焦龙逼迫长公主还政于天子也能联合长公主逼迫焦龙交出兵权。但焦玮这个人野心极大手段狠毒将来极有可能形成权臣之祸。”
“丞相和外朝大臣们当然不愿意受到控制而且他们非常担心将来后宫、外戚、权臣之祸危害社稷所以他们奋起反击这也就是三雍之争的由来。三雍之争虽是权力之争但直接关系到中兴大业的成败为此我们不得不联手相抗。”
本文由小说原创首发,阅读最新章节请搜索“”阅读。!^!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本站:
本书地址: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阅读记录,下次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