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爱情生物链
---
我周围的女友们在追看由赵赵编剧的电视剧《动什么不能动感情》。她们一般是租碟看。电视台也在播,据说收视率很不错。图书市场上,赵赵的同名小说卖得也相当火,发行量已逼近10万册了。
小说和电视剧的好看,一方面应该归功于赵赵从专栏开始并延续下来的语言风格,京味的、利索的、风趣好玩的,另一方面,应该说她的主题正中人心。什么主题?按她的话讲,就是情感关系中的“上赶”现象:A上赶着B,B不待见A,却上赶着C,而C上赶着D,D呢,打A的主意已经很久了……其实说的就是一个爱情生物链的问题。
放在小说或影视里,你爱我,我爱你,这样对称的双向回应的故事很不容易讲好的,因为空间太小,体积不大,要在这个分寸里讲好故事,对细节和情节的精微要求都比较高,还很容易用力过猛。所以我们很难看到写得很好的双向对应的爱情故事。当然,写得好的也就非常好,而且,往往,其爱情背后的时代背景命运遭际都有一种异于常态的恢弘轮廓。可以这样说,如果是平淡岁月中的双向对应爱情题材,作家最好不要去惹,那一地鸡毛,怎么写都很难捏出个好形状的。
相反,生物链的故事,一下子就把写作空间扩展开了,格局大些了,撒开了,可以跑起来了,于是,弹性有了,张力有了,故事也就摇曳生姿了。单向的,追逐的,受虐的情感,因先天不足,自然生发一种伤感无奈的气息,这种气息漂浮在似乎可以改变但实则无法改变的愿望之中——我爱你,你为什么不爱我?你也许会爱我吧?——这是爱情故事中最要紧的成分,其味道是人见人爱,因为它契合人性。换一句不太好听的实话解释就是:我们都是好人,我们不愿意看到你倒霉透顶苦难深重,但如果你倒点霉受点苦,那还是很好看的!
生物链有金属的酸味,挺残酷的,但其实也挺享受的。但凡欲望生成但又不能达成的事情,都是挺残酷也挺享受的;而且,这其间是有变数的,感情这东西在一种无法把握无法预料的情形下,渗入到这个链条的各个环节之中,于是,这种环形关系因感情的浸润或者说是“腐蚀”,某些地方某个环节会发生变化甚至是断裂——也就是说,有这样一种“危险”,那就是你上赶的那个人,某一天说不定会回头上赶你。这时,我有80%的把握说,你会哭的,你会很难过很沮丧很空虚,一个游戏就这么被这个家伙败坏掉了,虽然在游戏结束之前,你每天最大的愿望就是这个家伙回头上赶你。
这种味道这个游戏,放到现实里,从理智的角度讲是人见人躲。谁愿意在自己的生活中自觉自愿地加入到一个情感的生物链里面去?心向往之虽不至于,但真的身陷其中也自有一种特别的幻觉,你也许会觉得自己有点“文艺”,有点“调调儿”,吹风淋雨赏月观花的滋味都不太一样了。其实,也不错的。最近一老友来邮件说他上赶某个女人,“那天,看她从街上走过;她没看到我。我不由自主跟在她的后面走,走了一条街。然后她进了一家超市。我站住了,靠在街边广告牌上抽了一支烟,心里奇怪得要命,很难过,很舒服,很恍惚,很不是滋味又很是滋味……”就是这个东西,不错吧。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