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慕星只当没听到,跟着那小童从侧门走了进去。侧门后是一条蜿蛔长廊,廊外花木无数,枝叶摇动,待转过长廊,仍未见有人,却已先闻人声,伴和着丝竹管乐的袅袅余
音,便成糜糜之音,花间树后,某种香气随风飘散,便是久涉风月之人,也有难免生出心荡神驰之感。
李慕星是个商人,小时家贫,书读得不多,勉强能写会算一点,长到十六岁,文不成武不就,又吃不得耕田种地之苦,便给一位做生意的远亲当帐房,那远亲是个刻薄人,虽
是亲戚,对李慕星并不待见,打骂随意,工钱也时常苛扣。李慕星那时年少,骨子里有股盛气,几番要甩手不干,却总在关键时候忍了下来,把帐房的活儿做得一丝不苟,到
后来,连那远亲也挑不出刺来。两年后,李慕星摸清了远亲做生意的门道,偷偷用远亲留在帐面上周转的钱倒腾了一笔,赚了大约五十两银子。随后,李慕星便向远亲辞行。
那远亲觉得他在帐目上是一把好手,扣着二个月的工钱就是不给放人,李慕星连那二个月的工钱也没要便走了,那远亲直到死也不知道李慕星曾经挪用过帐面上的银子,为自
己赚来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五十两银子,用来做生意的本钱,也委实少了些。可是也许是李慕星天生就有经商的本能,他向远亲辞行后,把五十两银子全买了当地的一种特产——茶叶,然后一路乞讨,
将一麻袋的茶叶背到了五百里外,那地方的茶叶价钱要贵了七倍以上,可是那些茶楼里哪肯收他这么一个乞丐一般的人的茶叶,李慕星自然不会到那里去碰钉子,再说他买来
的茶叶也是最次等的,稍有点档次的茶楼都不收,李慕星一路乞讨去,但遇着有设在路边的简陋茶棚,便去销卖自己的茶叶,因着他把价钱放得低,自然有茶棚愿意买一些,
这样一路行来,待李慕星走到目的地,他的那袋茶叶也卖得差不多了,那五十两的银子翻了一倍,变成一百两。
一百两银子,用来做生意的本钱,仍是不多。李慕白用三十两银子买了一身上等的布衣,又雇了两个仆人,摆出某个商号少东家的样子,去见当地最大的一位茶商,表示自家
商号有一批上好茶叶,愿意以市价八成的价格出售,那茶商见李慕星年轻,本有些轻视,哪知一番交谈,见李慕星言谈老道,对生意行精通得很,又想这批茶叶的价格确是便
宜,便有些心动。然后,对于李慕星打出的商号牌子虽有耳闻,却一向并无来往,难免不放心。李慕星自然知道茶商所想,表示可以先送货来,见货付款,只是运货的人力需
茶商自出。茶商一听,心里仔细一盘算,便是自己出了运费,仍比在本地收购茶叶的价格便宜上一成多,而且见货付款,风险便小了许多,于是欣然答应。
李慕白便带着茶商的人回了自己的家乡,他安排那些人休息一天,自己却跑到一户相熟的茶农家中,这家茶农原本都把茶叶买与李慕白的远亲,李慕白与他们一向亲厚,走之
前李慕白便跟他们说好留下一批茶叶,一月之内必以高价收购,那户茶农虽说照做了,心里却忐忑着,迟迟不见李慕白来,他们正准备把这批茶叶也卖了,这时见李慕白来
收,而且价格比李慕白的远亲确是高了一成,茶农顿时庆幸多等了几天,赶紧把茶叶拿了出来。李慕白写下契约,找来村保公证,言明先付定金五十两,一月后全额付清。茶
叶运走后,那茶商见茶叶质量上乘,便如数付了款,李慕白又将欠茶农的钱款付清,这一来一去之间,李慕白除了买衣雇人的三十两银子,还有预付的五十两定金,以及二十
两的路费,总共一百两本钱,嫌到了一千三百六十四两的差价。
他自己都不曾想过这钱赚来如此容易,实在是当地的茶商为了将茶叶卖出高价,暗地里早规定了价格,李慕白此举其实是得罪了当地所有的茶商,之后他便不敢再呆下去,远
走异乡,有了足够的本钱,他开了一家杂货铺,再不敢做这投机之事。踏踏实实干了十年,那间小小的杂货铺,如今已是滇西地区一家叫得出名号的商号。
这十年来,为了谈生意,上和城他来过不下二十次,没少出入过烟花柳地,也早听过有家南馆,可却还是头一回来。他也没想到,这一回的供货商竟是好这一口的人。如果不
是这个供货商开出的价格实在比其他商家都便宜,他也绝不会到上和南馆来。
其实光是想就觉得浑身不自在了,同样都是男人,一模一样的身体,他实在想不通为什么偏就有人喜欢跟男人做那种事。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