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这封信中所叙述的东西,都是将来即将的发生的事情,叶挺不敢轻易相信。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虽然黎禹第一封信中的分析,令他万分佩服,但是这毕竟不是说书先生在说书,而是关系到全军上下近万人生死存亡的大事♀个叫黎禹的基层党?员真的能像“诸葛孔明”一般预知天气变化吗?叶挺对此充满了疑问。更何况12月28号的军委会议已经就时间也下了决定,如果彭少峰提前交了信,他叶挺或许还可以考虑一番,但是此时他叶挺该以什么样的理由去改变的军委的决议呢?他总不能说是一个叫黎禹的基层游击队长预测到了1月4号会有极端天气,从而要求改变军委会决议,提前出发吧♀别说项英和其他军委委员了,就是他叶挺自己都无法说服自己。
经过一番思虑之后,叶挺终于下定了决心。像彭少峰一样,叶挺被黎禹的先知先觉能力给折服了△为一个唯物论者,作为北伐“铁军”的领导人,他叶挺打起仗来向来是不信神、不怕鬼的。但此次他决定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赌一把了。在随后的时间,叶挺根据黎禹的提示,紧紧抓住国?民?党顽固派的本性向项英和其他军委委员进行了分析。他在会上说道:鉴于国?民?党顽固派及其所代表的阶级本性,鉴于国?民?党有破坏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前科,鉴于黄桥战役、皖南1940年秋季反扫荡、曹甸战役中新四军在作战中的杰出表现和实力的显现,蒋介石发动内战与同室操戈的事不可避免。由此可以相信,蒋介石和顾赚是不会任由我们安然通过的。所以,我军此次转移就是要出其不意和老蒋和顾赚来打时间仗。为此,作为军长的叶挺提出了提前出发,争取时间的提议☆人庆幸的是,项英和其他军委委员接受了这个建议。并在会后立即向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作了汇报÷四军军部和各作战部队的出发时间比黎禹穿越前的历史轨迹提前了宝贵的四天。1941年元月一号,新四军各部根据军部的统一要求,统一开始由皖南经南线向北移动。
在军队转移的过程中,顾赚很快就发现新四军没有按照蒋介石和战区的要求经由北线转移。他命令沿途的国?民?党?军队立即对新四军的擅自行动展开围堵。蒋介石在得到顾赚的报告后,勃然大怒。他指责新四军不依军令擅自行动,是一种“叛变”行为。随即第三战区按照之前的命令对新四军展开了蓄谋已久的围追堵截。
在原有的历史轨迹中,新四军于1941年1月4日晚上连夜出发。因连日的大雨,路滑难行,给部队行军从一开始带来了困难。5日拂晓到达章家渡时,因青弋江水陡涨,在通过章家渡浮桥时,因过于拥挤,仅过千余人,浮桥即被折断,部队被迫涉水过河,延长了渡河时间。加之由于是隆冬季节,很多人衣服湿透,造成了部队的疲惫,以及初出云岭等地的失利。部队被迫在茂林汪两个白天加以修整,这样就给了顽军形成紧密包围圈以足够的时间,使北移队伍陷入重重包围之中。
由于黎禹的干预,1941年1月4号新四军已经顺利到达了云岭等地。虽然此间和国?民?党顽军产生了冲突和碰撞,但新四军并没有遭受什么重大损失。此时,皖南的天气正如黎禹在信中向叶挺所预测的一样,下起了连日的倾盆大雨。叶挺在行军途中,对黎禹简直惊为天人。在休息途中,他专门找到彭少峰详细了解黎禹的背景,这才有了大队停下来接收游击支队电报并迅速回电的一幕。
黎禹看到这里,几天以来悬在胸口的大石头总算落地。但短暂的轻松之后,他又开始的起来。只是现在他的的焦点转移到了整个“皖南事变”中最为关键的地点----星潭。
根据彭少峰电报中的叙述来看,蒋介石和顾赚已经开始围追堵截了。部队顺利到达云岭只是走完了第一步☆关键的一步,或者说黎禹改变历史的计划能否成功,关键就看星潭这个地方了。
星潭,是云岭的出口咽喉,是从群山中跳出包围的必经之地。只要叶挺能带着新四军顺利通过星潭,那么国?民?党顽军就不可能像原有历史一样,将新四军层层包围,并最后全部歼灭。
“军长,你必须加快速度攻克星潭,千万不能犹豫和拖延呀!”黎禹心中焦急万分。
一念至此,他马上抬脚向柳春的发报室走去。
黎禹一进门,招呼也不打,焦急的对柳春和付盈说道:“马上给大队发报!”
付盈见黎禹这么着急,立刻熟练的打开了机器。
“星潭位置十分重要,在整个北移行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大队长务必转告军长,必要时可提前转交第三封‘锦囊’信。”
付盈戴上耳机,手握电台的按键,随着一阵“滴滴滴……”的声音传出。黎禹口述的电文向远方飞去。
沉默,令人窒息的沉默。电文发出后,三人都在等待着彭少峰的回复。
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突然,付盈的手臂急速的动起来。
柳春坐在一边将接收过来的电文,很快转译了出来。
整个电文只有短短的两句话:“所警之事已悉,必竭尽所能№赵一铭同志携余泽工同志已前往关刀镇
,望知悉。”
黎禹手握珍贵的电文,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