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中世纪千年史话 > 14 篡位!加洛林王朝的建立

14 篡位!加洛林王朝的建立

矮子丕平派使者询问教皇匝加利亚(Pope Zachary):“国王不问政事,我虽然百般劝谏,却丝毫不起作用,如何是好?”

教皇很明白他的意思,便答道:“为法兰克­操­劳者便是它的主人。”

矮子丕平暗自高兴,这句话正中他的下怀。有人会问,这么容易就把教皇搞定了?

其实,困于意大利北方伦巴第人的不断入侵,教皇如风中残叶,随时都有凋零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教皇必须找到一个有力的靠山。拜占庭在意大利半岛上势力薄弱,根本靠不住,矮子丕平的出现真如天上跳下个大馅饼,教皇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拒绝呢?二人一拍即和,狼狈为­奸­,墨洛温王朝算倒了血霉。

矮子丕平在苏瓦松召开大会,把教皇的“决定”公之于众,得到贵族们的一致同意,能不同意嘛,那些反对他的人早被扫进垃圾堆了。

贵族们欢呼着把他放在盾牌上,高高举起。末代懒王被迫剃掉头发,扔进修道院,搞宗教研究去了。

751年,按旧约中的仪式,美因茨红衣大主教为矮子丕平涂油加冕。他得到了梦寐以求的那顶帽子,墨洛温王朝结束,加洛林王朝(Carolingian dynasty,751—876年)登上法兰克王国的政治舞台。

按规定,只需得到本国红衣大主教的加冕,国王就算有名份,如果能让教皇亲自加冕,矮子丕平这个篡位者的合法­性­就更能得到认可,别人谁也别想说三道四。

就在矮子丕平想好事的时候,机会来了。

伦巴第人攻陷拉文纳,垂死挣扎的教皇实在撑不住了,意大利告急。新任教皇斯蒂芬二世(Pope Stephen II)冒着风雪,舍命翻越阿尔卑斯山,向矮子丕平求救。

斯蒂芬亲自把红衣大主教做的那套法事又重新做了一遍,矮子丕平高兴了,终于让教皇亲自给戴了帽子,看谁还敢不听寡人的话。

矮子丕平并没意识到,这一举动意味着君权需要得到神权的承认才能有效,这为后来神权、君权之间无休止的斗争埋下祸根。

【丕平献土】

作为教皇亲自加冕的条件,矮子丕平与教皇结成同盟,将伦巴第国王生擒活拿。

作为戴帽子的回报,拉文纳至罗马的“五城区”大片领土被划归教皇管辖,教皇国(Papal States,752—1870年)诞生了。这个位于意大利中部的面积为4万平方公里政教合一的教皇国从此存在了1100年有余。

这个事件史称“丕平献土”,它被基督教世界颂扬了千年之久。

768年9月24日,矮子丕平因水肿病逝于巴黎,享年五十四岁。

矮子丕平的文治武功比其父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在位期间,法兰克军的足迹踏遍今天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两次搞定萨克森人的叛乱,巴伐利亚人的起义也被他*,还赶跑了纳尔榜和塞普提曼尼亚的*人。经过九年征伐,阿基坦地区也被基本控制。

矮子丕平对历史的影响可谓深远,他一手缔造了教皇国。

自此,教皇在中世纪时期的地位迅猛提升,成为影响欧洲极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卡诺莎雪地求饶”事件、“阿维尼翁之囚”事件都和教皇国有关,后来意大利统一的步伐也因它的阻止而进展缓慢,这些后文再表。

矮子丕平作为加洛林王朝的开国之君,更是被认为具有重要影响的帝王之一,他留下一个实力雄厚的王国,为儿子查理曼称霸西欧打下坚实基础。

【君士坦丁献土】

丕平献土以后,教皇有了新靠山——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国家——教皇国。

实惠算是拿到手了,但是老百姓们一旦说起来,会说教皇国的领土是从蛮族国王手里得到的,毕竟基督教原来是罗马帝国的国教,现在教会竟然和灭亡罗马帝国的蛮族勾搭连环,好说不好听,说不定还会遗臭万年。

怎么办呢?实惠是绝不能丢的,名声也得要,教皇苦苦思索着这个问题,得想个办法啊。

在古代,不管是和尚、道士,还是阿訇、修道士,都属于知识分子,搞宗法研究的就是有学问。教皇和一班手下经过认真研究,终于找到一条理论联系实惠的解决办法。

在教皇的神来之笔下,一份欧洲历史上的著名文件就这样诞生了。文件中谎称,早在公元4世纪,著名的君士坦丁大帝就把现在西罗马帝国的疆域献给教皇统治,自己则搬家到了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大帝还亲自写了这份文件交给教皇作为证明。

这份文件就是所谓的《君士坦丁献土》文件。

教皇可以安心了,他的领土从此披上了一件光彩夺目的外衣,而这层画皮下掩盖的却是教皇虚伪的本­性­和贪得无厌的双眼。

《君士坦丁献土》文件是历代罗马教皇用来维系其“正统­性­和神圣­性­”统治最重要的文献依据。在中世纪的千年历史中,任何对这份臭名昭著的文书的质疑都将受到最残酷的惩罚。尽管如此,对它的质疑却从来没有停止过。也正是这份文件最终揭穿了教皇丑陋肮脏的嘴脸,成了为其挖掘坟墓的铁锹。

教皇的掘墓人出现在15世纪,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国出了一位著名人物,他叫瓦拉。这位­精­通古代语言、善于参阅文献的历史学家把4世纪和8世纪拉丁文的词汇和语法进行了反复比对,他发现《君士坦丁献土》文件是用8世纪的拉丁文写成的。

问题出来了,君士坦丁大帝是4世纪的君主,他怎么可能用四百多年以后的词汇和语法书写这份文件呢?除非他钻过时空隧道。

这个延续了七百多年的谎言彻底被戳穿,*布彻底被揭开,教皇*­祼­地站在世人面前。教皇“神圣统治”的依据是伪造的,他们统治的正统­性­和权威­性­自然就是假的,绝不是他们所宣扬的什么至高无上。

自15世纪起,教皇在欧洲的神权统治土崩瓦解,这群小丑终于尝到自己种下的恶果。

【采邑制】

采邑制是欧洲封建时代,特别是中世纪早期在西欧实行的一种土地所有制。

采邑制的雏形在克洛维时期就已经出现,它由铁锤查理正式颁令实施,这种制度改变了墨洛温王朝土地无条件分赠的制度。它将土地及依附于土地的农民一起作为采邑封给有功之人,作为条件,那些接受采邑的人必须服骑兵役。

采邑可以终身享用,但不能世袭。也就是说,采邑只有那些有功劳的人才有资格支配,他死后便重新收为国有。

矮子丕平时期,大部分土地被当作采邑封给臣子,其子查理曼也通过这种方式把占领的土地作为奖赏封给有功将领。

英国建立以后,从征服者威廉开始实行采邑制,规定每个采邑供养一名骑士,该骑士为国王服兵役,随时听调。

后来,国王以下的大领主也纷纷效仿,将自己的领土作为采邑封给部下,这些部下又把自己的那份作为采邑封给自己的部下,这样一种土地分封方式把领主与部下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领主有保护部下土地的责任,部下也有为领主服兵役的义务。

采邑制的实行极大调动了军队的积极­性­,提高了国家的战斗力,封建等级制度由此逐渐产生出来,爵位也应运而生:

国王 - 公爵 - 侯爵 - 伯爵 - 子爵 - 男爵 - 骑士

领主在自己的采邑内拥有完全的军事、司法、行政和财政权,被称为“特恩权”。9世纪以后,采邑逐渐变成了世袭领地。

到了11世纪,采邑制才基本退出欧洲的历史舞台。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