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与拜占庭的亲密接触,保加利亚封建化的脚步大大加快。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步入这一时期的保加利亚也不例外,大地主、大封建主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农民沦为依附于地主土地的农奴或雇佣农。
大家不要以为土地兼并就是不好的,在当时,这种现象是社会的极大进步,保加利亚的经济从此开始迅速发展。
在借用外国经验的时候,如果不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就会遗患无穷。彼得一世虽然在治理国家方面表现得很有一手,在实行税制方面却极欠考虑。
他采用“拿来主义”,把拜占庭的重税制度搬到保加利亚。在苛捐杂税之下,百姓苦不堪言,这对国家的发展无疑起到消极作用。
在全国怨声载道的情况下,“伯格米教派运动”爆发了,这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反对封建地主的运动。
伯格米教派受保罗派影响,认为耶稣和撒旦都是上帝之子,分别代表正义和邪恶。他们认为贪婪成性、视财如命的教会和传教士都是撒旦的仆人,是受撒旦之命前来联合封建地主一起压榨劳苦大众的。他们号召人民一齐起来惩恶扬善,彻底消灭邪恶势力。
这场运动很快得到劳苦大众的响应,烈火烧遍整个保加利亚。彼得一世代表的是贵族、教会的利益,他岂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一场残酷的*开始了,反叛之火很快就被扑灭,参与者的下场不用多说,斩首、下狱自然少不了。
征服肉体容易,降服灵魂却难于上青天。伯格米教派的教义还是被秉承下来,并且远播海外,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塞尔维亚、法国、意大利,无处不在。百余年后,克罗地亚的“伯格米教派运动”,还有“胡斯战争”皆因它而起。
【无奈的罗曼努斯】
在拜占庭东面,阿拔斯王朝日益衰落,拜占庭将领库尔库阿斯在对*人的战斗取得辉煌胜利,帝国的版图在东部边疆大大扩展。
似乎整个拜占庭都将是罗曼努斯的了,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拜占庭的地方势力在这些年里不断壮大,各地文化不断繁荣,君士坦丁堡作为文化中心的地位受到挑战。大封建主逐渐扩大地盘,抢夺了政府税收和军役土地。
一向与罗曼努斯作对的杜卡斯、弗卡斯两大家族一直觊觎皇位,图谋不轨,政府高层的鸽派和*矛盾不断,帝国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这些都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罗曼努斯是第一位试图解决这些矛盾的拜占庭皇帝,他颁布很多法律法规,以图约束贵族圈囤土地。在他努力下,皇权得以维持,鸽派和*的关系也得到最终解决。
928年,拜占庭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饥荒,鼠疫又蔓延开来,持续数年不断,死于饥饿和瘟疫的人数不胜数。
百姓的苦日子,却是贵族的好日子,他们趁机低价收购土地,痛苦不堪的百姓不得不拿出土地,换取聊以维生的生活费。
罗曼努斯看不下去了,痛斥贵族落井下石的做法,并颁布法令加以制止。管理国家机器的恰恰就是这些贵族,因此根本没人理会他的诏令。
罗曼努斯毕竟是个篡位者,他无法完全废黜君士坦丁七世,必须拿他当幌子。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罗曼努斯也没办法真正和贵族进行坚决而必要的斗争。
不巧的是,罗曼努斯的长子、帝国的共治皇帝克里斯托弗去世。在罗曼努斯眼里,其他几个儿子都不成大器,不得他欢心。无奈之下,他只得恢复君士坦丁七世作为他的王位继承人。
941年,北方的基辅罗斯大公伊戈尔(Igor)杀了过来。罗曼努斯不得不从东线把库尔库阿斯调到北方,对抗凶悍之敌。伊戈尔的这次远征遭到彻底失败,但是并不致命。
三年后,伊戈尔卷土重来,纠集维京人、克里维契人、吉维尔柴人、佩切涅格人,组建了一支庞大军队,再度威胁拜占庭。
敌军汹涌如潮,来势汹汹,却并不可怕。伊戈尔拿着拜占庭给的钱,像变脸儿一样退去了狰狞面目,换上了春风满面,高高兴兴地走了。
就在这一年,对罗曼努斯立嗣不满的儿子们起来反叛,流放了daddy。
他们篡位的企图没有得逞,君士坦丁七世如今已经四十岁了,还看不出他们的贼心?在摆脱几个舅子的控制后,君士坦丁七世在翌年将他们流放。
罗曼努斯苦心经营的拉卡潘努斯王朝终于坍塌了,马其顿王朝维持了统治。
对于这种结局,罗曼努斯恐怕也是万分无奈。
945年,君士坦丁七世在与别人“联合执政”三十年后(虽然他很不情愿),终于开始单独治国。
君士坦丁七世醉心于学问,酷爱文学和艺术,他把所有政务都交给太监,自己漫游于学山书海之中,不亦乐乎。
他被誉为最"学者型的皇帝",除了鼓励艺术和文学发展外,他本人还撰写了很多外交方面、皇帝礼仪、军区管理的书籍,其中最著名的有《帝国行政论》(De Administrando Imperio)、《典仪论》(De Ceremoniis)等。另外,他在历史编撰和哲学方面也有不少贡献。
【马其顿王朝的中央集权化】
掌握庞大的国家机器的就是深宫大内,发号施令的只有稳坐宝座的皇帝,这在利奥六世时期就已经确立了。
拜占庭的官员都有官阶和职位,凡是有官阶的一定要有职位,而且官阶和所担任的职位必须完全吻合,即所谓的“官位相当”。
高级官员的官阶分成18个等级,总揆、*官、议事官等官阶只有皇室宗亲才能担任,下面的是判事、知事、族长、监察长、督察官、执法官和副执法官等。
高级职位有60个,有点像中国明朝的作法,马其顿王朝也宠信太监,宫中最高职位通常由太监担任,这些职位有司礼大臣、寝宫大臣、掌衣大臣。其次是最高中央行政职位,这些职位和地方各省的职位一样,在7世纪时都进行了改组。
国家行政方面的最高职位是总管,总管中最高的是国务总管,他发布皇帝政令,管理外交、警察部队、邮政交通和特殊通讯(这是一种利用瞭望塔,通过守塔士兵发出的光线作为远距离传输的通讯方式,瞭望塔有点类似烽火台的作用)。
其次是军事总管、司法总管、国库总管和国家检察总管等。军事总管负责兵站和粮草,司法总管负责管理玉玺和皇帝的书房。另外,还有几个总管分别负责采地及皇帝马场、皇帝财产、皇帝纺织品及军火库。大都督统帅帝国军队,海军总管负责管理海军,君士坦丁堡市长管理首都。
马其顿王朝表现出明显的重武轻文,这也是在风起云涌、处处杀机的中世纪必须的。
这60个高级职位中,行政官员的等级并不高。国务总管这一重要职位仅居第37级,而某些大军区的统帅居第4级,大都督居第5级。
【拜占庭的军区】
根据君士坦丁七世在934年左右所作的《论军区》一书,拜占庭在这一时期共有29个军区,分东西两部分。
10世纪时,东部各军区在战略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军区的统帅直接由中央政府支付俸禄(西部各军区统帅的俸禄来源于地方捐税),其官阶等级也高于西部各军区的统帅。受东部军区保护的小亚细亚是帝国优秀兵员的产地,也是国库收入的主要来源。
东部军区:奥普斯金军区(位于小亚细亚西部,首府尼西亚)、奥普吉玛特军区(首府尼科米底亚)、弗拉吉西亚军区(位于小亚细亚西南部)、萨摩斯军区、爱琴海群岛军区、吉威列奥特军区(位于小亚细亚南岸)、塞流西亚军区、安那托利卡军区、布恺拉里军区、帕弗拉戈尼亚军区(首府西诺帕)、亚美尼亚克军区、哈尔吉亚军区。
下面的几个东部军区位于哈利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它们境内都构筑了许多防御工事,并且由边防民警驻守,以防备*人的进攻:
阿尔西安那军区、里堪德尔军区、美索不达米亚军区、赛瓦斯吉亚军区、科洛涅亚军区。
西部军区:色雷斯军区(包括君士坦丁堡在内)、马其顿军区(包括亚得利亚堡在内)。
这两个军区的地位不亚于东部军区,因此其统帅的级别处于第一位。
其他的西部军区都在爱琴海沿岸,它们分别是:
斯特利蒙军区、帖撒罗尼迦军区、伊拉斯军区、伯罗奔尼撒军区、尼克波尔军区、开法洛尼亚军区、第拉希军区、西西里军区、伦巴吉亚—阿普里亚军区、赫尔松军区。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