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拜占庭闹内讧,基辅罗斯领导人伸出援助之手,并准备接受东正教洗礼的时候,远在欧洲西部、英吉利海峡东岸的西法兰克王国进行了一次不流血的改朝换代。
【卡佩王朝】
987年,西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的末代国王“懒王”路易五世驾崩。加洛林王朝在东西两个法兰克王国的命运相同,都因为绝嗣而灭亡。
国不可一日无主,到底该由谁继承王位呢?那还用问,肯定要从掌握宫廷大权的卡佩家族中推选一人。
此时,卡佩家族的领军人物是巴黎伯爵兼法兰西公爵——于格•卡佩(Hugh Capet,987—996年在位)。于是,他被贵族和主教们推举为国王。
987年7月3日,于格•卡佩头戴王冠,身穿锦袍,手拿权杖,坐上国王的宝座,是为于格一世。
西法兰克王国翻开崭新的一页,加洛林王朝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法兰西王国建立起来,卡佩王朝(Capetian dynasty,987—1792年)横空出世。
不少中世纪的史学家把987年看作法国开始的日期,很多近代史学家却持相反的意见,他们作了大量研究,写了不少论文,说明中世纪学者的观点有问题,他们更倾向于把《凡尔登条约》签署的那一年(843年)看作是法国的开始,认为秃头查理才是法国的第一任国王。
让史学家们争论去吧,反正后文我们可以用法兰西,或者干脆写“法国”完成这本书,省得打那么多字了,鼓个掌先。
卡佩王朝绝对是一个长寿王朝,可以和周朝相媲美,从987年开始到1792年法国大革命结束,整整八百多年。在1814年至1848年,它更是成功复辟两次,怎是一个牛字了得。
熟悉法国近代史的人可能会纳闷,法国大革命推翻的不是波旁王朝吗?复辟的也是波旁王朝的国王呀?
不错,推翻的的确是波旁王朝,可是波旁王朝是卡佩王朝的支系。卡佩王朝的直系统治到1328年,由于绝嗣而相继由其支系瓦卢瓦王室和波旁王室统治法国。为了与卡佩王朝的直系相区别,才分别叫它们瓦卢瓦王朝和波旁王朝。
【艰难的卡佩王朝】
卡佩王朝建立初期,国内诸侯割据,整个法兰西王国四分五裂。国王统治地区仅限于包括巴黎和奥尔良等城市在内的位于塞纳河、卢瓦尔河中游的地区,这是一块被诸侯领地切分得支离破碎的南北狭长地带,这些不相邻的的王室领地时称“法兰西岛”。
法国领土45万平方公里,法兰西岛仅3万平方公里。即使在这面积可怜的王室领地里,国王仍不能全面掌控。一些有权势的贵族往往自行建筑城堡,在大道上设个卡子就收通行费,明目张胆地拦路抢劫。
住在法兰西岛的小国王们没有固定的首都,经常在巴黎和奥尔良之间更换住处,更没有系统的行政管理机构。
王室的经济收入相当有限,为了开源,国王有时竟然干些拦路行劫的勾当。11世纪时,菲力浦一世还抢劫过来自意大利的客商,卡佩王朝实在是太磕碜了。
当时,法国境内大大小小的公国、伯国多如牛毛,主要有:诺曼底公国、阿基坦公国、勃艮第公国、布列塔尼公国、加斯孔尼公国、图卢兹伯国、安茹伯国、布卢瓦—香槟伯国、佛兰德尔伯国、皮卡尔迪伯国。
这些爵爷们名义上是国王的臣子,实际上完全独立,他们在自己领地内享有各种权利,甚至可以铸造货币,更有一些爵爷的财产远远超过国王。
在王室领地外,国王的势力等于零,这和神圣罗马帝国的情况差不了多少。
当然,小国王们仍然能在精神上领导法国。卡佩王朝的国王在兰斯加冕行涂油礼时,所用的香膏里混有一种上等香油。据说这种“圣油”是当年克洛维受洗时上帝派一只鸽子带给施洗的主教的。在加冕时使用此等圣品,说明卡佩王朝的国王乃是法兰克的正牌继承者,这也是小国王们手里的一张王牌。
诸侯领主推选国王是法兰克人的一项挺*的传统习俗,于格•卡佩也是在众人推选下登基坐殿的,但是他深知王冠意味着什么,便在还活着的时候就通过诸侯大会立自己的儿子为国王,这样新王登基的时候就不会有麻烦。
这一有效做法被传承下去,国王们在位时就选举下一任国王,它也逐渐得到爵爷们的认可和尊重。由此,王位世袭制逐渐压倒选举制,这也是卡佩王朝确立八百年基业的不二法门。
【悔婚】
西边的法兰西王国建立起来,东边的拜占庭帝国也渐入佳境,闹“革命”的巴尔达斯•弗卡斯的嚣张气焰也快烧到尽头。
10世纪末期和整个11世纪,拜占庭有一条公理:占据君士坦丁堡的,从来没在内战中失败过。
那里有辉煌的文化和大量的金钱,这两样足以吸引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了。
巴西尔二世许诺愿意把皇妹下嫁弗拉基米尔,并成功把东正教传播给罗斯人后,弗拉基米尔率领罗斯武士南下,为未来的大舅哥排忧解难。
989年,折腾多年的巴尔达斯•弗卡斯叛乱走到悬崖边。以罗斯武士为主,拜占庭政府军为辅,在两家联合绞杀下,反抗的火焰被浇灭。
大太监拉卡潘努斯的末日也到了,他收到皇帝的治罪书,罪名是与叛乱者内外勾结。拉卡潘努斯被流放,巨额来路不明的财产也被没收充公,这不禁让人想起一句童谣,“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能够成功推翻拉卡潘努斯,我认为和巴西尔二世做的一个决定有关,那就是在罗斯武士凯旋回国的时候,他留下一部分,编入著名的瓦良格卫队,有了兵权,何愁大事不成。
平定巴尔达斯•弗卡斯,流放拉卡潘努斯,独掌大权的巴西尔二世本来应该放声大笑,至少来个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可是他笑不起来,原因何在?
自古以来,拜占庭都没有一个正牌公主下嫁过蛮族,而巴西尔二世却开了先例,这令他心忧甚烦。当时同意这门婚事纯属无奈,希望借助外力搞定内忧。如今日出云散,用不着这个所谓的妹夫了,是不是该……
苦思数日,他决定悔婚。
弗拉基米尔一听就恼了,这不是过河拆桥、拿寡人当猴耍吗?为了迎娶你妹妹,为了加入东正教,寡人那后宫八百佳丽一遣而散,这也是个不小的工程啊,你说悔婚就悔婚,玩游戏还得讲个游戏规则呢。
结果,罗斯武士再次踏上拜占庭领土。对付国内叛乱尚需外援,拜占庭哪有能力抵挡得住罗斯武士,克里米亚半岛上的赫尔松涅斯被攻陷。
巴西尔二世这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他急忙派使者好生安慰弗拉基米尔,又把妹妹打扮一番,带着嫁妆送到罗斯军队里。
弗拉基米尔乐得合不拢嘴,唱着《掀起你的盖头来》,在克里米亚和漂亮MM举行东正教式的婚礼,高高兴兴地当上拜占庭的驸马爷。
巴西尔二世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另有一说,弗拉基米尔南下扩张地盘,攻入赫尔松涅斯,发现拜占庭正闹“革命”,便提出愿意帮忙。在与皇妹结婚、皈依东正教以后,弗拉基米尔才率军帮大舅哥解了围。历史事件相同,只是发生的时间顺序不同。
现在真是天空晴朗,万里无云,拜占庭的国势趋于稳定,巴西尔二世将带领马其顿王朝走向巅峰。
【咄咄逼人的巴西尔二世】
巴西尔二世登基之初,只是一个五岁的顽童,在他成长的岁月里,经历了阴谋家篡位、太监掌权、军事贵族叛乱,以及外敌入侵,一个帝王在位期间所能经历的所有困苦他基本上都尝试了一遍。
也正因为如此,他逐渐长成了一名老练的君主。
经过巴尔达斯•斯克雷罗斯和巴尔达斯•福卡斯叛乱,巴西尔二世再也信不过地方上的军事贵族了。在他看来,这些贵族是*的领导者,是祸首。
他修改法典,着手削弱地主贵族的经济来源,取消以前规定的禁止收购军人和农民土地的四十年期限。他还命令地主们把以前侵占的土地一律归还,以阻止自由农破产,并遏制大封建主吞并土地。
这些措施明显减慢了土地的继续集中,抑制了大封建主土地和财富的增长。
一位拜占庭作家曾这样写道:“他不许臣民势力过大,不使任何一个显要的军事长官拥有巨大的财富,随意用各种捐税来压制他们,使他们把自己的全部时间都用来料理私事,而无暇他顾。他不相信任何人,只使少数人知道自己的计划。”
这是对巴西尔二世的政策,以及他内心活动的精辟描述,他和巴西尔一世是多么相似。
接下来,轮到那些趁拜占庭内乱过来挖墙脚的家伙了。
据史料记载,巴西尔二世骑术精湛,是个狂热的军事扩张主义者。在他统治时期,拜占庭的对敌策略可谓咄咄逼人。
自从9世纪中叶开始,突厥人在*帝国崛起,逐渐掌握了阿拔斯王朝的国家大权,突厥将领根据个人喜好,任意废立、杀害哈里发,这成了家常便饭。
*帝国成了突厥人的乐园,*人和突厥人矛盾重重,国内动荡不安。
尽管阿拔斯王朝势不如前,可是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渗透拜占庭的领土,似乎他们生来就是和拜占庭作对的。
虽然尼基福鲁斯和约翰一世从*人手里夺回部分领土,但是随着小亚细亚两位巴尔达斯的叛乱和长期内战,拜占庭在亚洲的统治地位遭到削弱,这些地区也得而复失。
要塞阿勒颇被*军包围,重镇安条克也危在旦夕。
巴西尔二世调集四万人马与*人作战,面对拜占庭军的猛烈进攻,*军抵挡不住,败下阵来。
在叙利亚取得几个漂亮的胜仗以后,拜占庭军成功解除了阿勒颇之危,杀散围城敌军,随后又占领奥龙特斯河河谷。
巴西尔二世乘胜追击,率军南下,把领土推进到霍姆斯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遗憾的是,由于兵力不足,拜占庭军无法继续前进,否则收复圣地耶路撒冷不在话下。
这次胜利意义非凡,自*人在亚洲崛起以来,叙利亚就从拜占庭的版图中被强行划了出去。上天赐给了拜占庭一个巴西尔二世,让他率领军队恢复了帝国在叙利亚的统治。从此以后,帝国在这一地区坚守了整整七十五年。
【萨穆伊尔】
另外,拜占庭和老对手保加利亚也杀得昏天黑地,难分难解。
早在约翰一世统治时期,拜占庭军和基辅罗斯军在虚弱无力的保加利亚境内恶战一场,成功赶走了企图吞并巴尔干半岛的基辅罗斯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
随后,拜占庭军给苟延残喘的保加利亚当胸一拳,占领其东部地区。
保加利亚贵族萨穆伊尔(Samuel)带着几个兄弟仓皇逃往西部,建立割据政权,自称保加利亚沙皇。
可以说,萨穆伊尔是巴西尔二世最难缠的对手。巴西尔二世即位的那一年,萨穆伊尔向拜占庭发起挑战,夺回了默西亚。
拜占庭政府想出一条妙计,他们把被俘的前保加利亚沙皇鲍里斯二世请出来,对他说,老萨抢走你沙皇的宝座,现在你该夺回本来属于你的东西了,回国以后好好干,缺啥不用愁,我们会赞助你的。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