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中世纪千年史话 > 38 卡诺莎雪地求饶!叙任权斗争的顶峰

38 卡诺莎雪地求饶!叙任权斗争的顶峰

刚讲完了东方的拜占庭是如何发生党争,如何惨败给塞尔柱土耳其人,我们又不得不把目光投向西方的德国,在那里,德国国王亨利四世正和教皇闹得不可开交。

【主教叙任权】

德国法兰克尼亚王朝的王位如今已经传了三代,到了亨利四世(Henry IV,1056—1105年在位)手里,他不是该王朝最强大、最有实力的国王,却是最最著名的一个。

原因是,他和教皇格里高利七世(Pope Gregory VII)之间为了主教叙任权一事争得你死我活,这一被称为“叙任权斗争”的事件是历史学家们最喜欢讨论的话题之一。

所谓的主教叙任权,实际就是到底谁有权决定主教的任免和调动,教皇还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其实也就是相当于德国国王)。当然了,这只是表面文章,这场斗争的本质其实是,到底谁的权力更大。

小孩没娘,说来话长。说起两人的矛盾,那还得从头讲起。

格里高利七世是宗教方面的改革家,换句话说,他是个维新派。在他还没当教皇的时候,就帮助当时的教皇亚历山大二世(Pope Alexander II)进行宗教改革,此二位被公认为是改革派的领军人物。

改革派中有些人提出要把主教叙任权收归教皇支配,不再让皇帝Сhā手。

按照以往的惯例,谁当教皇由皇帝决定,而德国国王是否能加冕为皇帝,却必须得到教皇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皇的任免权把持在帝王手中,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

亨利四世登基的时候,他还只是个六岁的顽童,除了玩儿啥也不懂。

机会来了,改革派们在罗马城举行大会,宣布帝王不再拥有推举教皇的权力。那么如何选举教皇呢,他们组织了一个名叫“枢机团”的机构,作为选举班子。

教皇的任免权终于回到宗教势力手中。

又过了六年(1062年),亨利四世十二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极其损害德国统一的事件。

起因是,科隆总主教安诺(Anno)绑架亨利四世,要挟太后交出国政。太后爱子心切,不想看到儿子受到伤害,乖乖地就范了。

安诺把持朝政后,德国各地的公爵们并没有勤王之心,而是趁机大捞一把,窃取不少王室领地。他们只有一个念头:谁不现在攒下点家当,谁就是本年度最大的傻瓜。

安诺霸占政权还不算,又来­干­涉国王的幸福,他给亨利四世安排了一门亲事,让他和莫里恩女伯爵伯莎(Bertha)结婚。反正不管你同意不同意,都必须和她结婚。

亨利四世的婚后生活不怎么滋润,结婚四年后,他忍无可忍公开提出离婚,但是教皇亚历山大二世没有同意。

后来,亨利四世终于找了个机会,用和自己关系不错的不来梅总主教替换了安诺,自己也终于独掌大权。

现在的问题是,在这些年里,国王的权力已经大不如前。各位爵爷们强大得一塌糊涂,根本不把亨利四世放在眼里,视其如草芥。德国境内的教会也由于教廷发起的克吕尼改革而逐渐摆脱国王的控制。

身为国王却快要落到孤家寡人的地步,这是任何一个想有一番作为的君主所不能容忍的。所谓红鱼青磐,只不过是一时意气,年轻气盛的亨利四世决心与地方势力和教会进行坚决斗争。

他在萨克森修建城堡,派遣卫队驻扎,意图巩固在这一地区的统治。这一举动却适得其反,造成了1073至1075年著名的“萨克森起义”。

亨利四世只得一面*,一面作妥协,这才控制住了局面。

【矛盾升温】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075年,新当选的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发出“教宗训令”,说咱们罗马教会是上帝独自建立的,和德国国王啊,还有皇帝什么的根本就没关系,他们没有权力­干­涉咱们教会的事儿。

在同年2月召开的宗教会议上,他又下令说,以后神职人员的任免全都由教皇一个人拍板钉钉,包括主教调动也是如此,德国国王啊,还有皇帝什么的都靠边站。

这一做法彻底违背了君权和神权制衡的根本法则,天平不再平衡必然会引发冲突。

亨利四世已经不再是个只知道顽皮的小孩子了,他立刻拿起笔来,唰唰唰给格里高利七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说道:

“寡人亨利是由上帝授予的国王而不是篡位得到王位的(表明自己地位的合法­性­和神圣­性­,以压教皇一头,因为格里高利七世当选教皇的手续不太符合规定),致信希德伯兰(这是格里高利七世的名字),尔乃伪僧侣,而不是教皇(戳到了教皇的痛处)。”

信中他要求教会再选举一位新教皇,并在末尾写道:

“寡人亨利,上帝眷顾之王,连同追随寡人之所有主教,勒令尔,退位,退位,并永受谴责。”

不仅如此,他还极力阻挠教皇任命的米兰主教赴任,并自己任命一位新米兰主教。格里高利七世分外恼怒,心想你亨利四世写信嘴皮子上痛快痛快也就罢了,没想到你还动真格的啊。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