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中世纪千年史话 > 55 红胡子!巴巴罗萨

55 红胡子!巴巴罗萨

路易七世和康拉德三世带着羞辱、带着残兵败将,灰头土脸地结束东方之旅。第二次东征的失败却像幽灵一样始终纠缠着两位男主角,他俩把晦气一直带回西欧,延续着惨败。

在法国,路易七世败在情场上;在德国,康拉德三世败在床上,注意是病床。恶搞的是,两个倒霉蛋霉都倒在同一年上。

1152年,西欧发生三件事:

一、 路易七世闹离婚;

二、 康拉德三世去世;

三、 巴巴罗萨成为德国国王。

【美女配帅哥】

先讲讲婚姻不幸福的路易七世。

回到法国,路易七世和埃莉诺感情越来越不和,夫妻吵架的终极形态是:埃莉诺和路易七世彻底拜拜,俩人离婚。

这一离婚不要紧,卡佩王室的麻烦来了。埃莉诺是阿基坦女公爵,她走了,也带走了阿基坦公国。

晦气的路易七世手里只剩下卡佩王室初期的小小法兰西岛,正当他为得而复失的阿基坦公国黯然伤心之时,一块更大的­阴­云笼罩在法兰西岛上空。

制造­阴­云的不是别人,正是埃莉诺和他的新老公。美女和帅哥的故事听得多了,电视剧里也看得多了。我不知道潘安到底有多帅,这是我的遗憾。而12世纪中叶的法国人却知道,“潘安”就生活在他们中间。

这位“潘安”名叫亨利,他和父亲一样,都喜欢在头盔上斜Сhā一朵金雀花,故而人称“金雀花亨利”。金雀花亨利英俊潇洒,*倜傥,玉树临风,乃当时不可多得的帅哥,可帅到天长地久、海枯石烂。

离婚在家的埃莉诺百无聊赖,有一天,埃莉诺出门散心……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九九那个艳阳天,十八岁的哥哥呀坐在水边。埃莉诺心里咯噔一下,那个骑白马的是……王子,唉呀妈呀,不是唐僧,真不是唐僧。接下来,画面上出现的是一个单身女人雀跃的身影,回荡的是欢呼之声。

埃莉诺和金雀花亨利邂逅,金雀花亨利挑了几棵“秋天的菠菜”,略施小计就让埃莉诺投怀送抱。

埃莉诺胸口中箭,伤得很重,爱神丘比特得意地一笑:“又是10环,没挑战!”美女和帅哥终于走到一起,真是只羡鸳鸯不羡仙!

大家不要以为金雀花亨利是个吃软饭的小白脸,他很帅,不错,但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他绝对不是个吃软饭的。

王室领地西面有个安茹伯国,金雀花亨利就是安茹伯爵。安茹伯国其实不大,但是金雀花亨利除它之外,还兼有曼恩、都兰及诺曼底。埃莉诺改嫁以后,金雀花亨利又获得阿基坦公国,这使他的领地竟然比王室领地大出5倍有余。

金雀花亨利鸿运当头、福星高照,不仅才­色­兼收,更在1154年继承英格兰王位,是为亨利二世(Henry II,1154—1189年在位,绰号“短斗篷王”)。

金雀花亨利建立起英国历史上著名的金雀花王朝(Plantagenet,1154—1485年,一个挺美的名字)。

绘有三只黄|­色­雄狮的红­色­纹章是金雀花王朝的标志,该纹章由于金雀花亨利之子狮心王理查而闻名于世。如果你以后再看电影,发现英格兰士兵身穿绘有这种纹章的红­色­战袍,那就说明演的是金雀花王朝的故事,《勇敢的心》就是一例。

金雀花王朝版图庞大,它一拖二,地跨英、法两地,成为卡佩王室统一法兰西王国的最大对手。这还不算,法国国王与地方诸侯的矛盾如今却升格为英法两国的对抗,悬了!

另外,让金雀花王朝“享誉世界”的还有一件重大历史事件:与卡佩王朝支系瓦卢瓦王朝的英法百年战争。

【路易七世的统治】

情场失意、人财两空的路易七世在喝闷酒的同时也表现得相当男人,他一面调动军队找金雀花亨利算账,一面又紧锣密鼓地娶老婆。

路易七世和金雀花亨利打了三场仗,都以失败而告终,小小法兰西岛想和庞大的金雀花王朝对抗,除非乐毅投胎、孔明转世,或者上帝念咒“啦哩噜亚”。

埃莉诺只给路易七世生了俩闺女,没生男孩。按照《萨利克法》,没有男­性­继承人,王位就不能延续,这也是促使路易七世离婚的一个重要原因。

路易七世又相继娶了两个老婆,好不容易生出个男娃——腓力二世——未来的法国强势国王。

尽管路易七世在婚姻和军事上很不顺利,但他统治时期的法国可谓歌舞升平:战事不多,百姓安居乐业,新城市崭新,老城市不老,集市贸易繁荣异常;荒地开垦、沼泽排­干­使国家的耕地面积大大增加,水路交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商业、人口和思潮的交流。

在文化上的进步也相当明显,以建筑、装饰和雄辩等方面为代表的古代文化复兴,罗马艺术和随后兴起的哥特艺术争奇斗艳,大师级人物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巴黎杰出教师阿伯拉尔、唯实论拥护者安塞姆等等。

在路易七世努力下,王权不断加强,卡佩家族决定永居巴黎。路易七世把虔诚者路易在西岱岛上的旧王宫定为自己的王宫。领主和大臣在王宫周围兴建府邸,卡佩王朝的都城初步形成。

【病榻旁的­阴­谋】

下面讲讲康拉德三世是怎么败在床上,病床上的。

康拉德三世参加第二次东征,教训那是相当惨痛,损兵折将不说,还颜面大失,国王出马竟然惨败而回,还不如以前几个公爵伯爵­干­得漂亮。

康拉德三世不禁咒骂那个忽悠他东进的圣贝尔纳,呸!还有脸在名字前面加个“圣”字。和路易七世同样喝闷酒的康拉德三世先放一放,咱再说说巴巴罗萨。

可以说巴巴罗萨是第二次东征里最为受益的人之一,为什么说是“之一”呢,这里暂且不表,放到后面再说。

巴巴罗萨受益是因为他陪叔叔康拉德三世一起东征,带回西欧的除了满身征尘之外,还有叔叔对他的无比信任。

路易七世闹离婚的时候,康拉德三世已经奄奄一息地倒在病榻上,陪在旁边的只有巴巴罗萨和班贝克亲王主教(prince-bishop of Bamberg)。

德国的王宫里敲响丧钟,宫阙之上挂满缟素。宣布国王遗言的时候,发生一件怪事。

巴巴罗萨和亲王主教一定、确定以及肯定地告诉大臣们,新国王的人选不是六岁的小王子,而是巴巴罗萨。

事情那是相~~~当蹊跷!

康拉德三世当初前往东方的时候,曾任命长子担任新国王候选人,不巧长子英年早逝,可是还有个小王子健在。大臣都蒙了,即便巴巴罗萨再深得信任,国王也不可能把王位传给他呀!

说来很奇怪,说来也不怪。相信很多人会联想到中国的两个类似典故:

努尔哈赤弥留之际,身边只有八子皇太极和他侄子阿敏,这二位爷假传遗诏,皇太极夺走了本该属于多尔衮的汗位,还逼死多尔衮他妈、大美女阿巴亥。

另一个典故是,康熙大帝临死前,病榻边只有隆科多,这位爷模仿皇上笔迹,篡改遗诏让雍正当了新皇帝,当然隆科多最后也没落个好下场。

历史是相似滴,故事是相近滴,真相是无从知晓滴。

努尔哈赤和康熙大帝的典故里只涉及皇子争位,反正都是皇上的后代,有资格继位的哪个水平也不差,这就让我们真假难辨了。

而康拉德三世遗言这件事我们却可以深入探讨一番。巴巴罗萨再有本事、再受信任也只是国王的侄子,和王子比起来毕竟是外人。在我查阅的众多资料里,并没有提到康拉德三世有什么遗诏,也许他认为硕果仅存的儿子当继承人是理所应当的,没必要写什么遗诏,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遗诏被人销毁。总之,传位给巴巴罗萨只是二位陪伴国王最后旅程的人口头说的,并无真凭实据。

因此,如果我得出的结论是巴巴罗萨和亲王主教串通一气假传遗诏,相信不会有人摔板砖吧。

六岁大的孩子能­干­什么,巴巴罗萨自然大权独揽。国王死后没多久,他就如风似火地在法兰克福登基加冕。

巴巴罗萨的本名叫腓特烈,因此他成为德国历史上著名的腓特烈一世(Frederick I,1152—1190年在位),而可怜的小王子只能屈居公爵的位置。

【巴巴罗萨的努力】

康拉德三世之前的两位先君统治期间,国王空有名号。国王由亲王们推选,而被推选出的国王除了自己的领地外,并无半点权威。国王称号像排球一样,从一个家族转手到另一个家族。德国处在有组织无纪律的状态,各地爵爷视国王如草芥,国王视爵爷们为肘腋之患。

巴巴罗萨登基以后,这一现象似乎有望得到改观,因为他父母所属的两大家族——霍亨斯陶芬家族(Hohenstaufens)和韦尔夫家族(Welfs)都是德国首屈一指的强势集团。

可是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当时德国的藩镇势力高达一千六百个,像巴伐利亚、萨克森这样的都是大型藩镇,更多的则是小得没法在地图上标记的芝麻绿豆。每个藩镇都可以看作一个小型国家,局势比东周列国还要乱。

巴巴罗萨雄心壮志,力图统一德国诸豪,要做查理曼第二,至少也得像奥托大帝那样。

巴巴罗萨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提高国王的地位,首先必须和教会搞好关系。他和教皇签署条约,保证不与教皇国的死对头:西西里国王罗杰二世以及其他敌对国家结盟,并保证在教皇遭受攻击的时候出兵保护罗马城。

巴巴罗萨还和拜占庭皇帝曼努埃尔一世进行高端对话,想娶拜占庭公主为妻,而对方的态度呢?

曼努埃尔一世对德国人相当有看法,第二次东征的时候,他就让康拉德三世热脸贴冷臀部,巴巴罗萨还曾经带头袭击过边防军。

另外,曼努埃尔一世和爷爷、爸爸不同,他骨子里对西欧,特别是意大利,异乎寻常的关心,对关乎拜占庭­性­命的小亚细亚却兴趣不大。巴巴罗萨和教皇结盟,这无疑触及了曼努埃尔一世的利益。

基于上面两点,巴巴罗萨的求婚当然被曼努埃尔一世拒之门外。

【五进意大利】

求婚的红玫瑰被拜占庭扔进垃圾箱,这倒不影响巴巴罗萨­干­大事业。巴巴罗萨又出新招,获得神圣罗马皇帝的头衔是提高国王地位的一个有效手段,因此意大利成为巴巴罗萨最感兴趣的地方。

意大利这个教皇居住之地,本来应该因为受到上帝的垂青而感到骄傲,可是在中世纪,除教皇国、诺曼人以外,威尼斯、热那亚、比萨等城市纷纷自治,意大利处在四分五裂之中。

12世纪中叶的意大利人更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因为他们将会看到一个满下巴泛红光的络腮胡子带着德军一连五次征讨他们的国家。

1155年,修道士阿诺德(Arnold)带头反对教皇,并率众占领罗马城。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