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中世纪千年史话 > 87 蹩脚的配合!惨败阿瓦德岛

87 蹩脚的配合!惨败阿瓦德岛

西里西亚-亚美尼亚国王海屯二世(Hethum II)应邀前来支援,在他的队伍里还有医院骑士团和圣殿骑士团。

此时,合赞的总兵力膨胀至十万,这是自艾因•贾鲁后四十年来,伊儿汗国第一次大规模入侵叙利亚。

1299年12月22日清晨,伊儿汗国军与两至三万马木留克军团在霍姆斯以北几英里处遭遇,打响世纪末战争大餐“第三次霍姆斯战役”(Third Battle of Homs,又称作Battle of Wadi al-Khazandar)。

马木留克率先以步兵发起进攻,蒙古重骑兵随即迎面冲来。

蒙古弓骑兵纵马狂奔,弓拉如满月,箭走似流星。弓骑兵在战场上往来奔跑,疾走如飞,步兵挥舞长矛弯刀和弓骑兵杀成一团。

就这样,双方一直战至下午。

马木留克苏丹纳西尔•穆罕默德(Al-Nasir Muhammad)对合赞的战术大为不解,难道他要用弓骑兵打完全场?弓骑兵并非近身­肉­搏的兵种,历史上也从未有过仅靠弓骑兵就赢得胜利的先例。

就在纳西尔纳闷的时候,马木留克军中突然大乱,士兵呼啦啦往后便逃。纳西尔不明所以,大声喊问,怎么回事,跑什么!

原来,马木留克士兵听到坏消息,说是伊儿汗国军已经突破他们的右翼。马木留克士兵不管三七二十一,管它消息是真是假,撒丫子便跑,留着脑袋还得吃饭呢。

马木留克军团不愧是杀人机器,一直撑到日落,双方罢兵为止。据记载,伊儿汗国军损失高达一万四千人,马木留克战死才千把人。

由于右翼受谣言影响,大部分溃逃,兵力不足的纳西尔退出战场后,向南撤退。

撤退过程极不顺利,沿途的马龙教派(Maronite,基督教的一个流派)信徒想借机脱离穆斯林统治,便联合杜鲁兹弓箭手(Druz bowmen)偷袭马木留克军团。

合赞跟在纳西尔后面紧追不放,他利用马木留克军团主动撤退这一事实,大造舆论,放风说伊儿汗国在霍姆斯取得辉煌胜利,马木留克军团惨败逃窜。

伊儿汗国军一直追到大马士革,合赞派出一万人马继续追击。马木留克军团一路撤回埃及,追击部队抵达加沙才算罢手。

合赞率主力没两下就攻陷大马士革外城,将内城团团包围。冬季的大马士革格外寒冷,蒙古骑兵缺少草料,合赞只得暂时退兵,就像沙隆战役里的阿提拉一样,临走前他撂下一句:I will come back.

合赞的远征功亏一篑,马木留克不久便收回丢失的叙利亚和巴勒斯坦领土。

【蹩脚的配合】

阿克陷落后,十字军残部把司令部设在托尔托萨(Tortosa)。可惜,这些丧家之犬没能守住那里,被迫搬家到塞浦路斯岛。

十字军残部对托尔托萨始终念念不忘,总寻思着夺回来。

离托尔托萨海岸不远的地方有座小岛,名叫阿瓦德(Arwad,又写作Ruad)。该岛地方不大,却是个屯兵、虎视托尔托萨的战略要地。

于是,十字军残部摸上阿瓦德岛,准备对托尔托萨发起海上袭击。同时,他们与合赞联系,请他派兵从陆地发起进攻,这样两相夹击,不愁马木留克不败。

计划总是不如变化快,合赞没能及时出兵,十字军残部在托尔托萨瞎忙活一顿,被迫退回塞浦路斯岛。

几个月后,姗姗来迟的六千伊儿汗国军没能有所作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十字军残部在阿瓦德岛上修建的要塞成为这一军事行动的纪念碑。

不过,蹩脚的配合到没影响合赞和基督徒继续合作的愿望,合赞派人让教皇派军队、牧师和农民到圣地,他要帮着基督徒收复耶路撒冷。

当教皇按照合赞的意思行动的时候,合赞却因故再一次爽约,伊儿汗国军始终不见踪影。

【兵围阿瓦德岛】

圣殿骑士团想把阿瓦德岛据为己有,并在岛上建立永久据点,便向教皇讨得一纸任命书。

从岛上撤退时,圣殿骑士团在要塞里留下一百二十名圣殿骑士、五百弓箭手和四百男女服务员驻守,指挥官是巴泰勒米•德•昆西(Barthélemy de Quincy)。

1302年,马木留克的十六艘战船从埃及出发,抵达的黎波里后,对阿瓦德岛发动围攻。

马木留克军团在两个地点登陆,并扎下营寨。绿豆大的小岛能支撑多久?没围困多长时间,要塞里的圣殿骑士就饿得两眼发绿。

再不投降就得变成饿死鬼,圣殿骑士提出有条件投降,只要马木留克放他们一条生路,就可以安全接收阿瓦德岛。

买卖一蹴而就。圣殿骑士们相互搀扶着,步履蹒跚地走出要塞。突然,两旁的马木留克挥起弯刀,圣殿骑士没想到投降换来的竟然是血腥屠杀。昆西当场被杀,被俘的基督徒大部分被处决。

只有一小撮幸存者被押送到开罗蹲大牢,狱中生活对他们来说简直生不如死。没几年,这些人就不堪虐待惨死狱中。

阿瓦德岛被围时,塞浦路斯岛曾派舰队前往营救。可惜抵达时已经太晚,阿瓦德岛已尽落马木留克之手,它的陷落标志着马木留克彻底肃清圣地附近的十字军。

【沙克哈战役】

1303年,说到做到的合赞果然派军杀回,意图夺取叙利亚。

阿瓦德岛的陷落使十字军残部无法配合合赞的行动,他们只能派舰队在叙利亚沿海发动不痛不痒的­骚­扰。

合赞对此并不担心,他这次派出八万人马(包括西里西亚-亚美尼亚的军队),由忽特鲁沙(Qutlugh-Shah)指挥,合赞自认为万无一失。

阿勒颇和哈马的老百姓吓得跑路到大马士革,守将立刻修书一封送至开罗,请求纳西尔发救兵。

1303年4月20日,两军在大马士革以南25英里处相遇,拉开“沙克哈战役”(Battle of Shaqhab,又写作Battle of Marj al-Suffar)。

忽特鲁沙将八万大军布于战场,其左翼一万人马率先向马木留克右翼发起疯狂进攻。蒙古骑兵像坦克一样杀得马木留克滚鞍落马,死于非命。

马木留克的中央和左翼也和伊儿汗国军混战在一起,濒临崩溃的右翼在伊儿汗国军压制下,把恐慌蔓延到整个军队。

忽特鲁沙骑马爬上一座小山,手捻须髯,欣赏军队的英勇表现,享受即将到来的胜利。

几天后,忽特鲁沙呆站着,两眼发直,鼻腔直喷鼻血。站在他面前的……不是美女,而是胡子拉碴,暴跳如雷的合赞。合赞揍忽特鲁沙是有道理的。

沙克哈战役里,忽特鲁沙在小山上欣赏战况,这一得意忘形的行为完全暴露了他的位置。

马木留克军团蜂拥而来,将小山团团包围,伊儿汗国军阵型大乱,纷纷过来保护主帅。

围绕小山的战斗异常激烈,伊儿汗国军损失惨重。战至次日清早,伊儿汗国军开始崩溃,马木留克军团让出一条路让他们逃向大河。

慌不择路的伊儿汗国军一溜烟跑到河边,气喘吁吁地想喝口水解解乏。突然,纳西尔率军杀来,蒙古人的血染红了河水,尸体随波漂向下游。

这场鏖战三天的战役以马木留克全面胜利而告终,这不得不令人感叹:成败只在一念之间。

纳西尔率得胜之师穿过开罗的胜利门,身后传来稀里哗啦的手铐脚镣之声,蒙古战俘们低头耷拉角地挪入开罗城。全埃及的歌手和舞蹈家齐聚首都,庆祝伟大胜利,庆功会一连持续好几天。

合赞闻听败报,猛得挥起铁拳,正中忽特鲁沙的大鼻子。血扑哧一下从鼻腔中喷出,忽特鲁沙捂着鼻子直喊母亲。

随着忽特鲁沙猛流鼻血,沙克哈战役给蒙古人大规模入侵叙利亚画上句号。

沙克哈的惨败完全是忽特鲁沙无能所致,抱着这种想法,合赞致信长腿爱德华,邀请长腿爱德华出兵东征,并重申他祖宗旭烈兀当初许下的诺言:攻下耶路撒冷后,把它送还给基督徒。

很遗憾,没得到长腿爱德华的回信,合赞就英年早逝,时年三十三岁(死于1304年5月10日)。

不管合赞的英灵去见真主、上帝,还是长生天,基督徒妄想迅速夺回圣地的美梦彻底破灭。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