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列尔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在内政方面能打90分,军事上却不及格。几个星期后,贝列尔召开国会,选出伯爵、男爵、主教各四名组成十二人作战委员会,担任自己的军事顾问。
经过研究,委员会一致认为,单独面对强大的金雀花王朝和凶狠的长腿爱德华危险系数太大,必须找个盟友。既然长腿爱德华要对付法国,和法国结盟是最佳选择。
于是,一支苏格兰使团赶赴法国,告诉美男,长腿爱德华要对他动粗。
苏格兰的橄榄枝正是美男想要的,他立刻与苏格兰联盟,如果长腿哥把两条长腿伸到法国,苏格兰就进攻英格兰,抄他后路,到时法国将支持苏格兰,来个二龙出水。
政治家是人类里最不可靠的品种之一,贝列尔和美男对此都了然于胸。为加强联盟的可信度,二人又协议结成亲家,贝列尔之子将娶美男的侄女为妻。
贝列尔觉得还应该加强同盟队伍,便把挪威国王埃里克二世(Eric II)拉下水。埃里克二世答应只要英法开战,他就提供赞助。
挪威只是开个空头支票,并没有兑现承诺,但法国和苏格兰结成稳固盟友,史称“老同盟”(Auld Alliance)。由于种种原因,同盟屡次中断,相关条约也多次重新签订,但两家联盟持续二百多年,一直到1560年才宣告终止。
长腿爱德华发觉苏格兰和法国有猫腻,一种不祥的预感笼上心头,苏格兰会不会主动进攻?
长腿爱德华不敢怠慢,下令加强北部防线,征调纽卡斯尔的两百多名佃农组成民兵。一支英格兰舰队抵达纽卡斯尔,与当地陆军会合。
长腿爱德华命令贝列尔交出所有城堡的控制权,以及在贝里克、杰德堡(Jedburgh)和罗克斯巴勒(RoxBurgh)享有的特权,这分明是一种试探。
英格兰积极备战,军队向苏格兰南部边境频繁运动,苏格兰人对这一系列军事行动并非一无所知。相应的,贝列尔在全国征兵,调动所有能拿起武器的苏格兰人。
【站队学】
站队一直是当官的最关心的问题,站队学也是官员培训班的必修课。
密切联系领导是必须的,但联系哪个领导就是门深奥的学问了。在不同形势下,跟着谁混饭吃,这是站队学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
这门课程就是要教给大家,不论国际形势如何风云变幻,都要旗帜鲜明地找到自己的队伍,站到正确的位置是保证利益最大化的终极秘诀。
说白了,你要想当官,当大官,就得明白:站好队前途无量,站错队会身败名裂,甚至死无葬身之地。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其实呢,没有国界的东西有很多,令人大倒胃口的官场法则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骨灰级政治玩家,不管是坐山观虎斗,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他们都会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康明家族是贝列尔的外戚,坚决支持国王的反侵略行动。其他贵族则不然,他们翻开《站队学》一书,仔细研究自己该是听令,中立,还是倒向长腿哥一边。
长腿爱德华对站队学也很有研究:捎给那些摇摆不定的贵族一些好处,他们就会保持中立,甚至站到自己一边;等搞定贝列尔,征服苏格兰,送出去的好处会加倍补偿回来。
长腿爱德华打定主意,慷慨大方地把卡莱尔城堡(Carlisle Castle)送给老布鲁斯的儿子。
老布鲁斯整天喊贝列尔是“汉奸”,那是贼喊捉贼,他才是最大的“汉奸”。收到长腿哥的礼物,他立马表示中立,你们耍,哥看戏。
【苏格兰独立战争】
剑已出鞘,弓已满弦,旷日持久的“苏格兰独立战争”(Wars of Scottish Independence)已然拉开序幕。
这场战争共分两场:三十二年的“第一次苏格兰独立战争”(The First War of Scottish Independence,1296—1328年),二十五年的“第二次苏格兰独立战争”(The Second War of Scottish Independence,1332—1357年)。
第一次独立战争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长腿爱德华入侵苏格兰,客场挑战贝列尔,战争正式爆发,时间是1296年。
第二阶段:苏格兰英雄威廉•*(William Wallace)——《勇敢的心》里的男主角,与安德鲁•德•莫里(Andrew de Moray)以及守护者发动起义,主场迎战长腿爱德华,时间是1297—1304年。
第三阶段:老布鲁斯的孙子——罗伯特•布鲁斯(Robert the Bruce)称苏格兰国王,战火又起,时间是1306—1314年。
第四阶段:战火烧遍苏格兰、爱尔兰、北英格兰,直到双方签订停火条约,战争告一段落,时间是1314—1328年。
【丹巴战役】
1296年3月,长腿爱德华先发制人,攻入苏格兰,纵兵洗劫贝里克,数千苏格兰人惨遭屠杀(另有死亡万余的记载),战争在这一刻爆发!
长腿爱德华在贝里克待了一个月,没有继续占领整个苏格兰。和征服者威廉在“诺曼征服”时的心态一样,他希望洗劫贝里克能给苏格兰人一个下马威,尔等知道害怕,就不必再大动干戈啦。
果然不出所料,长腿爱德华在贝里克犯下的滔天罪行把贝列尔雷得不轻。贝列尔匆忙致信长腿爱德华,重新表示忠心。
贝列尔竟然不亲自来谢罪!长腿爱德华观信后,恼怒中颇带轻蔑地对部下说:“噢,愚蠢的流氓!他犯的错误多么愚蠢。如果他不亲自来,我们就去找他。”
长腿爱德华说到做到,派出贝列尔的岳父老泰山约翰•德•沃伦(John de Warenne),兵锋直指几英里外的丹巴(Dunbar, 苏格兰东南部县区,位于爱丁堡以东,滨临北海,克伦威尔于1650年9月3日在此击败神圣盟约派)。
守军急忙向贝列尔求援,十万火急!
贝列尔率领主力在哈丁顿(Haddington)附近露营,接到“鸡毛信”后,立刻派部分军队驰援丹巴。
1296年4月27日,两军遭遇,打响“丹巴战役”(Battle of Dunbar)。双方兵力都在几百左右,人数不多,但皆以骑兵为主。
苏格兰军在西面的高地上严阵以待,沃伦率军穿过溪谷逼近苏格兰军。溪谷地形粗糙,运动中的英军队形散乱,宛如一群没有羊倌的山羊。
苏格兰军纳了闷,难道英军在撤退,怎么乱糟糟的?可不能让他们跑喽,苏格兰军贪心顿起。高地上人喊马嘶,尘土飞扬,苏格兰军呼啦啦冲下山坡,呐喊着冲向英军。
怎么敌人放弃有利地形,主动进攻?苏格兰军一反常态的做法着实把沃伦弄得蒙灯转向。
不过沃伦不愧久经沙场,他立刻下令收拢军队。战场上极富动感,两军都在不停运动。
当苏格兰军冲到阵前时,英军已经排好阵势,等着飞蛾自来扑火。相比之下,苏格兰军就像一群没参加过军训的新兵蛋子,哪还有什么队形。
英军一个冲锋就把苏格兰军杀得落花流水,这场战斗干净利落,短暂又不失戏剧性。死在这场战斗里的只有一个倒霉蛋,一名苏格兰骑士。落荒的苏格兰军仓皇向西面的森林拼命逃窜,被俘的一百人中有普通士兵,也有贵族和骑士。
短小精悍的丹巴战役极大打击了苏格兰人的士气,第一仗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
随后的战斗对英军来说都是扫尾工作,长腿爱德华在丹巴战役的第二天亲临指挥,丹巴城堡被迫投降。
长腿爱德华手上一下多出一大堆最有价值俘虏,什么伯爵男爵,还有一百三十名骑士和扈从,他们让英格兰的监狱顿时热闹起来。
战况立时出现一边倒的现象,罗克斯巴勒城堡不战而降,其他领主纷纷效仿,只有爱丁堡(Edinburgh)在英军的攻城武器下苦撑了一个星期。
贝列尔吓得赶紧往北跑,“如果他不亲自来,我们就去找他。”长腿爱德华谨记自己说出的这句话名人名言,他率军向北追击,一定要和贝列尔“见面”不可。
斯特灵城堡(Stirling Castle)是守护贝列尔逃难处的重要关隘,而那里的守军早已望风而逃,只留下一个看门人,手拿钥匙,等待英军的到达。
穿过斯特灵,长腿爱德华长驱直入。贝列尔实在扛不住,只得缴械投降,并不住地忏悔,祈求宽恕。五天以后,贝列尔宣布放弃与法国的同盟。
尖酸刻薄的长腿爱德华意犹未尽,命令主教主持仪式,把贝列尔龙袍上的金银装饰品统统撕下来。就因为这件“天然去雕饰”的破衣烂衫,贝列尔成为苏格兰家喻户晓的人物。
一向手辣的长腿爱德华没赶尽杀绝,把贝列尔父子送进英格兰监狱的总统套间。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