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业奇迹:11世纪的中国宋朝
正如第9章所述,经济史学家通常认为,工业化的起源或秘诀可以在18世纪的英国找到。但我们所不知道的是,工业大师是中国,而不是英国。中国“工业奇迹”的发生有1500多年历史,并在宋朝大变革时期达到了顶峰——这比英国进入工业化阶段早了约600年。中国的工业奇迹在某些细节上是值得关注的,因为它是1100年至1800年之间全球集约型经济力量的历史中最重要的事情。因为正是宋朝中国许多技术和思想上的重大成就的传播,才极大地促进了西方的兴起(见第6-9章)。
钢铁革命:公元前600年至公元1100年
中国的铁钢奇迹可以追朔到公元前600年,第一块铸铁实物始于公元前513年,到公元前2世纪时钢的生产开始了。不过,公元800年至1100年之间工业的惊人增长似乎是不容置疑的,即使缺乏详尽的数据。在其很有影响的一篇论文中,罗伯特·哈特韦尔(Robert Hartwell)[ 美国历史学家(1932—1996),亦译为郝若贝,长于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译者]估计,在公元806年至1078年之间中国的人均铁产量增长了6倍。就年生产总量来说,中国在公元806年生产了13,500吨的铁,到1064年时约生产了90,400吨,1078年差不多有125,000吨。有两个对比是非常明显的:第一,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大概到1700年时才大量生产铁,甚至直到1788年时,英国的铁产量仅有76,000吨。第二,1080年时,宋朝四川的价格比率(按铁与稻米的价格比来计算)是177:100,陕西是135:100,这说明铁的价格非常低。同样应该指出的是,这些省份并非不同寻常,因为在中国的东北部价格更低。但引人注目的数字统计是,直到1700年时,英国才达到了类似的160:100的价格比率,这可能比11世纪中国东北部市场上的价格高出约1/3。最后,在公元977年时,中国的价格比率高达632:100,这表明仅仅在100年的时间里价格几乎下降了4倍。而英国花费了从1600年到1822年200多年的时间,才实现了相应水平的价格下降。不过,李约瑟认为哈特韦尔所统计的铁产量数据对于那个时期来说有点高了(这一点我在下文还要阐述)。即使如此,也不能由于数量差额较大而否定这样的结论:中国宋朝在铁的产量上出现了巨大增长,如果不是“革命性”的话,这种增长率英国人只是在约7个世纪后才能与之相媲美。
欧洲中心论者常常忽视了这些成就,他们认为中国对铁的使用只是局限于武器和装饰艺术,而不是用于工具和生产方面。但事实上,铁被用于制造日常用品和工具,正像我们在工业革命中所期望的那样。这包括刀、斧子、凿子、钻子、锤子和木槌、犁、铲和锹、手推车轮轴、车轮、马靴、烹饪器具、水壶、钟、吊桥上的链子、装有铁甲的门和瞭望塔、桥梁、印刷用的边框和活字。这些仅是那时出售的铁制品中很小一部分。哈特韦尔还增列了锯、铰链、锁、炉子、灯、钉子、针、别针、煮器、铙钹和鼓槌。唐纳德·瓦格纳(Donald Wagner)[ 当代丹麦历史学家,生于加拿大。——译者]更为概括地总结到,“铸铁器具的大量生产极为重要……‘前工业社会’的铁器制造商积聚了巨大的财富”,他认为这一进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