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美丽诱惑 > (六十九) 走私的兵仔

(六十九) 走私的兵仔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写于唐朝末年的七绝,正是此时沅湘心灵的真实写照。

一直让沅湘自己压抑着用紧张的学习忘却的往事,一幕幕像电影回放那样,抑制不住的重现在沅湘脑海里来。

曹兵刚离开家那段时间,沅湘天天手忙脚乱的,早上起床得做好早饭,服侍母亲吃完后,自己匆匆刨上几口,嘱咐母亲别乱跑,在家看好家里就行,母亲这时就像懂事的孩子那样点点头。然后沅湘得赶快上学校念书,中午放学后跑回家给母亲做午饭,还得紧赶慢赶的去学校,放学后同学们都尽情的玩耍时,沅湘又得赶回家忙乎了。

日子呢就这样慢慢过去,好在兵哥一月中总会在家呆上个十天半月的,这时就是沅湘最舒心的日子,过了三年,当沅湘刚升入初中时,感觉哥哥拿回来的钱逐渐增多起来,家里不仅新修了房子,而且哥哥在家时就带母亲到县里医院瞧医生,一家人生活基本安稳了下来不说,母亲的疯病也慢慢好了。

原来兵哥也接下了父亲的班,下海成为了一名赶海人。也是曹兵运气不同于父辈,那时的赶海的人突然发现了一条比下海捕鱼更来钱的路子——走私。

刚开始时也就是在公海上,那边过来的渔船靠上来问要不要非常便宜的电子表、录像带、望远镜之类的小物件,渔民们呢也就选几件给家里带点回去,但曹兵脑壳儿灵光,倾其所有的带回来好多,到镇上一打听,竟然翻倍的全批发了出去,而且那些个老板都说这些玩意儿有多少要多少,乐得他知道了一条快速致富的路子,于是说动了他那条船的老大,开始悄悄的贩运这些个物件,渐渐的那一带所有的渔船都疯狂的卷入这场淘金运动。

恰好那厝弯村地势偏僻且有个小小的码头,离最近的镇上也有十几公里远,以前专门供渔船回港下货,渔民们肩挑背扛的将收获的鱼儿从船上弄到离岸边不远的土公路上。再运往远处销售。

自从开始走私后邻村的渔船不敢去镇里大码头下货,因此也全挤到这里来,每当渔船回港时,大家挤住一块,人山人海的,目标太大。

曹兵知道这样非出事不可,因此将几个村的船老大召集到一块儿:咱们这样不是办法,会引起镇里或者县里的注意,要想这生意能长久做下去呢,以后全都不许白天进港,所有的渔船都得听指挥,黑夜进来,咱们村组织好人力,看见信号呢就进来下货,没见信号就是有情况,每条船的货由货主给一定的劳务费用。

这样一说,所有的人对这个魁梧的年轻人都刮目相看起来,一致同意呢由那厝弯村的人组织,毕竟码头在人家的地盘上。然后曹兵又找到村长,如此这般的一交代,村长也赞同兵仔的意见,只是自己不便出面组织,把权力交给了兵仔,有了这句话就行,于是将全村的劳力分班进行组合后,规定每个劳力每晚给50元(其实货主给的是100元)那时有50一天的收入已经是了不得的事,兵仔给每个人强调的是谁如果向政府告密,全村人都会将其视为叛徒,而不准再呆在那厝弯,其实这话儿不用说的,没有人会与人民币为难。

马上进出港上下货的秩序就得到了改善,白天呢码头上一片寂静,风平浪静的,一到漆黑的夜晚,这里就成了欢乐的海洋,人来人往的好不热闹。

不长时间,这里已经名声在外,那些外地的客商都知道这里有个专门进行走私货物的中转到码头,而且秩序尽然,收费呢也合理,关键一条呢是这里接货从没出个事儿,不像其他地儿乱糟糟的,所以好些个客商就专门来到这儿住下接货。

走私的物品呢也由当初的录像带、电子表这类的小玩意儿发展到了收录机、录像机、彩电等大宗货物,沾了有码头的光,再加上渔民们自己也携带东西进来,一来二去的,那厝弯成了远近闻名的靠走私富裕起来的村子。

曹兵由于脑瓜子灵活,人又长得高大魁梧,且办事公平合理,成为了这一带大家公认的大哥。尽管当时曹兵的年龄比好多人都年轻着呢,那是靠平时树立起的威信得来的。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好多年,尽管当地镇政府也知道这事,毕竟是能带动本地人民致富的路子,加上本乡本土的亲戚连亲戚的,镇里的头头脑脑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自生自灭,县里对此也多有耳闻,也几次出动到这里来抓现行。毕竟已经进入法治社会,所谓的:捉­奸­拿双,捉贼捉赃。曹兵几经磨练,早已经在县里镇里安放了眼线,所以每次公安、边检、工商等联合检查一出动,这里立即就坚壁清野的,什么事儿都没有。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