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0年亨利四世被刺死后,继位的路易十三年仅9岁,国家大权落到母后美第奇家的玛丽手中。
亨利四世的死使法国重新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亨利和苏利好不容易积累的一些盈余很快就被用得差不多了。此时多种根深蒂固的矛盾开始显露:贵族对抗君主政体,中产阶级对抗贵族阶级,天主教徒对抗新教徒,教士对抗国家,年轻的君主对抗母亲,以及法国和国外势力的冲突。
在此错综复杂的环境下,有谁可以站出来,安抚黎民、维护安定、打败封建势力、拯救法国的崩溃、提高法国的国力且睥睨欧洲?
黎世留的父亲是亨利四世时皇家大教堂的主持人。他具有世袭的权利,黎世留22岁时,获得主教头衔。按照主教任用的制度,他的年龄还差两岁,但是黎世留自有妙计,他匆匆赶到罗马,谎报岁数,并在教皇面前发表了一篇声情并茂的拉丁文演说,教皇遂赐予职位。事后,黎世留坦承谎言,并要求赦免,教皇无奈,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批示说:“该年轻人日后必将成为一大无赖。”
宗教战争(6)
据说早在1610年,这位主教大人就为自己在政坛的言行立下了规范,这就是所谓的《自用宫廷行止守则及警言》,其中说道:“要让君王关注自己,必须在君王路经之处侍立,但次数不可过多,以免讨嫌;看准风向,不要在君王生气时跟他说话;言语和文字都要十分谨慎,不到万不得已之时,不要乱发言论,也不要落笔成文,因为有些事一旦出口或落笔,就将无法挽回。”
有人说此文乃是伪造,但说实话,黎世留的所为与这些规则颇为契合。也正是凭着这种小心谨慎,黎世留慢慢走上了法国历史舞台。
1624年,红衣主教黎世留担任了路易十三的首相。贵族出身的黎世留虽然身体病弱,但此时的他终于显露出了性情刚烈的一面,他的铁手腕让世人为之一惊。在18年之中,他是法国的实际统治者。
黎世留是国家至上主义者,他提出了“国家主义”的理论来支持自己的政策,“为促进国家的福祉,用任何手段均是合法的;国家利益取代了中世纪的世界道德观,均势则取代对大一统王国的向往,并假定一国在追求本身的私利之际,无形中对其余各国的安全与进步也会有所贡献”。这一观点后来为欧洲各国所奉行,黎世留也被称为“现代国家制度之父”。
黎世留上台后即着手对付胡格诺教徒的叛乱。当时,胡格诺派和天主教的对立情绪仍很严重,在天主教控制的地区,天主教徒禁止胡格诺教徒举行礼拜,摧毁他们的教会,有时杀死胡格诺教徒,而在胡格诺教徒控制区,他们对天主教徒的打击不逊于对手所为。当路易十三访问坡城时,他发现自己居然找不到一所天主教堂作礼拜。
黎世留虽是红衣大主教,却认为宗教绝不能与国家大事有丝毫牵扯,他主张限制教皇权力,将教会有关俗务置于国家控制之下,因此在天主教与胡格诺派之间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但此时的胡格诺教徒凭借军事上的实力,不服国王的管辖,将拉罗舍尔城视为一个享有完全主权的城市,甚至与法国为敌的任何船只都可以驶入港内。黎世留采取坚决手段,1627年,黎世留随同国王向胡格诺教的要塞拉罗舍尔进攻。
进攻开始不利,随行的国王感到厌烦,先行返回了巴黎,在经过13个月的饥饿和疾病交迫之后,拉罗舍尔在绝望中陷落。黎世留一马当先进入城内,他身后的士兵把面包分给饥饿的老百姓。
此时,半个法国要求彻底铲除胡格诺派,但黎世留的政策却极为宽大,甚至出乎胡格诺派的意外,他不仅没有进行大屠杀,反而准予胡格诺士兵回家,保证所有胡格诺教徒的生命财产安全,在退还侵占天主教的财物后,由国家补贴20万给那些无家可归的胡格诺牧师。
1629年黎世留颁布了《恩典敕令》,剥夺了《南特敕令》给胡格诺派的一切军事和政治特权,根除了他们在法国建立的“国中之国”,使法国进一步得到统一,而且在敕令中明确规定胡格诺派依然享有完全的信仰自由,并将全国的陆海军的各种职位都开放给各教人士。
黎世留的政策使整个欧洲都大为惊异,而天主教和胡格诺派的对立也因此不断得到缓解,后来,甚至出现了天主教徒崇拜胡格诺派将领的情形,黎世留说:“从那时,我在任命胡格诺派教徒以各种要职时,宗教的争端从未成为一种障碍。”
宗教战争(7)
这也许是黎世留最大的几件功勋之一,他既通过解除兵权消除了胡格诺派的军事基础,又用信仰自由和人身安全使胡格诺派失去了政治对立的基础,从而解决了王室与胡格诺派之间长期的对立,法国一大隐患渐渐消失,而且胡格诺派在工商业的特长为法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繁荣。
对另一不稳定因素——封建贵族,黎世留远不如对待胡格诺派那么宽容。此时的贵族仍然窥视着中央政权,有些势力大的贵族拥兵自重,建立城堡,甚至自行制定法律,强收过路费,成为法国最大的隐患。黎世留认为要想结束这种局面,只有实行中央集权,由国王总揽大权。在今天看来,这种绝对君主制是落后的,但在那个时代,这是从贵族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经之路。
1626年黎世留颁布敕令,命令销毁大贵族的所有城堡,禁止贵族决斗。一些贵族嘲笑他的政策,有人专门跑到他家窗前决斗,而黎世留直接将两人送上了绞刑架。贵族们怀恨在心,拉拢皇太后,试图打击黎世留。但他们在宫廷斗争中败于黎世留之手。
贵族们一看形势不好,干脆起兵叛乱,结果被黎世留大军击败。黎世留将其领袖和数十名贵族以叛国罪判处死刑。很多人说路易十三和黎世留冷酷无情,黎世留的回答是:“惩罚一个穷凶极恶几与其爵位相等的大官,实在是伸张法治最好的办法。”
法国的封建主义和宗教纷争,促使黎世留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强化中央集权。他把自16世纪以来向地方临时性派遣的钦差大臣变为定制,称为总督。总督由国王直接任免,通常出身低贱,但权力在地方长官之上,监督地方的行政、司法、财政和军事工作,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为便于对地方的控制,黎世留还在全国各地建立驿站。
在思想文化方面,他开始建立出版检查制度,1630年还创立了法国历史上最早的报刊《法兰西报》,作为集权政治的舆论工具。在黎世留执政时期,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和巩固。
在他的铁腕政策下,贵族力量受到极大的打击,在他的时代,贵族们畏惧他的铁腕,虽然心中恨他,却也拿他没办法,而整个法兰西向着统一国家更深地迈进了一步。他以独裁和君主专制制度为代价推进法国的统一和富强。
黎世留继续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扶植工商业、扩大海外贸易和进行殖民活动。为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黎世留对海军建设甚为重视。
1626年以后,黎世留下令扩建海军,他自任“航海和商业总监”。经过10年努力,法国的大西洋舰队已配备了38艘军舰,其中12艘吨位已达500吨以上,地中海舰队也拥有25艘舰艇。法国海军已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海上力量。他还积极扩充陆军,1626年法国还只有12000人的陆军,到1635年陆军人数已达13万,成为欧洲屈指可数的强大武装。
凭借军事力量和自己的狡诈头脑,黎世留开始参与欧洲争霸,在他执政期间,法国在自己的周边扩大了疆土。在外交战线上他最大的成就,就是从仰西班牙鼻息的状态下摆脱出来,破除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包围。
黎世留取得的功勋令路易十三说:“你一天做的事比其他人一个星期做得还多。”他的西班牙劲敌奥利瓦雷称他是“基督教世界数千年来最能干的首相”,英国一位政治家说他是“当代最能干的政治家,置之其他时代可能也是如此”。
宗教战争(8)
不过,黎世留只注重国家的富强,却无视百姓疾苦,他执政期间各种捐税成倍增长,一些农民因无法生存而自尽,据说巴黎有四分之一的居民以乞食为生。而黎世留曾直言不讳地说:“如果人民太舒适了,就不可能安守本分,……应当把他们当作骡子,加以重负,安逸会把他们宠坏。”
黎世留的重压统治,激起了各地持续不断的起义, 1639年在诺曼底爆发了“赤脚汉”起义,参加起义的农民多达数万人。但在黎世留的镇压下,这些起义都先后失败了。
1642年12月4日,这位权势熏天,不受人民爱戴,却依然令人敬畏的红衣大主教,以死亡结束了属于他的时代。在临终前,听他告解的神父问他是否已饶恕了自己的敌人,黎世留的回答是:我一生中从未曾有过敌人,除非是国家公敌。
在他死后5个月,路易十三也去世了。在此期间,他曾开玩笑似地问自己4岁的儿子:“你叫什么名字?”
孩子回答说:“路易十四。”
路易十三说:“我的孩子,时候还没到呢。”
路易十四(1)
对于法国来说,路易十四不止是国王,而且是一个时代。法国伟大的启蒙作家伏尔泰曾以此为名写下整整50万字的名著《路易十四时代》。
在这一个时代里,“太阳王”的光辉笼罩着全欧洲。而法国也因为路易十四的专制统治而更加强大。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