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大国崛起法国 > 2005年10月11日

2005年10月11日

● 采访法国前总统,现任欧洲制宪委员会主席吉斯卡尔·德斯坦

10月6日结束了德国拍摄后,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回巴黎,进行法国部分的扫尾拍摄。这部分拍摄中最重要的就是今天这个采访了。原因显而易见,被采访对象是著名的法国前总统,现任欧洲制宪委员会主席吉斯卡尔·德斯坦。

采访地点定于德斯坦先生的办公室。11点30分,在我们布置完灯光以后,德斯坦先生如约赶到。采访持续了半个小时,从法国历史到中法关系,从法国大革命到欧盟建立,德斯坦总统侃侃而谈,足具大家风范。

在采访中,德斯坦先生特意提到了中国:“中国不仅是一个新兴的国家而且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国家……我对中国未来完全充满信心。”

令人欣慰的是,采访结束后,德斯坦总统特意打来电话,对中国记者在采访拍摄中表现出的优秀的职业素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感谢。

解说词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位于欧洲大陆的最西端。

300多年前,它凭借路易十四的强大王权,称霸一时;200多年前,它依靠拿破仑的军功横扫欧洲。在19世纪,它拥有的海外殖民地仅次于英国。

txt小说上传分享

导演手记:脚下是历史的回响(16)

这里曾经孕育出影响近代世界的启蒙运动,曾经进行过各种社会理想的实践。

300年来,无论世界格局如何变幻,总是能够听到它在大国舞台上发出的声音。法兰西这个弥漫着激|情和理想气息的国家,究竟凭借着什么力量,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中一直呈现出别样的风景?

激|情岁月(1)

镜头画面:【法国国家档案馆 路易十六的日记原文】

法国国家档案馆成立于1790年,这里收藏着法国自7世纪以来的珍贵文物和档案资料。这是一本200多年前的记事簿,它的主人是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国王的日记写得非常简洁,除了在出门打猎的日子里,记下猎物的数量之外,其他的时候,都只有简简单单的几个字。

“14日,星期二,无事。”这是路易十六对1789年7月14日的描述。显然这一天在国王看来十分平常,甚至有些平淡。因为,连经常进行的猎鹿游戏都没有,所以,无事可记。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法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

镜头画面:【动画特技: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7月14日,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正在进攻巴士底监狱。监狱里当时只关押着7个人,但是市民们却为此激战了一天,牺牲了98个人。因为巴士底狱被认为是专制王权的象征,摧毁它是推翻专制统治最具有象征意味的行动。

7月15日早晨,路易十六听到了大臣的汇报。他吃惊而困惑地问:“怎么?造反啦?”大臣回答说:“不,陛下,这是一场革命。”

镜头画面:【动画特技:拆毁巴士底狱】

这场革命被后世称为法国大革命。

路易十六刚刚从睡梦中惊醒,革命已经开始了急风暴雨般的进程。法国的最高权力很快就从国王手中转移到国民议会那里。攻占巴士底狱之后仅仅20天,国民议会就宣布:废除一切封建特权。这意味着120多年前由国王路易十四建立起来的绝对君主制被宣告死亡。

法国为什么会爆发一场摧毁绝对君主制的革命?在过去的1个多世纪里,路易十四和他创建的制度究竟给法国带来了什么?

镜头画面:【凡尔赛宫 路易十四雕像】

1661年,就在中国清朝的康熙皇帝登基的前一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开始临朝亲政,后人在这两位东西方的君王身上发现了诸多相似:同样是幼年称帝、雄才大略,同样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掌握着高度集中的王权,并借此把自己的国家带到了一个鼎盛时期。

巴黎西南郊的凡尔赛宫,是人们遐想300多年前法国盛世的最佳标本。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正是当年路易十四表演绝对王权的硕大舞台。

年轻的路易十四亲政后,第一个措施就是废除首相,一切国家事务的决定权都集中到他一人手中,政府中一共只有6名由他本人亲自选定的大臣,大臣们每周开会讨论国家大事,但做决定的人永远只有一个——就是国王自己。

采访: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教授

让·吕克·杜米纳克

当路易十四说“朕即国家”时,他实际上是在说三件事。首先他代表国家,然后他统治国家,最后他是国家­精­神具体化的表现。跟当时的欧洲其他国家相比,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因为法国不仅有君主专制的政体,更有一套强大的国家机器,这套国家机器允许法国首先可以深入地发展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同时建筑了很多要塞、城堡,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一场战争。

镜头画面:【路易十四油画 战争模拟】

激|情岁月(2)

然而,这位让法国第一次称霸欧洲的君主去世仅仅74年后,大革命就推翻了曾经给国家带来巨大荣耀的绝对君主制。这是为什么呢?

为了争夺欧洲的霸权,路易十四在亲政的54年间,打了31年的仗,旷日持久的战火逐渐掏空了法国的国库。于是,作为国家财政来源的税收逐渐成为矛盾的焦点。

采访: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教授

让·吕克·杜米纳克

当时法国社会被分为三个等级,贵族、教士和平民。在这三个等级之间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前两个等级,他们有优越的条件,不需要纳税,但却享受税金和其他的特权,第三等级,他们只有工作的权利,而且还要纳税。

境头画面:【历次三级会议的油画】

特权阶层和第三等级的矛盾显而易见。在路易十四时代,因战争而不断增加的税收,则让这一矛盾愈演愈烈,君主专制的弊端日渐凸显。

正如一位法国学者所说,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国,没有一种机制能保证国家抵制不合法理的行动。路易十四统治末期,走向衰老的不只是他本人,还有绝对权力的整个系统。君主专制已经像君主本人一样筋疲力尽。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大革命研究所

所长 让·克莱门特·马丁

一个人表面上看死于感冒,实际上他早已有病,身体已经很虚弱,所以一得感冒就死了。法国当时实际上已经被很多矛盾所困扰。

镜头画面:【路易十六像】

1774年,路易十六继位。此时,东方的大清帝国正在安享乾隆年间的盛世,但欧洲大陆最西端的国王路易十六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先祖留给他的难题要远远超过荣耀。

据说,路易十六温和内向、处事犹豫,最大的爱好是拆装铁锁,但是,这位锁匠国王却没能打开困住国家前进的枷锁。

镜头画面:【巴黎街道 面包房】

在他登基14年后的一场天灾中,法国社会的矛盾被激化了。连续­性­的全国农业歉收,使得1789年成为整个18世纪中面包价格最贵的一年。市民们几乎要花掉全部收入才能勉强吃饱肚子,农民们却在承担比往年更重的赋税。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教授

雅克·马塞

他们必须向封建领主付地租,或者向有土地的贵族和资产阶级纳租,有些资产阶级也拥有土地,因为在农村当时还存在1000多年的封建税制,另外一种皇家税,包括人头税,还有一种非常不得人心的盐税。

镜头画面:【作于1789年的漫画“但愿这场游戏将很快结束”】

200多年前的漫画,描绘出当时法国社会的景象:沉重的赋税全都压在第三等级身上。

与此同时,战争仍在继续。为了解决财政危机,路易十六尝试着对特权阶层征税,结果却引来强烈不满。这使得国王成为全体国民的对立者。

镜头画面:【凡尔赛宫三级会议油画 网球场大厅】

为了解决财政危机,17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被迫召开已经中断了175年的三级会议,但是,三个等级代表的愿望都落空了。愤怒的代表们组建了国民议会,提出制定宪法的要求。路易十六却强令解散国民议会,同时调动大批军队开赴巴黎。

激|情岁月(3)

国王与民众之间最后一次协商的机会丧失了。

革命以汪洋恣肆之态快速蔓延,民众不仅推翻了国王,而且开始以新的理想来设计国家的方向。

境头画面:【法国国家档案馆 工作人员打开重门取出《人权宣言》】

今天,在法国国家档案馆里,珍藏着一份记录了100多年前法国革命理想的文件。这份文件,被历史学家们称为“新制度的诞生证书”。

法国国家档案馆工作人员:

这里收藏着法国最珍贵的文物,下面我将向你们介绍其中的一件——《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它的第一段这样写道:“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人代表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惟一原因。”

镜头画面:【动画特技:《人权宣言》】

1789年8月26日,法国大革命的纲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正式通过。

宣言共17条,它庄严宣布: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且始终如此;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人权宣言》从根本上否定了旧时代的王权、皇权和特权,并确立以人权和法制作为新的社会秩序的奠基石。1789年8月,从巴黎传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声音响彻整个欧洲。

采访:法兰西学院院士

让·皮埃尔·安格雷米

法国是以自由、平等、博爱这三大思想在全世界发挥影响的。人权在法兰西民族的全部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也载入了联合国的宪章和世界文化遗产。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人权都必须得到维护。

从君主专制到张扬人权这样大跨度的革命是怎样产生的呢?法国大革命的新理念又是从何而来?历史的奇异之处在于这些当时最民主和平等的思想,恰恰孕育在欧洲王权最专制的地方——法兰西。

镜头画面:【路易十四油画像 法国国家歌剧院 莫里哀像 高乃依像】

巴黎,一个聚焦全球目光的舞台。这个属于全世界的文化、艺术之都,就诞生在掌握了绝对王权的路易十四手中。而他个人对艺术的喜好、支持和赞助,给这个城市注入了灵魂。

路易十四亲自创办了法兰西舞蹈学院、音乐学院、喜剧院、建筑学院和科学院。他本人从7岁开始就每天坚持芭蕾训练,并亲自扮演太阳神阿波罗,由此还获得了“太阳王”的美名。

这一时期的法国在建筑、绘画、戏剧、舞蹈等方面将古典主义艺术发展到了高峰,显示出极大的文化影响力。整个欧洲的宫廷和贵族都以会说法语为荣,所有的外交条约都用法文来撰写。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大革命研究所

所长 让·克莱门特·马丁

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社会在欧洲占优势,法国为欧洲各种事业在思想上发挥了榜样的作用。当时的专制政体和文化艺术发展之间不存在对立,两者之间是比较协调的。

镜头画面:【贵族沙龙 1787咖啡馆 喝咖啡的市民】

从路易十四时代开始,法国的沙龙文化之风日渐兴盛。贵­妇­人家中宽敞、雅致的客厅,给艺术家和思想家们提供了讲坛和听众,刺激着他们的灵感和激|情。

激|情岁月(4)

与此同时,刚刚在巴黎出现不久的咖啡馆则为市民们提供了各抒己见的场所。启蒙思想就这样在沙龙和咖啡馆里被不断地宣讲、辩论和传播着。

采访:法国巴黎1787咖啡馆老板

基尔

这些咖啡馆是大革命时期,人们的活动场所。当时人们的思想十分活跃,大家都希望改变那个旧世界。

镜头画面:【法国国家图书馆】

这个盒子里的珍贵收藏,是200多年前的一颗充满激|情的心脏。它的主人伏尔泰说:“我的心脏在这里,但到处是我的­精­神。”

因为坚持不懈地批判宗教蒙昧主义,伏尔泰被公认为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

他在文章中写了这样一段对话:“一些知名人士在讨论,谁是最伟大的人物?——是恺撒、亚历山大、成吉思汗,还是克伦威尔?有人回答:毫无疑问是艾萨克·牛顿。非常正确,因为我们应该尊敬推崇的正是以真理的力量来统帅我们头脑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大革命研究所

所长 让·克莱门特·马丁

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可以说启蒙思想促使知识和天赋人权的传播,因此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伏尔泰和所有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如同冲破重重黑暗的亮光,打破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枷锁,开启了科学和理­性­之门。而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认识到自己是人。” 这也成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内在动力。

镜头画面:【先贤祠地宫:伏尔泰 卢梭棺木】

伏尔泰去世后,他的棺木上刻了这样一行字:“他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如果说伏尔泰是旧制度最有力的批判者,与他同年去世的另一位思想家卢梭,则描绘了想像中的新制度。

采访: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教授

让·吕克·杜米纳克

卢梭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社会契约的思想,他认为人民大众有革命的权利,有义务去创造一个新的社会契约,这种社会契约不取决于财富,不取决于国王的意愿,而取决于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卢梭实际上是创立了法国大革命的基础,甚至可以说他通过阐明革命的意愿是高于传统的国王和宗教的意愿,从而给了人民革命的权利。

卢梭的棺木中伸出的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

1789年,伏尔泰和卢梭去世11年后,法国大革命爆发。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那么,这个在启蒙思想指引下产生的理想的社会制度,怎样才能变成现实?大革命后的法国,将走上怎样的一条发展道路?

镜头画面:【协和广场 处死路易十六纪念牌】

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了,和君主制一起消亡的还有君主本人。4个月后,就在这个当时刚刚改名为革命广场的地方,路易十六身首异处。

激|情岁月(5)

面对革命,法国国民激|情澎湃。他们编制了“共和历”以取代传统日历;街头到处都是激昂慷慨的演说家;人们不再使用“先生”一词,而是彼此称呼“公民”。但是,群众的激|情渐渐地失控了。与此同时,害怕革命蔓延的欧洲各君主国组成了反法同盟,对法国开战。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教授

雅克·马塞

一些偶然的事件,一些预想不到的事情导致了极端化,法国发生了与欧洲的战争,战争使革命走向了极端,使当时的形势发生了转折,这是始料不及的。

镜头画面:【断头台酒吧】

断头台酒吧,保存着巴黎惟一一座当年政府军队使用过的断头台,它曾经杀人如麻。当铡刀落下时,人们依然能感受到昔日的恐怖。

镜头画面:【巴黎裁判所附属监狱】

1793年春天开始,巴黎成了一座革命气息和恐怖气氛交织的城市。凡是涉嫌叛变共和国的人都上了断头台。一项最高的记录是:38分钟内,断头台砍下了21个头颅。全国大约有4万人被处决。

这时的人们已经忘记了4年前颁布的《人权宣言》对自由的定义:“自由就是能够做任何无害于他人的事情。”

革命的行动背离了革命的理想,法国将往何处去?谁能够领导法兰西走出困境,恢复光荣?国王路易十六被处决12年之后,法国人再次选择了一位皇帝来领导国家。

镜头画面:【巴黎圣母院 拿破仑加冕油画】

1804年12月2日,巴黎圣母院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加冕典礼,拿破仑·波拿巴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这位皇帝是民众选举产生的。法国成年男子中,有357万人投了赞成票,反对的只有2569人。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大革命研究所

所长 让·克莱门特·马丁

法国人之所以接受拿破仑政府,他们认为拿破仑代表了一种能够控制社会的力量,能够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后来拿破仑又代表了一种征服欧洲的希望,法国人民之所以在初期支持拿破仑,是希望法国实现和平繁荣、并且征服欧洲。

在经历了长达10多年的革命、恐怖和动荡之后,人们开始强烈地渴望社会的安定,期盼强有力的人物出现,结束国家的混乱和危机。在战场上节节胜利的拿破仑,让法国人看到了恢复秩序和权威的希望。更重要的是,拿破仑颁布《民法典》,宣誓效忠法律的行动,让已经饱受启蒙思想熏陶的法国人看到了延续理想的希望。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拿破仑学院教授

奥立维·布登

当他宣布登基的时候,他宣誓忠于1789年的革命原则,也就是说尊重人权、自由、平等,他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通过这个民法,确立革命的原则。

镜头画面:【法国国家图书馆《拿破仑法典》】

这部1804年正式实施的《法国民法典》,是由拿破仑下令起草的,在围绕法典草案召开的102次讨论会中,正在领导战争的拿破仑亲自参加了97次。后人把这部沉淀了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精­神的民法典称为《拿破仑法典》。

在两个世纪后的今天,法国的现行法律仍基本遵循《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对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拿破仑将它带到了自己征服的每一片国土上。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激|情岁月(6)

镜头画面:【地图动画:拿破仑时期的扩张】

1811年,随着连续四次反法同盟的灰飞烟灭,整个欧洲都快要变成法国的了:拿破仑自己兼任着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的“保护人”和瑞士联邦的仲裁者。他的兄弟们分别担任了西班牙、葡萄牙、那不勒斯、荷兰和威斯特伐利亚的国王。统领波兰的是他手下的元帅;奥地利和普鲁士是他的战败国,庞大的沙俄也成了谦卑的小伙伴。

拿破仑把法国带到了自路易十四之后的又一个辉煌的顶峰。不同的是,在拿破仑时代,伴随帝国扩张的,是法国大革命思想在全欧洲的传播。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拿破仑学院教授

奥立维·布登

这些国家被拿破仑征服以后,他直接或间接地在这些国家确立了新的原则,即法国革命的原则、平等的原则并摧毁封建制度。

镜头画面:【凯旋门】

拿破仑把有史以来最大的荣耀带给了法国。在37岁生日的那天,他亲自为凯旋门奠下第一块基石。沉浸在胜利中的拿破仑不会料到:他本人并没有机会从凯旋门下凯旋。

镜头画面:【拿破仑兵败】

从俄国冰冻的荒原开始,最后经由滑铁卢的惨败,当了11年皇帝的拿破仑在大西洋的一个孤岛上终结了自己短暂的辉煌。

拿破仑兵败的根源在于,自由和平等的大革命理念意味着一切民族压迫行为都失去了合法­性­。被占国的人民先是在拿破仑的指引下觉悟到这一点,然后在这位导师的侵略行为背叛了革命原则时转而反抗。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教授

雅克·马塞

人民不爱武装的传教士。战败国人民也反对武装传教。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