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邦昌是个胆小怕事、容易控制的人,至少根据他在出使期间的表现,金人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一结论的正确性。但是事实上他比任何人都要精明,正是由于他对政治的险恶性有着充分的认识,才导致他形成这种小心翼翼、明哲保身的性格,这种性格在不明中国皇权政治特点的金人眼中,自然是胆小怕事乃至懦弱的表现。
这种良好的印象,使得金人在讨论傀儡政权的皇帝人选时,不自觉的就想到了张邦昌。原本就因为主和而声名狼藉的张邦昌,由此卷入了更加凶险的政治漩涡中。张邦昌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他注定要沦为可怕的皇权政治的牺牲品。
但是此时的张邦昌还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他正在燕山忠心耿耿地履行作为一名大宋帝国官员的职责。
而在开封,金国统帅部正召开一次特别会议,题为:“论北宋何去何从?”的会议。很明显他们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到底该不该留下老是不讲信用的北宋王朝?
如果留下,金军前脚一走,后脚北宋的继任者又高举反对金帝国主义的旗帜,那仗不是白打了。如果不留,这北宋广阔的疆域又让谁来管理呢?
会议开始后,西路军统帅完颜宗翰率先发言,强烈推举他的心腹萧庆留守开封,负责管理中原和江南地区。萧庆这个家伙却一点都不傻,当即表示自己能力不足,水平不够,强烈希望各位领导能给予他继续学习的机会。
萧庆不干这事,大家又琢磨着找下一个冤大头。汉军都统制刘彦宗是由辽入金的汉人,这个优势可不是人人都有,于是大家纷纷建议由刘彦宗来负责管理北宋。
这刘彦宗更是个人精,原辽国降将能在金国内部混的风生水起、人模狗样,脑袋绝对不差。他心里明白的很,前脚这伙煞星走了,后脚他刘彦宗的脑袋估计就挂在开封城头了。难道他就比萧庆傻吗?不干,坚决不干!
总之,当时的会议乱成一锅粥,大家都希望别人是冤大头,可是谁也不乐意,最后还是东路军统帅完颜宗望想出了一个阴招。
宗望说:“他日赵氏必复兴,今吾务广地而兵力不能周,是自贻患也,不若以黄河为界。”
他的意思是说,这北宋也太大了,我们兵力不足,实在不方便管理,不如我们只要黄河以北,至于黄河以南,找个不姓赵又听话的汉人官僚来替我们管理,岂不是很好。
精辟!宗望的建议,博得了全体会议成员的一致赞扬和赞同。这招“以汉制汉”够狠,在不知不觉中消磨汉人的抵抗意志,确有其独到之处。宗望这厮,果然有两把刷子,宗翰这时候才明白,人家就是比他强悍。
于是,金军东西路统帅一起给金太宗吴乞买上报告,不久报告批复回来,金太宗吴乞买完全同意宗望的“以汉制汉”政策。
接下来的事情那就简单的多了。
靖康二年(1127)正月初十,这天金军统帅在军营里搞春节联欢party,他们忽悠宋徽宗和宋钦宗去金营联欢。此时说什么都晚了,二帝一到金营就被强制性剥夺人身自由,然后野蛮扣留。
随后在召开的全体官兵大会上,金军统帅郑重宣布将二帝废为庶人。再接下来就是成立一套新的领导班子,大臣孙傅等人急急上书,强烈反对废除赵氏,要求维持现状。宗翰的回答很简单,就两个字:不行。
孙傅退而求其次,那就废了吧。毕竟这孩子太年轻了,不懂事,把好端端的国家糟蹋成这样,实在太不象话,鄙人建议可以立赵氏皇族的其他人。宗翰还是不鸟他。
宗翰一咬牙说到:只要立个姓赵的就行了,也不一定要是皇族。
宗翰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心想这孙傅是不是脑子进水了,怎么那么不开窍。唉!于是宗翰只好暗示他:赵氏是因为“不守盟誓,不务听命,为罪之极”,意思很明显,赵氏已经被剔除选手资格了,大家再想想别人吧。
宗翰一看孙傅他们还是不明白,真是彻底无语。只好自己琢磨个人选出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想来想去,居然想到了真定府的刘韐(ge)。于是派手下官员韩政来见刘韐,说我们元帅想和阁下交个朋友,这个皇帝职位就当见面礼。这刘韐也是个明白人,更是一个有血性的大臣,他心想横竖都是死,不如现在横着死,现在死了还能赚个好名声,等当了傀儡后再死,遗臭万年是铁定的。当晚,刘韐沐浴更衣后,悄然上路。
没办法,这年头连皇帝都不值钱了。
宗翰看刘韐居然自杀,大怒,命令金兵把刘韐的尸体扔到郊外喂狗。
这时候,张邦昌浮出水面,在金军大营里面哭哭啼啼的张邦昌被认为是傀儡政权的最佳领导者。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