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帝国的遗憾 > 4再度玩火

4再度玩火

金军北退、徽宗回朝,宋钦宗内忧外患的局势暂时告一段落。于是如何迎接下一次金军的冲击,就成为了宋钦宗君臣此时最紧迫的问题。其实他们心里都十分清楚,君臣双方心照不宣,因为唯一最保险的办法,莫过于迁都躲避金人锋芒。

开封的地理位置不适合建都,到如今已经是成为定论了。宋钦宗和他的朝臣都是政坛上的老油条,他们对迁都的政治风险都十分清楚、明白,所以谁也不愿意做出头鸟,君臣双方就这样一直­干­耗着。

刚任右相的唐恪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这样­干­耗着有个屁用,等金人杀过来还谈什么迁都,都等死吧,他不愿意等死,所以他上书宋钦宗,强烈要求迁都到洛阳或者长安。宋钦宗看了那是大喜过望啊,马上把奏章下发下去给群臣讨论。他是如意算盘是:由于帝国群臣坚定地主张迁都,虽然他强烈的谴责了帝国群臣的逃跑主义作风,无奈帝国群臣坚决反对“国君死社稷”的古训,最后朕只好无可奈何宣布迁都。

可惜,事实无情的击碎了宋钦宗的幻想。帝国群臣坚决主张死守开封,等待勤王军救援。虽有迁都的声音,但是过于微弱,早就淹没在­干­掉金帝国主义的悲愤声之中。

宋钦宗极度郁闷,只好装模作样地表示,作为帝国的最高领导人,我赵恒受命于天,是不会害怕野蛮的敌人的侵略的,我“当死守社稷”。

唐恪,可怜的娃子,名声没捞着还惹了一身­骚­,最后历史给他的定义是:著名的投降派。

其实宋钦宗君臣的担忧也不无道理,迁都的政治风险实在过于庞大,庞大到他们宁愿死在金人的屠刀之下,也不愿意倡导迁都而遗臭万年。因为在当时,如果因为害怕敌人(而敌人恰恰是他们口中十分不屑的夷狄)而迁都避敌,实际上等于逃跑。如果将来政治形势发生变化,那么这些人估计都要成为替死鬼,所以横竖都是死还不如横着死,死在金人手里,还能捞个“忠烈”的名声。

最后的机会就此丧失,等死吧!

既然不能迁都避敌,那也不能坐着等死,好歹他们也是帝国的高级知识份子,死在一群野蛮人手上,传出去也太窝囊了。

怎么办?

很简单,直接­干­掉金国!

怎么­干­?

里应外合!

找谁呢?

耶律余睹。

这耶律余睹究竟是何许人也?搞的宋钦宗君臣如此不惜血本,冒着撕毁合约和金国开战的风险,也要跟他合作­干­上一票。

话还要从金军第一次北退说起。

且说金军北退之后,北宋内部的抗金呼声再次高涨,一些朝臣和太学生纷纷上书,强烈反对和金国议和以及割让三镇。道理冠冕堂皇,什么“土地人民,国之根本,不可轻以授人”,什么“凡君天下者,得河北则得天下,失河北则失天下矣”。

总而言之,就是一大推貌似真理的废话,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没有太大的可­操­作­性­。其中,以在开封保卫战中名扬天下的主战派大臣李纲的呼声最响亮、最引人注目。

被主战派这么一搞,宋钦宗也来了­精­神,那就不割。不割可以,你们主战派给我去守。李纲和宋钦宗就此事展开讨论,于是对话如下:

宋钦宗:老李啊,这国家的局势你也很明白,说不割三镇你的喊声最大,派你去守三镇如何?而且老耿(指主和派耿南仲)也说了,守住三镇,除你老李外,他没有作第二人选的想法。

李纲:皇上,这老耿大大的狡猾,这摆明了是­阴­我。我一介书生,杀人放火的勾当实在是­干­不来,这些留给武将们去做。之前帮您料理军事,那是因为金军围城逼不得已,现在任我为大帅,肯定会祸害国家的。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