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帝国的遗憾 > 1拨开历史的迷雾

1拨开历史的迷雾

到达相州后,赵构告诉大哥宋钦宗,因为王云被杀、金人渡河,自己没事情可做,只好在相州等待大哥的命令。

第四阶段:天下兵马大元帅(帝国一种高级职务)。

金军两路大军合围开封之后,宋钦宗命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要他立即组建勤王军,率兵勤王,解国家社稷之倒悬。

赵构在相州开设河北兵马大元帅府,有士兵万余人分为五军。而后赵构率兵来到大名府,很快宋钦宗任命的天下兵马副元帅宗泽也来到了大名,此时开封已经陷落。

于是,如何救援开封成了大元帅府的首要任务。

宗泽主张立即救援开封,管他娘的金人强不强,打了才知道。而汪伯彦则认为,要先给赵构找个安全的地方,等找到了再去救援开封。没办法,最后大元帅府分兵两路,宗泽去救援开封,而赵构等人呢,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去了。

据史书记载,宗泽在救援开封的途中与金兵交战凡十三次,皆胜。不过终究没有赶走金人,很显然,宗泽并没有­干­掉多少金人,不然­精­锐不过十万的金兵早已死光了。

宗泽的遭遇和成绩,又进一步验证了赵构对局势的判断。

此后的四个月,赵构基本没有进行有效的政治与军事的救援活动。他所做的,就是带领一支数目不详的队伍,不停的虚张声势,游走在外围地带,就是不接近开封。还有,就是拒绝金人的诱捕,直到金军北退。

至此,赵构的行踪一目了然,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结论。

应该说,当时的赵构根本不可能预见到他的父亲和大哥必然成为俘虏的结果,根据他对局势的判断,顶多是预见到开封的失守。

作为帝国的亲王和两次议和的高级人质和使者,赵构对双方的实力对比有着很清醒的认识。可以肯定的说,赵构不是一个舍生取义的忠臣义士,但是赵构确实是一个头脑清醒、较有才能、懂得趋利避害保存实力的政治人物。他很清楚双方在战和条件与实力上的差异过于巨大,即使前往金军大营,也未必完成使命,而他肯定难以全身而退。

这些举动,对于一个政治人物来说,应该不是完全不能容忍的。而开封被围,更加坚定了赵构的想法。所以,金国人士的指责,有点近乎蛮不讲理。

实际上,北宋此时的局势,正如明末大儒王夫之所说的那样,“无一不是必亡之势”。经过宋徽宗朝二十多年的*朝政,北宋帝国早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就政治而言,徽宗一朝涌现出来的著名大­奸­大宦,基本上可以说是祸国殃民的狠角­色­。比如蔡京、童贯、梁师成、高俅,他们几乎同时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既团结又斗争,一口气折腾国家二十余年,直到帝国覆灭前夕,才陆陆续续离开帝国领导岗位。此时帝国举国的文武大臣,几乎全部是这班家伙培养起来,他们的离去,丝毫不能意味着国家形势的真实转变。

而军事,也许比我们想象中更为严重。

就举北宋末最为­精­锐的陕西军为例。金军第二次包围开封时,时任陕西安抚使的范致虚率兵勤王,号称二十万。金军统帅完颜宗翰对此不屑一顾,只派手下骁将完颜娄室(洛索)带领骑兵三千,交锋不过一个回合,范致虚手下的勤王军就不战而溃,死者过半,丧失了战斗力。连北宋最­精­锐的陕西军都是如此,更遑论帝国其他的兵马。

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有人要求时年21岁的康王赵构,带领着一群乌合之众的勤王军,去战胜训练有素、百战百胜的金国铁骑,我想谁都会骂他脑子进水了(可惜就是有许多脑子进水的人批判赵构)。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仅仅因为是皇帝的儿子、帝国的亲王,就要求他率领一支战斗力值得怀疑的勤王军去救援开封,做帝国许多久经战阵的统兵将领都做不到的事情,那无异于是痴人说梦。

总之,此时的赵构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实力去拯救他的国家,他需要在未来的日子里,整合自己手下的力量,培养自己的才能、经验、阅历和威望,这样才有机会拯救自己的祖国,造就中兴基业。

但是,赵构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国家和皇位先天不足,很可能导致后天夭折。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