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大家好,欢迎收看《落叶有约—揭秘背后的故事》节目。我是主持人落叶(资深宋史评论员),我们的宗旨是:解读历史隐秘,还原历史本来面目。
落叶:曾经有位名儒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他用事于宣和年间,那么都城必定没有被围的危险;如果他用事于靖康年间,那么北宋就不会灭亡;如果他用事于建炎年间,那么中原就不会沦陷;如果他用事于绍兴年间,那么早就收复中原,报了与金人的不共戴天之仇。
落叶:他究竟是谁?如此神秘,而且似乎是一身任天下之重,每当历史发生重大转折之时,就是时人认为他力挽狂澜的时候。但是实际上,他为相仅仅七十五日,就黯然去职,他走之后,中原随即沦陷。(灯光)他就是南宋初年的首位宰相,被时人称为“中兴第一相”的李纲(福建邵武人、建瓯芝城之父)。今天我们节目很荣幸的请到了李丞相,揭秘李丞相相仅仅七十五日背后的故事。
落叶:欢迎李丞相,落叶很荣幸能和您青梅煮酒、品古论今。
李纲:言重了,李某今日接受专访,无非是想弄明白我无辜被罢的内幕,李某生性愚钝,只知忠君爱国,不知其他,希望阁下能如实相告,李某感激不尽。
落叶:李丞相拳拳爱国之心,落叶佩服。倘若就事论事,得罪之处,还尽请李丞相恕罪。
李纲:无妨,李某愿闻其详,请阁下不吝赐教。
落叶:我听说李丞相任相之时,就向宋高宗提出十策,在时人看来事事切中时弊,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若能一一实行,必能中兴大宋。可是,本人认为李丞相所论十策,策策不合时宜,至少在建炎年间没有可以实现的土壤。而且本人还认为李丞相所论十策,其实也不过二事:一乃是杀张邦昌和处置伪楚官员,二则是增强实力,灭掉金国,迎回二帝。
李纲:十策所论不过二事,确实如此。
落叶:就事论事而言,杀张邦昌有利有弊,但在当时的情况确是弊大于利。
李纲:请阁下明言。
落叶:首先张邦昌登位的初衷就很值得同情,他是为保开封全城的百姓而登位,而登位之后,他也一直以大宋臣子自居,他“不御正殿,不受常朝,不山呼,不称圣旨,不称御”,金军北退之后,张邦昌迅速退位还政赵氏。可以毫不过分的说,张邦昌以自己的良心、忠心以及爱国之心,避免了一场随时可能发生的内战。于国于民,张邦昌居功至伟,即使有罪,那也罪不至死。
李纲:可是张邦昌作为臣子,却“窃据宝位,改元肆赦”,我不杀他,谁来杀他?
落叶:谁都可以杀他,就是你李纲杀不得,因为你李纲是宰相,而且是乱世中的宰相。
李纲:(愤怒)我是宰相怎么了?我是宰相,难道就可以是非不分吗?
落叶:李丞相息怒,鄙人只是就事论事。
李纲:李某失态了,请继续……
落叶:宰相之职,统百官、调阴阳,化天和、息天威。换句话说,宰相其实就是一位调和剂,调和官员之间的矛盾,化解皇帝的怒气,平衡朝廷中的不同政治派别的矛盾。所以,宰相一定要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不能过于爱憎分明,否则只能人为引发矛盾。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宰相必须以超脱的姿态立于朝堂之上,不能隶属于哪一政治集团,更不能明显的支持一派强力打压另一派,不然无疑是在朝堂上人为制造矛盾、引发攻讦。
李纲:这些我都明白啊。
落叶: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时的形势,作为宰相的你必须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只需杀一些无足轻重的伪楚小官,敲山震虎即可。对于获得广泛同情的张邦昌,你不能杀,至少在赵构皇权尊严获得天下臣民认可和南宋帝国具备收复中原的实力之前不能杀。
可是你强烈主张杀张邦昌,而且还痛哭流涕,无疑向别人表明你是主战派,而且还是和曾经是伪楚的官员势不两立的主战派宰相,更致命的是让皇帝与其他执政大臣认为你过于爱憎分明,不适合当宰相。
李纲:(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那难道要一直纵容那群奸贼?
落叶:当然不是,等将来政局稳定之后,才能徐徐动手,当时肯定不行。
落叶:再说你最致命的错误,那就是杀宋齐愈。如果说你杀张邦昌还有可行之处,那么你杀宋齐愈可谓是天理难容。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