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当时的史书记载,事情是这样的。靖康年间,天下大乱,地方财赋不是被金人抢了,不是在运输途中丢了,就是被地方的胥吏贪污了。到了建炎年间,地方守臣各自为政,地方财赋的上缴能拖则拖、能留就留,对于过路的粮饷能扣就扣、能截就截。都是为了国家抗战,给你给我都一样,有什么分别呢?
那喻汝砺辛辛苦苦跑了一趟,钱没捞到多少,倒是带回来了一句牢骚:“今人主之威柄移于帅臣之顽扈,朝廷号令夺于监司之狂率”,可怜的喻汝砺这趟出差估计没少受委屈。事实上,连陈东、欧阳澈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都不认同赵构的皇权尊严和帝统,更何况是远在千里之外的监司将帅呢?
不过还好,喻汝砺也是个人物,辛辛苦苦出差一趟,倒是要回了七百三十万贯钱。
这笔钱有多少呢?能不能支持赵构收复失地迎回二帝呢在?
我们来为赵构算算。
据南宋名臣赵鼎的记载,当时号称最为节俭的岳家军在绍兴三年(1133)每月需要用钱123000贯,要用米14500石(按照今天的标准,宋代一石等于120斤)。当时岳飞的军队大概三万左右,那么换句话说,岳飞的军队每一万人每月必须用钱41000贯,用米4833石。
用岳家军的消费水平来推测开封府周围的百万大军的开销,应该不算过分。那么开封府周围百万大军每月需要用钱410万贯,这还不包括米在内,在算上每月用米,那么喻汝砺带来的钱就远远不够了(每月用米要5800万斤)。
喻汝砺这次带回来的钱,如果百万大军省着点用,大概勉强能用大半个月,但是战端再起,估计支撑不了多久。
总之一句话,这仗没法打。
可是李纲、陈东等人不管,他们丝毫不会理会你赵构的死活,更不会考虑国家之间巨大的实力差距,他们只要帝统正宗宋钦宗的回归,至于有什么可怕的后果,不是他们应该考虑的。
赵构不行,赵构深爱着他的祖国和人民(当然也包括他的皇位),既然上天把他推上了这个位置,他就必须承担这个责任,拯救他的国家和子民。在这国家危亡之际,双方实力差距太过巨大的情况下,他越要冷静,越不能冲动,越不能去和金国人打仗,毁了国家前程。
他多么想告诉陈东,这个残破的国家所面临的真实情况,赵构觉得非常有必要。后世的史书透露了这个秘密细节:
①:建炎元年(1127)七月,史斌率部攻克兴州(今陕西略阳县),登基称帝。帝国最精锐的陕西兵,赵构无法调动。
②:建炎元年(1127年)八月,胜捷军校尉陈通作乱于杭州,活捉了大臣叶梦得,杀死了负责漕运的大臣吴方。来自帝国最富庶的江南的物资,赵构接收不到。换句话说,赵构如果北伐,就是孤军一支,没有任何的外援。
③:建炎元年(1127年)十一月,军贼张遇陷池州。
④:建炎元年(1127年)十一月,军贼丁进围寿春府。
够了,没什么好说的。此时的赵构,正是坐在一座正在喷发之中的火山口上。
如果他应合民众、士林与主战派大臣们的意愿,和陈东一起抬着棺材杀奔开封,与金人一决生死,那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他这位帝国的新皇帝会上演一幕极其悲壮而轰轰烈烈的殉国序曲,他和他的支持者们将会在血战之后尽为金兵所屠。
等到了那时候,帝国的腐儒们又要遣责他不能够忍辱负重了,身肩帝国中兴之希望,万金之躯却不知爱惜,复国所谋之大,却不知高居庙堂运筹帷幄,而征战沙场身死敌手。他赵构肩上的历史责任是如此的重大,岂是他如此率性妄为的呢?
赵构很难办,因为陈东和他的信仰完全不同,谁也无法说服谁。
事情总要有一个解决的办法。
李纲的所为,给了赵构很大的借鉴,你李纲可以擅杀无罪之臣宋齐愈,我赵构,难道还不能够用鲜血表明自己的主张吗?
陈东死 ,主战派集团第一牺牲品,一个士人的悲剧!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