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他也许是宋代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历史人物,其名声之高、名声之臭,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很多人都不愿意提起秦桧,但是,我们在触摸这段特殊历史的时候,秦桧又是一个永远绕不开的人物,离开了秦桧,这段历史就不完整亦不再真实。
他是一个无可争议的历史人物,因为自秦桧以后的历代评论者大都无一例外的认为秦桧是“汉奸”,是金国派往南宋破坏抗战的“汉奸”。说秦桧是“汉奸”似乎也是证据确凿,即使秦桧在场,应该也无法自圆其说。谜一般的南归,无可辩驳的投降政策,丧心病狂的*主战派人士,残酷的摧残国家民族的抗金士气,这些铁一般的事实,都在证明着秦桧的罪恶。
笔者并不打算为秦桧翻案,秦桧之罪恶,万死不足以赎其罪,遗臭万年并不过份。但是我觉得秦桧的所作所为,确有其商榷之处,公正的说我们不能把不是他的罪恶倒扣在他的头上。至于秦桧“汉奸”一说,平心而论并无真正、真实的史料能够证明金国和秦桧的彻底勾结(对金主和未必是汉奸),所以我对“汉奸”一说,暂时不给予任何评论,我相信世间自有公论。
如今的秦桧已经算是神坛上反面的历史人物,对于秦桧的评价夹杂着太多国家、民族、正义等等复杂的情感,已经不再真实,而且流于俗套。笔者希望能通过对史料的挖掘和理性的思考,还原一个真实、有血有肉的秦桧。
其实,主战派未必爱国,主和派也未必卖国。
当一切的一切,置身于权力和欲望的漩涡之中,并不再真实亦无善恶之分,没有永远的爱国,也没有永远的卖国,只有永远的权力和欲望。
多说无益,我们还是从秦桧南归说起。
在开封陷落之后,作为御史中丞的秦桧上书闹事乞存赵氏,结果全家沦为战俘,随军北上。
到了金国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秦桧才知道原来自己太冲动了,与他一起的同僚死的死投降的投降,但是秦桧并不后悔。随着时间的流逝,秦桧对这个陌生的国家的了解,更加理性和真实,对两国的实力对比的认识更有了巨大空前的改变。
当赵构即位建立南宋的消息传至金国,被封为昏德公的宋徽宗认为南归的机会来了,决定写封信给金国的当权派完颜宗翰,希望能放他回家,让他为大金国的“统一事业”略尽绵薄之力。无奈的是,宋徽宗虽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是要这个从来不交作业的皇帝写论文实在是难为他了,而且还是论述两国关系和大金国统一事业的论文。宋徽宗只有找秦桧操刀,秦桧当然当仁不让。
宋徽宗丝毫没有意识到,他的这一举动只是徒为他人做嫁衣,得益最大的是这个貌不惊人的秦桧。
不愧是进士出身,三下五除二,秦桧就完成了这项操刀工作。这篇洋洋洒洒的论文,废话太多,无非是在喋喋不休的引经据典,直到最后几段才有点真实内容。
在论文中,秦桧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即“南北之俗有异,因其君长而臣属之”意思是用被征服者原来的“君长”去统治被征服者。这个观点很重要,可以说南归后秦桧提出“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真实蓝本,或者说“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是加强版。
这篇论文既表达了宋徽宗的要求,又向金国人表明了自己对两国关系的政策和看法。
据史书记载,写完这篇论文之后,宗翰“赐钱万贯,绢万匹”给秦桧,秦桧一下子成为了在金国的北宋官员首富。不仅如此,宗翰还把秦桧推荐给金太宗,金太宗非常欣赏秦桧敢人所不敢言的气节,因此对他高看一眼,将他赐给了弟弟完颜昌,要他做完颜昌的任事(等同于幕僚),而完颜昌也是一个实心眼的人,非常欣赏秦桧的表现,“亦高其节”,跟秦桧的关系很不错,什么事情都拿出来和秦桧商量商量再做。
我对史书的这段记载感到莫名其妙,一下子从战俘成为首席宾客,这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后来我看到金国人写的一份史料,才想通了其中的前因后果。
金国的高层绝对不会平白无故的那么看重秦桧,而且突然给那么多钱,钱再怎么多也不是这么花的。我的推测是:当秦桧的这篇文章给宗翰看后,细心的宗翰找秦桧过来谈话,在这次谈话中,秦桧说出了对两国关系的具体政策,而且郑重表示如果有朝一日自己能够南归,一定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处理两国关系。
秦桧的这种处理两国关系的政策获得了金国高层的认可,绍兴年间的和议基本上是按照秦桧的意图进行的,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秦桧的远见。
我的推测有证据吗?有!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