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乾与坤的逆转 > 九合诸(1)

九合诸(1)

乱世的政治天才和人道战士管仲

士可杀,不可辱。

士也者,怀抱春秋之志,胸罗文武之才,常思尽责于天下之人杰也。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在西周王朝的统治之下,华夏民族保持了近四百年的相对和平,经济、文化有了长足进步。在周王朝长期和平安定的状态下,贵族子弟的数量成倍增长,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价值与利益集团。这个自称为“士”的价值与利益集团有大致相同的贵族背景,这种特殊身份使他们有机会接受与诸侯国君相当的文化教育,因此得以熟悉国家的祭祀大典和武装力量建设等诸多国事邦务。但是,周王朝的“礼制”规定,先祖基业传嫡不传庶,对于这些受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的贵族子弟来说,因为不是嫡长子,不得不接受不能做邦国或诸侯国的继承人的残酷事实。然而,他们认为自己的血统是高贵的,天下是自己的,时刻梦想着­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他们从来不怀疑自己做大事的能力,他们也愿意为理想去献身,即便是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他们为君王庙算筹划国事时,称自己为“谋士”;以胸罗奇论、摇动邦国时,称自己是“策士”;以三寸不烂之舌动之以利、晓之以害说服诸侯时,称自己是“辩士”;临军备战、冲锋陷阵、三步见血、五步封喉时,称自己是“武士”;闻善而动、见义而举、拔刀相向时,称自己是“勇士”;周游世界、见多识广、能知神仙鬼怪、进献长生之术时,称自己是“方士”;峨冠博带、骨清节硬、泰山崩于眼前而神­色­自若时,称自己是“名士”;受危命于难世、挽狂澜于既倒、整理河山、再造乾坤时,称自己是“天下之士”。

管仲,天下之士也。

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被外族犬戎洗掠一空的宗周镐京(今陕西西安)满目疮痍,残破不堪。犬戎势力虽遭晋、卫、郑等诸侯国的联兵打击,但实力犹存,随时都有再次越过秦岭,攻入关中的可能。内外交困之下的周平王,只得弃宗周镐京而不顾,决意把都城迁往成周洛阳。周平王东迁之前,出任王室大司徒的卫武公极力劝阻,卫武公认为天下形胜在关中而不在洛阳,关中左带殽函,右接陇蜀,披山带河,沃野千里,足以成就万古王业之基。而洛阳虽处天下之中央,但地势平衍,进无耀甲之亩,退无旋踵之地,难以威显天下。周公、成王兴建成周,只不过是作为东巡备用之地,以供一时之需,故历代天子均以宗周为长居之地,以承天下之政。若弃镐京而就洛阳,则是自丧京畿,去重而就轻。当今急务是克服一切困难,上自天子下至庶民均要励志自强,节用从俭,练兵­精­武,仿效前代天子南巡北伐之威,将犬戎驱出关陇,以雪前耻。先王(周厉王)先举骊山烽火为戏,诸侯纷纷出兵,后举烽火求救,诸侯无一行动,轻慢天子之心已露端倪。我若小退,则敌必大进,今若以避犬戎为名,王室东迁,则是避敌示弱,必为外敌所讥。为外敌讥笑事小,王室日后局促于诸侯之间,进退无据,则王室衰弱,天下倾废事大矣!周平王不听卫武公的衷言,令各路诸侯护送王室东迁洛阳。东周王朝自此开始,礼崩乐坏也自此开始。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