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温州样本 > 1980:一座城市的原罪(3)

1980:一座城市的原罪(3)

有关原罪有罪与否的争论不绝于耳,有人说“罪”就是“罪”,不可饶恕;有人说“罪”前面有一个前缀——“原”,不追究也罢。悉数原罪履历,多是人们与贫穷的角力。可温州的“走私”——这样被道德、法律所不容的野蛮致富行为,无论头上顶着多大的“原”,又是多大程度的贫穷所驱逐,不可能逃脱被*的命运。

果然,走私者们的好日子很快就到了头,一场打击走私的运动迫在眉睫。然而,这场立意明确、思路清晰的行动,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不知不觉变了味道。雷厉风行的运动被上升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它不仅打击了走私,同时也让温州私营经济有了“秋风萧瑟”的感觉,为“八大王”与“登山鞋厂”事件埋下伏笔。

面对财富的诱惑,为数不少的人利欲熏心、急功近利。他们一夜暴富,大多数却始终未能逃过整顿,财富如梦,一朝烟消云散。同样有数量相当的人选择脚踏实地、步步为营,他们每一步都是行程弥艰,可步履坚稳。

与走私的商贩相比,他们的风向更健康、更积极,活得更长久。而且,温州人的神话不仅仅是在温州沸腾的土地上缔造。那些走出温州,在异乡开出经济奇葩的商人,更是温州民营经济中难以割舍的­精­彩落笔。

夏天,代课教师杨介生以苍南一个乡镇标牌厂的业务员身份,带着300元钱,踏上了只是在电影和照片上领略过风采的上海滩。

既然漂泊已经开始,那么寻求彼岸就是注定的目标。在地下室旅馆昏暗的灯光下,杨介生制订了一个“上海生存计划”:每天房租140元,生活费150元,车费020元,大约能在上海生存两个半月。

杨介生这样回忆他的上海滩第一夜:

在上海的第一个晚上,我是在闸北区一个地下室旅馆里度过的,这一个夏夜也许是我一生中睡得最不好的一宵。从来没有一个城市像上海一样给我这么强烈的刺激:不仅是因为林立的高楼和繁华的街市给我以巨大的想象力,这座城市特有的文化魅力和上海人特有的素质,更给我一种震撼。这一夜,我就暗暗下了决心:上海是一个广阔天地,在这里可以大有作为。

杨介生认为“要得到上海人的认同,必须接近上海文化”。在上海的每天早晨,听了电台的上海新闻后,他会挤到街头的阅报栏,仔细读一遍《解放日报》、《文汇报》。随后,挤上拥挤的公交车,从最北的闸北到城南龙华,从沪东工业区到沪西文化区,根据企业名录,一家家登门拜访。

一般的温州购销员,进门都是发一圈香烟,然后乞求般地讨要项目订单。杨介生到一个单位,先不谈业务,只聊上海当天新闻,再说天南地北趣事。国有企业人浮于事,看完报纸无所事事的职工遇到杨介生这样“能侃”的人,自然非常欢迎。聊到尽兴,杨介生不仅能接到订单,更重要的是还能交上上海朋友。

一天奔波过后,回到地下室,杨介生会执笔伏案,把当天的经历和感触记下来,并拟出第二天的行程,再找一个地方看上海电视新闻。一个半月以后,他不仅为标牌厂觅到了足够开工一年的订单,而且别有收获,交上了几十位上海朋友。

这些素来把上海以外的人都称为“乡下人”的上海朋友,居然分别邀请杨介生到家里做客。而每次接到邀请,杨介生都会用上海话彬彬有礼地回答:“谢谢侬。”一个堆满了大石块的玻璃瓶,看起来似乎已没有空间,实际上大石块之间的空隙,还可以容纳小石子;最后,在石子的缝隙里,还能继续填满细沙。当很多白手起家的人抱怨创业荒凉、四处贫瘠、资源寸草不生时,不妨看看杨介生这位草根民营企业家的辛酸积累。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