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温州样本 > 1982:冰火两重天(1)

1982:冰火两重天(1)

无所谓,慢慢来,迷宫一样的未来。

——歌曲《迷宫》

飓风将要刮起之时,温州私营经济迎来了萧瑟冬季。

这场猝不及防的暴风雨的风眼在地处东南的温州,首当其冲的便是这些年名声赫赫的“八大王”。昔日威风八面的大王们,顿时仓惶而逃,甚至锒铛入狱,恍惚之间竟不知今夕何夕。与“八大王”事件齐名的“登山鞋厂”事件则是另一个轰动的焦点。

温州盛产螃蟹。温籍作家叶永烈曾比喻:有温州商人运了一船螃蟹到荷兰。船在荷兰舶岸后,荷兰海关不许螃蟹进荷兰。温州人很无奈,只得把一船螃蟹倒进了海里。没想到,螃蟹从海里游到了岸上,进了荷兰,且在荷兰生儿育女,几年后,荷兰各地到处都是螃蟹。叶永烈风趣地说,温州人就是螃蟹。

确实,温州民营经济的勃兴之路,没有路标,只有眼力;覆满荆棘,却布满坚韧的足迹。改革开放后,温州人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自谋出路解决温饱。他们走南闯北,“千辛万苦来创业、千方百计搞经营、千家万户搞生产、千山万水找市场”……他们从事投资少、成本低、技术要求不高的再生加工和小商品生产,形成以家庭生产为单位、以专业市场为纽带、以购销员为骨­干­的经济格局,让体制僵化的国营企业头疼不已。平阳一农­妇­,看到家乡人外出收购兔毛赚钱。一不识字二不会说普通话的她在口袋里装了两张纸条,一张写着:我是温州平阳人,请帮我买车票。另一张写着:我要收购兔毛,每斤多少钱?凭着这两张纸条,老太太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成了万元户。

当时,乐清的一个登山鞋厂把生产搞得热火朝天,也煞是惹眼。“*”内乱结束,温州许多国营工厂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乐清登山鞋厂在此之列。鞋厂前身为皮革厂,生产猪皮鞋。因为工艺陈旧、质量次、价格高,产品始终打不开市场。直至新厂长上任,组织供销员共100余人到全国寻找生产业务。厂长运气确实不错,从一家上海外贸单位拉来订单。但鞋厂没有足够资金。厂长想出办法,把郊区社队企业和农村专业户集中起来,生产工具由个人自备。登山鞋厂由死到生,厂的­性­质却发生了变化。

登山鞋厂“咸鱼翻身”的同时,温州其他私营经济也开展得如火如荼。煤炭紧张,就有人把煤炭输到温州来卖。在新疆兵团服役的温州人回家抱怨“吃的、喝的少,特别没有水产品”,就有人将乐清的带鱼运到新疆去……

新生事物的成长,伴随着保守主义者的疑虑、僵化的教条主义者的非难和指责。质疑由此纷至沓来,激起轩然大波:“以登山鞋厂为代表的温州企业与个人在刮资本主义的歪风。”有传言为证:“香港九龙,台湾基隆,乐清里隆”,需要“从诸暨到新昌筑造一条万里长城,挡住南风往北吹”。温州市委办公室办有一份刊物,叫《温州工作通讯》,上面登了省政法委向中央政法委和省委报送的一份材料,毫不避忌地写着“温州存在反革命活动猖狂、走私贩卖活动猖獗、投机诈骗成风好多问题”。而一封匿名检举信火上添油,将“登山鞋厂”事件推向Gao潮。信中反映:鞋厂职工工资高出当地平均工资3至6倍,破坏工资制度;厂长走私,鞋厂向上海外贸公司行贿。

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没有一种模式能像温州模式备受关注,也没有一种模式能像温州模式遭受太多责难。围绕着这个风眼,政策的风暴席卷过多次,不过这是最猛烈的一次。4月,浙江省委派省委常委、省委有关部门等十多个­干­部组成的工作组来整治温州。工作组来之前,思维上已经先入为主,此行的目的就是证明温州走了资本主义道路。争论的火力点便是登山鞋厂。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