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温州样本 > 1983:豪气冲天(8)

1983:豪气冲天(8)

温州的四名职工也承包下长期落后的温州水泥厂,在一个月内扭转了多年亏损的局面。

水泥厂原本有368名职工,­性­质属于集体所有制。国家为扶植它提供了数十万元的投资,经营不善的局面还是无可改变。

1983年2月,厂团支部书记刘瑞云和另外三名中层­干­部袁陵荪、金汝清、丁祖武,酝酿之后向上级递交经营承包申请书,提出若由他们负责全厂经营管理,余下的九个月不仅不再亏损,且可盈利78万元。

申请获准后,刘瑞云等四人,把行李搬进工厂,日夜紧张工作。他们改革行政机构,调整生产组织,贯彻按劳分配,采取新工艺,生产发生显著变化。70万元投资建成的回转车间,过去连续运转超不过七天,而4月份一直没有发生故障。一个月,水泥生产量超过前三个月总和,历史上第一次盈利一万余元。

12月初,《浙南日报》刊登一则商业部通告:12月1日起,全国临时免收布票、棉絮票,对棉布、棉絮敞开供应。1984年起不再发布票、棉絮票。通告宣告,计划经济时代,因商品匮乏,应运而生的大量票证渐次淡出人们的生活。物资的“解禁”直接冲击着温州人的创业思路。正因如此,周成建、邱光和、王振滔等以服装和皮鞋起步的企业家才得以放开手脚,不至于受到票证的束缚。

世界正在焕然一新。可不管如何变化,温州数十万“蝼蚁”般的个体户已经能够逐渐自发地顺应时势变迁,顽强地推动着这个地区的经济奔腾向前。这股震撼的力量,势必卷起浪潮,引领*。这绝不是夸张之辞。

岁末,一首名为《一个青年个体户的歌》,传到温州:

在微妙的冷眼中,

我昂然地走着。

这路似乎并不险峻,

却需要超乎寻常的胆略。

我没有自哀自怜,

反倒可怜那冷眼里的落寞。

因为那冷眼背后常是生活的虚妄,

而我却是实实在在地活着。

像许多自怨“生不逢时”的人一样,

我也曾经“待业”,

眼瞅天花板发出深长的叹息,

百无聊赖而后逍遥自乐。

在痛苦的沉思中,

我终于听到时代浪潮的惊喝: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