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温州样本 > 1984:势不可挡的力量(5)

1984:势不可挡的力量(5)

“八大王”的人生遭遇是对他们所处不同时期商业状态的­精­确描绘。而在为他们的境遇叹惋时,“电器大王”郑元忠则呈上了一个值得欣慰的故事,故事的主题叫东山再起。

郑元忠,浓眉大眼,常戴一副金丝半框眼镜。他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小时候,郑元忠一度对红­色­政权满怀热情,14岁时带领11个小伙伴去北京大串联。在天安门广场如海的人潮里,远远看着毛泽东的身影,年幼的他激动得热泪盈眶。读完初中,他开始自立,曾经到过湖北、江西的工地修路盖房,也到过大山险岭修水闸打隧道。底层生活的历练让他意志强韧。不甘就此一辈子靠力气过活的他回到村里,当供销员,把柳市低压电器产品推销到外地。辛辛苦苦两年,不多不少,挣了足足一万元。

世面和眼界变得开阔和活络。郑元忠拿出积攒,办起开关厂。一只开关国营厂卖10元,他用台湾走私来的白银做拉线开关,只卖3元,还有2元的利润。郑元忠据此积累资本,几年下来,资产翻了几倍,是柳市仅次于胡金林的“二富”。

农村有盖新房子的习惯,赚了钱的郑元忠盖起一幢占地一亩的三层小洋楼。他万万没想到,小洋楼被《人民日报》说成院子里可以停12辆小轿车和摩托车的豪华庭院,成了“投机倒把”的“罪证”。

一个茫茫黑夜,郑元忠远走他乡。1982年初夏到1983年中秋,他逃亡在外,对他的通缉令撒往全国。一年后,以为风声已过的郑元忠悄然潜返。1983年9月15日凌晨1点30分,柳市派出所、工商局30多人,带着手枪、手铐冲进郑元忠家,把他从床上拉下来,关进了乐清看守所,和一批重刑嫌疑犯关押在一起。

郑元忠想不明白,自己到底犯了什么错。显然,仔细思量,任何人都会觉得这是一场荒谬的运动。“八大王”事件*后,甚至连《人民日报》都称其为“历史上的大玩笑”、“法律上的大玩笑”,足见其不可思议之处。在当时,“左倾”思想之严重程度不容乐观,这也是所有人都无法回避和拒绝的现实背景。

狱中艰难度日的郑元忠,靠在墙上写了一封三万字的信,他说:“如果我是投机倒把,柳市七八万生意人应该全关起来。”他一连写了数十封信,寄给有关部门,结果石沉大海……未来变得晦涩。那期间,他彷徨、无助、意志消沉,直到被无罪释放。

走出­阴­暗的牢房,和其他“大王”不同,郑元忠第一件事并不是赶着和家人团聚。他先去理发店理了发,刮了胡子,然后跑到柳市镇工商所,细细研读一号文件。

从一号文件中,郑元忠读出端倪,全然没了入狱时的苦闷和怨愤。只不过,当他回家发现那个被称为“可以停12辆小轿车”的院子,已经被挖成了一片水汪汪的水田时,还是难过了好一阵子。

出狱后“大王”们第一次聚在一起,讨论发展问题。几乎所有人都达成共识:急流勇退,轻轻松松过小康。唯有郑元忠,这个仔细研读了中央一号文件,强烈感受到政府对个体民营经济松绑信号的“大王”,决定继续留在阵地打拼厮杀。填平了院子里的水田,他办起乐清第一家股份制合作企业——乐清­精­益开关厂。

一个人有意识地进入到历史洪流的主流时,每一个奋勇向前的动作自然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站在郑元忠之外的“大王”们的角度看,1984年最不平静而又最平静。做好最坏的打算,却九死一生的他们,怎能平静?所以,出狱后对政策变化的心有余悸,令他们开始追求极度平静,即使生活淡定有如一潭死水。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