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温州样本 > 1984:势不可挡的力量(11)

1984:势不可挡的力量(11)

应健雄试探­性­地给人民银行总行写过批准签发方兴钱庄“金融许可证”的报告。中国人民银行回复姗姗来迟,一年后才发来行长刘鸿儒签字的电传:

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分行:

11月6日电悉,经与国家体改委研究答复如下:

对于私人钱庄,请按国务院银行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办,不能发给《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

电传同时抄送浙江省政府、温州市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

为挤掉钱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率先批准温州施行利率改革。温州由此成为中国利率改革的“晴雨表”。在变通后的银行包夹中,方兴钱庄未能成功突围,出于经营原因自行关闭。由于业务额不大,且都是短期存贷,加上方培林对客户认真负责,钱庄关闭后的扫尾工作相当出­色­,没留下任何纠纷。

钱庄虽然停业,但这股外围力量势不可挡,促使金融业体制内改革的步伐再也无法抑制。而变革来临之前,身处其中的人们往往只能感触到冰山一角。方培林的“中国第一私人钱庄”躲躲闪闪地蹒跚前行,其实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温州民间资本涌向地面的不可遏制的力量。他们躲在方培林醒目的身影背后,以极端和激烈的方式进行着贪婪的金钱游戏。“方兴钱庄”开张一年后,温州全境爆发了让人不寒而栗的“金融抬会灾难”。不过,这已是发生在1985年秋天到1987年冬天的故事。

温州城向南,一路跨过云江大桥,沿鳌江溯源而上,便是苍南龙港——这座以“中国农民第一城”闻名的小镇,日后被称之为“温州最早、规模最大的炒房团发源地”。

龙港以鳌江河为界,这边方岩下村,属苍南,对面鳌江古镇,仍属平阳。那时的方岩遍地芦苇,一片涂滩,码头上挤着争抢生意的三轮小车,两旁零星地散布着一些食品店和印刷品店,镇里唯一的电话机需要人工转接,更让人惊讶的是,这里连一家理发店也没有——这便是1984年之前龙港的原始素描:荒凉,少有人烟。

而故事的主角陈定模,当时还和龙港毫无­干­系:出生在钱库镇的他正意气风发地从平阳县宣传部调往钱库区出任区委书记兼区长。不出三年,在所有人眼中平步青云、前途大好的陈定模竟与龙港这个破落小镇结下了不解之缘。

年初,坐镇北京的*第一次南巡深圳,以题词的特殊方式勉励特区激进的改革者时,一个奇迹般的造城运动在温州正蓄势待发。1984年3月苍南召开现场办公会议,为龙港建设献计献策。会议上,陈定模提出发动先富起来的农民到龙港投资落户。想法得到领导肯定,同时意味着龙港建设甫一开始就带上了炒卖地产的强烈­色­彩。

回到区里,踌躇满志的陈定模宣传动员900余“两户”报名到龙港投资落户。由于户籍、就业、教育等相关配套政策的问题,900余户无法落户龙港。

失信于民,颜面何在?调任龙港的决心在陈定模的心中成型,他的人生由此不可逆转地改变了方向。当时,他已得知自己将被派往县城乡建设指挥部任主任,并于次日上午10点宣布。一夜辗转,清晨陈定模敲开县长家门。原定10点的会议延到11点钟。常委会上,陈定模被任命为龙港镇委书记。

6月3日,43岁的陈定模与七位主动请缨的­干­部,来到放眼望去了无生气的龙港。揣着3000元经费,八个人要在荒芜之地开辟出一个天地。这是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龙港建城,光造路、供水、排污三项公共设施,500万元只是基数。陈定模们的想法简直就是异想天开。书包 网 想看书来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