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奋躁动中,温州紧绷了两年的神经松弛下来。在这样的情境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力开始发生作用,带来了缤纷变化:
4月下旬,温州大学创办,浙南片区拥有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从设想,到筹建,再到首届招生,时间跨度仅七个月。
建新校舍,缺乏建设资金。途径有申请省政府拨款,或者向海外华侨华人募集善款。即便如此,资金保障问题仍难及时解决。一旦耽搁,新学期无法招生。
正当校方一筹莫展时,市政府办公室的干部金文斌想到了这么一件事:平时上菜市场,经常看到有人将一元两元的零钱丢下不要,老百姓不在乎这点小钱。如果将全市人民的小钱筹集起来,数目不小,“我们可以向全市发行一种兑奖券,筹集温大建设资金”。
三元券印好之际,国务院下发文件,严禁各地借兑奖之名发行各类奖券。许多人偃旗息鼓,校长魏萼清情急之下独自赶到杭州,向省领导汇情况。省领导拍板认为可以放手一试。魏萼清心里还是有几分担心,表示最好省里能对此事有一份书面材料。省领导回复“不可能出具文字材料。”市长卢声亮跟魏萼清商量后毅然决定发行三元券。三元券如期发行。非常之时的开拓性举措,筹集到资金249万元。
5月4日,*中央、国务院批准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全国首批14个沿海港口城市,温州名列其中。从这一天起,这座在地图上并不起眼的小城开始享受中央给予扩大地方权限和给予外商投资者若干优惠的待遇,而被推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列为对外开放城市,意味着可以建经济技术开发区。袁芳烈决心在中央尚未批准温州建设开发区前,先期铺开准备工作,成立龙湾区。
大建设架势随即拉开,决策者兵分数路,筹集到款项的项目迅速破土动工。令人始料不及,一份国务院批文下达温州:考虑到目前的主客观条件,经济技术开发区不宜动工。批文将温州向国家要政策、要贷款的期望化为泡影。
消息传开,内外压力接踵而至。外部,有人指责市领导头脑发热;内部,人心浮动,不知何去何从。是就此放弃,还是切断退路,破釜沉舟?关键时刻,决策者经过分析、讨论,选择坚持。1992年,温州获得国务院批准,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历时八年,夙愿得以实现。
有时一年犹如人生百年。
1984年,奥林匹克大逆转,洛杉矶奥运会一改奥运会长期亏损的历史,为南加利福尼亚地区带来了329亿美元的收益。
1984年,中国企业史上的公司元年,万科、联想、海尔、科龙与健力宝……日后驰骋一时的公司舒展开梦想的翅膀。
中国的改革开放每每是以经济的破冰推动政治的前行,以政治的前行保护经济的破冰。而在二者滚动式行进的1984年温州,有人沉冤昭雪、意气风发;有人心灰意冷、自甘沉默;有人消声灭迹,有人声名鹊起。
但是更多舞台上的角色,则摆脱了意识形态的纠缠,充满着激|情、狂热、亢奋、躁动和叛逆——过去一百年中,只有1911年、1945年和1978年这三年里他们有过这样的感觉。他们自述胸襟怀抱,慷慨真切,做起事来自然畅快淋漓。
1984年,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分割点。
小城大事(1984年)
浙南日报:1月,市有关部门对在打击经济犯罪活动中错作投机倒把犯罪分子处理的合法经营大户、乐清柳市机电、目录、矿配等“八大王”,宣布无罪释放,恢复名誉。
温州晚报:2月8日,温州市委发出《关于学习贯彻中央〔1984〕1号文件和万里同志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提出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