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爱弥儿 > 一章中,我还有一次机会举出例子来阐明这一点。

一章中,我还有一次机会举出例子来阐明这一点。

因此,要尽量限制孩子们的辞汇。如果他们的辞汇多于他们的概念,他们会讲的事

情多于他们对这些事情的思想,那就是一个很大的弊病。为什么乡下人的思路一般都比

城里人的思路更正确,我认为,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辞汇没有那样的广。他们的

概念不多,然而他们能够把它们加以很好的比较。

一个孩子,在最初差不多是同时全面发展的。他差不多是在同一个时候学说话、学

吃东西和学走路的。这正是他的生命的第一个时期。在此以前,他同他在母亲怀中的样

子没有什么差别;他没有任何心情,没有任何思想,几乎连感觉也是没有的;他甚至觉

察不到他本身的存在:

他活着,但意识不到他自己的生命。

奥维德:《哀歌》第1卷。

------------------

收集整理

下一页

第一节

我们在这里开始谈人生的第二个时期,幼儿期到这里就该结束了,因为“幼儿”和

“儿童”不是同义语。前者包括在后者之中,意思是指“不会说话的人”,所以在瓦勒

尔-马克西姆的著作里我们看到有“幼稚的儿童”这种辞汇。不过,我仍然是按照我们

语言的习惯来使用这个辞,一直用到可以用其他的名词表明其年龄为止。

当小孩子开始说话后,他们哭的时候就要少一些。这种进步是很自然的:一种语言

代替了另外一种语言。一到他们能够用语言说出他们所受的痛苦,只要不是痛得不能用

言语形容的时候,他们为什么要用哭来表示呢?所以,如果他们哭个不停的话,那就要

怪他们周围的人。即使爱弥儿说:“我痛了”,那也要痛得非常厉害才能使他哭起来的。

如果孩子长得很聪慧,如果他天生就爱无缘无故地啼哭,我就让他白白地哭一阵,

得不到一点效果,这样,就可以很快地使他擦­干­他的眼泪。只要他在哭,我就不到他那

里去;他不哭了,我马上就跑到他的身边。不久以后,他呼唤我的时候就将采用停止啼

哭的办法,或者,要哭也至多只哭一声。因为,孩子们是根据信号的可以感觉的效果来

判断其意义的;对他们来说,没有其他一成不变的意思,因此,不论一个孩子受了什么

样的创痛,当他独自一个人的时候,除非他希望别人听见他在哭,他是很少哭的。

如果他摔倒了,如果他头上碰肿了,如果他鼻子出血了,如果他的手指戳伤了,我

不但不惊惶地急忙走到他的身边,反而安详地站在那里,至少也要捱些时候才走过去。

伤痛已经发生了,他就必须忍受;我急急忙忙的样子,反而使他更加害怕,更加觉得疼

痛。其实,当我们受伤的时候,使我们感到痛苦的,并不是所受的伤,而是恐惧的心情。

我这样做,至少给他排除了后面这一种痛苦,因为,他一定是看我怎样判断他所受的伤,

就怎样判断他所受的伤的:如果他看见我慌慌张张地跑去安慰他,替他难过,他就以为

他这一下可糟了;如果他看见我很镇静,他也马上会镇静起来,以为创痛已经好了,不

再痛了。他正该在这样的年龄开始学习勇敢的­精­神,在毫不畏惧地忍受轻微痛苦的过程

中,他就会渐渐学到如何忍受更大的痛苦了。

我非但不小心谨慎地预防爱弥儿受什么伤,而且,要是他一点伤都不受,不尝一尝

痛苦就长大的话,我反而会感到非常苦恼的。忍受痛苦,是他应该学习的头一件事情,

也是他最需要知道的事情。似乎,孩子们之所以如此弱小,正是因为要他们受到这些没

有危险的重要的教训。即使孩子从上面跌下来,他也不会摔断他的腿;即使他自己用棍

子打一下,他也不会打断他的胳臂;即使他抓着一把锋利的刀子,他也不会抓得太紧,

弄出很深的伤口。除非人们漫不经心地把孩子放在高高的地方,或者让他独自一人坐在

火炉旁边,或者把危险的器具放在他可以拿得到的地方,否则我也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

自由自在的孩子会把自己弄死了,或者弄成残废了,或者受到很重的伤了。有些人用各

式各样的东西把孩子围起来,预防他受到任何伤害,以致他在长大后一有痛苦便不能对

付,既没有勇气,也没有经验,只要刺痛一下便以为就要死了,看见自己流一滴血便昏

倒过去,弄成这样的结果,我们还能说这一大堆设备有什么用呢?

我们教训人和自炫博学已经成癖,以致往往把那些在孩子们自己本来可以学得更好

的东西也拿去教他们,可是却忘记要他们学习只有我们才能教他们的事情。我们费了许

多气力教孩子走路,好象因为看见过什么人由于保姆的疏忽,到长大的时候就不会走路

似的,还有比这样去教孩子更愚蠢的事么?恰恰相反,我们发现有多少人正是因为我们

教坏了走路的样子,一生走路都走不好啊!

爱弥儿将来是不使用学走车、小推车和引步带的,当他知道怎样把一只脚移到另一

只脚的前边时,我们就只是在有石子的地方才扶他一下,而且也只是为了使他很快地走

过去。我不但不让他呆在空气污浊的屋子里,反而每天都把他带到草地上去。在那里,

让他跑,让他玩,让他每天跌一百次,这样反而好些:他可以更快地学会自己爬起来。

从自由中得到的益处可以补偿许多的小伤。我的学生也许身上常常都有点儿伤,然而他

永远是快乐的;你的学生也许受的伤要少一点,但他们常常感到别扭,处处受到拘束,

常常都那样忧愁不快的。我怀疑这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另外一种进步使孩子们觉得哭泣是没有那么必要的,这种进步就是他们的体力的增

长。由于他们能更多地依靠自己,所以就不用经常地求助于人。有了体力,他们运用体

力的智慧也跟着发展起来。正是在这第二个阶段开始了他个人的生活;在这个时候,他

也意识到了他自己。记忆力使自我的感觉延续到他一生的每一个时刻;他真正地成为一

个人,成为他自己,因此,他已经有为福还是为祸的能力了。应该从这里开始把他看作

一个有心思的人了。

虽然我们可以给人的生命定一个差不多是最长的期限,并且让人们在每个年龄上都

有达到这个期限的可能­性­,但是,再没有什么东西象每一个特定的人的寿命那样没有把

握的了,能够达到这个最长的期限的人是非常之少的。生命遭遇最大的危险的时候是在

它的开始;对生活的体验愈少,则保持其生命的希望也愈小。在出生的孩子当中,至多

有一半能够长成青年;也许,你的学生是不会达到成丨人的年龄的。

当我们看到野蛮的教育为了不可靠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孩子受各种各样的束缚,

它为了替他在遥远的地方准备我认为他永远也享受不到的所谓的幸福,就先把他弄得那

么可怜时,我们心里是怎样想法的呢?即使说这种教育在它的目的方面是合理的,然而

当我看见那些不幸的孩子被置于不可容忍的束缚之中,硬要他们象服苦役的囚徒似的继

续不断地工作,我怎么不感到愤慨,怎能不断定这种做法对他们没有一点好处?欢乐的

年岁是在哭泣、惩罚、恐吓和奴役中度过的。你们之所以折磨那可怜的孩子,是为了使

他好;可是不知道你们却招来了死亡,在­阴­沉的环境中把他夺走了。谁知道有多少孩子

由于父亲或教师过分地小心照料终于成牺牲品?能够逃脱这种残酷的行为,可以说是很

幸运的,孩子们在遭受了种种灾难以后,所得到的唯一好处是,在死亡的时候不致于对

这个受尽苦楚的生命抱有惋惜的心情,因为他们在这一生中遇到的尽是苦难。

人啊!为人要仁慈,这是你们的头一个天职:对任何身分、任何年龄的人,只要他

不异于人类,你们对他都要仁慈。除了仁慈以外,你们还能找到什么美德呢?要爱护儿

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那始

终是喜笑颜开、心情恬静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

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不会糟踏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也好象你

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

和痛苦呢?做父亲的,你们知不知道死神什么时候会夺去你们的孩子?你们决不要剥夺

大自然给予他们的短暂的时间,否则你们将后悔不及的;一到他们能感受生的快乐,就

让他们去享受;不管上帝在什么时候召唤他们,你们都不要使他们没有尝到生命的乐趣

就死了。

多少人将起来反对我呀!我老远就听见那虚假的聪明人发出的叫嚣;他们不断地使

我们迷失本­性­,他们轻视现在,不停地追求那愈追愈是追不到的未来,他们硬要我们离

开现在的境界,走向我们永远也达不到的地方。

你们回答我说,现在是改正人的不良倾向的时候,在童年时期,对痛苦的感觉最轻,

正是在这个时候应当使他多受痛苦,以便他在达到懂事的年龄时少受痛苦。但是,谁告

诉过你可以由你们随心所欲地这样安排,谁曾说过你们对一个孩子的稚弱的心灵进行这

番美妙的教训,将来不致于对他害多益少?你怎么知道采取多多折磨孩子的办法就可以

省去一些麻烦?既然是不能肯定目前的痛苦能够解除将来的痛苦,为什么又要使他遭受

他现时承受不了的那么多灾难呢?你们怎样给我证明,你们企图医治他们的那些不良倾

向,不是来自你们的错误做法而是来自自然?你们所抱的希望是好歹终有一天使他获得

幸福,然而在目前却把他弄得怪可怜的,这样的远虑是多么糟糕!这些庸俗的理论家,

竟把放纵同自由、快乐的儿童同娇养的儿童,全都混淆起来,我们必须使他们了解这中

间是有区别的。

为了不追逐幻想,我们就不能忘记怎样才能使我们适合于自己的环境。在万物的秩

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丨人看作成丨人,把

孩子看作孩子。分配每个人的地位,并且使他固定于那个地位,按照人的天­性­处理人的

欲念,为了人的幸福,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这些。其余的事情就要以各种外因为转移,

但是,外因却不是我们的能力可以决定的。

我们不可能知道绝对的幸福或绝对的痛苦是什么样子的,它在人生中全都混杂在一

起了;我们在其中领略不到纯粹的感觉,不能在同一种情况下感受两种不同的时刻。正

如我们的身体在变化一样,我们心灵的情感也在继续不断地变化。人人都有幸福和痛苦,

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谁遭受的痛苦最少,谁就是最幸福的人;谁感受的快乐最少,

谁就是最可怜的人。痛苦总是多于快乐,这是我们大家共有的差别。在这个世界上,对

于人的幸福只能消极地看待,衡量的标准是:痛苦少的人就应当算是幸福的人了。

一切痛苦的感觉都是同摆脱痛苦的愿望分不开的,一切快乐的观念都是同享受快乐

的愿望分不开的;因此,一切愿望都意味着缺乏快乐,而一感到缺乏快乐,就会感到痛

苦,所以,我们的痛苦正是产生于我们的愿望和能力的不相称。一个有感觉的人在他的

能力扩大了他的愿望的时候,就将成为一个绝对痛苦的人了。

那么,人的聪明智慧或真正的幸福道路在哪里呢?正确说来,它不在于减少我们的

欲望,因为,如果我们的欲望少于我们的能力,则我们的能力就有一部分闲看不能运用,

我们就不能完全享受我们的存在;它也不在于扩大我们的能力,因为,如果我们的欲望

也同样按照更大的比例增加的话,那我们只会更加痛苦;因此,问题在于减少那些超过

我们能力的欲望,在于使能力和意志两者之间得到充分的平衡。所以,只有在一切力量

都得到运用的时候,心灵才能保持宁静,人的生活才能纳入条理。

大自然总是向最好的方面去做的,所以它首先才这样地安排人。最初,它只赋予他

维持他生存所必需的欲望和满足这种欲望的足够的能力。它把其余的能力通通都储藏在

人的心灵的深处,在需要的时候才加以发挥。只有在这种原始的状态中,能力和欲望才

获得平衡,人才不感到痛苦。一旦潜在的能力开始起作用的时候,在一切能力中最为活

跃的想象力就觉醒过来,领先发展。正是这种想象力给我们展现了可能达到的或好或坏

的境界,使我们有满足欲望的希望,从而使我们的欲望更为滋长。不过,起初看来似乎

是伸手可及的那个目标,却迅速地向前逃遁,使我们无法追赶;当我们以为追上的时候,

它又变了一个样子,远远地出现在我们的前面。我们再也看不到我们已经走过的地方,

我们也不再去想它了;尚待跋涉的原野又在不断地扩大。因此,我们弄得­精­疲力竭也达

不到尽头;我们愈接近享受的时候,幸福愈远远地离开我们。

相反地,人愈是接近他的自然状态,他的能力和欲望的差别就愈小,因此,他达到

幸福的路程就没有那样遥远。只有在他似乎是一无所有的时候,他的痛苦才最为轻微,

因为,痛苦的成因不在于缺乏什么东西,而在于对那些东西感到需要。真实的世界是有

界限的,想象的世界则没有止境;

我们既不能扩大一个世界,就必须限制另一个世界;因为,正是由于它们之间的唯

一的差别,才产生了使我们感到极为烦恼的种种痛苦。除了体力、健康和良知以外,人

生的幸福是随着各人的看法不同而不同的;除了身体的痛苦和良心的责备以外,我们的

一切痛苦都是想象的。人们也许会说,这个原理是人所共知的;我同意这种说法;不过,

这个原理的实际运用就不一样了,而这里所谈的,完全是运用问题。

我们说人是柔弱的,这是什么意思呢?“柔弱”这个辞指的是一种关系,指我们用

它来表达的生存的关系。凡是其体力超过需要的,即使是一只昆虫,也是很强的;凡是

其需要超过体力的,即使是一只象、是一只狮子,或者是一个战胜者、是一个英雄、是

一个神,也是很弱的。不了解自己的天­性­而任意蛮­干­的天使,比按照自己的天­性­和平安

祥地生活的快乐的凡人还弱。对自己现在的力量感到满足的人,就是强者;如果想超出

人的力量行事,就会变得很柔弱。因此,不要以为扩大了你的官能,就可以增大你的体

力;如果你的骄傲心大过了你的体力的话,你反而会使你的体力因而减少的。我们要量

一量我们的活动范围,我们要象蜘蛛呆在网子的中央似地呆在那个范围的中央,这样,

我们就始终能满足我们自己的需要,就不会抱怨我们的柔弱,因为我们根本没有柔弱的

感觉。

一切动物都只有保存它自己所必需的能力,唯有人的能力才有多余的。可是,正因

为他有多余的能力,才使他遭遇了种种不幸,这岂不是一件怪事?在各个地方,一个人

的双手生产的物资都超过他自己的需要。如果他是相当的贤明,不计较是不是有多余,

则他就会始终觉得他的需要是满足了的,因为他根本不想有太多的东西。法沃兰说:

“巨大的需要产生于巨大的财富,而且,一个人如果想获得他所缺少的东西,最好的办

法还是把他已有的东西都加以舍弃。”正是由于我们力图增加我们的幸福,才使我们的

幸福变成了痛苦。一个人只要能够生活就感到满足的话,他就会生活得很愉快,从而也

生活得很善良,因为,做坏事对他有什么好处呢?

如果我们永远不死,我们反而会成为十分不幸的人。当然,死是很痛苦的,但是,

当我们想到我们不能永远活下去,想到还有一种更美好的生活将结束今生的痛苦,我们

就会感到轻松的。如果有人允许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长生不死,请问谁愿意接受这不祥的

礼物?我们还有什么办法、什么希望和什么安慰可以用来对付那命运的严酷和人的不公

不正的行为?愚人是没有远见的,他不知道生命的价值,所以也就不怕丢失他的生命;

智者可以看到更贵重的财富,所以他宁愿要那种财富而不要生命。只有不求甚解和假聪

明的人才使我们只看到死,而看不到死以后的情景,因而使我们把死看作是最大的痛苦。

在明智的人看来,正是因为必然要死,所以才有理由忍受生活中的痛苦。如果我们不相

信人生终究要一死的话,我们就要花太多的代价去保存它的。

我们­精­神上的痛苦,全都是由个人的偏见造成的,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犯罪;而

犯不犯罪全在于我们自己,我们身体上的痛苦如果不自行消灭,就会消灭我们。时间或

死亡是医治我们痛苦的良药;我们愈不知道忍受,我们就愈感到痛苦;我们为了医治我

们的疾病而遭到的折磨,远比我们在忍受疾病的过程中所遭受的折磨来得多。要按照自

然而生活,要有耐心,要把医生都通通赶走,你是免不了要死的,但是你对死亡的感觉

只不过一次而已,可是医生却使你在自己混乱不清的想象中每天都有死亡的感觉;他们

骗人的医术不仅不延长你的生命,反而剥夺了你对生命的享受。我始终怀疑医术究竟给

人类带来了什么真正的好处。诚然,有些要死的人被它治好了,但是,有成千上万可以

保全生命的人却遭到了它的杀害。聪明的人啊,不要去碰这种彩券了,因为这样去碰,

你十之九是要输的。所以,不论患病也罢,死也罢,或是医治也罢,总之,特别要紧的

是,你必须要生活到你最后的一点钟。

在人的习俗中,尽是些荒唐和矛盾的事情。我们的生命愈失去它的价值,我们对它

愈觉忧虑。老年人比年轻人对它更感到依恋,他们舍不得抛弃他们为享受而做的种种准

备;到了六十岁,还没有开始过快乐的生活就死了的话,那的确是很痛心的。人人都非

常爱护自己的生命,这是事实;但是,大家不明白,象我们所意识的这种爱,大部分是

人为的。从天­性­上说,人只是在有能力采取保存生命的办法的时候,他才对生命感到担

忧;一旦没有这些办法,他也就心情宁静,也就不会在死的时候使自己有许多无谓的烦

恼。生命的长短听天决定,这是第一个法则,这个法则是自然教给我们的。野蛮人和野

兽对死亡都是不进行太多的挣扎的,而且是毫不抱怨地忍受的。这个法则一破坏,接着

就从理­性­中产生了另外一个法则;不过很少有人能认识这个法则罢了,这个生命的长短

由人决定的法则是不如第一个法则那样充实和完整的。

远虑!使我们不停地做我们力不能及的事情,使我们常常向往我们永远达不到的地

方,这样的远虑正是我们种种痛苦的真正根源。象人这样短暂的一生,竟时刻向往如此

渺茫的未来,而轻视可靠的现在,简直是发了疯!这种发疯的作法之所以更加有害,是

因为它将随着人的年龄而日益增多,使老年人时刻都是那样的猜疑、焦愁和悭吝,宁愿

今天节约一切而不愿百年之后缺少那些多余的东西。因此,我们现在要掌握一切,把一

切都抓在手里;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重要的是一切现有的和将有的时间、地方、人和

东西;我们的个体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的最小的部分。我们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扩展

到了整个的世界,在整个的大地上都感觉到了自己。在别人可以伤害我们的地方,我们

的痛苦就因而增加,这有什么奇怪呢?有多少君王由于失去了他们从未见过的土地而感

到悲伤啊!有多少商人只因想Сhā足印度而在巴黎叫喊啊!

是大自然使人自己这样迷失本­性­吗?是它要每一个人从别人的命运看自己的命运,

而且往往要到最后才知道自己的命运,以便他不知道这样的死是愉快还是悲惨吗?我看

见过这么一个人,他容光焕发、心情愉快、身体健康;不论他到哪里都使人感到高兴;

他的眼睛流露出喜悦和生活富裕的光芒;根据他的面貌就可以看出他是很幸福的。从邮

局送来了一封信;这个幸福的人把信一瞧,是寄给他的,于是就把信拆开来看了。顷刻

之间他的神情大起变化;他脸­色­苍白,突然晕倒了。当他苏醒过来的时候,他哭泣,他

激动,他战ぃ他扯他的头发,他叫声震天,他好象感染了可怕的痉挛症似的。愚蠢的

人啊!这一纸书信给你带来了什么灾难?它折断了你的手还是折断了你的脚?它使你犯

了什么罪?最后,它使你的内心起了什么变化,以致你变得象我方才看见的那个样子?

要是那封信错投了地址,要是一个好心人把它扔到火里,这样一来,我觉得,这个

又幸福又可怜的人的命运就会成为一个奇怪的问题了。你们说,他的痛苦是真实的。不

错,不过他以前没有觉察出来。他的幸福是想象的,我同意这一点;健康、快乐、富裕

和内心的满足都不过是幻象。我们已不再按我们的能力而生活,我们的生活已超过了我

们能力许可的范围。只要我们还有生活的资源,我们何必那么怕死呢?

人啊!把你的生活限制于你的能力,你就不会再痛苦了。紧紧地占居着大自然在万

物的秩序中给你安排的位置,没有任何力量能够使你脱离那个位置;不要反抗那严格的

必然的法则,不要为了反抗这个法则而耗尽了你的体力,因为上天所赋予你的体力,不

是用来扩充或延长你的存在,而只是用来按照它喜欢的样子和它所许可的范围而生活。

你天生的体力有多大,你才能享受多大的自由和权力,不要超过这个限度;其他一切全

都是奴役、幻想和虚名。当权力要依靠舆论的时候,其本身就带有奴隶­性­,因为你要以

你用偏见来统治的那些人的偏见为转移。为了要按照你的心意去支配他们,你就必须按

照他们的心意办事。他们只要改变一下想法,你就不能不改变你的做法。所有接近你的

那些人,只要设法控制你所控制的人或控制你所宠爱的人的思想,只要设法控制你的家

属甚至你自己的思想,即使你有泰米斯托克里那样的才情,这些大臣、僧侣、军人、仆

人、饶舌的人以及小孩子,也能在你的军队中把你象一个小孩似地加以指挥。你真是徒

劳心力:你真正的权力绝不能超过你身体的能力。一旦要用他人的眼光去观察事物,你

就要以他人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了。“人民是我的臣属”,你骄傲地这样说。诚然。可

是你又是什么人呢?你是你的大臣的臣属。你的大臣又是怎样的人呢?是他们的属员和

情人的臣属,他们的仆人的仆人。你把一切都攫为己有,然后又一大把一大把地抛撒金

钱;你修筑炮台,竖立绞架,制造刑车;你发布种种法令;你增加几倍的密探、军队、

刽子手、监狱和锁链。可怜的渺小的人啊!所有这一切对你有什么用处?你既不能从其

中得到更大的利益,也不能因此就少受他人的抢劫、欺骗或得到更多的绝对权力。你经

常说“我们想这样做”,实则你所做的往往是他人想做的事情。

只有自己实现自己意志的人,才不需要借用他人之手来实现自己的意志;由此可见,

在所有一切的财富中最为可贵的不是权威而是自由。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

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第一个基本原理。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

就可源源得出各种教育的法则。

社会使人变得更柔弱了,其原因不仅是由于它剥夺了一个人运用自己力量的权利,

而且还特别由于它使人的力量不够他自己的需要。人的欲望为什么随着他的柔弱而成倍

地增加,小孩同成丨人相比为什么显得柔弱,其原因就在这里。成丨人之所以是一个很强的

人,孩子之所以是一个很弱的人,不是由于前者比后者有更多的绝对的体力,而是就自

然的状态来说成丨人能够自己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小孩则不能。因此,成丨人有更多的意志,

小孩有更多的妄想;我所说的妄想,指的是一切既不属于真正的需要,而且只有借别人

的帮助才能满足的欲望。

我已经阐述过造成这种柔弱状态的原因。大自然用父母的爱来补救这种缺陷,不过,

父母的爱可能有过和不及甚至误用的时候。生活在文明社会中的父母,在他们的孩子还

没有成年的时候就使他过这种社会的生活。他们给孩子的东西超过了他的需要,这样做,

不仅没有减轻他的柔弱程度,反而使他更加柔弱了。而且,由于他们硬要孩子做那些连

大自然也不要求他做的事情,由于他们要使孩子按照他们的心意使用自己需要的一点气

力,由于孩子的柔弱和父母的钟爱使他们的互相依赖变成了一方对他方的奴役,所以就

愈来愈使孩子变得柔弱了。

明智的人是知道怎样站稳他的地位的;可是孩子,他认识不到他的地位,所以也就

不知道他应该安于他的地位。在我们当中有千百条脱离他的地位的道路,因此要完全依

靠管教孩子的人把他保持在那里,这个任务是很不容易的。他既不是野兽,也不是成年

人,而是一个孩子;他必须意识到他的柔弱,但是不能让他因为柔弱而受痛苦;他应当

依赖成年人,但不能服从成年人的摆布;他可以提出要求,但不能发布命令。只有在他

确有需要,或者因为别人比他更明白什么东西对他最有用处,什么东西有助于或有害于

他的生存的时候,他才可以听命于别人。任何一个人,即使是他的父亲,也没有权利命

令孩子去做对他一无用处的事情。

在偏见和人类的习俗没有改变人们的自然倾向以前,孩子和成年人之所以幸福,完

全在于他们能够运用他们的自由,不过,在童年时候这种自由会受到体力柔弱的限制。

一个人只要自己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因而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样的人才是快乐的

人;生活在自然状态中的成年人就是这个样子。如果一个人的需要超过了他的力量,这

个人即使爱怎样做就怎样做,他也是得不到快乐的;生活在自然状态中的孩子就是这个

样子。即使在自然状态中,孩子们也只能享受部分的自由,正如成年人在文明状态中也

只能享受部分的自由一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因为不能不依靠他人,所以从这一点上说我

们是又柔弱又可怜的。我们本来是要做成年人的,而法律和社会又把我们变成了孩子。

达官、富人和国王,全都是小孩子,他们看见别人殷勤地去减轻他们的痛苦,就产生了

一种幼稚的自大心理,并且以得到别人的照料而感到骄傲,他们没有想到,如果他们是

成丨人的话,别人是不会对他们如此殷勤的。

这些看法很重要,可以用来解决社会制度的一切矛盾。有两种隶属:物的隶属,这

是属于自然的;人的隶属,这是属于社会的。物的隶属不含有善恶的因素,因此不损害

自由,不产生罪恶;而人的隶属则非常紊乱,因此罪恶丛生,正是由于这种隶属,才使

主人和奴隶都互相败坏了。如果说有什么方法可以医治社会中的这个弊病的话,那就是

要用法律来代替人,要用那高于任何个别意志行动的真正力量来武装公意。如果国家的

法律也象自然的规律那样不稍变易,不为任何人的力量所左右,则人的隶属又可以变成

物的隶属;我们在国家中就可以把所有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的好处统一起来,就可以把

使人免于罪恶的自由和培养节­操­的道德互相结合。

你使孩子只依赖于物,就能按照自然的秩序对他进行教育。如果他有冒失的行为,

你只需让他碰到一些有形的障碍或受到由他的行为本身产生的惩罚,就可以加以制止;

这些惩罚,他是随时都记得的,所以,无须你禁止,也能预防他玩皮捣乱。经验和体力

的柔弱,对他来说就是法规。绝不能因为他要什么就给什么,而要看他是不是确实有需

要。当他在活动的时候,不要教他怎样怎样地服从人,同时,在你给他做事的时候,也

不要告诉他怎样怎样地使役人。要让他在他的行动和你的行动中都同样感到有他的自由。

当他的体力满足不了他的需要的时候,就要弥补他的体力之不足,但是只能够补充到恰

好够使他自由活动,而不能让他随意地使唤人,因此,要使他在得到你的帮助的时候有

一种羞愧的感觉,从而渴望自己能够及早地不要人家帮忙,及早地体体面面自己做自己

的事情。

大自然是有增强孩子的身体和使之成长的办法的,我们绝不能违反它的办法。当一

个孩子想走的时候,我们就不应该硬要他呆着不动,但是,如果他想呆在那里,我们就

不应当逼着他去走。只要不用我们的错误去损害孩子的意志,他是绝不会做没有用处的

事情的。只要他愿意,就让他跑跑跳跳、吵吵闹闹好了。他的一切运动,都是他日益增

强的身体所必需的;不过,我们应当提防他去做他力所不能和必须别人代替他做的事情。

因此,我们要仔细地分别哪些需要是他真正的需要、是自然的需要,哪些需要是由于他

开始出现的幻想造成的,或者是由于我曾经谈到过的生活的过于优裕引起的。

------------------

收集整理

下一页

第二节

当一个孩子哭着要这个那个的时候应该怎样办,这我已经说过了。我现在只补充一

点:自从他能够用说话的方式索取他想得到的东西以后,如果他还要用哭的方式索取的

话,就不论他是为了想更快地得到那个东西,还是为了使别人不敢不给,都应当­干­脆地

加以拒绝。如果他确有需要,不能不讲出来,你就要弄清楚他需要的是什么,并且立刻

照他的话去做;但是,如果你一看见他流眼泪就给他东西,那就等于是在鼓励他哭泣,

是在教他怀疑你的好意,而且还以为对你硬讨比温和地索取更有效果。如果他不相信你

是出于好心,他转瞬就会变坏;如果他认为你很软弱。他马上就会变得顽强;因此,重

要的是,凡是你不打算拒绝给他的东西,则一看见他要,就应当马上给他。不要动不动

就加以拒绝,但一表示拒绝之后,就不应当又回头表示答应。

你要特别注意,切勿教孩子学会一套虚假的客气话,因为这种话可以让他在需要的

时候当作咒语,使他周围的一切都听从他的意志的指挥,使他可以立刻得到他想要的东

西。有钱的人实行了过分讲究礼仪的教育,因此必然使孩子们变得怪文雅的,他们给孩

子们规定了一套辞令,好让他们说得谁也不敢反对,因此,他们的孩子说起话来既没有

求人的语气,也没有求人的态度;他们求人的时候也如同命令人一样地傲慢,甚至还要

过分,好象非要别人服从不可似的。我们首先发现,“如果你愿意的话”这句话,从他

们口中说出来,意思就是“我要这么做”;“我请求你”这句话,意思就是“我命令

你”。多客气的话,对他们说来都改变了意思,而且还只能以命令的方式而不能以其他

的方式来说!至于我,我不怕爱弥儿说话粗鲁,但是我怕他说话傲慢,我宁可让他在请

求别人的时候说:“你去做”,而不喜欢他在命令的时候说:“我请求你”。我所重视

的不是他使用的措辞,而是他给那些措辞的含意。

有些人是过分严格,有些人是过分放任,这两种情况都同样是要避免的。如果你放

任孩子不管,就会使他们的健康和生命遭到危险,使他们在眼前受到许多苦楚;但是,

如果你过分关心,一点苦都不让他们受,就会使他们在将来遭到更大的苦难,使他们长

得十分娇­嫩­、多愁善感,从而使他们脱离成丨人的地位,但是,这种地位,不管你愿意不

愿意,他们终有一天会达到的。你为了不让他们受到大自然给予他们的一些痛苦,结果

反而给他们制造了许多它不让他们遭遇的灾难。你也许说我曾经责备过那些可恶的父亲

为了永远达不到的未来而牺牲他们孩子的幸福,而现在我自己又成为这样的父亲了。

没有。因为,我让我的学生享受的自由大大地补偿了我让他遭到的一些轻微的痛苦。

我看见雪地上有几个淘气的小鬼在那里玩,他们的皮肤都冻紫了,手指头也冻得不那么

灵活了。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去暖和暖和,可是他们不去;如果你硬要他们去的话,

也许他们觉得你这种强迫的作法比寒冷还难受一百倍。你有什么牢马蚤可发呢?难道说我

让你的孩子受到一些他们情愿忍受的轻微的痛苦,就算是把他们弄惨了吗?我让他自由,

就可以使他在目前过得挺高兴;我给他以锻炼,使他能抵抗他必然要遭受的灾难,从而

就可以使他在将来过得愉快。如果要他选择做我的学生还是做你的学生的话,你想他会

不会有片刻的犹豫呢?你想,

除了体格以外,谁还能找得到什么真正的幸福呢?如果要他免除人类的种种痛苦,

这岂不是等于叫他舍弃他的身体?是的,我是这样看法的:为了要感到巨大的愉快,就

需要他体会一些微小的痛苦:这是他的天­性­。身体太舒服了,­精­神就会败坏。没有体会

过痛苦的人,就不能理解人类爱的厚道和同情的温暖;这样的人势必心如铁石,不同他

人相往来,他将成为人类中的一个怪物。你知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准可以使你的孩子受到

折磨?这个方法就是:一贯让他要什么东西就得到什么东西;因为有种种满足他的欲望

的便利条件,所以他的欲望将无止境地增加,结果,使你迟早终有一天不能不因为力量

不足而表示拒绝;但是,由于他平素没有受到过你的拒绝,突然碰了这个钉子,将比得

不到他所希望的东西还感到痛苦。起初,他想得到你手中的手杖,转眼之间他又想要你

的手表,接着,他又想要空中的飞鸟,想要天上闪烁的星星;他看见什么就要什么:除

非你是上帝,否则你怎么能满足他的欲望呢?

把一切能够得到的东西都看作是自己的,这是人的一种天­性­。从这个意义上说,霍

布斯的原理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要是满足欲望的方法能够随着我们欲望的增加而增

加,每一个人就可以成为万物的主人了。因此,要是一个孩子想得到什么就可以得到什

么的话,他就会自以为是天下的主人,把一切人都看作是他的奴隶,而在你最后不得不

拒绝给他某种东西的时候,他就会把你的拒绝看作是一种反叛,因为他原以为他一声令

下就可以要什么就得到什么的;由于他还没有达到明白事理的年龄,所以他将把你向他

解释的种种理由看作是借口;他认为你处处都对他不怀好意,因此,他所认为的不公正

将使他的­性­情更加乖戾,对一切人都怀恨在心,对他人的殷勤照顾不仅不感谢,而且稍

不如意,就大发雷霆。

象这么一个怒火冲天,动不动就发脾气的孩子,我怎能设想他可以成为一个快乐的

人呢?快乐,他!他是一个暴君;他既是奴隶当中最卑贱的奴隶,同时也是人类当中最

可怜的人。我曾经看见过几个用这种方式培养起来的孩子,他们竟想叫人一下子把房子

撞倒,竟要人把钟楼上的风标拿下来给他们,竟要人拦住正在行进中的军队,好让他们

多听一会儿行军的鼓声;只要你不及时服从他们的指挥,他们就会震天价地啼哭,不听

任何人的制止。大家白白地忙一阵,谁也没有办法使他们高兴;他们的欲望由于有获得

一切东西的便利条件而愈益强烈,因此他们偏偏要那些不可能得到的东西,从而处处遇

到抵触、障碍、困难和痛苦。成天啼哭,成天不服管教,成天发脾气,他们的日子就是

在哭泣和牢马蚤中度过的;象这样的人是很幸福的吗?体力的软弱和使役人的心连在一起,

是必然要产生妄念和痛苦的。在两个娇养坏了的孩子当中,如果一个要大发脾气,另一

个要闹个翻江倒海,那就要打坏和打烂许多东西才能使他们感到痛快。

如果说这些专横暴戾的思想从他们的童年起就使他们过着不幸的生活,那么,到他

们长大的时候,到他们和别人的关系开始扩大的时候,其情形又将怎样呢?平时看惯了

任何人对他们都是那样的畏惧,可是一踏入社会,却觉得所有的人都在反抗他们,发现

他们原来以为可以随意支配的世界竟重重地压在自己的身上,这时候,他们该是多么地

吃惊呀!他们傲慢的态度和幼稚的虚荣心是必然要给他们招来许多屈辱、轻蔑和嘲笑的;

他们受到侮辱的时候,只好象水一样地把它吞下去,残酷的事实不久就会使他们明白,

他们没有认识到他们的地位和力量;当他们什么事情都不能办的时候,他们就认为自己

是一点能力都没有了。有那么多素来没有遇到过的障碍在阻挡他们,有那么多轻蔑的眼

光在藐视他们,于是,他们就变得十分的懦弱和畏缩,正如以前把自己看得是多么高贵

一样,现在又把自己看得是多么卑贱。

我们回头来谈谈原始的法则。大自然之所以造儿童,是为了使他们受到爱护和帮助;

难道它是因为要人们服从和惧怕儿童才造儿童吗?难道是它要他们长一付盛气凌人的面

孔、凶狠的目光和粗暴的声音,好使别人害怕他们吗?我知道狮子的吼声使动物感到恐

怖,它们看见它头上的鬃毛就战栗;但是,如果说人们曾经看见过一种又鄙俗讨厌又令

人好笑的情景的话,那就是一大群官员身穿礼服,跟着他们的上司匍匐在一个襁褓中的

婴儿的面前了,他们用庄严的言辞向他长篇大论地谈一阵,而他呢,只是哭叫几声,就

算是把全部的话都说完了。

从孩子的本身来看孩子,就可以看出,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生物比他更柔弱、更可怜、

更受他周围的一切的摆布,而且是如此的需要怜惜、关心和保护呢?他之所以具有那么

一付可爱的面孔和动人的神情,岂不是为了使所有一切接近他的人都爱惜他柔弱的身体

和积极地帮助他吗?所以说,还有什么事情比一个盛气凌人、桀傲不驯的孩子指挥他周

围的一切人,而且还厚着脸皮以主人的口气向那些只要一不管他就可以致他于死地的人

说话,更令人气愤和违反事理呢?

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谁不知道童年时候的柔弱已经使孩子们受到种种的束缚,谁

不知道他们的自由极其有限,不可能加以滥用,如果不让他们享受的话,对他们和我们

都没有什么好处,然而我们毕竟把他们的自由剥夺了,从而使他们受到前面所说的那种

束缚之外又受到我们乖张任­性­造成的束缚,难道说谁还不知道这是一种很野蛮的做法吗?

如果说傲慢的儿童最令人好笑的话,则羞羞答答的儿童就最令人可怜。既然他们在达到

有理智的年龄就要开始受社会的奴役,那么,为什么又先要使他们受家庭的奴役呢?我

们要让生命有一个时候免受这种并非由大自然强加于我们的束缚,我们要让孩子们享受

天赋的自由,这种自由至少可以使他们在一个时期中不会沾染我们在奴隶生活中沾染的

恶习。叫那些粗暴的教师和使自己的孩子做奴隶的父亲把他们那些肤浅的反对的理由拿

到这里来说一说,叫他们在吹嘘他们的方法之前,先学一学大自然的方法。

现在又回头来谈实践。我已经说过,不能够因为你的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什么,而要

看他对那个东西是不是有所需要,同时,他做任何事情,都不应该是为了服从你,而只

能够是因为他确有必要,这样一来,“服从”和“命令”这两个辞就将在他的辞典中被

取消,而“责任”和“义务”这两个辞也不能够存在;但是,“力量”、“需要”、

“能力不足”和“遏制”这几个辞则将在他的辞典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在达到懂事的年

龄以前,他对­精­神的存在和社会的关系是没有任何概念的;因此,应当尽量避免使用表

示这些东西的辞,以免孩子给这些辞加上一些谁也不懂或从此就不能改正的错误的意思。

在他头脑中产生的第一个不正确的观念,将成为使他身上滋生错误和恶习的病源:我们

应当注意的,正是这头一步路。要尽量用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去影响他,则他所有一切

的观念就会停留于感觉;使他从各方面都只看到他周围的物质世界;不这样做,他准是

一句话都不听你的,或者对你所讲的­精­神世界就会产生一些荒谬的概念,使你一生也没

有办法替他们消除。

用理­性­去教育孩子,是洛克的一个重要原理;这个原理在今天是最时髦不过了;然

而在我看来,它虽然是那样时髦,但远远不能说明它是可靠的;就我来说,我发现,再

没有谁比那些受过许多理­性­教育的孩子更傻的了。在人的一切官能中,理智这个官能可

以说是由其他各种官能综合而成的,因此它最难于发展,而且也发展得迟;但是有些人

还偏偏要用它去发展其他的官能哩!一种良好教育的优异成绩就是造就一个有理­性­的人,

正因为这个缘故,人们就企图用理­性­去教育孩子!这简直是本末倒置,把目的当作了手

段。如果孩子们是懂得道理的话,他们就没有受教育的必要了;但是,由于你们从他们

幼年时候起就对他们讲一种他们根本听不懂的语言,因而就使他们养成了种种习惯:爱

玩弄字眼,爱打断别人的一切讲话,自己认为自己同老师一样的高明,凡事总爱争辩,

总不服气;所有一切你想用合理的动机叫他们去做的事情,今后都只能够以贪婪、恐惧

或虚荣的动机叫他们去做了。

向孩子们进行的或可能进行的种种道德教育,差不多都可以归纳成如下的一套对话。

老师:不应该做那件事情。

孩子:为什么不该做那件事情?

老师:因为那样做是很不好的。

孩子:不好!有什么不好!

老师:因为别人不许你那样做。

孩子:不许我做的事情我做了,有什么不好?

老师:你不听话,别人就要处罚你。

孩子:我会做得不让人家知道。

老师:别人要暗暗注意你的。

孩子:我藏起来做。

老师:别人要问你的。

孩子:我就撒谎。

老师:不应该撒谎。

孩子:为什么不应该撒谎?

老师:因为撒谎是很不好的,等等。不可避免地要周而复始这样进行下去的。不要

再进行了,孩子是再也不会听你这一套的。这种教法哪能有很大的用处?我非常好奇,

很想知道别人能够用什么东西来代替这套对话?就连洛克本人也一定会弄得十分为难的。

辨别善恶,明了一个人之所以有种种天职的道理,这不是一个孩子的事情。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丨人以前就要象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

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

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

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我宁愿让一个孩子到十岁的时候长得身高五尺而不愿他有什么判断的能力。事实上,在

这种年龄,理­性­对他有什么用处?它阻碍着体力的发展,儿童是不需要这种阻碍的。

当你试图说服你的学生相信他们有服从的义务时,你在你所谓的说服当中就已经是

搀杂了暴力和威胁的,或者更糟糕的是还搀杂了阿谀和许诺的。因此,他们或者是为利

益所引诱,或者是为暴力所强迫,就装着是被道理说服的样子。他们同你一样,很快地

看到服从对他们有利,反抗对他们是有害的。但是,由于你强迫他们做的尽是他们不喜

欢做的事情,由于照别人的心意办事总是挺痛苦的,因此,他们就悄悄地照他们的心意

去做,而且认为,只要你不发现他们是阳奉­阴­违,他们就可以大做特做,而一旦被发现,

就准备认错,以免吃到更大的苦头。为什么要服从,在他们那个年龄是不能理解的,世

界上还没有哪一个人能够使他们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不过,由于害怕受到你的惩罚和希

望得到你的宽恕,由于你再三再四地强迫,硬要他们答应,所以弄得他们只好你怎样说

就怎样承认;你以为是用道理把他们说服了,其实是因为他们被你说得挺厌烦和害怕了。

这样一来,将产生什么后果呢?第一,由于你把他们不能理解的义务强加在他们身

上,将促使他们起来反抗你的专制,使他们不爱你,使他们为了得到奖励或逃避惩罚而

采取J诈、虚伪和撒谎的行为,最后,使他惯于用表面的动机来掩盖秘密的动机,从而

在你自己的手中学会不断地捉弄你的手段,使你无法了解他们真正的­性­格,而且一有机

会就用空话来对你和别人进行搪塞。你也许会说,就法律而论,尽管良心上觉得应当服

从,但它对成年人仍然要加以强制的。我同意你的说法。但是,要不是把孩子教育坏了

的话,怎么会有这种人呢?正是在这方面我们应当预先防备。对孩子们讲体力,对成年

人讲道理,这才是自然的次序:对明智的人是不需要讲法律的。

要按照你的学生的年龄去对待他。首先,要把他放在他应有的地位,而且要好好地

把他保持在那个地位,使他不再有越出那个地位的企图。这样,就可以使他在不知道什

么叫睿智的行为以前,就能实践其中最重要的教训了。千万不要对他采取命令的方式,

不论什么事情,都绝对不能以命令从事。也不要使他想象你企图对他行使什么权威。只

须使他知道他弱而你强,由于他的情况和你的情况不同,他必须听你的安排;要使他知

道这一点,学到这一点,意识到这一点;要使他及早明白在他高傲的颈项上有一付大自

然强加于人的坚硬的枷锁,在沉重的生活需要这个枷锁之下,任何人都要乖乖地受它的

约束的;要使他从事物而不从人的任­性­去认识这种需要;要使他了解,使他的行动受到

拘束的,是他的体力而不是别人的权威。凡是他不应该做的事情,你也不要禁止他去做,

只须加以提防就够了,而且在提防的时候也不用对他解释其中的道理;凡是你打算给他

的东西,他一要就给,不要等到他向你乞求,更不要等到他提出什么条件的时候才给他。

给的时候要高高兴兴的,而拒绝的时候就要表示不喜欢的样子;不过,你一经拒绝就不

能加以改变,尽管他再三纠缠,你也不要动摇;一个“不”字说出去,就要象一堵铁打

的墙,他碰五、六次就会碰得­精­疲力竭,再也不想来碰了。

这样,即使在他得不到他所希望的东西时,你也可以使他心平气和,觉得没有关系,

得不到也就算了,因为人在天­性­上可以安心地忍受物品的缺乏,但不能忍受别人的恶意。

用“再也没有了”这句话来回答孩子,除非他认为你是撒谎,否则他是绝不会表示反抗

的。何况这里没有什么折衷的余地,要么对他是一点也不勉强,否则就首先要他完全服

从。最坏的教法是,让他在他的意志同你的意志之间摇摆不定,让他同你无止无休地争

论在你们两人当中究竟由谁作主;我觉得,事事由他作主,反而比你作主要好一百倍。

说来也真是奇怪,自从人们承担了培养孩子的事情以来,除了拿竞争、嫉妒、猜疑、

虚荣、贪婪和怯弱,拿各种各样在身体还没有长定以前就能把人的心灵完全败坏的最危

险和最易于刺激的欲念去教育以外,就想不出其他的手段。你每向他们的头脑中过早地

灌输一次教育,就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种下了一个罪恶的根;愚昧的教师在促使他们成为

坏人的时候还以为是创造了教人为善的奇迹,并且还郑重其事地对我们说:“这才是人

哩”。不错,你造就的人正是这个样子。

种种手段你都试验过,而没有试验的手段,只有一个,可是能取得成效的,恰恰就

是这个未曾试验的手段:有节制的自由。当你还不知道怎样用可能的和不可能的法则把

一个孩子引导到你所希望的境地时,就不能担当教育那个孩子的事情。他对这两者的范

围都完全不知道,所以可以随你的意思把这种范围在他四周加以扩大或缩小。你单单用

事物的需要就可以使他毫无怨言地受你的束缚、推动或遏制;你单单用事物的强制就可

以使他变得容易管教,同时使任何恶习都没有在他身上生长的机会;因为,人的欲念在

不可能产生效果的时候,是绝不会冲动起来的。

不要对你的学生进行任何种类的口头教训,应该使他们从经验中去取得教训;也不

要对他们施加任何种类的惩罚,因为他们还不知道他们的错究竟是错在什么地方;也不

要叫他们请求你的宽恕,因为他们还不知道他们冒犯了你。由于他们的行为中没有任何

善恶的观念,所以他们也就不可能做出从道德上看来是一件很坏的、而且是值得惩罚和

斥责的事情。

我已经看出那个吃惊的读者要拿我们的孩子去评论这种学生了,他错了。你想用数

不清的桎梏去束缚你的学生,结果反而使他们更加活泼;他们在你面前愈受到拘束,他

们在你看不到的时候就愈闹得凶,因为他们在可能的时候要捞回由于你管得太严而遭受

的损失。两个城里的小学生在乡下所捣的乱,比整整一个村子的小孩所捣的乱还多。把

一个城里的少爷和一个乡下孩子关在一间屋子里,也许在这位少爷把什么东西都搞得乱

七八糟、打得稀烂的时候,那个乡下孩子还呆在那里没有动哩。这是什么道理,这难道

不是因为前者能放肆一时就放肆个痛快,而后者知道他常常都能自由,这一时的自由享

不享受满不在乎?不过,乡下的孩子由于或者是常常受到人的夸奖,或者是常常受到人

的拘束,所以还远远不能说他们就是处在我希望他们所处的境地。

我们把这一点作为不可争辩的原理,即:本­性­的最初的冲动始终是正确的,因为在

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生来就有的邪恶,任何邪恶我们都能说出它是怎样和从什么地

方进入人心的。人类天生的唯一无二的欲念是自爱,也就是从广义上说的自私。这种自

私,对它本身或对我们都是很好和很有用处的;而且,由于它不一定关系到其他的人,

所以它对任何人也自然是公允的,它的变好或变坏,完全看我们怎样运用和使它具有怎

样的关系而定。自私是受理­性­的支配的,所以在理­性­产生以前,应当注意的事情是,不

要让一个孩子因为别人在看他或听他就做这样或那样的事情,一句话,他做任何事情,

都不能是因为他同别人的关系,而只能是因为自然对他的要求;这样一来,他所做的事

情就全都是好事了。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他一点乱也不捣,一点伤也不受,即使拿到什么贵重的器皿也不

会打坏。他也可能做出许多没有害处的坏事来的,因为坏行为是根据破坏的意图而产生

的,而他是没有这样的意图的。只要他产生过一次这样的意图,则一切都完了,他也许

就会玩皮得没有办法收拾了。

从理­性­的角度看来并不坏的事情,从贪欲的角度看来就是坏事了。在听任孩子们自

由自在地胡闹时,就要把一切值钱的东西拿开,凡是易碎和珍贵的东西都不要放在他们

够得着的地方。他们房间中的家具要又简单又结实;不要摆设什么镜子、陶器和贵重物

品。至于爱弥儿,因为我是把他带到乡间去培养的,所以他的房间同一个乡下人的房间

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既然他很少呆在房间里,那么,费许多心思去装饰它又有什么用呢?

我说错了,他自己会装饰它的,我们不久就会看到他用什么东西去装饰了。

------------------

收集整理

下一页

第三节

不管你多么小心,如果一个小孩子还是捣了一些乱和打碎了一些有用的东西,就不

要因为你的疏忽大意反而去打他或骂他;不要让他听到一句责备他的话,而且最好不要

让他觉察到他使你感到痛心;你要作出好象那个家具是自行坏了的样子,最后,如果能

做到一声不吭的话,我倒认为反而会收到很大的效果。

我在这里可不可以把最重要的和最有用的教育法则大胆地提出来呢?这个法则就是:

不仅不应当争取时间,而且还必须把时间白白地放过去。读者诸君,请原谅我这个怪论,

因为,当一个人反复思考的时候,就一定要作出这样的怪论的;不管你们怎么说,我也

是宁可做一个持怪论的人而不愿意做一个抱偏见的人的。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

从出生到十二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

芽滋长,及至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是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把它们拔

不掉了。如果孩子们从­奶­娃娃一下子就能成长到有理智的年龄,你现在的这种教育方式

也可能对他们是十分适宜的;但是,按照自然的进程来说,他们所需要的教育正好同你

实行的教育恰恰相反。在他们的心灵还没有具备种种能力以前,不应当让他们运用他们

的心灵,因为,当它还处在蒙昧的状态时,你给它一个火炬它也是看不见的,而且,在

辽阔的思想的原野中,它也不可能找到理­性­所指引的道路,因为那条道路的痕迹是这样

的模糊,就连最好的眼睛也难于辨认出来。

所以,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它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而在于

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如果你能够采取自己不教也不让别人教

的方针,如果你能够把你的学生健壮地带到十二岁,这时候,即使他还分不清哪只是左

手哪只是右手,但你一去教他,他的智慧的眼睛就会向着理­性­睁开的;由于他没有染上

什么偏见或习惯,因此在他身上不会有什么东西能够抵消你的教育的效果。他在你的手

中很快就会变成一个最聪明的人;你开头什么也不教,结果反而会创造一个教育的奇迹。

你采取一反常态的做法,就可以把你要做的事情差不多都做得很好。由于大家不愿

意把孩子教育成孩子,而要把他教育成一个博士,所以做父亲和做教师的不论骂他、夸

他、吓他、教他、改他的缺点、答应给他东西和对他讲道理,都­操­之过急,做得不是时

候。你这样做才能够做得更好:凡事要做得恰如其分,而且,不要同你的学生争辩什么

理由,特别是不要为了叫他赞成他不喜欢的事情而同他讲道理,因为常常在不愉快的事

情中谈论道理,只会使他觉得道理是令人讨厌的东西,使他还不能明白道理的心灵从小

就对道理表示怀疑。你必须锻炼他的身体、他的器官、他的感觉和他的体力,但是要尽

可能让他的心闲着不用,能闲多久就闲多久。需要耽心的,是他还没有判断感情的能力

以前就产生种种的情感。不要让他获得一些奇怪的印象;为了防止邪恶的产生,是不能

那样急于为善的,因为只有在他明白道理的时候,才能这样做。所有这些延缓的做法都

是有利的,使他大大地接近了最终目的而又不受什么损失;最后,还有什么东西是必须

教他的呢?如果延到明天教也没有什么大关系的话,就最好不要在今天教了。

另外,从孩子特有的天资看,也可以肯定这个方法是有用的,要知道哪一种培养道

德的方法最适合于他,就必须对他特有的天资有充分的了解。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

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

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谨慎的人啊,对大自然多多地探索一下吧,你必须

好好地了解了你的学生之后,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先让他的­性­格的种子自由自在地表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