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彭德怀传 > 第02章 湘军十二载

第02章 湘军十二载

彭得华离开西林围,去长沙投军,路遇骤雨。他躲进一个山洞,隐约听到洞里有滴水的声音。转身往里一看,水从岩缝一滴一滴地落下来,把一块坚硬的石板滴出一个小坑。他凝视着,若有所悟:外面的雨来得猛,收得也快;洞里的水,一点一滴,天长日久,果能穿石。穷人要找活路,也是这样的吧!

1916年3月中旬,彭得华在湘军第二师三旅六团当了二等兵。他为自己取号石穿,想以滴水穿石的意志寻找穷苦人的活路。但是,路在哪里呢?实在模糊得很。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激烈动荡的年代。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夹攻下,被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反动政权。1916年元旦,袁世凯公然复辟帝制,做了83天的皇帝。

袁世凯委任北洋军阀汤芗铭为湖南省都督兼省长。汤芗铭专横暴虐,对革命志士进行血腥屠杀。《湖南近百年大事记述》上记载:当时“陆军模范监狱已有人满之患,长沙通衢大道,执刑的号声,呜呜不绝”。湘人切齿痛恨北洋军。彭得华入伍时,正值湖南开展驱逐汤芗铭的活动。1916年6月,袁世凯暴死,汤芗铭遂被逐出湘。

袁世凯死后,他培植的北洋军阀各派势力,割地称雄。各地区、各派系的大小军阀连年混战。地当南北要冲的湖南,成了南北军阀争夺的焦点和长期拉锯的战场。自1916年到1920年的5年间,湖南省督军(总司令)7易其人:由汤芗铭到刘仁熙、谭延闿(两度出任)、傅良佐、张敬尧、赵恒惕。军事角逐,混战连年,湖南75县几乎无一不受其害。

继汤芗铭之后,北洋军阀祸湘,以张敬尧为最甚。他军纪废弛,纵兵劫掠、­奸­­淫­烧杀。对张敬尧的暴行,上海《民国日报》1920年1月19日曾有报道:“醴陵全城万家,烧毁殆尽,延及四乡,经旬始熄;株洲一镇,商户数百家,同遭浩劫;攸县黄土岭一役,被­奸­而死者,至女尸满山,杀人之多,动以数万。”、“人民流离转徙,死不能葬,生不能归。”彭得华看到:军阀纷争“一夕数惊,不可终日;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社会迅速破产,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和生活依据,投军阀部队当炮灰”,感到自己“也是其中之一”。①这一切使他失望,他对旧军队所抱的幻想渐渐破灭。

彭得华在湘军反对北洋军阀傅良佐、张敬尧的作战中,勇敢矫捷,在行伍中任重耐劳,练文习武又都成绩优异,渐得营长袁植、连长周磐的赏识,送他到团训练队去学习军事、文化。两年中,他由二等兵升为一等兵、副班长、班长。1920年5、6月间,在驱逐张敬尧的战斗中,彭得华随队参加了宝庆、永丰、湘乡、临湘4次战斗。攻宝庆时,原排长负伤,彭得华代理排长,不久,正式任排长。

其时,湘军中来了一批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生,在营、连充当见习军官。开始,他们朝气蓬勃,常向士兵讲述鸦片战争以来的国耻,宣传爱国思想,提倡富国强兵、实业救国等等。他们讲得慷慨激昂,有时痛哭流涕,这对来自乡村又生活在军队严密封锁中的彭得华影响很大。日久,彭得华发现他们随着地位的升高,什么爱国爱民、廉洁奉公,完全置于脑后,如何升官发财却成了闲谈的话题,这又使彭得华大失所望。

在此期间,彭得华结识了营部文书兼团训练队语文教员黄公略。黄是湖南湘乡县人,原名汉魂,字家祀。少年好学,喜读兵书,对张良受书于圮上老人黄石公得以­精­通韬略,后佐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的故事甚为喜爱,便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黄公略,又自号石。彭得华把同班士兵李文彬介绍给黄公略。李是湖南宜章县人,高小毕业,品学兼优,因家境穷困弃学从军。3人志趣相投,同抱爱国热忱,遂成好友。李文彬写信告诉家里人说:“我要追求光明,扫除邪恶,已将文彬之名改为灿。”彭得华还结交了20多个学生和贫苦出身的士兵做朋友,同黄公略、李灿一起,相约“以救国救民为宗旨,不做坏事;不贪污腐化(包括不刮地皮,不讨小老婆),不扰民”。②1920年夏,彭得华与李灿、王绍南、张荣生、席洪全、祝昌松、魏本荣共7人秘密组织了“救贫会”。

1921年7月间,湘军总司令赵恒惕为扩大地盘,联络四川军阀组织援鄂军,以援助“鄂省自治”为名,联合出兵湖北。8月间,败退长沙、湘­阴­一带。彭得华所在六团开往南县、华容县一带。彭得华被任为代理连长,率加强排驻华容县注滋口。③

注滋口是一个小镇,河流成网,帆船四通,市面相当热闹。彭得华在此驻防约4个月,发生了两件使他终生难忘、对他的人生道路产生重大影响的事。

军阀统治时期的湖南,军队每驻防一地,军队长官就是该地的太上皇。地方上的官、绅、商会、公教团体为了寻求保护,巩固地位,对驻地部队长官轮流宴请,每次都以歌妓陪酒。彭得华初任连长,有人来请,他也照例参加。在镇上的酒楼双喜堂,彭得华每次都看到一个叫月月红的姑娘,才十三四岁。出唱时,虽强作欢笑,却掩不住心中悲戚。一次,她忽对彭得华说:“你到这里一个多月了,还没有相好的女人,以前那些连长、排长谁没有十个八个的。你怎么不搞钱,又不找女人呢?”谈了几句,彭得华问她这么小年纪怎么到这地方来了?月月红告诉彭得华,她原叫张素娥,月月红是堂名。父亲早死,母亲改嫁,她住到叔父家。叔父很穷,前年遭水灾,把她押到酒楼来,押了200银元,卖唱不卖身,4年期满才能回家。一次,商会会长请前驻防的王连长来这儿吃酒,王出洋200元,要她留宿,她不从,被堂太婆狠狠打了一顿。彭得华问堂内情况,月月红说,每天除吃客人剩饭剩菜,就是开水泡白饭。出一次堂得洋1元,全归堂太婆。在堂有守门的,出堂有跟班的,逃也逃不脱。彭得华听后,深表同情。月月红要求彭得华替她赎身,愿服侍他一辈子。

彭得华回队后,立即给黄公略和李灿写信要钱。又写信给第三团王连长,说双喜堂的月月红因未留你夜宿,挨打受伤,我想赎这小女孩出火坑,你要解囊相助。数日后,凑了百余元,彭得华自己又拿出两月薪饷,带着一班班长、救贫会会员王绍南到双喜堂赎人。老鸨张口要400大洋。彭得华大喝一声:“拿押契来看!”老鸨见是军官,不敢放刁。彭得华赎出张素娥,给她买了船票,还给了她一些钱,叫她自回叔父家去了。

命运似乎要把彭得华推上一条歧路,但他猛然掉转了船头。双喜堂没能吸引他,却使他从这里看到了社会黑暗、悲惨的又一个方面。从此以后,当地绅商团体请他吃饭,彭得华一概拒绝,觉得他们的快乐完全建立在别人的痛苦身上。

以后,他休息时,就到农民家去坐坐。贫苦农民见他说话温和,关心的都是他们的痛苦,就向他倾诉苦情。舵杆洲有个叫姜子清的,说到地主区盛钦霸占他多年淤积起来的湖田时,痛哭流涕,要求彭得华帮助他要回淤地。

彭得华一打听,这区盛钦乃是当地一霸,任税务局兼堤工局局长。其兄是赵恒惕省署的高级参议。区仗势欺人,不仅霸地,而且霸水,封河湖,封苇田,独占其利,又巧立名目,增加税收,横行乡里。

彭得华手下有了兵,自驻一地,决心学易华,为民除害,实行“救贫”。于是派王绍南和魏本荣等3名救贫会会员,由姜子清带路,于黑夜去注滋口区宅,将区盛钦杀死,贴出匿名布告,宣布区盛钦的罪状。

事过3个月,当年11月底,彭得华率部驻防离长沙70里之潞口畲一带。落脚不几天,秘密处死区盛钦之事被人告发。一天早­操­后,团长袁植派特务排徐排长到彭得华处,说袁团长请他去长沙团部。走出数里,一班伏兵扑上去将彭得华捆绑了双手。徐排长上前说是袁团长奉督军命令,不得已来捉的。

彭得华边走边想逃脱的办法。他想士兵们多是贫苦人,便述说这次犯法,是因为杀了恶霸地主,救济穷人,区盛钦是当地为富不仁的最大恶霸,并列举了区的一堆罪状。士兵都说该杀,有的还出主意叫彭得华到督军署不要承认,他们没有证据,可能是土匪杀的,也可能是区盛钦平日作恶太多,别人报仇杀的。

行至午后,快到长沙。坐地休息时,牵绳的士兵紧靠着彭得华,偷偷将绳扣松解,示意彭得华逃走。彭得华以满含深情的目光感谢他。

过捞刀河时,他对徐排长说,反正我活不了,衣兜里还有几十元钱,你们拿去吧!徐喜笑颜开地上来掏钱,彭得华猛将徐撞翻落水,抖掉绳索,纵身上岸。士兵也不追赶,朝天放了几排空枪。

彭得华一路疾走,夜半来到长沙南易家湾湘江岸边,一个叫罗六十老倌的渔翁将他撑过了江。彭得华身上分文没有,罗老汉并不要钱,彭得华十分感激。9年后,他率红三军团攻下长沙,特地到易家湾来寻老倌,给这位年近70的恩人送去几块钱和一些米。

彭得华跳下罗六十老倌的船后,连夜赶路。天将破晓,来到湘潭城南八总大仙桥河边的郭得云家。郭得云是彭得华人伍时的班长,曾在清末湘军四十九标(相当现在的团,当时湖南有四十九标和五十标)当过兵,参加过辛亥革命,富有正义感,因愤恨军阀混战,弃职回家做皮匠,生活清贫,不失骨气。彭得华对他十分敬重。此时,彭得华有家不能归,故来投奔他。郭得云见彭得华深夜赶来,必有急事,问明原委,忙把彭得华领到小楼上的里屋藏身。

彭得华所在连队得知省署下令缉拿彭得华,顿时震动。彭得华被捕后逃脱,大家又十分庆幸。李灿、黄公略等在一起商议,他别无可去之处,便让李灿到郭得云家寻找,果然找到。

郭得云考虑到易家湾镇上人多眼杂,不甚安全,带着彭得华到熙春门外他的外甥李家住下。彭得华在那里看了郭得云送来的《资治通鉴》,可见他的读书能力已有相当的提高。

转眼已近年关。一日,李灿、黄公略和张荣生一起来到李家,给彭得华送来些钱,还带来了一个消息,说省署当局正在筹办湖南陆军讲武堂,招收尉、校级现役军官,要彭得华设法改名去投考。

自从实行了第一次救贫活动,彭得华开始认真地自省:“杀一两人无济于事,不能解决问题”,“打抱不平的做法,行不通”。④感到要想救国救民,并非易事。郭得云比彭年长10余岁,历事较多,认为应当有一个团体、一个主张才好。彭得华提出已有救贫会组织,还需要定个章程。于是,他们共同议论出4条,内容大约有灭财主,平均地权;灭洋人,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海关、租界,取消领事裁判权;发展实业,救济贫民;实行士兵自治,反对笞责、体罚和克扣军饷,实行财政公开。⑤这几条,反映出当时湘军中这几个下级官兵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也反映了他们想团结起来改造湘军的愿望。

这时,救贫会共有9个人:黄公略、王绍南、张荣生、魏本荣、李灿、席洪全、李力、祝昌松和彭得华。

彭得华在湘军已度过了整整6年。从此,他放弃了少年时代学易参政打富济贫的梦想,立志于救国救民,尽管还看不清具体的道路。后来,他对自己当兵的前6年作过一个总结:“1916年到1921年,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五·四’ 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5年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而我处于被严格封锁的军营中生活,像海洋上的孤舟,隔离了与国际、国内革命思想的联系,没有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还是抱着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⑥

久住李家不是出路,彭得华去了广东,投粤军许崇智的鲁广厚独立营当连长。鲁广厚原是彭得华在湘军中结识的朋友。不久,鲁营被陈炯明部击溃。彭得华见鲁生活阔绰,胸无大志,便决意回家。

彭得华返回湖南,即去看望郭得云。郭得云因患伤寒去世。其父郭老倌悲伤过度,也一病不起。彭德怀后来忆及此事,深情地写道:“生平良友,未得一谈,至今忆及,犹为痛惜!郭氏父子克己为人,勤俭一生,同许许多多的贫苦人民一样,牛马式的生活结束了一生!”“留下幼儿郭炳生,14岁,替其抚养成|人,后参加红军,在粉粹国民党第四次‘围剿’后,叛变投敌,子不如父,甚为可耻!”⑦

彭得华回到家里。伯祖父已去世,大弟在湘潭捻棕绳,二弟在家务农。彭得华问乡里的情况,父亲叹了口气,告诉他:“官府预征田粮,东家就加租。羊毛出在羊身上,总是作田人吃亏。东家每亩加租二斗到三斗谷,作田人交东家押租银子,每百两息谷五石;作田人向别人借银子,每百两息谷却要十二石,这两头削,作田人还不穷吗?”⑧

彭得华在家务农。82岁高龄的祖母,有一桩心事:要彭得华成亲。彭得华应允了,但提出一条:人要我自己选。

离彭家围子半里远,群山环抱之中,有个楠木冲,住着彭得华的好友刘玉峰。他俩从小在一起拉排子车,后又同在西林围修堤。刘玉峰家境贫困,两个妹妹给人作童养媳,受尽折磨,早早离开了人世,家中还有一个细妹子。给彭得华作媒的人很多,他都不同意,有人提到刘家细妹,彭得华一口答应了,说:“刘玉峰长得挺好,人也好,他的妹子像他,我不看了!”以后,他还是相了一下亲。

1922年农历三月初七,彭得华与刘细妹成婚。刘细妹才12岁,不识字。婚后头一年,彭得华只把她当小妹妹看待,教她识字,读书,鼓励她放了脚,又为她取学名为刘坤模,希望她成为一个思想开通的女­性­。

1922年夏天,湖南陆军讲武堂开始招收学员,从湘军总司令部、各师到湖南各地方镇守使都纷纷遴选初级军官应考。第二师六团团长袁植想起了彭得华,想趁机让彭得华去讲武堂学习。

袁植,字彝波,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二期生,在湘军中被视为英才。他对年少英武、胸抱大志的彭得华十分器重;彭得华因袁植富有爱国思想,颇具才­干­,对袁也甚效力。1970年在“文化大革命”中,专案审查组追问彭德怀入讲武堂之事,提出:“袁团长为什么那么关心你?”彭德怀因此谈到在战场上的两次情景:一次是1918年二三月间,在与北洋军阀傅良佐所部的一次战斗中,袁植所部在衡阳渡湘江,彭得华奉命为后卫,部队已退到江右岸,袁植还在左岸。一股敌人迂回到袁植的侧后千米处,被彭得华发现,忙请袁沿江走,自己留后掩护袁植脱了险。另一次,1920年,北洋军阀张敬尧进攻宝庆,袁植所部选择攻击点不当,钻入敌人火力集中点,彭得华立即率一个排向另一个点发起佯攻,转移敌人火力,袁植负轻伤而得救。两次脱险,袁植对彭得华感激之余,无疑对他的机智勇敢也有了更深的印象。

1918年8月,六团一连驻茶陵浣溪圩休整。部队的尉官和军士每月要写一篇作文。从后来彭德怀谈到的他的两次作文中,可以窥见他当年的抱负。在一篇题为《爱惜光­阴­》的文中写道:“大禹圣人爱惜寸­阴­,陶侃贤人尤惜分­阴­,况吾辈军人乎!欲为国负重任者也,岂不勉哉……。”另一篇题为《论立志》,作文大意是:“志不立,吾人无可成之事。国亡家亡,灭种随之。覆巢之下,岂容完卵?弱­肉­强吞,莫此为甚。吾人生逢斯时,视若无睹,何异禽兽为伍。……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⑨袁植时兼任语文教员,给彭得华的作文打了百分,并送给团长刘铡去看。

由此看袁植奉命拘捕彭得华,本非情愿;彭得华能跑得脱,也和袁植无意穷追有关。其后,恶霸区盛钦之兄因贪赃枉法被撤职,第二师调换了防地,通缉彭得华一事,便无人追究。袁植想要彭得华改个名字,以便推荐他去应考,毕业后仍回六团。于是让黄公略向彭得华转达此意,并给彭得华在团部安置一少尉(排长)候差(后改为原一连中尉),确定薪饷彭得三分之二;三分之一分给连上其他两个排长,作为酬劳。

1922年8月,彭得华改名彭德怀,与黄公略、张荣生一起考入讲武堂。讲武堂11月正式开学。彭德怀自感文化基础太差,提前住进学校,补习数理课。开学后,被编在第一教授班,黄公略编在第四教授班。学四大教程(战术、地形、筑城、兵器)、四小教程(­操­典、野外条令、­射­击教范、内务条令)、军制学、马术、山野炮战术等。据第一期《湖南陆军讲武堂同学录》、《湖南陆军讲武堂职教员题名录》记载,讲武堂堂长、教育长、教官和彭德怀所在的第一队队长、队附,大多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或士官学校。彭德怀在讲武堂学习10个月,使他在已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的基础上,又有了相当的军事素养。

讲武堂实行严格的军事管理和政治封锁,学生很少与外界接触。星期日只有两小时的外出时间。1922 年,为收回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的大连、旅顺,各地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运动掀起新潮。6月1日上午,长沙民众抵制日货,日本水兵开枪屠杀示威群众,造成“六· 一”惨案,激起工人罢工,学生游行示威。彭德怀愤慨难忍。这天,他偷偷跑到朋友家,换上学生装,走进游行队伍中,高举拳头,第一次大声喊出:“打倒列强!”“收回失地,废除不平筹条约!”等反帝口号,兴奋之情,久久不能平息。

1923年8月,彭德怀从讲武堂毕业,回到二师三旅六团一营一连任连长。这时六团直属队和一营驻防湘潭。

时值赵恒惕任湖南省省长兼湘军总司令。赵在1920年末,逼迫谭延闿下台,谭遂去广州孙中山元帅府任职。1923年6月,谭延闿授意湘西镇守使蔡巨猷等宣布湘西独立。7月,蔡等率部从湘西出发,分三路讨伐赵恒惕。孙中山委谭延闿为湖南省省长兼湘军总司令。8月7日,谭在其湖南旧部的掩护下,进入衡阳。

第二师师长鲁涤平,原为谭延闿旧部,掌握着几个团的兵力,在战争中举足轻重。鲁涤平建议谭赵双方停战议和,未成,便在姜畲召开团长以上的军事会议,反对赵恒惕,准备投向孙中山。会上,团长袁植态度暖昧。鲁涤平惧袁植之才,恐袁不为己用,设伏兵于袁植回部途中,将袁杀死。

袁植一死,六团无主,上下不安,唯恐被鲁涤平“吃掉”。团部召开紧急会议,由一营营长周磐代团长;同时,派彭德怀去师部打探情势,向师部表示六团仍听从命令。彭德怀到师部时,袁植已入殓,灵堂上悬着鲁涤平亲笔写的挽联:“生为我官,死为我殡,同僚十载,英雄流热血。”鲁涤平在接见彭德怀时表示:彝波之遇难,实出于误会,他是我师杰出人才,袁君不幸,是全军的损失……。鲁涤平杀袁植,是当时湘军中哄动一时的事件,其居心及手段颇受人非议。彭德怀当时听了鲁涤平的谈话,想:“谁不知袁植是你派人所杀,为了争权夺利,手段如此毒辣,可耻之至。”⑩但于大节说,鲁涤平当时是反赵恒惕而拥孙中山的,如果当年袁植拥鲁去粤,彭德怀的历史会又有不同。

鲁涤平杀了袁植,命令六团立即出发,经衡山、永州入桂转粤。六团更为恐惧。周磐接受彭德怀的建议,将队伍开至湖南湘乡、永丰一带,未听鲁涤平命令。鲁涤平便率其他数团去了广东。不久,周磐任六团团长。

彭德怀对周磐的评价不如袁植。说周磐“有些爱国思想,但志大才疏,遇事寡断,更无预谋”。但周磐很赏识彭德怀之才,对彭德怀十分器重。1924年4月,六团一营营长请假,周磐遂以彭德怀代理营长。

1925年春夏,六团驻湘北慈利、桃源、南县、华容、安乡一带,征收田赋和落地税,仅能维持伙食。一连6个月,士兵只月支2元,军官也只支三分之一的薪饷。官兵一致感到困难。端午节前夕,一营救贫会商议发动一次闹饷。

军阀混战中的湖南,社会凋敝,民不聊生,田赋预征,百货增税,仍不能满足浩繁的军用,部队欠饷越来越经常。彭德怀初入伍,是在陈嘉佑旅当二等兵,不久为一等兵,月饷6元。除伙食、零用外,净余3元8角,每月寄回家3元至3元5角,比一般工人、农民的收入高得多。但这种生活只有半年,以后,战争频繁,月饷常常不发。1919年到1920年末,湘军欠饷达23月之久。近10万军队不约而同闹起来,要求发清欠饷。各军呼应,向长沙开发,吓得总司令赵恒惕亲自出面,以田赋作抵,发了欠饷证,方告平息。事态之大,当时报纸均以显著位置予以刊载。在那次“兵变” 中,士兵推举代表,行动上丢开了长官,均听命于代表会,秩序井然。团、营、连长虽不参加,大多也表同情。彭德怀被选为连的士兵代表,对那次士兵组织起来实行自治的力量,有很深的印象。

这次,彭德怀想用闹饷的办法来发动和团结士兵,确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闹饷紧密联系士兵的实际利益,救贫会会员到各连秘密活动数日,各营、连就选举出代表,提出发还欠饷的要求。所有士兵只听营代表指挥。排长大都同情闹饷,密通情报;少数排长和连长抱观望态度。没有一个军官出来反对士兵的行动。

周磐召集营长、特务连长会议,怀疑士兵这么行动一致,是否有过激党从中­操­纵;又害怕省当局令一、三、四师前来包围,面对闹饷,束手无策。会上,3个营长都同情士兵。彭德怀乘势陈说:一、三、四师都是欠3个月的饷,唯二师六团欠了6个月,待遇不公,应如实呈报省府请求酌发。周磐采纳彭德怀的建议后,果得赵恒惕回电,同意给六团补两个月的饷,以示一视同仁。

这次闹饷发动成功,启发彭德怀在团结和教育士兵的工作上继续跨步。

1926年5月间,彭德怀所在部队原一营营长久假不归,后又辞职,彭德怀被任为一营营长。

1924年,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了合作,革命形势迅速发展。1925 年,孙中山不幸逝世,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盘据于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等地,与广东革命政府对峙。1926年7月1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湘军第四师师长唐生智已于6月2日宣布参加革命,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北伐军中路前敌总指挥。7月,唐生智所辖第八军进入长沙,将原湘军第二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一师,师设政治部,周磐任师长;原三旅六团改为第一团,设政治指导员,彭德怀任一团一营营长。改编后,经过短期整训,独立一师参加北伐,开往湖北。由南县用小火轮拖帆船运送部队到湘­阴­登陆,沿长(沙)、武(昌)路北进。

北伐军的先遣队叶挺独立团进攻武昌时,独立第一师一团奉命配合叶挺部作战,攻打武昌南门。一团团长戴吉阶贪财惜命,每遇作战即请假。这次进攻武昌城刘玉春部,是一场恶战,戴请假,由彭德怀代为指挥一团。彭德怀得以有机会和叶挺这位北伐先锋在战场会面,他两次赴青山叶挺驻地,与叶挺商谈配合行动事宜。当时,叶挺已声名远播,彭德怀尚默默无闻。

在武昌之役中,彭德怀由一团指导员米青介绍,结识了第一师政治部秘书长、共产党员段德昌。段德昌字裕后,号魂,湖南南县九都山人。1925年先后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进黄埔军校第四期燕塘入伍生团学习,后毕业于中央政治讲习班,参加北伐战争。段德昌与彭德怀相识后,有多次交谈。段德昌的每次谈话,彭德怀都向救贫会会员传达。段还送给一团不少进步书刊,对彭德怀有很大帮助。

武昌守敌投降后,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残部,由宜昌经当阳玉泉山溃退。周磐派彭德怀率部进占玉泉山,截击逃敌,段德昌与彭德怀同往。到达玉泉山,敌已先一天通过该地。时已临晚,部队就地宿营。

一团一营在独一师战斗力最强,军纪严明。彭德怀勇武刚直,不贪不赌,不抽(大烟)不嫖,不开小公馆,却与士兵打成一片,在湘军青年军官中,可谓特立独行。这些,无疑早引起了段德昌的注意。

玉泉山关帝庙,传说是关云长显圣处。彭德怀与段德昌在关云长塑像前铺草就宿。段德昌指着关云长的塑像,问彭德怀有何感想。彭德怀说,关公不过是封建统治者的工具,而自己的愿望是为工农谋利益,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实行耕者有其田。段德昌告诉彭德怀,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不应当停留在耕者有其田上,而应当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由各尽所能、各取所值,再发展为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实行共产主义制度。共产党就是按照这样的理想而斗争的,共产党员要为实现这个伟大理想奋斗终身。

这一席话,对于苦苦求索的彭德怀,有如茫茫黑夜中看到了曙光。他非常感谢和敬佩段德昌。这次促膝夜谈,成了他人生道路上一个根本转折的开端。直到40年后,彭德怀在被囚禁中还写道:“到现在,有时还回忆这次谈话。”

当年冬,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一师改为三十五军第一师,受军长何键指挥。12月下旬,部队到达宜昌,在宜昌送别了大革命的1926年。

彭德怀在湘军中苦度了10个春秋,打了许多仗,不惜­性­命,到头来只是为了一个军阀又一个军阀。他幻想救贫,但他的救贫会历时6年,只有20名会友。他缺乏新的思想指导,没有经验。段德昌的启蒙和北伐军中共产党的政治工作,使他豁然开朗,他相信和他一样被饥饿逼上吃粮卖命道路的士兵,能够觉悟起来,便按照这新的思想在一营积极开展活动。在他后来的回忆笔记中,曾以较多的篇幅记述了自己走过的这段路。

武昌之役,救贫会会员有4名英勇牺牲。1927年元旦,彭德怀召集16名救贫会会员,秘密商议将救贫会改为士兵委员会,争取公开活动。这时,北伐战争胜利进行,革命声势浩大。彭德怀认为,现在第一师是国民革命军,不是军阀队伍了,不能用闹饷等办法来团结士兵了。在他的提议下,拟定了一个士兵委员会的章程,其主要内容有这样几条:

一、穿的衣、吃的饭都是工友、农友生产出来的,我们应当为工友、农友谋利益。

二、拥护孙中山总理遗嘱,拥护国民革命,打倒帝国主义、军阀、土豪劣绅、贪官污吏,逐步实现耕者有其田。

三、禁止军官打骂士兵,废除体罚;反对克扣军饷,实行经济公开。

四、连队士兵选举代表组织士兵委员会,连士兵委员会联席会选举营士兵委员会,自觉管理革命风纪,不赌博、不­奸­污­妇­女、不扰民,实行士兵自治。

五、士兵委员会有权监督、逮捕反革命分子,解送军事法庭审处,并有陪审权。

经过救贫会会员的秘密活动,两个月后,一营各连成立了士兵委员会,各排成立了士兵会小组,全营士兵都参加了士兵会。

在士兵委员会下,一营各连组织了公开的经济清算委员会,负责清算全连帐目,掌管缺额军饷,并由士兵轮流值厨,担任采购,抵制了军官的贪污和克扣。当时,士兵生活很苦,特别是夏季,白天练兵打仗,宿营时蚊叮虫咬,夜不能眠,军队常因疟疾流行而减员。彭德怀把自己的薪饷节省下来,给士兵每两人买一顶蚊帐。一营经济清算委员会把全营经费节省的钱用于改善伙食,补助士兵生活。这些做法深受士兵拥护,使其他各营士兵都羡慕不已,有的甚至跑到一营来当兵。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