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彭德怀传 > 第21章 扭转危局

第21章 扭转危局

但彭德怀对与“联合国军”初次交锋的结果并不满意,为了总结经验,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彭德怀就在大榆洞召开志愿军第一次党委扩大会议,在会上作了“第一次战役的基本总结及第二步作战方针”的报告。他说:“这次战役之所以击溃敌人多(14个营),歼灭敌人少(11个营),客观原因是时间仓促,准备不充分,山大林密、道路不熟、语言不通、散兵难俘等。但主要原因还是我们战术上有缺点,有的部队在敌我相等的情况下,不是采取以小部挡正面,主力从敌后和侧翼攻击;不懂得首先完全断敌退路,把自己的主力Сhā到敌背侧攻击是最有效歼灭敌人的战法。”他表扬了担任正面攻击的三十九军、四十军及时捕捉战机,打得勇猛顽强。四十二军两个师在东线顶住了敌军多次猛烈进攻,完成了牵制东线之敌的任务。彭德怀严厉批评三十八军的领导对敌估计过高,不敢大胆截断敌人退路,使这次可能歼敌两三个整师的战役计划未能完成。彭德怀说着说着,火气越来越大,将右手重重地往桌案上一拍:“我彭德怀别的本事没有,斩马谡的本事还是有的!”怒声震动会场。当时参加会议的一位指挥员回忆说:“彭总的讲话,真有‘叱咤则风云变­色­’的威力。”顿时,会场鸦雀无声。稍停,彭德怀的语气缓和下来,说:“当然,这次战役打得不理想,我彭德怀也有责任,不能把责任完全推给你们。”关于下一步行动,彭德怀说:“此役未歼灭敌军主力,敌人也还没有摸清我军的兵力,一定会组织反攻,我军应作好迎敌进攻的准备。在我空军、炮兵、坦克未组成前,我们仍以分散敌人,尔后采取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内线和外线相结合的方针,分割包围,各个歼灭敌人。”在这次总结会议上,彭德怀对参加这次战役的各部队有表扬,有批评,功过分明,不讲情面,使各军指挥员深为信服。

会议结束后,彭德怀邀第一副司令员邓华在大榆洞外散步。自从受命担任志愿军司令员以来,彭德怀还没有像今天这样轻松过。抗日战争中,彭德怀是八路军副总司令,邓华是八路军下属的支队指挥员,现在却并肩共事。两人边走边谈,有说有笑,邓华要彭德怀谈他的战争经验,彭德怀说:“我一辈子打仗,没有什么高招,只懂得指挥千军万马打仗,可不是儿戏,必须­精­心策划,周密部署。指挥员多用一分心血,战士就少流一分鲜血,不能以战士的生命去无谓冒险。要牢记,任何父母,当知道自己的孩子牺牲了,那痛苦和悲伤都是难以忍受的。”返回司令部时,彭德怀又说:“今后指挥打仗要学更多的科学知识,这主要要靠你们及年轻的同志啊!”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第一次战役中还没有把麦克阿瑟打痛。麦克阿瑟判断中共只派出少数志愿军象征­性­的出兵,不过是为了保卫边防和鸭绿江边的电力设施;中国遭受了长期战争的破坏,经济贫困,百废待兴,无力支援这场战争。断言“中国人现在没有参战,战争在两个星期之内就会结束”。① 随即调集大量兵力,凭借强大的海、空军支援,发起“圣诞节回国总攻势”。

这时,麦克阿瑟指挥的第一线作战部队共5个军13个师另3个旅和1个空降团,约22万人,飞机1200余架。其部署是,东线以美军第十军为主力经长津湖西进,西线以美军第八集团军为主力由清川江北上,计划在江界以南之武坪里衔接后,围歼在朝鲜北部战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圣诞节(12月25日)”前攻占全朝鲜。

11月3日,彭德怀电毛泽东,建议将华东的第九兵团之二十七军开新义州东北地区隐蔽集合,准备“联合国军”再攻。4日,彭德怀又向毛泽东报告:“拟采取巩固胜利、准备再战的方针。当前具体工作是消除疲劳,总结经验,加强运输,储存粮食,利用大山深沟处挖窑洞,打土坑、糊泥棚,解决住宿困难。在内线要点构筑必要工事,如敌再进,诱其深入后歼灭之。”

11月7日,被志愿军击退到清川江以南的敌军,经过重新整顿,以部分兵力对志愿军阵地实施试探­性­进攻。与此同时,麦克阿瑟为阻止志愿军继续增兵,命令空军“全部出动,以最大的力量摧毁鸭绿江上的所有桥梁和沿江一带北朝鲜的城镇和村庄”。美国空军每天出动各型飞机达1000架次,对鸭绿江大桥和朝鲜边境城市新义州等地进行毁灭­性­轰炸。鸭绿江南岸一片火海,浓烟滚滚,所有城镇都化为废墟。

就在美机狂轰滥炸之时,志愿军后续部队第九兵团(二十军、二十六军、二十七军)15万人于11月7日、12日、19日先后巧妙地由辑安、临江秘密渡过鸭绿江,担任东线作战任务。志愿军第一线作战部队达到9个军30多个师约40万人,为“联合国军”第一线兵力的1.7倍,东西两线志愿军的地面兵力均占敌优势。

为了下次战役歼灭大量敌人,彭德怀在大榆洞召开志愿军党委会议,研究第二次战役的作战方针和部署。彭德怀分析说:“麦克阿瑟虽遭到第一次战役的打击,但美军主力未受损失,同时他对我军的兵力还不清楚,所以,肯定还要向鸭绿江大举进攻。我军虽在兵力上占优势,但装备太差,如和敌军死拼硬顶,肯定要吃亏。不如先避其锐气,故意示弱,边打边退,迷惑敌人,诱其深入。我军可以后撤30—50公里以分散敌人,然后在运动中寻机歼敌,这是我军的拿手战术。我们要在清川江畔钓大鱼!”经过讨论,大家同意彭德怀的方案。会后,彭德怀命令各军,把清川江、大同江以北的德川、戛日岭、杜日岭、球场之间的地区全部让给敌人,诱敌上钩。根据彭德怀的指示,各军在后撤时沿路丢弃一些枪弹衣物,似已溃不成军。而志愿军主力则转移到敌人侧翼,进入山林,严密伪装。昼不冒烟,夜不露光,消除各种可疑痕迹。

当时,朝方领导人对彭德怀后撤几十公里诱敌深入的战役部署十分不解,询问彭德怀为什么不乘胜向清川江以南追击。彭德怀后来回忆说:“他们当时忽视了在武器装备上敌优我劣的具体条件,极力主张乘胜追击。我们当时如果不坚持自己的意见,而同意他们的意见,那肯定不会取得第二次战役那样大的胜利的。”

“联合国军”自7日开始试探­性­进攻后,前线指挥官接受第一次战役中被围歼的教训,前进谨慎,边进边看,进攻速度十分缓慢。至15日,平均每天只前进两三公里,迟迟未进入志愿军预定歼敌地区——东起宁远、德川,西至云山、纳清亭之间。后来接任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的李奇微在回忆中写道:“前线指挥官在向鸭绿江接近时很清楚前面的危险。因此,他们一面不折不扣地服从麦克阿瑟的命令,一面尽力防备灾难的发生。”

为“在清川江畔钓大鱼”,围歼更多的敌人,彭德怀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和敌我态势,确定集中9个军共30个步兵师,在东西两个战场同时对敌发起第二次战役,而以西战场为主。西线集中6个军18个师,东线集中宋时轮兵团的3个军12个师参战。彭德怀接受第一次战役的经验教训,认为必须加强对第一线迂回部队的指挥,遂决定由副司令员韩先楚组成志愿军前进指挥所,直接指挥三十八军和四十二军作战。韩先楚当时不过40岁,善打硬仗恶仗,屡建战功。17日临行前,彭德怀对他说:“在第一次战役中,三十八军动作迟缓,没有按时完成阻敌任务,让敌人逃跑了,使整个战役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战果十分的不理想。我听说三十八军过去在国内战如猛虎,很能打仗,这次我要再考验他们一次,看看他们的战斗作风到底怎么样。所以,仍让三十八军担任西线迂回阻击任务。这次阻击关系到整个战役的成败。你们沿途遇敌不要恋战,必须不顾一切,直Сhā交通要道三所里,这是我军截断敌军南逃北援的一道‘闸门’,一定要按规定的时间Сhā到底。你要亲自到前线指挥该军行动,如Сhā不到指定位置,别回来见我!”② 彭德怀来回踱了几步,又继续说:“沿途可能会遇到小股敌人的纠缠,能避则避,不能避时就冲过去。在占领三所里和龙源里后,要不惜一切代价,像钢钉一样,狠狠地钉在那里。没有我的命令,不准后退!”①

11月17日,彭德怀指示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挑选一批俘虏放回去,争取在第二次战役中被围的敌军官兵缴械投降,减少我军不必要的伤亡。彭德怀的这一决定立即得到毛泽东18日的回电赞扬,说:“你们释放一批敌俘很好,应赶快放走,今后应随时分批放走,不要请示。”18日晚第一次释放100名战俘后,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11月23日,美联社记者报道被释放的美国俘虏说:“他们得到和中国军队同样的口粮,中国军队待他们很好,并对受伤者进行治疗。”“中国士兵不搜美国士兵的口袋,不拿他们的香烟和手表等日用品。”释放美军战俘对美军震动很大,在第二次战役中,有两起共280名美军士兵向中国人民志愿军投降。

鉴于“联合国军”行动变得谨慎缓慢,16日,彭德怀电令各军继续北撤,一律停止向前进之敌进行反击,以诱敌放胆向我预定战场前进。麦克阿瑟及其司令部果然判断志愿军继续后撤是“因兵力不足,装备低劣而怯战败退”,又吹嘘:“联合国军对鸭绿江沿岸实施的空军突击,已迫使中共后续支援部队不能进入战场”,仍断定入朝志愿军“最多不超过六、七万人”,“不是一个不可侮的势力”②。于是,命令东西两路军队加快北进速度。美国合众社记者自前线报道说:共军对前进的美军未加抵抗,但是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几乎和敌人一样厉害,滴水成冰的气候阻碍了现代化装备的运动。大批手指冻伤和口粮不足的军队向北急进。第八集团军从左翼向清川江以北进攻,第十军从右翼向江界进攻,左右两路直奔鸭绿江。此时,隐蔽在西线的志愿军6个军的主力部队已分别转移至龟城、云山、德川以北地区,东线3个军也全部秘密地到达指定位置,完成了战役集结。西线由韩先楚组成的前进指挥所根据彭德怀的指示,详细制订了歼敌计划。11月22日,西线冒进之敌薄弱部位在其右翼的南朝鲜第七师第八师。而该敌对面,正是志愿军左翼的三十八军和四十二军。彭德怀高兴地手拿放大镜在地图上看来看去,认为诱敌上钩之方案确已实现,敌军正向志愿军预定的战场前进,赶快把副司令邓华、洪学智和参谋长解方找来一起研究,认为这次战役选择在这里开刀十分恰当。即日,令韩先楚和三十八军、四十二军以先切断、后包围的战术,求得全歼德川、宁远地区的南朝鲜七、八两师。攻击时间仍按21日下达的命令定于25日晚开始。

这时,“联合国军”正气势汹汹地急速北进。24日,其东西两路地面部队在数百架飞机的配合下发起全面进攻。面对敌军的攻势,又有人对志愿军是否能顶住飞机、坦克加大炮的敌人十分担心。彭德怀则胸有成竹,镇定自若,对司令部的人说:“要诱鱼上钩,你必须让鱼尝点甜头。麦克阿瑟吹嘘说他从来没打过败仗,看看这次战役究竟谁能把谁吃掉。”③ 为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彭德怀再次电令各军仍以小部队与敌人保持接触,诱其深入,为分散敌人创造有利战机。麦克阿瑟在日本东京总司令部得意地说:“‘联合国军’猛烈的钳形攻势已经开始,全面的空中突击均已达到了目的。”他高兴地收看来自前线的电报:“中国人似乎在全线撤退”,“最后胜利即将到来”。① 11月24日10时,麦克阿瑟向全世界发表公报宣布:“联合国军已开始发动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随后,他乘飞机到朝鲜上空“亲自侦察一下朝鲜北部的地形,并寻找敌人行动的迹象”。但他“看到的是那广阔无垠、十分荒凉的乡野,起伏不平的山丘、和张着大口的裂谷。而鸭绿江满江碧绿的江水被无声无息的厚厚的冰雪所覆盖了”②。随后,麦克阿瑟返回东京总部对他的部队广播说:“中国人现在没有参战,战争在两星期之内就会结束。要迅速打到鸭绿江,回去过圣诞节。”

11月25日,即麦克阿瑟发表公报的第二天,西线“联合国军”各路被志愿军诱至预定战场,翼侧暴露,后方空虚,完全中了彭德怀之计。西线志愿军各军则按彭德怀的命令完成攻击准备,定于当晚对敌发起大规模反击。当此紧要时刻,却“祸从天降”。驻在大榆洞南山坡上的志愿军司令部,突遭美国飞机的轰炸。这是由于几天来志愿军司令部收发电报甚多,美军通过空中侦察和无线电测向,发现了志愿军总部的位置。25日上午11时左右,4架美国轰炸机突然飞临司令部上空,投下大量凝固汽油弹。作战室的木板房和周围的山林、小屋,顿时浓烟滚滚,烈火腾空而起。翻译毛岸英、参谋高瑞欣二人正在木屋内值班,来不及逃出,不幸牺牲。大家围着遗体痛哭,彭德怀脸­色­苍白,眼含热泪,悲愤交加,默不作声。想到毛泽东和周恩来曾几次来电督促他:“你们的指挥所应建筑可靠的防空洞,保障你们司令部的安全”。“你们指挥所应速建坚固的防空洞,立即修建,万勿疏忽”。“请你们充分注意机关的安全,千万不可大意”等等,词义急切。而他每天只忙着指挥打仗,没想到发生了如此重大的不幸,使他既内疚又追悔莫及。

中午,司令部机关几乎没人去吃午饭。下午3时,彭德怀和志司党委成员商量后,决定把这次不幸事件报告军委。电文如下:“军委并高(岗)、贺(晋年):我们今日7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3个参谋在房子内。11时敌机4架经过时,他们4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4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4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志司25日16时。”中央机要室收到电报后,先送给周恩来阅。周恩来在电报上写道:“刘(少奇)、朱(德),因主席这两天身体不好,故未给他看。”

在美机轰炸大榆洞的25日黄昏时分,第二次战役按照彭德怀的命令打响。西线志愿军三十八军、四十二军在韩先楚指挥下,乘敌立足未稳,出其不意地对进犯到德川、宁远地区之南朝鲜第七师、第八师发起猛烈攻击。一夜之间,三十八军一一三师从敌右翼涉过大同江,到达德川以南,切断了敌南逃退路。一一二师从敌左翼进攻,迂回到德川以西,切断了德川与军隅里敌的联系。从正面进攻的一一四师则进据德川以北,从而完成了对德川之敌的包围。敌人在大量飞机掩护下,企图向西南突围,均被打退,激战至26日黄昏,南朝鲜第七师5000余人大部被歼,美军顾问7人全部被俘。

志愿军四十军主力担任配合三十八军方向作战,于25日晚向球场以北之美军第二师一部发起进攻,歼敌数百人,余敌向南溃逃,该军未完成穿Сhā分割的任务。这又使彭德怀坐卧不安,在作战室里踱来踱去,指示参谋长解方立即发电,令四十二军向三十八军靠拢,配合该军堵截南逃之敌。四十二军3个师与敌展开激烈战斗,至26日拂晓,攻占了宁远城,将南朝鲜第八师大部歼灭。

经过26日一天的战斗,志愿军在德川、宁远地区打开了战役缺口。27日晚,东线志愿军第九兵团为配合西线各军作战,按预定计划向当面之敌发起攻击。彭德怀判断,在东线志愿军开始攻击后,西线之敌可能退向清川江南岸阻止志愿军南进,即令西线各部向当面敌军进攻。28日晨,各军均占领了预定目标并歼敌一部。三十八军攻占了德川、戛日岭后,整个清川江北面的美军数万人见势不妙,企图南逃。而此时,三十八军根据彭德怀事先的命令,已于27日夜派一一三师一夜长驱70公里,于28日晨8时抢占了敌军南逃北援必经的交通要道三所里。三所里扼平壤向北通往价川的公路­干­线,是西线美第八集团军的心腹地带,也是志愿军截断敌军南逃的一道“闸门”。一一三师出敌不意出现在三所里,犹如一把利剑,刺进了美第八集团军的心脏。使拥挤在西线的美、英、土军几万人乱成一团,部署在清川江附近的美军3个师和南朝鲜、英、土军1个师2个旅残部全线动摇。上午9时,美军骑一师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支援下向占领三所里的一一三师阵地猛攻,企图突破一个缺口南逃。志愿军前线指挥员韩先楚立即电令四十二军夹击驻守顺川附近之骑一师,以减轻一一三师的压力;又电令一一四师,从东往西侧击从三所里、龙源里方向突围的敌人。志愿军参谋长解方受彭德怀的委托,当天3次用无线电报话机激励一一三师不惜一切代价,截断敌人的退路,配合主力在大会战中歼灭敌人。①该师三三八团前仆后继,守住了阵地。当晚一一三师估计敌人在三所里突围失败后,有可能由龙源里方向逃跑,又派三三七团连夜向龙源里奔袭,在29日拂晓前抢占了龙源里阵地,截断了敌人的另一条退路。这时,一一三师远离主力,孤军深入敌后80公里,在严重伤亡的情况下,靠低劣的武器装备,紧紧卡在“联合国军”几个师的后方。

这时,“联合国军”蜂涌向南突围,平壤附近的英军二十九旅,沿公路向北接应。南逃之敌为打开通路,以数百辆汽车组成庞大车队,在飞机和坦克引导下向三三七团龙源里阵地连续突击。该团指战员英勇奋战,始终坚守阵地。彭德怀3次电令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政委刘西元指挥主力迅速向一一三师靠拢,又电令四十二军迅速向顺川、肃川方向进攻,指示该军说:“能否乘敌撤退混乱中消灭敌人主力,关键在于能否先机占领肃川,断敌退路。”根据彭德怀的命令,西线志愿军6个军在西起安州,东至军隅里,南至龙源里、三所里地域内,展开了围歼敌人的大规模战斗。刘西元在战后回忆写道:“11月29日13时,在龙源里激战的一一三师指挥所无线电报话机里,响起了急促的讯号,师政委于敬山拿起话筒,听见一个湖南口音很浓的人大声说:”我是彭德怀!你们那里的情况怎么样?现在向南逃跑的敌人已全涌向你们那里去了,你们到底卡得住卡不住?‘于敬山大声回答:“报告彭总,我们虽伤亡很大,但完全有信心把敌人卡在这里。’彭德怀高兴地说:”很好!要告诉战士们,你们打得蛮好!我们的主力部队正在向你们那边靠拢,你们要加把劲,继续把美国人卡住,不让敌人跑掉!‘于敬山立刻把彭司令员的鼓励,传到硝烟滚滚的战壕里。统帅和战士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11月30日是志愿军第二次战役最关键的一天,也是战斗最激烈的一天。被围困在价川、安州以南,三所里、龙源里以北狭小盆地内几个师的敌人四处乱窜,拼死突围。此时,彭德怀再次电令一一三师坚决堵住逃敌;同时,志愿军各部从三面向三所里,龙源里地区合围,各军逐步紧缩口袋。麦克阿瑟见势不妙,集中100多架飞机,400多门大炮,对志愿军各路战斗部队狂轰滥炸,以坦克为前导,采取“波涛式”的集团冲击实施突围。而志愿军一一三师犹如钢柱钉在三所里和龙源里两条交通要道上,坚持了50多个小时,使南突北援之敌,双方相距不到1公里,却始终可望而不可及,无法会合。

经过30日白天的鏖战,“联合国军”突围未成,最后丢弃汽车和重装备,企图沿公路两侧南逃。30日晚上,志愿军前进指挥所司令员韩先楚,根据彭德怀的命令,指示各军对被围之敌再次发起猛烈围歼。刘西元回忆当时的情景:“在十几公里长的战线上,敌人丢弃了几千辆汽车、炮车和被炸毁的坦克。在公路两侧还有上万桶的汽油,近万吨的军用物资,被美军的猛烈的炮火击中,炸声如雷,烟柱冲天,火光染红了天空和山峦,漫天灰烬飘落在战场周围十几里的田野里。这场浓烟烈火,一直到第二天傍晚才渐渐熄灭。”②

12月1日凌晨,枪炮声渐渐减弱,烈火沿着公路和山岗仍在燃烧,战场到处都是敌我厮杀后的惨烈情景。彭德怀连续6个日夜几乎没有合眼,得悉三十八军围歼敌人的消息,非常兴奋。回想在第一次战役时,该军没有完成歼敌任务,他曾对该军领导人进行了十分严厉的批评;而在这次战役中,三十八军打得英勇顽强,完成了阻敌任务,对整个战役的胜利,起了关键的作用。他即于12月1日以志司领导人彭、邓、洪、韩、解、杜的名义,起草了一封给三十八军的嘉奖电并通报全军。电报写完后,觉得意犹未尽,又在电稿最后的夹缝内加写了“三十八军万岁”几个字。有人劝说:“在我军历史上还没喊哪个部队万岁的,这样写不好吧?”彭德怀说:“这次战役胜利,三十八军起了关键作用,打得好,就可以喊万岁嘛!”此后,三十八军被称为“万岁军”,在全军美名传扬。

12月1日,溃不成军的敌人丢弃大量装备和伤员,在1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转向三所里以西经安州方向突围南逃,此时整个西线“联合国军”朝“三八线”及其以南实施总溃退。彭德怀即命令西线志愿军转入追歼战。后来,美国军方描绘这次溃退的狼狈情景说:“我们有的被包围,有的被渗透到背后的中国人截断了退路……在这里已分不清哪里是前线,好像到处都有中国人。”败退的“联合国军”在飞机的掩护下,依赖摩托化车辆急速撤退,而志愿军是以徒步追击,难以奏效。彭德怀遂于12月2日电令各军主力就地集结,休整补充,各以1个师追击敌人。12月5日,“联合国军”被迫退出平壤,继续向南溃退了260公里。6日,志愿军收复平壤。尔后,又乘胜南进抵达“三八线”附近。与此同时,人民军占领了“三八线”以南的延安半岛和瓮津半岛。原留在“联合国军”战线后方的朝鲜人民军第二军团和第五军团各一部乘机越过“三八线”,占领了春川、加平等地。此役西线志愿军共歼敌23000余人,缴获与击毁各种火炮500余门、坦克100余辆、汽车2000余台和大量军用物资。

当西线志愿军于11月25日晚对敌发起大规模攻击时,东线“联合国军”尚未查明志愿军的意图,仍根据麦克阿瑟“圣诞节总攻势”的命令向长津湖方向进攻。而志愿军第九兵团3个军根据彭德怀的战役部署,已隐蔽构成对敌三面包围的态势,于11月27日晚向进犯到长津湖以南之敌发起突然攻击。“联合国军”在空军和坦克的配合下,连续向志愿军阵地猛攻突围。志愿军九兵团原驻华东长江以南地区,指战员服装单薄,入朝时间仓促,准备不充分。而此时朝鲜东北部气温已降至摄氏零下20多度,部队除战斗伤亡外,冻死冻伤很多。彭德怀对九兵团的困难十分关切,电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要其在歼灭美陆战一师全部或大部后,乘胜进攻咸兴和新兴,迫使美李军从海道向“三八线”撤退,使九兵团能在较温和的咸兴、新兴地区过冬。

第九兵团冒严寒与敌连续战斗,至12月12日,被围之敌在美军第三师接援下突出包围,陆续撤至连浦、兴南港地区,其残部乘船从海上向“三八线”以南逃跑。第九兵团乘胜收复了兴南地区及沿海各港口,先后共计歼敌万余人。至此,彭德怀部署和指挥的第二次战役以歼灭“联合国军”3.6万余人而结束。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战役中,敌人虽曾施用空中和地面各种现代化的侦察手段,竟然没有发现志愿军几十万人马的踪迹。李奇微在战后回忆及此,说:“这在当代战争史上也可称为是一件奇迹。”①

经过第二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收复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全部领土,将“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自鸭绿江边打退到“三八线”一带转为防御;使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转危为安。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各国感到十分震惊,纷纷发表评论。

12月5日,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评论说:“这是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失败。”美联社惊呼:“这是美国建军史上最丢脸的失败。”美国前总统胡佛在12月20日发表的广播演说中说:“美国在朝鲜被共产党中国击败了。世界上没有任何部队足以击退中国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两次战役的伟大胜利后,中央军委考虑志愿军已打出了国威军威,对志愿军及其统帅不需再行保密。12月5日,新华社广播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将军指挥下,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正向平壤进攻的消息。这一新闻播出后,大批慰问信、各种包裹、食品源源不断寄到朝鲜战场,慰问志愿军和亲临朝鲜前线指挥的彭老总。时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的黄克诚,在信中亲切地写道:“敬爱的彭总:每当哪里最危险,哪里最艰苦,哪里最困难。你就在哪里出现,你真不愧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党的优秀党员,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子……”一堆堆的慰劳品使得彭德怀身边的工作人员为难了。大家都知道他的脾气,而他的栖身之地也只能放一张行军床和当桌子用的炮弹箱,于是慰劳品就堆积在警卫员的小屋内。彭德怀看到了,叮嘱警卫员说:“把这些慰劳品通通分到志司的领导同志和机关各部门去,让每个人都能吃上一点,特别要多分给机要处和电台的同志们,因为他们的工作最紧张、最辛苦。我和大家一样,该分多少就分多少,绝不能多分多留。”

第二次战役取得胜利后,彭德怀那严肃紧张的脸­色­松解了一些,有时也在潮湿的涵洞里和人下下象棋。一天,彭德怀正和洪学智棋盘对阵,作战处副处长成普过来说:“彭总,国内给你寄来一封亲收信。”彭德怀随即说:“慰问信,你拆开看看吧!”拆开信一看,原来是他夫人浦安修寄来的。从1950年国庆节后,彭德怀匆匆离开西安去北京,浦安修和其他人一样,只以为他在北京开会,直到第一次战役后,她才知道彭德怀又踏上了烽火战场。她曾和彭德怀一起在华北敌后和西北战场度过10个春秋,这次她也认为应当和他一起上前线,在信中问他是否需要她到朝鲜来。彭德怀接过信看完,笑道:“千军万马正在打仗,她来­干­什么哟。”洪学智Сhā话:“这可是好消息,安修同志是关心你呀!千里之外一线牵嘛!”涵洞内一片笑声,这反映了大家对取得第二次战役胜利的喜悦和司令部上下级之间亲密的感情。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