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看双面胶》
爱上老婆
胡丽鹃是我老婆。她的头发卷卷的,像秀兰邓波。她大大的眼睛,神情专注,情趣盎然,随时会捉弄我或是撒娇。她冬天的时候更可爱,穿很多衣服,身影是笨笨的帅。
她在报社工作,介绍人当时这样说。我觉得不错,等见了面,就觉得这个*的可人儿远远超出了我梦中的期待。咱条件也不错,我是说,她也觉得我不错,要不怎么是有情人呢?
好事多磨,我们走得正好的时候,出问题了。她家是本地的,我是东北来这儿上大学,毕业了留在上海的,在一家公司当职员。所以她家里不同意。她妈对她说,你个什么丫头,养你这么大,嫁个外地的穷鬼啊?论条件比弄堂里谁家的闺女不强,你看看人家嫁的,都是外国人,次一点的也是上海的小开!丽鹃说,我喜欢他,他个子高高的,长得帅。她妈“哼”了一声,说女人漂亮还是个花瓶,男人漂亮那是饭桶!(你瞧她妈的什么话啊?)
丽鹃开始为我们而战,那字字往外蹦的方言普通话有趣又饱含深情,生生把我说哭。她说:我,从,小,在,弄,堂,里,长,大,烦透了上海的小男人,整天嘀嘀咕咕小里小气,晚上吃什么啊,几点回来啊,刚才给谁打电话啊……烦都烦死了好不啦?!人家亚平(我的大名)是北方男人,是大男人,我的电话放在他书包里,他从来不偷看的呀!我给谁打电话人家从——来不问的啊!(我确实是这样!热泪中……)这叫素质这叫心胸这叫自信,这叫尊重,懂不懂?两个人在一起就是要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不,不是尊重,是尊敬!
她妈说,你别说这些没用的,反正我坚决不同意!丽鹃当时突然就恢复了平静,脸上平淡轻松,编了一句王牌,也许是早编好的底牌,不紧不慢地说出来:妈,爸,你们也不希望外孙一出生就没有爸爸吧?
婚后的生活幸福啊,觉得不结婚的人真是傻冒。很多女人的孩子气是表面的,很多男人的孩子气是内心的。表面上是老婆撒娇,其实她也非常会照顾人,二人世界默契得不得了,房子里,都是幸福的房间。
我看电视剧《双面胶》的时候,感觉胡丽鹃就是我梦中的老婆。
她温柔,漂亮,聪明,简单,善良,活泼,爱干净不爱埋怨,通情达理,重感情,安心过日子,你说男人的这点要求高吗?
烛光里的儿子
我大学毕业后留在了上海,还娶了上海姑娘成了家。结婚刚半年,我就迫不及待地把父母从东北老家接了过来,想尽尽孝心,让老俩口享享福。这个想法好像从我很小的时候就存在了心底,多年的梦想现在终于要实现了,你说我能不高兴吗?
对子女来说,孝顺父母首先是一种需要。有时候能给爸妈买点好吃的,陪他们说说话,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满足。然而我发现现在做父母的总喜欢一首歌,叫什么“常回家看看”,还没唱呢就先坐到了受害者的位置上,潜台词是:做子女的不怎么爱回家看父母。写这首歌的人自己也是别人的子女,但显然不明白什么叫需要。需要,而不是消极地尽义务。
爸妈来了,我和老婆都很高兴,但没几天矛盾就出现了。我不明白啊,总共四口人,都是亲人,有多大的事儿呢?这“敌我”双方——爸妈和老婆丽鹃,我了解他们,都是好人,都是亲人,都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啊。
没什么准备,我不知道如何做那传说中优秀的双面胶,反正是两头玩命贴,结果每天受煎熬。婚后的好日子仿佛瞬间消失,我从一个幸福的男人一下子就变成了敌我双方冷眼相对又热心争夺的一段桥梁,这段桥梁看似承载着伟大的使命,实际上却尴尬无比,动弹不得。
丽鹃多可爱,她一直都崇拜我,可是当她看到我妈宠爱我的时候,我在她心目中的形象就变成了一个顽劣孩子,她对我的爱消失了?这个情况无法避免,我在乎也没用。但关键是一家人要平安过日子,别整天别别扭扭的就行了。她怎么就对爸妈那么据理力争呢?怎么就不能和我一样“乖”呢?虽然她很多时候说得都对。而我对她说“为了我你也要忍一忍吧”的时候,我却说得毫无底气,理亏啊。我没资格为了让我和爸妈都好受些,就让一个女孩难受一些,这不符合正常的逻辑,何况她还是我老婆。
爸妈身体不好的时候,儿子的心纠结;他们满头白发地从老家门口迎出来的时候,儿子的心纠结;他们省吃俭用的时候,儿子的心纠结;他们生气着急的时候,儿子的心纠结。
父母不容易,儿子容易吗?
我看电视剧《双面胶》的时候,看到了烛光里的儿子。父母们也看一看。
清官才断家务事
电视剧《双面胶》里面:公婆和媳妇丽鹃之间总是磕磕绊绊,矛盾不断,直到最后才算完——公公得病故去了,婆婆一年后也故去。这样的结果令人唏嘘感叹:何苦?
可事情就是这样子:比如,婆婆吃穿节省,丽鹃花钱大手大脚,那又怎么样?还不是一样过日子。但婆婆不愿意相安无事,非要对媳妇的消费表达不满,于是别扭就产生了。婆婆啊,你能改变她吗?你不在的时候,她永远是这样的,你要永远在吗?她的消费和同龄人一样,并没有过分到影响整个家庭。这种消费差异是年龄和时代造成的,30年前,大概是婆婆的婆婆对婆婆的消费也有所不满大吵特吵吧?放着清静日子不过,偏要强迫别人改变别人,引起争吵两败俱伤,为什么?
比如,公婆要求媳妇像过去年代那样,包揽家务,还要低三下四,于是矛盾就产生了。丽鹃说我有工作,下班回来只能和丈夫平担家务,和过去没工作的媳妇不一样。
外国的社会讲人人平等互相尊重,这是普世价值。但我们用不着这些名词,几千年的中华文明里面根本就有。自古以来,万事万物都是有位份和尊严的,别说媳妇是大人,即使三岁小孩,过年不给压岁钱行吗?即使一枝草,老天也每个清晨给它一滴露水。公婆是想要遵照传统吗?看!这就是传统。
过去的婆婆再恶也为大,媳妇总要低三下四,那只是一些现象罢了,改了就好,这样简单的。那些不好的现象能代表传统吗?只有好的东西才能传承下来,才能叫做传统,只有内心清明秩序的人才会把美德归为传统。中国的传统岂是自私的人随意就可以拿来代表为己所用的?
矛盾很多,本质却一个:公婆主观自私,不尊重别人。比如婆婆到儿子卧室去收脏衣服和垃圾,不管是内衣还是别的,推门就进,随时收走。确实是好心,但我想人都是宁愿自己洗一卡车的衣服,也不愿意受到这样照顾的。比如:借了媳妇娘家的钱就跟没借一样。再比如:房子是结婚时娘家出钱买的,婆婆喊,那是我们儿子有本事……可笑,什么本事?别人对你的情意和付出,成了你的本事?
婆媳关系的问题,好像是各执一词,各有道理。真是这样吗?我觉得《双面胶》从头到尾都是公婆他们家的错。我知道有人不同意。
唯一的例外是:公公刚来时,看到客厅里挂着祼女的油画,就用东西给遮住了。丽鹃不太高兴。这个事情公公没有错。既然老人来了,这客厅就是大家的,丽娟你可以把画挂到自己的卧室去。这不属于强迫你干涉你,因为这不是你的自由,而是涉及到了别人。
所有的事情都是——两者之间相处的事,家务事能例外吗?清官难断家务事,意思是说,没有谁对谁错,谁也判断不出。这句话一定是类似那样的公婆制造出来混淆是非的。
清官是一种清明,正常人需要它。
“嗯,真能扯,这样的文章也会刊登出来?”安延。
“我给了报社千字千元的稿酬。”
“哦。”
“这个世界所有事情的根源都是来自家务。家庭成员尤其是主宰家庭的父母,他们对每一件琐碎事情的处理,最终决定了世界。”拿铁。
“……”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