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穿越 一枝春 > 47 浮云遮日(一)

47 浮云遮日(一)

几位­妇­人互相看了一眼,大概猜到了如梅的心思。东首的牛氏、魏氏、曹氏三人的顾虑没万氏等三人多,互相看了一眼,忙将事情说了出来。

如梅等她们说话,才道:“想不到这几人这般人品,我们家的田地自是不能这样荒芜下去了……”说完,笑看了有些忐忑的万氏几人一眼道:“那日在田间见过万嫂子,知道万嫂子也时常下田的,想必对农事也有些经验的。万嫂子觉得我将那些长满草的田地收回来后,种什么好呢?

如梅见万是有些踌躇,又看了其他几人一眼道:“嫂子们都是见惯了农事的,还请给我仔细讲讲~

几人这才起说了起来,有的说冬天种白菘好,有的说种云苔(油菜)的好……还有人若是种出夏天的蔬菜瓜果来也不错的……

如梅听了心里一动,若是真的能无视季节气候,种出夏天的菜蔬来,那应该能赚不少钱的……

流年易逝(一)

如梅听着几个­妇­人的说辞,心里很是满意,不愧是经年务农的人啊!如梅可是记得前世的余欣娘也提出了这个“反季节蔬菜”,但是好像也只能供给平洲城里的几家大户而已……且算起来,那是好几年后的事儿了,如今自己提早把这个东西弄出来,算不算是提前给了余欣娘一刀呢?

“恕我见识浅薄,不知道几位嫂子可在这样的季节里种出过夏季的蔬菜瓜果来?”如梅满带希翼的问道。

几个­妇­人互相看了一眼,还是牛氏开口道:“不瞒沈姑娘,我们村后那片密林后的小山坡虽然不高,但是山坡下却比其他地方温暖,就是泉水在冬天都是热乎的呢!村里人家在那里开垦了小块的菜地,倒是种出了茄子、黄瓜等夏天的蔬菜,至于瓜果,因为地方不大,倒是没有人家种。”

如梅听后有些心动:定要找机会去密林后的坡地看看。

“这样啊,我明白了。”然后起身郑重的对着­妇­人们行了一礼道:“多谢几位嫂子的讲解。嫂子们都是家里的理事之人,我也不留几位了。冬儿,将谢礼端上来。”

牛氏几人忙还了礼,本还要推辞的,见如梅神­色­恳切,便欢喜的接过丫鬟们拿来的小筐。

“不过是自家厨子做的几­色­点心,并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嫂子们带回家给孩子们尝尝便是。”

几个­妇­人看了眼篮子里的四­色­点心,看­色­泽闻着香味,就知道不比城里百味斋的点心差。这样的四­色­点心,也要值一二两银子呢。忙又客气的道了谢。万氏更是客气的邀请如梅去自家做客。 如梅又和几人闲话了几句,然后才让福婶送走了几人。

福婶回转后,便看见如梅在沉思,双眼充满笑意道:“姑娘,听了她们几人的话,可是有了什么想法?”

如梅这才回神道:“是啊!说起来,今天和她们说话都是受益匪浅。我心里大概也有了眉目了。下午,等喜管事回来了,便让他去里正家里一趟吧。一是,那些好吃懒做的人,不能再任他们白占着我们家的地儿了。二是,看密林后的坡地能否买下来。”

如梅这样说,福婶哪有不应的道理?

晚膳之前,沈喜带回了前代人所著的《齐民要术》及本朝已逝的前劝农司的司使大人李源所著的《农桑全书》。

如梅收下书,然后将和几个­妇­人所说之事简要的和沈喜讲了。“喜管事觉得我想法是否可行?”

沈喜一笑道:“姑娘此法甚好。今日里我见了太太,太太还说到,过两日里她回来了,这赚钱的事儿就得抓紧了。”

如梅听了很是高兴,对着一旁的福婶笑了笑,才对沈喜道:“那晚上就要劳管事你走躺里正家了。务必说动他,就是村里面,我们也可以拿收回的田地和村民互换。一亩换两亩也使得的。”

沈喜点头道:“姑娘就放心好了,明儿肯定是好消息。”

福婶看两人商讨完了,才笑道:“阿喜回去吧,姑娘也要用晚膳了。明儿事情弄好了,早点来回姑娘就是。”

沈喜对自家老娘的脾­性­了解得很,也不多说,留下齐氏捎回来的信件,出去了不提。

福婶见如梅拆信也不说什么,只是吩咐冬儿去厨房里传膳不提。

晚饭摆上桌子后,沈渊和沈泽这才回来的。

“姐姐!这个给你!”沈泽笑嘻嘻的将一大束黄绿交杂的野花递到如梅面前。

如梅故意摇摇道:“我可是等泽儿捉的小兔子等了一下午呢!小兔子呢?”

沈泽的笑容这才变成了不好意思,对着如梅撒娇的笑道:“姐姐,这花儿也很美呢!看,为了摘它们,我手都划破啦!”

如梅一听,也不再追问小兔子了,忙拉起沈泽的小手来,果然被划了好几道红痕。放下沈泽的手,如梅又不顾沈渊的挣扎,拉过他的手,不出她所料,果然也有划痕。

“晚上让嬷嬷们给你们涂点药膏!明后再带伤回来,就不许去玩了。”如梅板着脸道。

这番话自然惹来两个弟弟的一阵抗议。如梅却不理会,只吩咐丫鬟们给俩人净手,等上了饭桌,见他们俩祈求加不满的瞪视后,这才道:“娘亲过两日就回来了,若是见你们身上有伤,不就得伤心了么?以后无论是做什么,多想想娘亲和我,别伤了自己让我们担心。”

如梅等两人都答应了,这才道:“好了,姐姐可是等着你们俩的小兔子呢!”俩兄弟闻言这才开开心心用起饭来。

如梅事后又问了两个弟弟那密林后的坡地的事儿,才放他们回房。这个晚上,如梅一直在雀跃中度过的。想着齐氏信里所说的,她觉得自己这事儿不光是给了未来的余欣娘一记耳光,也给了自家攒钱的机会。

不说其后的两天里,庄子上如梅等人的忙碌,就说齐氏回到庄子上后,知道了如梅这几天的行事,心里也是特别的欣慰。自己女儿终究是最好的啊!

租给柳三等四户人家的庄田全部收回来后,几乎全和村民换了地。(那片近五十亩的坡地,乃是村民各家自己开垦的,各户都只有零散的几亩罢了。)~

而这个换地,村民们都很乐意。因为他们都觉得自己家占了便宜,毕竟在他们看来,能够种出粮食且属于自家的田地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这之后,对于如梅家里上上下下的人,那是更加热情恭敬了。

而对如梅一家人而言,自家不过是以百来亩收益不好的土地换来了未来极可能赚钱的土地。两方人都很满意,都觉得对方不错,这也为如梅一家在后来的一些闹剧中,得到了村民的支持和维护。当然,这是后话,我们暂且不提,只说,时间流转,很快一个多月过去了,年节时分快要来临。如梅家上上下下为着坡地蔬菜瓜果的丰收而喜悦着。

所以,当如兰、吴姨娘、白悦儿坐着骡车到了田庄时,对眼前的进进出出满脸带笑的下人婆子的情景,便都有些吃惊。

“见过太太(舅母)!”几人先是对着齐氏行礼,然后才问起桌子上本不应该出现的瓜果蔬菜的来历来。

“这是自家田里种出来的。说起来,还是要多谢村里的农人,才有了这好收成。”齐氏不欲读说,几句话便带了过去。

如兰笑道:“也是太太人好,他们才这般回报太太的。”

齐氏笑看了眼如兰道:“我先还想着送你去殷姨娘那里,和她们一起过年,毕竟你们是亲母女呢。不过既然来了,就在这边过吧。那边你也不要担心,我日前已经吩咐人送年货和银子过去了,委屈不了她们。好了,让你三妹妹带你们去后面院子里吧!那儿是新盖的,虽然不及城里老宅你们的院子宽,在这乡下已经是极好了。”

如梅笑着起身对着吴姨娘和如兰行了一礼,这才拉着悦儿的手往新盖的第三进院子里去了。这进院子比前面两进都要宽些,东、西、中隔成了三道小院,以游廊相连。早几日的时候,如梅已经搬进了东首的跨院里。 “悦儿妹妹还是和姨娘住一块了吧,西首的院子较大,除了二房偏屋,有七间屋子。这行礼之类的,一会就让婆子们搬进来。”如梅牵着悦儿的手指着西苑给她看。

白悦儿­性­格腼腆,看着院子还是笑道:“谢谢三表姐……”虽然她心里面有些茫然,只因为翠娘和她讲,她作为表姑娘,这样和姨娘一起住不好。可是自己又能说什么呢?

吴姨娘这些日子对白悦儿关心之至,但是却感觉到她对自己还是有着几分防备和轻贱。原先想照看她的心情也淡了些。“三姑娘,表姑娘毕竟是客,和我挤在一起住,真是委屈了她。再说我到了太太身边,自然是要伺候太太起居的,便让我住到太太那边的偏房或者耳房的就是了。

如梅看了看白悦后的神情,再瞅见一边表情变化的翠娘,心里明了。知道吴姨娘于自己娘亲没有什么不好的心思,便点了头。

将白悦儿安置好了,如梅这才和吴姨娘出了西苑的门。

“这些日子辛苦姨娘了!”如梅意有所指的说。

吴姨娘叹了口气道:“不辛苦。说起来,也是我没有认清自个的身份罢了!三姑娘这些日子里倒是瘦了不少,这边毕竟是乡下,三姑娘还是多注意些身体。”

如梅点点头,便看见春华和如兰的丫头春杏、春枝走了过来。

“二姐姐可安置好了?可有什么地方不满意的?”

春杏笑道:“谢谢三姑娘牵挂,已经安置妥当了,且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我们姑娘让我们先过来谢谢三姑娘呢!”

如梅便道:“满意就好。你们回去伺候你们姑娘吧,一会到了午膳时分,我会让人过来通知的”

等两个丫鬟走了,如梅、吴姨娘这才带着各自的丫鬟相携去了前面的正院。

这个冬天里,开封城里的几个大的酒肆饭馆,都出现了不少的夏天的瓜果菜蔬。而像兴越侯府、陈府、崔府里也有比往年更加丰盛的菜蔬。这几家酒肆饭馆赚了一笔,而如梅家自然也狠狠的赚了一笔。在沈家族人闻到风声前,冬天已经过去了,春天来了。而后春天交替,那五十来亩的坡地和普通的田地没有什么差别了。他们自然又失去了兴趣——不过是冬天赚那么一季的钱,没什么大的看头。,

如梅和齐氏早就猜到了这种情景,她们知道自家想要多赚钱且不引人注目,必须再想法子不提。

日月交替,转眼又是夏末秋临,如梅和齐氏见到了许久不见的孙大夫及齐家来人。二舅舅身体已经每况日下了,能撑到八月十五中秋就不错了,如今就等着在闭眼之前看着亲侄齐天枢娶亲了。

乡居生活(二)

齐氏让水翠送走了四房的两位侄媳,自己则瘫坐在靠椅上。

“太太,不如给长房的三太太送点礼,请三老爷发话让人早点启程?”吕嬷嬷看不过齐氏这般辛苦,因为这个,这两天就是对白悦儿也不及从前那般周到了。

齐氏无奈道:“你以为周氏说的话那般管用?大头的钱我们已经花出去了,现在上门的人,虽然累点还能应付。何必还白白给长房送银子?”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如兰在小丫鬟的通传后进了屋。

“太太好。可有什么地方女儿能为娘亲分担一二。”如兰行过礼就关心的问道。

齐氏温和道:“这几日你悦儿表妹都是你照看,已经是帮我分担不少事儿了。其后几天,你还是好好照顾她,让她早日康复才是。”

如兰知道齐氏的意思,也不再多说什么。

“再过三日我便要回柳家村的庄子,你是跟着我去呢?还是留在老宅里?”齐氏想到这个,不经意的问道。

如兰想起那窄小的院落,乡下那充斥着各种牲畜叫声和奇怪味道的地儿,脸­色­不由得白了白,虽然短短的一瞬间,齐氏还是看到了。

“不知道吴姨娘和悦儿妹妹这次是否跟着一起去呢?不若我就在城里帮着吴姨娘照顾表妹……”如兰知道不管自己再怎么讨好,齐氏也不可能像对如梅那样对自己,天天在她面前凑,只会让她更加厌烦,且乡下是自己极其不喜欢去的。想到殷姨娘的嘱咐,聪明的如兰自然知道,她现在要做的不过是两件事情,一是面上敬着齐氏,二是好好学规矩学理家。可惜第二件事儿,齐氏是不可能尽心教她的,所以她必须留在城里。

齐氏哪里不明白如兰的心思?笑道:“兰丫头懂事多了~如此也好。正好城里的什么都方便些,你便好好协助吴姨娘照顾悦儿吧。吴姨娘虽然是姨娘,但是也算你的长辈,你有什么不懂的,或者要什么都和她讲。若是她有什么不对的地儿,你也不要闷在心里,你是这家里的二姑娘,若是谁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就拿出正经主子的款儿来。”

如兰心中明了,这是要自己和吴姨娘互相制衡,谁在这老宅里都不能做大。

齐氏见如兰点头,心里放下一个疙瘩了。语气更加爱温婉地说:“我们过年若是不回来,我便遣人接你和吴姨娘去柳家村过年。 另外吴姨娘的学工厨艺都不错,你可向她好好学学。当然,女训之类的也不可疏忽了。至于族学,年后再看。这几天族中人频频来访,什么样子的你也知道,和什么人来往要注意分寸,尤其是我这个嫡母不在身边时。”

如兰想起前几天网长房送去的“薄礼”,心里一跳,眼角偷见齐氏的脸­色­平和,才镇定下来:“是,太太,女儿谨记太太的教诲。”

齐氏这才让如兰下去。

“吕嬷嬷,满打满算,为大姑­奶­­奶­这事儿,花费不下一千三百两银子呢!比两个田庄一年的收益好多……好了,随我去看看悦儿吧。她虽然小,但是有些话还是要说给她知道的。如今我们家里境况不好,钱财不多,也无成年男子支家,若不是不管,也没人说我们家刻薄。如今管了,那是我们家仁义,可不是必须的……”齐氏和吕嬷嬷缓步往客院去了,身后的丫鬟们都落后五六步的距离。

吕嬷嬷点点头:“谁说不是呢?这钱送了出去,咱们家账上的现银已经不足三百两了。”

齐氏皱眉道:“回去乡下,得想法子赚钱了,还不能引起其他几房的注意。”

吕嬷嬷倒是笑道:“就是二姑娘都不愿意去乡下,其他房里的爷们太太那更是不想去了,若是靠田庄赚钱,倒是不打眼的。”

齐氏看着十米开外的客院叹息道:“农事赚钱不多还慢……算了,到了乡下在做打算把。”说完让后面的一个丫鬟去叩门不提。 如梅坐在灯下看着田簿佃户名册,而一边的沈泽和沈渊则摆弄着各自的弹弓。

这两天里,沈渊和沈泽和村里的孩子已经熟悉了,毕竟都是小孩子,他们还没有像村里大人们那样对沈家敬而远之。他们觉得沈渊和沈泽除了认识几个字外真是什么都不会,被狠狠的鄙视嘲笑了一番。若不是沈渊和沈泽脾气好,说不定他们两人的小厮就和村里孩子打起来了。

这时候没有南下过冬的鸟儿及小兔子之类的动物都是挺肥的,村后的密林比村前的小河更加吸引孩子们。几乎人手一把弹弓,在密林是追逐着。沈渊和沈泽俩孩子哪里见过这个?下午回家,就让郭旺财的老爹郭二和门房的林木一起为他们做弹弓。这样俭省的玩意,倒是比以前的小珠子之类的东西更得兄弟两喜欢。

如梅仔细估算了下正割田庄的收益,如梅叹了口气。怨不得族人对自己田庄看不上眼呢,就是这近四百亩的田庄,一年收益也不过四五百两银子,这还是年景好的时候。若是年景不好,那收益更少了。而自家的田地有一百一十多亩被四户好吃懒、做嗜酒好赌的人家租种着。他们几乎年年拖欠田租,还时不时的来自家闹着求着减免田租,实在是不像话啊!

如梅看了眼兴致勃勃的兄弟俩,不由得失笑,果然是年少不知愁啊!看了一遍格子架上的滴漏,便道:“还没摆弄够?时辰不早了,回去睡吧!”然后又让耳房里守着的冬儿叫了胡嬷嬷和宁嬷嬷去。

兄弟俩虽然有些意犹未尽,但还是依如梅之言,收起了弹弓。

“姐姐,明天我们给你打个小兔子回来!”泽儿双眼亮晶晶的。

如梅听了一笑:“好了!我等着泽儿你的小兔子!可别最后只有你哥哥打到兔子哟~”

沈泽见姐姐这样说忙撅起嘴巴,看了沈渊一眼道:“我一定会打到的~”

沈渊嘴角一弯,听见门外嬷嬷们的说话声,忙拉着沈泽对如梅行了一礼才出了屋子。

窗外的风吹着树枝咯咯的响,如梅听着那风声,不由得辗转反侧,这庄田怎么样才能挣更多的钱呢?想来想去却没有什么好的主意,不由得有些失望:自己于经济方面是真的不如余新娘啊!前世据说余家后来的境况大好,便是因为有余欣娘在。不过六七年时间,余家在平洲城里便成了富户,虽然不及很多世家大族的底子厚,但是余新娘的名头却传了出去……

如梅咬了咬­唇­,自己真是糊涂了!便是名声出去了又怎么样最后却还不是和那些出身偏门女子一样,赶着躺儿上前做妾!哼,自己又怎么会输给她?想着也不是没有农事方面的书籍卖,明儿就让喜管事回城里书肆买去,顺便去看看老宅的情形……至于这里,那四户不老实的佃户,明年这土地也不会再租孤给他们了。恩,其他几处的田庄也要遣人去好好看看了,这样不老实种田或者是看着自家人心善还故意拖欠租子的佃户,肯定还有。田地自然是一律要收回来的,具体上种什么,倒是应该好好筹谋一番……

第二天用过早膳,如梅细细叮嘱了两个弟弟一番,又让胡嬷嬷们好好的告诫了四个小厮几句,才放他们出门去。然后,才遣了喜管事带了一人回城去了。

“小月,你去和福婶说,就说我想请几位村里农事好的人家的大娘嫂子来说话。还有,你和她一起去请人。”

小月是沈家的家生子,对村里的夫人早就好奇得紧,那天就近看见的村人也不过是万氏一人,如今能和福婶一起去,自瑞那是高兴莫名的。

等小月去了,如梅才对冬儿道:“让厨房准备几样糕点来。恩,嘱咐下去,多备点,等说完话给人家带回去。怎么也算是麻烦人家走一趟的。

冬儿却是在外面长大的,虽然买进府里时年岁尚幼,但是却还记得幼时在家里对吃食的渴望。因此也是高高兴兴的去了厨房。 春华见小月、冬儿都不在了。忙笑着上前道:“姑娘可有事情吩咐我?”

如梅一笑:“怎么会没有?给我从新梳个头吧,恩,这衣服也换件。虽然是村里的­妇­人,也不能过于失礼了。”

春华笑道:“姑娘也太过小心了,她们不过是大字不识得一个的村­妇­人,见到姑娘您,是她们的福分了,还能挑姑娘刺儿不成?”

如梅摇摇头往起居室走去道:“福分不福分的先别说,只说她们做的事情,你就别看不起这些村­妇­!比起城里的千金大小姐们来,她们都真是强了许多,­操­持一家的吃穿住行,为男人生儿育女,农忙时节还随着夫婿下地……你说你能做到么?”

春华打开衣笼,取出一件白底淡蓝花纹的对襟棉袄,有些咋舌道:“那些事儿我可真不能做到。现在姑娘这么一说啊,我倒是有些佩服那些嫂子们了。怨不得这几日里,厨房里的大娘说,村里的­妇­人们常向她们打听,咱们家是否还要丫鬟呢!不说吃穿比自家好些,还有月钱可拿。”

如梅脱下外袍,任春华给自己换上棉袄,叹了口气道:“过得下去的人家,谁愿意买儿女为奴婢的呢?她们也是打听清楚了我们家收促使丫鬟都不是签长契,这才来打听的。”

待如梅收拾妥当,往花厅里去,才见左右两边各站着三位­妇­人。右边最前一人乃是上次见过的万氏。

“各位大娘,恕如梅来迟了,还望见谅。”如梅笑着向几人一一点头致礼。眼光迅速的扫过几位夫­妇­人,倒没有谁是那种刻薄长相的,东首最前面的­妇­人衣着是几人里最为好的,就是头上都Сhā着两根银簪。

“沈姑娘太客气了!”几个­妇­人忙道。

如梅在主位上坐了,对着福婶点点头。福婶忙笑着道:“这是我家三姑娘,今天请几位嫂子来也想和几位说说话儿。”然后一一指着几人对如梅道:“这是里正家的娘子牛嫂子。”

那牛嫂子就是那东首最前面的人。忙起身对着如梅笑了笑:“早就想来拜访沈姑娘,不过怕突然上门不好,所以就没来。今儿得沈姑娘的请,我们可真是高兴呢。”

“那这几位就麻烦牛嫂子给我介绍下了。”如梅点点头,让福婶下去了。

牛氏自是高兴,忙将几人姓氏是否租种了沈家田地也都说明了。除了牛氏外,东首其余两人,一是魏氏,一是曹氏。在村里家境算得上是不错的,除了自家的田地外,也各租了十余亩沈家的田地。而西首连万氏在内的三人,则是自家没有田地的,完全靠租种沈家的田地过日子。一是花氏,一于氏。

如梅看福婶带着冬儿将四­色­点心端上来边说:“我们家这儿田地乃是十几年前家母的陪嫁,这么些年来,我们家人虽然没怎么过来,倒是叶算得上半个柳家村的人家了。牛嫂子看我这话说得可对?”

牛氏虽然是小小的里正娘子,但是却没见过什么富家大户。她听自家男人说过这田庄东家乃是开封城里的沈家人,还是在京里做官的。如今虽然人没有了,但是也不是他们这些平头百姓轻易见得着的。如今见如梅这话说得客气,心里自然是高兴的。忙扯着几个­妇­人,将柳家村一起吹嘘了一遍才罢休。

如梅听得轻声一笑:“柳家村里的人,我也听老管家福伯说过,大多是老实轻快的人家。哎,说起来,也怨我们家,因为多年在京里,这庄子交代下面的人管,佃户都换了几截我们都不清楚。如今回来了,才发觉好多田地都荒废了。说起来,这几年年景不差,我们家的租子不高,不知道什么缘故?且这村里长满枯草的田地居然都是我家的!”

几位­妇­人互相看了一眼,大概猜到了如梅的心思。东首的牛氏、魏氏、曹氏三人的顾虑没万氏等三人多,互相看了一眼,忙将事情说了出来。

如梅等她们说话,才道:“想不到这几人这般人品,我们家的田地自是不能这样荒芜下去了……”说完,笑看了有些忐忑的万氏几人一眼道:“那日在田间见过万嫂子,知道万嫂子也时常下田的,想对农事也有些经验的。万嫂子觉得我将那些长满草的田地收回来后,种什么好呢?”

如梅见万是有些踌躇,又看了其他几人一眼道:“嫂子们都是见惯了农事的,还请给我仔细讲讲~”

几人这才起说了起来,有的说冬天种白菘好,有的说种云苔(油菜)的好……还有人若是种出夏天的蔬菜瓜果来也不错的……

如梅听了心里一动,若是真的能无视季节气候,种出夏天的菜蔬来,那应该能赚不少钱的……

如梅听着几个­妇­人的说辞,心里很是满意,不愧是经年务农的人啊!如梅可是记得前世的余欣娘也提出了这个“反季节蔬菜”,但是好像也只能供给平洲城里的几家大户而已……且算起来,那是好几年后的事儿了,如今自己提早把这个东西弄出来,算不算是提前给了余欣娘一刀呢?

“恕我见识浅薄,不知道几位嫂子可在这样的季节里种出过夏季的蔬菜瓜果来?”如梅满带希翼的问道。

几个­妇­人互相看了一眼,还是牛氏开口道:“不瞒沈姑娘,我们村后那片密林后的小山坡虽然不高,但是山坡下却比其他地方温暖,就是泉水在冬天都是热乎的呢!村里人家在那里开垦了小块的菜地,倒是种出了茄子、黄瓜等夏天的蔬菜,至于瓜果,因为地方不大,倒是没有人家种。”

如梅听后有些心动:定要找机会去密林后的坡地看看。

“这样啊,我明白了。”然后起身郑重的对着­妇­人们行了一礼道:“多谢几位嫂子的讲解。嫂子们都是家里的理事之人,我也不留几位了。冬儿,将谢礼端上来。

牛氏几人忙还了礼,本还要推辞的,见如梅神­色­恳切,便欢喜的接过丫鬟们拿来的小筐。

“不过是自家厨子做的几­色­点心,并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嫂子们带回家给孩子们尝尝便是。”

几个­妇­人看了眼篮子里的四­色­点心,看­色­泽闻着香味,就知道不比城里百味斋的点心差。这样的四­色­点心,也要值一二两银子呢。忙又客气的道了谢。万氏更是客气的邀请如梅去自家做客。

如梅又和几人闲话了几句,然后才让福婶送走了几人。

福婶回转后,便看见如梅在沉思,双眼充满笑意道:“姑娘,听了她们几人的话,可是有了什么想法?”

如梅这才回神道:“是啊!说起来,今天和她们说话都是受益匪浅。我心里大概也有了眉目了。下午,等喜管事回来了,便让他去里正家里一趟吧。一是,那些好吃懒做的人,不能再任他们白占着我们家的地儿了。二是,看密林后的坡地能否买下来。”

如梅这样说,福婶哪有不应的道理?

晚膳之前,沈喜带回了前代人所著的《齐民要术》及本朝已逝的前劝农司的司使大人李源所著的《农桑全书》。

如梅收下书,然后将和几个­妇­人所说之事简要的和沈喜讲了。“喜管事觉得我想法是否可行?”

沈喜一笑道:“姑娘此法甚好。今日里我见了太太,太太还说到,过两日里她回来了,这赚钱的事儿就得抓紧了。”

如梅听了很是高兴,对着一旁的福婶笑了笑,才对沈喜道:“那晚上就要劳管事你走躺里正家了。务必说动他,就是村里面,我们也可以拿收回的田地和村民互换。一亩换两亩也使得的。”

沈喜点头道:“姑娘就放心好了,明儿肯定是好消息。”

福婶看两人商讨完了,才笑道:“阿喜回去吧,姑娘也要用晚膳了。明儿事情弄好了,早点来回姑娘就是。”

沈喜对自家老娘的脾­性­了解得很,也不多说,留下齐氏捎回来的信件,出去了不提。

福婶见如梅拆信也不说什么,只是吩咐冬儿去厨房里传膳不提。

晚饭摆上桌子后,沈渊和沈泽这才回来的。

“姐姐!这个给你!”沈泽笑嘻嘻的将一大束黄绿交杂的野花递到如梅面前。

如梅故意摇摇道:“我可是等泽儿捉的小兔子等了一下午呢!小兔子呢?”

沈泽的笑容这才变成了不好意思,对着如梅撒娇的笑道:“姐姐,这花儿也很美呢!看,为了摘它们,我手都划破啦!”

如梅一,也不再追问小兔子了,忙拉起沈泽的小手来,果然被划了好几道红痕。放下沈泽的手,如梅又不顾沈渊的挣扎,拉过他的手,不出她所料,果然也有划痕。

“晚上让嬷嬷们给你们涂点药膏!明后再带伤回来,就不许去玩了。”如梅板着脸道。

这番话自然惹来两个弟弟的一阵抗议。如梅却不理会,只吩咐丫鬟们给俩人净手,等上了饭桌,见他们俩祈求加不满的瞪视后,这才道:“娘亲过两日就回来了,若是见你们身上有伤,不就得伤心了么?以后无论是做什么,多想想娘亲和我,别伤了自己让我们担心。”

如梅等两人都答应了,这才道:“好了,姐姐可是等着你们俩的小兔子呢!”俩兄弟闻言这才开开心心用起饭来。

如梅事后又问了两个弟弟那密林后的坡地的事儿,才放他们回房。这个晚上,如梅一直在雀跃中度过的。想着齐氏信里所说的,她觉得自己这事儿不光是给了未来的余欣娘一记耳光,也给了自家攒钱的机会。

不说其后的两天里,庄子上如梅等人的忙碌,就说齐氏回到庄子上后,知道了如梅这几天的行事,心里也是特别的欣慰。自己女儿终究是最好的啊!

租给柳三等四户人家的庄田全部收回来后,几乎全和村民换了地。(那片近五十亩的坡地,乃是村民各家自己开垦的,各户都只有零散的几亩罢了。)

而这个换地,村民们都很乐意。因为他们都觉得自己家占了便宜,毕竟在他们看来,能够种出粮食且属于自家的田地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这之后,对于如梅家里上上下下的人,那是更加热情恭敬了。

而对如梅一家人而言,自家不过是以百来亩收益不好的土地换来了未来极可能赚钱的土地。两方人都很满意,都觉得对方不错,这也为如梅一家在后来的一些闹剧中,得到了村民的支持和维护。当然,这是后话,我们暂且不提,只说,时间流转,很快一个多月过去了,年节时分快要来临。如梅家上上下下为着坡地蔬菜瓜果的丰收而喜悦着。

所以,当如兰、吴姨娘、白悦儿坐着骡车到了田庄时,对眼前的进进出出满脸带笑的下人婆子的情景,便都有些吃惊。

“见过太太(舅母)!”几人先是对着齐氏行礼,然后才问起桌子上本不应该出现的瓜果蔬菜的来历来。

“这是自家田里种出来的。说起来,还是要多谢村里的农人,才有了这好收成。”齐氏不欲读说,几句话便带了过去。

如兰笑道:“也是太太人好,他们才这般回报太太的。”

齐氏笑看了眼如兰道:“我先还想着送你去殷姨娘那里,和她们一起过年,毕竟你们是亲母女呢。不过既然来了,就在这边过吧。那边你也不要担心,我日前已经吩咐人送年货和银子过去了,委屈不了她们。好了,让你三妹妹带你们去后面院子里吧!那儿是新盖的,虽然不及城里老宅你们的院子宽,在这乡下已经是极好了。”

如梅笑着起身对着吴姨娘和如兰行了一礼,这才拉着悦儿的手往新盖的第三进院子里去了。这进院子比前面两进都要宽些,东、西、中隔成了三道小院,以游廊相连。早几日的时候,如梅已经搬进了东首的跨院里。

“悦儿妹妹还是和姨娘住一块了吧,西首的院子较大,除了二房偏屋,有七间屋子。这行礼之类的,一会就让婆子们搬进来。”如梅牵着悦儿的手指着西苑给她看。

白悦儿­性­格腼腆,看着院子还是笑道:“谢谢三表姐……”虽然她心里面有些茫然,只因为翠娘和她讲,她作为表姑娘,这样和姨娘一起住不好。可是自己又能说什么呢?

吴姨娘这些日子对白悦儿关心之至,但是却感觉到她对自己还是有着几分防备和轻贱。原先想照看她的心情也淡了些。“三姑娘,表姑娘毕竟是客,和我挤在一起住,真是委屈了她。再说我到了太太身边,自然是要伺候太太起居的,便让我住到太太那边的偏房或者耳房的就是了。”

如梅看了看白悦后的神情,再瞅见一边表情变化的翠娘,心里明了。知道吴姨娘于自己娘亲没有什么不好的心思,便点了头。

将白悦儿安置好了,如梅这才和吴姨娘出了西苑的门。

“这些日子辛苦姨娘了!”如梅意有所指的说。

吴姨娘叹了口气道:“不辛苦。说起来,也是我没有认清自个的身份罢了!三姑娘这些日子里倒是瘦了不少,这边毕竟是乡下,三姑娘还是多注意些身体。”

如梅点点头,便看见春华和如兰的丫头春杏、春枝走了过来。 “二姐姐可安置好了?可有什么地方不满意的?”

春杏笑道:“谢谢三姑娘牵挂,已经安置妥当了,且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我们姑娘让我们先过来谢谢三姑娘呢!”

如梅便道:“满意就好。你们回去伺候你们姑娘吧,一会到了午膳时分,我会让人过来通知的”

等两个丫鬟走了,如梅、吴姨娘这才带着各自的丫鬟相携去了前面的正院。

这个冬天里,开封城里的几个大的酒肆饭馆,都出现了不少的夏天的瓜果菜蔬。而像兴越侯府、陈府、崔府里也有比往年更加丰盛的菜蔬。这几家酒肆饭馆赚了一笔,而如梅家自然也狠狠的赚了一笔。在沈家族人闻到风声前,冬天已经过去了,春天来了。而后春天交替,那五十来亩的坡地和普通的田地没有什么差别了。他们自然又失去了兴趣——不过是冬天赚那么一季的钱,没什么大的看头。

如梅和齐氏早就猜到了这种情景,她们知道自家想要多赚钱且不引人注目,必须再想法子不提。

日月交替,转眼又是夏末秋临,如梅和齐氏见到了许久不见的孙大夫及齐家来人。二舅舅身体已经每况日下了,能撑到八月十五中秋就不错了,如今就等着在闭眼之前看着亲侄齐天枢娶亲了。

流年易逝(二)

齐氏一早就知道自己二哥的身体不佳,毕竟要为那么大一家子­操­劳着。自己的老父亲又因年老糊涂而不管事,若是没有了二哥,齐家以后的日子时真真堪忧了!齐氏初初听到孙大夫说了二哥的病情时,也只是悲伤,毕竟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但是看了大侄子天磊的信及齐家来人的说辞后,齐氏就是怒了!她不曾想到三嫂子也这般凉薄,这侯门媳­妇­还没进门呢,眼里就没有兄长嫂子一房人了!

如梅前世嫁进齐家多年,很多事情都是知道的,因此也能猜到娘亲如今为什么这般生气了!齐家现在应该在闹着分家!如梅记得她前世16岁嫁进齐家那年,齐家已经分了家。至于后来三房崛起,齐天枢做了家主,二舅舅家沉寂了,除了大表哥的早逝,二表哥膝下无子外,怕是因为齐天枢和余新娘的接触吧!

“娘亲,若您真的不放心,不如就趁此机会回舅舅家看看?家里的事情您放心交给我就是了。”如梅可不想回去看见齐天枢恶心自己呢。

齐氏沉默了半响才道:你们姐弟还有半年就除服出孝了……若我这个时候回平洲,年前还不知道能不能赶得回来……”

如梅想到娘亲多年不曾回过娘家,也正是如此,当年才相信三舅母会善待自己的吧!“娘亲何必纠结这个?年前不能回来,就在舅舅家过年便是,在明年我们出孝前赶回来就是了啊!”

齐氏听了很有些心动,不过还是没有下定决心:“我再想想。好了,你去吧,代我去看看你俩弟弟的功课做得如何了。”

如梅点点头,便往书房去了。

早先二进的庄院如今已经扩大了不少,沈渊和沈泽的书房在第二进正院边后,他们俩所住的东厢房边另开的小院,前面是一个小小的园圃,除了几样常见的花卉外,还搭着几根竹子一边种着牵牛花,一边种着葡萄,几串青中带着紫的葡萄从叶藤的缝隙间探出头,倒也可爱。

如梅穿过小小的花圃,在书房前碰到了白悦儿的小丫头喜鹊。如梅眼中露出诧异的神­色­,“喜鹊,你怎么在这里?表姑娘让你过来的?”

喜鹊是买进来不到一年的小丫头,见了如梅自然是很恭敬的。忙道:“回三姑娘话,我们姑娘和村里的红儿姑娘说好了花样子,但是她下午过不去,知道二少爷下午要去村里玩,就想托他将样子给捎过去……”

如梅听了脸­色­沉了沉,这种捎带的事情最容易让人产生误会。她看了眼喜鹊道:“当初买你进我们家时,有婆子教过你规矩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理当清楚,还要,你现在跟的主子虽然是白姑娘,但是别忘了,你是我们沈家的丫头~”说完,不理会战战兢兢跪在地上的喜鹊,对后面跟着自己的春华道:“你告诉她什么地方做错了。”

春华点点头,将喜鹊领到一边训话去不提。

如梅看着书房之中各据一张桌子看书写字的沈渊和沈泽,脸上的神­色­才稍稍缓解一些。

兄弟俩人听到了脚步声才抬头,见是如梅,忙齐声问好。

如梅笑道:“娘亲知道今日是你们俩学堂休憩日,让我来看看你们的功课。”

沈渊沉稳,听了如梅所说,也不多说,直接将自己写的字递了过来。而沈泽虽然大了些,但是还是小孩子­性­子,等如梅看完沈渊的字,才笑嘻嘻对如梅道:“姐姐,我今天的功课是背诵《子弟规》前篇呢。”

如梅笑着摸了摸沈泽的头道:“光会背可没用,还要心里记得才成。好啦,今天姐姐就不听你背书了,姐姐有话问你,悦儿姐姐常常让你帮她捎带东西给村里面的人吗?”

沈泽听到不用背书了,自然高兴。听她提到小表姐白月儿,摇摇头道:“不过是捎带了两回。我也不想帮她带了,总觉得村里的大娘这几日看我的目光都太古怪了!”

如梅看了看沈泽,又看了看沈渊,大半年来,沈渊已经很少去和村里孩子们玩耍了,读书的任务颇重。“渊儿,你也一起听着。”挥手让门边的两个丫鬟都出去了,然后转头对着沈泽道:“你们俩个可喜欢村里哪个女孩子?”

沈渊听了此话满脸通红,沈泽虽然有些懵懂,但是也同哥哥一样摇头:“她们又黑有丑,也不能和男孩子们一样出门玩儿,我不喜欢她们。”

如梅正­色­道:“但是你代替悦儿传东西,别人会以为你喜欢她们谁呢!要是那女孩子的娘亲也相信了,就会来家里和娘亲讲,让你将她娶进咱们家。莫非我们泽儿想娶小娘子了?”

她看沈泽红着脸一个劲儿的摇头,这才笑道:“所以,这帮人传东西的事情是绝对不能做了。带回了女孩子的名声不说,也影响了你们俩的名声。”

沈渊如今已经是十岁了,对于这些事情,自然是知道的,听了如梅的话,脸上顿时露出了羞愧尴尬之­色­。“姐姐放心,我会注意的,也会看着弟弟,不让他再这么马虎。”

如梅点点头:“这事儿不怪泽儿一人。说起来,这悦儿怎么这般行事?不说娘亲平日里给她说的规矩,就说二姐姐和我,也待她如亲妹妹,时时提点的。渊儿,你以后少和悦儿碰面,远着她点。”

沈渊知道如梅是为了自己好,且他也认为此事完全悦儿行为不谨慎思虑不周,连累弟弟所致。所以心里对悦儿很是不满,对如梅的话自然是点头应是。

“娘亲可能要去外祖家,这个新年也许就我们姐弟几分一起过了……不过你们俩不用担心,凡事有我。有什么事儿,来寻姐姐就是。尤其是泽儿你,做事情多个心眼,你也不小了,姐姐和哥哥又不能时时陪在你身边的。”如梅那手指点了点沈泽的脑袋,没好声气的说。

沈泽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如梅又和兄弟俩说了几句话才出了书房门,春华带着两个小丫鬟迎了上来

“姑娘,我已经好好的说了喜鹊一番,她以后知道该怎么做了。”如梅点点头,叹口气道:“听说我那大姑母­性­子极其柔软的,想不到我这个表妹的­性­子却是不像姑母。心眼还真不少……你吩咐下去,今日开始,表姑娘那里盯着点,少让她和两个少爷见面。若是她还搞出什么举动,今年过年,就送她回城里和二姐姐做伴儿了。”

春华听了,低声应了,心里却想着:任白姑娘心眼再多,还是不如姑娘你啊!内心里对如梅更是多了一份敬畏。

齐氏最终决定还是走一趟平洲,如梅知道齐氏也想趁机考验自己,看自己做主管家理事的能力。所以,除了尽心帮齐氏收拾行李物品,准备齐天枢的婚事贺礼外,也开始接受管理家中的大小事务了。幸好,齐氏虽然要带走她院里的大小丫鬟们,但是吕嬷嬷却留下来了,这也让如梅多了一个臂膀了。

三日后,齐氏动身,跟着一起去的还有安铃儿,孙大夫年事已高,两地奔波实在吃不消,且带安铃儿去能更好的调理两个侄媳的身子。

如梅领着两个弟弟及表妹白悦儿,目送着齐氏的马车消失了,才回了院子。

“三表姐,大表哥,泽弟弟,舅母肯定会一路平安的,你们不要太担心了。”白悦儿一双杏仁眼湿润润的,声音也轻若得很。

如梅笑看白悦儿道:“娘亲带了不少的家人一路,加上齐家人,人手众多;且当今世道这般太平,肯定不会有什么的。不过如此一来,这家里的人就少了,娘亲还吩咐我说,她不在家的这段时间,你们要少和外人来往。免得出了什么岔子,闹得不好。”说完,不看白悦儿的脸­色­,对着两个弟弟道:“渊儿,泽儿,你们俩可听明白了?好了,去上学吧。”

等沈渊和沈泽和门外等候的小厮伴读一起上了骡车往镇上学堂去了,如梅才对一面低眉垂首的白悦儿道:“悦儿你没事儿就回房吧,我还有些事儿要理。”

哪知白悦儿咬着­唇­抬头怯怯的带着无比期盼的目光看着如梅说:“三表姐!悦儿这些日子里有些行为不妥当,舅妈和三表姐虽然没有责备我,但是悦儿心里有愧。反思多日,觉得自己还是不太知晓一些女子的规矩,不如让妹妹我跟在姐姐身边,不求学得姐姐九分,就是学得姐姐三分摸样,不丢舅妈和沈家的脸,妹妹就知足……”

如梅一怔,心里一晒。面上却笑道:“表妹今年也不大,还不到九岁呢。这个时候学什么规矩,实在是太早了些。况且我们如今在乡下,我不过随秉承前规理家,那是一学就会的。等你快再大几岁,娘亲肯定是要教你理家之事的,别急。至于其他的女儿家的规矩,你倒是真的该好好学学了。不过如今你母孝未满一年,不易请师父。这样吧,吴姨娘虽然只是姨娘,但是出身娘家,她家里早年也是大户,不过后来落寞了。这些闺阁女子的礼仪规矩她是从不曾出半分错的,明日你便回城里老宅去随吴姨娘先学学。”

白悦儿还想说什么,见如梅那似笑非笑的目光,才咽下那些反对的话,面带委屈的应下了。

如梅笑道:“这才对,吴姨娘待你很是亲秘。再说了,你一向与二姐姐诶交好,她如今已经在城里好几个月了,肯定会想你的。且翠娘还在城里呢!听说身体不太好,你正好带些东西去瞧瞧她,她是你的­奶­娘,且一直挂念着你。”

白悦儿听如梅的话都说到这里了,知道这城里是去定了。强逼自己露出笑容道:“那三姐姐,我去收拾行李了。”

如梅也不想再多说,看她离开后,才感叹说:“自己家并没有亏待她,吃的用的穿的甚至比自己和二姐姐还要厚上一两份。怎么就变成了这幅品­性­了呢?”想当年,自己还觉得她想自己那可怜的女儿呢,如今才发觉,那完全是错觉啊。

春华一笑道:“表姑娘和二姑娘走得实在是太近了些……”

如梅当然知道这话中的意思,若不是白悦儿想着时刻跟着自己“学东西”,自己也不会说送她回城的话了。

白悦儿气闷的回到屋子里,两个贴身丫头喜鹊和杜鹃也闷声的跟在后面。

屋子里的多宝格上的东西比如梅的屋子的东西还多,若是自己家,白悦儿早就摔东西发脾气了,可惜这些东西都是齐家上了册子的。所以白悦儿最终只能那自己做的针线发泄了,绣好的兰花枕面被绞得稀巴烂!

喜鹊和杜鹃半年里见惯了白悦儿这般发脾气,也不上去劝说,一个去倒茶,一个去给白悦儿那家常服来换。

好半天,白悦儿心里才平静下来,想到能见到二表姐,这口气才下去了一些。

喜鹊和杜鹃这才互看一眼,松了口气

第二日,白悦儿刚用完早膳,正让杜鹃给自己换衣服,门外就响起了小月的声音。“表姑娘可收拾好了?”

白悦儿银牙一咬,心里着实气闷。给喜鹊一个眼­色­,喜鹊忙迎了出去。

“小月姐姐,我们姑娘正在换衣服呢,一会就好。”

小月看了看门边的黄莺和红燕道:“不急,让车马上的等一会也没什么?怎么,她们俩不一起去?”

喜鹊笑道:“白姑娘说有我和杜鹃跟着就够了,让她们就留在这里……”

小月听了睨了喜鹊一眼道:“你们姑娘糊涂,你也糊涂了?白姑娘这次回去可不是光见陪 二姑娘呢,还要跟着吴姨娘学东西呢!两个人怎么够?我过来时,三姑娘就说了,你们啊都跟着去,仔细伺候着。可能让白姑娘累了着或者瘦了。”

喜鹊听到了,屋里的白悦儿和杜鹃自然也听到了。白悦儿心里一阵气恼,努力的平息了怒火,才掀开帘子出门柔声道:“麻烦小月姐姐替我去和三姐姐道声谢了,她们就都跟我过去了。还有,让三姐姐不要忘记了,中秋节时遣人过来接我。”

小月一直就不太喜欢白悦儿这幅面上娇柔可怜,但内里却是一副吃、用沈家的理所当然且不知感恩的­性­子。只听小月皮笑­肉­不笑地道:“白姑娘是主子,奴婢怎么当得起白姑娘这声姐姐呢?不过姑娘后面的这番话,我定一字不漏的带给三姑娘就是了。这天­色­也不早了,姑娘若是收拾妥当了,就早些上车吧。”

白悦儿点点头,扶着杜鹃的胳膊去了前院。黄莺、红燕。喜鹊自然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跟在后面。

前院里如梅催着沈渊和沈泽上了骡车去学堂,她可不想弟弟们又和白月儿碰上呢。

正文 是祸是福(一)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