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穿越 一枝春 > 47 浮云遮日(一)

47 浮云遮日(一)

因为已经出了热孝,且自己和两个弟弟正是长身子的时候,所以自家如今不过是初一十五茹素,家里的­肉­类倒是充足得很。不过想着陈七姑娘的言行,如梅的表情就有些扭曲。要说郭青萍那­性­子与众不同,还是有据可依的——出身候府,娘亲是郡主,外婆那更是出了名的不拘泥于规矩的女子。但是陈七呢?不过是德谨郡主庶出的孙女,居然这般­性­子!还真是让人不敢置信。

不过如梅这天受到的冲击还没有结束。当她领着丫鬟们将锅子和各种食材送至用饭厅后,陈七却用着和先前完全不同的温和的语气说道:“如梅妹妹快别忙活了,和姐姐们坐一起用饭吧。”

见如梅没有动作,呆愣着。她又笑道:“妹妹定是还在我刚刚那番话生气呢!刚刚那番话,我不过是故作无礼罢!谁知妹妹­性­子这般好?居然没对我翻脸。姐姐为刚刚的事儿向你道歉了!”说完还向着如梅蹲身一礼。让如梅受也不是不受也不是。

陈七对面的郭青萍看见两人的相持的情形,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忙起身拉过如梅道:“如梅妹妹可别以为陈七姐姐是说笑的,快受了她这一礼吧!”

如梅就这样被郭青萍按着受了陈七一礼,然后又被郭五拉着坐了。

“你不知道,陈七姐姐说那样不客气的话语是有原因的。她啊很少出门走亲戚的,三个月前好不容易去了登封姨妈家里做客,那里知道那家人居然以守孝为借口,什么东西都不拿出来招待客人,吝啬至极!”

如梅听了郭青萍这样讲,不管心里怎么想,脸上不由得露出同情的神­色­:“陈姑娘居然碰到这样的亲戚,可真是想不到……”

陈七听了这话,眉梢皱起,叹了口气道:“人啊,不能选择出身和亲戚的。亲戚是好是坏,完全是个人的造化了。说起来,我这姨妈家里人不过是吝啬喜欢贪小便宜罢了,最可怕的还是那些贪婪成­性­的亲戚,多少人家败落因此而起呢!”

如梅似乎不知道陈七语中这“贪婪成­性­”的亲戚是说的沈宁家一样,点头附和着。

郭青萍看着两人摇了摇头:“好了,别说这些让大家都不高兴的事儿了,吃东西吧!闻起来就比咱们在陈府吃的香呢。”

陈七这才对着如梅笑笑,还亲手为如梅涮起菜来,让如梅很是惊悚。如梅实在是首次见到陈七这样善变的女子呢。

一顿饭的时间里,如梅不但领略了陈七春风般的温柔,也感受了她那夏日烈阳般的热情,秋日里咋暖还寒的表情,再加上一开始如寒风凛冽般的冰冷。如梅觉得这是她有生以来吃得最为辛苦的一顿饭了。

然后再送一行人离开庄子之前,如梅又感受到了陈七变脸的迅捷。当和男子们汇合,准备登马车离开时,陈七姑娘又成为了端庄知礼的名门淑女了,变脸之快,无比自然,看不出一丝做作来。

等这一行人走了,如梅才长松了一口气。转念一想,又有点失望。因为陈七的缘故,她和郭青萍说话机会少得可怜,更别提进一步结交了。如梅觉得有些沮丧,她本来想着要抓着机会和郭青萍结交,无论她行为多么离谱。只有这样,在未来她和余新娘的战争中,她才能理所当然的站在郭青萍这方了。可惜了!如梅想到陈七那言行,不由得抚额!此时的她,还不知道这个陈七,在她后来的生活中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再说开封城里,齐氏到达六房老宅时,已经是黄昏时分,先往客院去看悦姐儿。

小姑娘许是吃过药没多久,正昏睡着。饶是屋子里的炭炉烧得正旺,但是一张小脸上依旧不见一丝红晕。

齐氏打量了下被褥,看了看一边服侍的小丫头,对着吴姨娘露出了赞许的眼神。!

吴姨娘抹了抹眼角,随着齐氏去了外间。“太太回来就好,今日个一早,我也被悦姐儿吓到了,嘴­唇­都是乌青的!好在大夫来得及时,只是要好生休养着便没有大碍了。”

齐氏点点头,“大姑­奶­­奶­已经不在了,以后悦姐儿就如同咱们自家的姑娘一样,姨娘你就多费费心了。”

吴氏没有儿女,自是愿意这悦姐儿长在自己身边的,哪怕是一段时间也好啊,再说吃穿用度什么的也不用自己掏钱。

齐氏又问了下家里的事儿,尤其是如兰回来几日的起居行为。'

吴氏自然知道齐氏的忌惮,事无巨细的都说了。

齐氏听到如兰几日里拜访了长房,其他几房里也有拜访后,并没有什么想法。若是如兰直到现在还和从前那样,那也就是比如蔷聪明一两分而已,也不值得怎么多费心了。

“我现在就大姑­奶­­奶­的事儿去长房,晚间我回来了,再说说话。”齐氏看着天­色­说道。正待出门,如兰来了。她身后还跟着之前长房的那两个婆子。

“太太,长房三太太使人来传说了。”

齐氏对如兰点点头,看向那两个婆子。

“太太好,我们太太知道太太回来后,让太太先好生歇上一碗,锦姑­奶­­奶­的事儿,明儿里再商讨不迟。”

齐氏心里暗叹,却也只得停住脚步,说好第二日往长房去的时辰,便打发婆子们去了。齐氏知道,不是长房自家的姑­奶­­奶­被欺凌,他们自是不慌不忙的。可惜六房如今没有成年男丁,否则,那里还要仰仗族中撑腰?

“如兰今天一天来来去去的坐了一天马车,用了饭就先去歇息吧。”如兰感觉到齐氏话语中的温和,心中暗喜,行礼退下不提。

老宅府门下钥前,在女儿家过中秋的吕嬷嬷赶回了府。

“太太,家里出了事儿,您怎么的不让人去传我回来呢?我年纪虽然大了,为您跑腿还是行的。”吕嬷嬷看着脸­色­倦怠的齐氏故作不满道。

齐氏任吕嬷嬷服侍自己躺下,才开口道:“本想着让你和你闺女一家好好过个节的……好了,明日里,有什么事啊,都让嬷嬷你来,行了吧?”

“说起来,柳家村那宅子真的小了点,比不得这老宅。如兰那丫头啊,肯定想着找借口事了后不随我们去呢。”

吕嬷嬷一听和如兰有关的事儿,轻蔑道:“太太已经知道了吧,她一回来,往长房送的礼可不轻呢!倒是不知道为太太您备了什么礼呢!”

齐嬷嬷摇摇头:“如兰怎么样,如今都不打紧了。要紧的事是锦姑­奶­­奶­那事儿,若是要族长发话,派族中男丁往荥阳走一遭的话,我们家势必要出一大笔银子。我也不是心痛银子,只是担心,这钱花了事情人却是白跑一趟的。另外,我看翠娘不是个省心的,她是悦姐儿的­奶­娘,指不定怨我们没出力,在悦姐儿耳边说些什么,我这个做舅母的就难做了。而且,我还担心这悦姐儿的­性­子随了她娘亲,若是一样的柔弱无争,这教养可就不容易了……”

吕嬷嬷听了,暗想了会子才道:“太太,这笔钱,咱们还真是跑不掉的。不过这派谁去,我们自己倒是可以定下人来。族中少爷们里还有血­性­气足的。至于翠娘,找个办法慢慢的让她和悦姐儿疏远些就是了。另外,悦姐儿年岁还小,保不齐以后她常常和三姑娘在一块儿,也学到三姑娘的一两分呢?”

齐氏看着吕嬷嬷笑道:“但愿如此吧……果真是有嬷嬷在,我就轻省好多呢!”

吕嬷嬷呵呵一笑,“太太,你这是抬举我这老婆子才这样认为呢……事情了结了,我可要随着您去庄子上的,几天不见三姑娘、渊少爷和泽少爷,心里惦记得很呢!”

齐氏等吕嬷嬷吹灭油灯,在外间榻上躺下后,就暗算起这笔钱多少才合适,如梅他们姐弟三人如何了……想着想着,倒是很快就睡着了。

浮云遮日(二)

往西行的马车里,郭五打量着陈七道:“沈如梅不过是个小丫头片子!我和她结交,不过是看在将来我将进齐家门的份上,你招惹她做什么?”

陈七笑看了窗纱外三个少年公子策马缓行的背影道:“不过是好奇罢了。再说了,现在是小丫头片子,以后怎么样,谁又说得准呢?”

郭五听了,看着自己纤长的手指叹了口气。

马车外边,陈涛和崔敏说得很热乎,彭定风偶尔Сhā上一两句话,在外人眼里三人相处的情景倒是挺和谐的。

崔敏每次在彭定风说话后,话语中总是有意无意说到陈七,还眯着眼打量彭定风的表情。

陈涛知道崔敏的意思,不过话中却总是遮掩过去了。

“这次五妹妹出门游玩,估计以后也难以成行了,要我说,朱仙镇倒是比柳家集值得一看。不过幸好来了这里,才碰上了定风兄啊!”陈涛笑着说道。

彭定风表情无所变化,“我受家母之命,来处理自家在巩义的庄田。过了前面驿亭,便要和两位分手了。”

崔敏看了眼前面的驿亭,笑道:“既然如此,彭兄早点去吧。耽误了兴越侯夫人的事情,我们心里也过意不去。”

陈涛心里暗叹崔敏过分了,但他和崔敏的关系本就亲近些,也就附和了他的话。

彭定风自然知道两人为什么会这样,也不理会,在马上扬声朝马车里的陈七和郭五说了告辞的话语,就带着随从小厮打马而去了!

待彭定风一行人的身影消失,崔敏才没好声气的说道:“不过是兴越侯的三子而已!就是他老子娘亲,也实在是太不识抬举了!居然拒绝了老郡主的好意!七妹妹也是他能嫌弃的?”

陈涛却是知道一些这个名头是自己庶妹,实际上是自己族妹陈七的真面目的。心里倒是觉得彭家没同意这门亲事,是很明智。只有崔敏,不知道七妹那丫头的实际面目,才这般迷恋于她。陈涛想到自家情况,不由得叹气,七妹,也不过是自家帮着太子和宁王拉拢兴越侯的手段罢了。想到如今朝堂的烦事而,陈涛又看了一眼崔敏,父亲和祖母让自己和崔敏结交,未尝不是抱着讨好鲁王那边的心思呢,只是是晚辈结交作为幌子罢了……

郭五见陈七在彭顶风离开后,脸上的笑容愈发的深了,随口就说道:“怎么?姐姐舍不得那彭三?”

陈七白了郭青萍一眼道:“什么舍得舍不得的?在开封这地儿或许还算个良配,但是进了京城,也不过是中等罢了。再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地儿?”

郭青萍不以为然道:“你可莫拿这话哄我!不过,你看不上他也是情有可原!虽然是嫡子,却不是长子,兴越侯家的爵位和他没半点儿关系。家里还有两个兄长,听说彭家大­奶­­奶­和二­奶­­奶­都不是好相与的呢!而我们的七姐姐,那可是志在青云的。”

陈七却丝毫不以为意:“我和你不同,即便你娘亲再怎么想你嫁进太子或者齐王府,你父亲也是护着你的。而我,出自陈家偏枝,娘亲早就过世,父亲娶了继室。若不是相国寺的无相大师说我的命格奇贵无比,我又怎么能成了长房的七姑娘呢?只怕如今坟上的草都枯荣几回了。”

郭青萍看着陈七道:“我知道你的苦处,但还是要为自己多打算一二。即便是做棋子,也要做一颗贵重的棋子!”

陈七不过就郭青萍这么一个朋友,知道她关心自己,自然是点头应下的。

彭定风的随从墨儿倒是一直偷偷打量彭定风的脸­色­。被朱坤瞧见了,他也不顾两人都在马上,抬手就给了墨儿一下:“臭小子!偷瞧三爷是­干­嘛呢?” 墨儿看了朱坤一眼,委屈道:“我这不是为咱三爷着急呢!三爷这都快十七岁了,还不见三­奶­­奶­的影子……”

一边的朱乾翻了个白眼:“谁不知道你小子又和曾姑娘那边的小环吵架了?我看你是担心曾姑娘成了咱们三­奶­­奶­吧!”

墨儿看朱乾说出了自己的心思,打量了彭定风的脸­色­才小声道:“曾姑娘那样的,三爷肯定也不乐意的~”

彭定风虽然平日里对随从小厮不错,但是这话说到这,就冒犯了。给了墨儿一个警告的眼神道:“我记得墨儿你也不小了,不如回府也给你说亲?就小环吧!”自然换来墨儿的一阵哀求,其他人看着都哈哈大笑起来。

“好了,你不愿意,就闭嘴!我的事儿,不该你想的,消停点!学学书儿!”彭定风随意道。

彭定风对于娶妻倒是不反对,只要不是像曾家表妹那般动不动就眼泪,矫揉造作就行了。陈七姑娘虽然是陈家庶女,品貌倒也不差。可惜父亲和娘亲都不看好陈家,这门亲事自是做不得的。想到刚刚崔敏的试探,彭定风失笑,不过是陈家老郡主稍微露了点口风罢了。他定风,便是不靠父兄余荫就娶不到贤妻么?这般一想,心里开阔许多,知道自己得为以后打算一二了。

齐家祠堂的大前厅里,老太爷们都未曾出席,沈予、沈宜兄弟,三房的沈经、沈齐兄弟,二房没人出面,四房的五房的几位老爷倒是都来了,加上七房、八房、九房的人,整个议事厅里满满当当的。

沈予看人到齐之后,才扬声道:“今日招来族人,是为了六房的姑­奶­­奶­莫名死去之事。本来,这婚嫁乃是结两姓之好,但是如今我沈家女却在白家无故身死,若是不给我们沈家交代,那是说不过去的。大家同姓沈,就当同仇敌忾,说说这事儿该怎么办!”

沈予说完了,前排坐着的老爷们都小声和身边人议论起来,后面站着的族人也是交头接耳的。大厅里唯有六房来的是女眷,齐氏。她听到沈予的话,不由得垂下眼帘,脸上满是悲伤。虽然和沈锦相处的时间不长,虽然也不喜欢沈锦的绵软­性­子,但是这悲伤却是真的。拿着帕子擦擦眼角,耳朵却听着周围人的议论之声。

有的说是白家告上公堂,有的说是请老白家宗族做主,自然,也有人担心这“证据”没了,齐家会被白家反咬一口之类的,当然,更有人说是为了两家名声,就让白家退还嫁妆,赔钱了事……

齐氏听到后面的话儿,额头上的青筋跳了跳。她身后的吕嬷嬷见状,忙给了水翠一个眼神。水翠麻利的换一杯温茶递到齐氏手上。齐氏看了眼沈予,见他神­色­不急不忙的,便看向了对面的三房大老爷沈经。她早前已经是孔氏送过信了,沈经应该知道她的意思。

果然,沈经收到齐氏的眼光,放下了手里的茶杯,对着老二沈齐微一颔首。沈齐就撒开嗓门大声道:“嘛破事?商量多久才算完?要我说,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咱们家这么男人,难道还怕他们白家不成?”

众人都被沈齐这大嗓门惊了一下,听他这话说得粗鲁,平时就瞧三房不起的族人里多说了起来,其中更有人道:“莽夫!你也不看看这是在哪里?有你这么说话的吗?这般粗鲁,也不怕惊扰了祠堂里的祖宗!”

沈齐一听,看了过去,刚刚说话之人乃是九房的三老爷沈故。他一向眼红三房有钱的。

沈齐嘿嘿一笑,瞪了眼沈故道:“我怕什么?我这是为我沈家的姑娘出头。可不想有些人,孬种得很!唧唧歪歪的,什么名声面子?咱们沈家姑娘被欺辱死了,就是有名声有面子了?”华人论坛# F7 ~7

“你骂谁孬种呢!”沈故最是要面子,如今在众多族人面前被削了面子,自是不依的。

“谁接的话,我就骂谁”说着两人居然吵了起来。

沈予一看不对头,忙让人将两人分开,冷脸道:“你们俩还要脸不啊?亏得都是老爷们呢!好了,老七(沈齐)说得有理,老八(沈故)顾虑的不无道理。不过这事儿虽然关乎我沈氏一族的颜面,但更是六房的事情。如此,便请四嫂(齐氏)说说她的意见,各位看如何?”(此排行按族中年龄排行,已多年不用了)

众人听了沈予这样说,都觉得有道理,便沉默了下来。

齐氏起身对着四面族人行了一圈礼,才开口道:“本不该我这未亡人来祠堂说这事儿的。不过事到如今,也顾不得这许多,我先要谢谢各位叔伯兄弟的谅解。”说完,齐氏又蹲身朝四面行了礼,然后接着道:“大姑­奶­­奶­姓沈,也出自我六房,不管死因为何,白家都欠我六房和沈家一个交代。大的道理我不懂,但是这件事的道理,我却是清楚的,若是大姑­奶­­奶­有什么不对,上有国法下有家规处置,来龙去脉更是应该告知我沈家一声。如今大姑­奶­­奶­莫名去世,我们沈家却不过得了一份讣告书信,世上哪有这般漠视人命的?我六房如今人丁凋零,所以恳请族长及各位叔伯兄弟们伸出援手,派人往荥阳走一趟,查明真相。欠债还钱,欠命还命!”

沈予听了齐氏这样说,便道:“弟妹的意思我明白了,各位怎么看?”

族人见六房和族长都这样说了,自是没什么意见了,这事儿也就这样定了。随后争吵的不过是派谁去,去多少人合适而已。

齐氏早就托了三房,知道这次去的人里定有沈齐,也不再参与后面的商谈,当着族人的面,拿出了一千两银子的银票交给沈予。离开前还补充一句道:“若大姑­奶­­奶­的死因真如传言,那么悦姐儿也和白家没有什么关系了。她以后姓沈,乃是我六房的姑娘。这事儿也要请众位去的叔伯们多多费心了。”

众人见了银子,心里自然极其愿意的。况且这去荥阳闹事,指不定还能得白家的好处呢……"

齐氏出了祠堂,扶着吕嬷嬷的手上了马车。

“太太,这事儿总算告一段落了,您也该歇歇气儿了。”

齐氏摇摇头道:“这事儿可没完呢,你就看吧,族人出发前,肯定有不少人来打秋风的。”

吕嬷嬷一听,脸上顿时出现怒­色­:“这些人……这些人怎么就这么狠?还都是姓沈的呢,怎么就不想想我们六房如今的境况呢?”

齐氏苦笑一声,温声对着吕嬷嬷道:“你随我来沈家这些年,除了在京城的几年安省日子,其余时间都是在这开封城里过的,还没看清这家人面目么?族中几房人家,二房是诸事不管,三房也还好。除了这两房,其余人家那个不是睁着眼睛看着别人家的银子,巴不得抢到自家口袋里。就是族长沈予,都不是个明正的……”

吕嬷嬷皱眉道:“……只有忍了,等三姑娘结门好亲,大少爷和二少爷都有出息了,咱们家也就好了。”

;齐氏眼中出现忧­色­:“不说两个小的,就是如梅说亲,起码还要四年呢……看来我们家要准备在乡下住四年了……”

乡居生活(一)

就在齐氏忙着应付来打秋风的族人女眷时,如梅那里的生活却是别有一番滋味。

中秋之后,田地里的活计少了许多,村里的小子们出门玩耍的时候便多了起来。就是在自家里的都能听到孩子们玩耍嬉笑的声音。一开始,沈渊还勉强坐得住,奈何沈泽带着小厮偷看了一回后,便时常用可怜兮兮的大眼睛看着如梅和沈渊。

时间一长,沈渊也心动了。试问,那个八岁的孩子不爱玩呢?

如梅见状,只得顺从了两人。况且她早就听人说过这村里的孩子,虽然吃得不如富家少爷好,但是这身子却比富家少爷结实得多。她也期望沈渊和沈泽健健康康的。因此,这日里,她便让福伯帮忙,带来了家里下人们家的几个小子,想挑出四个来给他们俩做随从。

“渊儿,你那书童富贵如今也算你了小厮了,所以你挑一个。泽儿,你没有书童,便挑两个吧。”如梅对着沈渊和沈泽说道。这小厮既然是给他们用的,自是让他们自己挑最合适了。

沈渊和沈泽互看了一眼,眼里都闪过兴奋的光芒,能自己挑小厮,不就代表自己长大了么?沈渊对着沈泽道:“二弟,你先挑吧。”

哪知沈泽摇摇头道:“哥哥先挑。我要学孔融让梨呢!”

这话一出口,如梅、胡嬷嬷、宁嬷嬷等人都笑了起来。

“好了,渊儿,既然弟弟让你先挑,你便挑吧!”如梅笑过后说道。

沈渊这才下了椅子,去了院子中间,围着六个男孩子看了一圈,恩,这个太小了,看起来四五岁的样子;这个太胖了,若是一起玩,还不得自己等他?这个太高,年龄看来有十一二岁的。直到最后一个,年龄看起来不过十来岁的样子,皮肤黑黝黝的,一双眼睛黑溜溜的,看样子很是机灵。沈渊看了一会儿,又看了后面的两个孩子,一个似乎太过老实,一个则畏畏缩缩的。沈渊想了想,却选了最高的那个孩子。

“你叫什么名字?哪家的?”

“回大少爷的话,奴才是门房郭二家的,名叫旺财。”男孩子听到沈渊问自己话,眼睛一亮,马上回答道。

沈渊背着双手,点点头:“以后你就跟着我,是我的小厮了。”

郭旺财很是高兴,忙跪下磕头不提。

沈渊进了屋,对着如梅和沈泽道:“我挑好了。二弟,该你挑啦!”

沈泽于是乐呵呵的出去了。

如梅对着沈渊一笑道:“你这个随从倒是挑对了,富贵旺财,倒是正对着呢!”

沈渊虽然面无笑容,但是眼睛里的光彩去出卖了他——明显就是心情很好哇。“弟弟也没有想到呢!”

姐弟两说完几句话,沈泽就进来了,指着门外的小胖墩和机灵孩子道:“姐姐,哥哥,我挑的。”

如梅一看到那小胖墩,嘴角抽了抽,没说什么,倒是对着后面那机灵孩子很是满意。她让福伯将其他的孩子领下去不提,春华则是按着如梅先前的吩咐,给选出的几个孩子各一份赏钱。然后是胡嬷嬷和宁嬷嬷对几个孩子的训话。

“泽儿,你选的小厮叫什么名字啊!他们是哪家的问了吗?”

沈泽嘻嘻一笑道:“胖子叫小草,不过我觉得他应该叫馒头,他说他娘亲在厨房做事儿。那一个叫郭狗儿,他和他叔叔家一块儿呢。

如梅点点头:“好了,有了小厮,你们就能出去和村里孩子玩儿了。但是要记住,不能甩开跟着你们的人,否则,我可不让你们出去的。”

待用过午饭,如梅招来福神问起,对这三个小子也就放心了,他们的亲人如今都在这庄子里。就是他们自个的卖身契也在呢,没什么可疑的。不过只让孩子们出去玩,她依旧不放心的,便让沈喜找了两个成年家人偷偷跟着了

一整个下午,如梅绣花,惦记着两个弟弟;想写字定定神,却写了一笔,下笔却忘记了下笔,没个字型。去了厨房,随着于婆子和曹婶子(小胖子馒头的娘)学厨,也是心不在焉,切萝卜时,差点切到了手指,让一边跟着的春华和小月担心了半天。

最后只得除了厨房。

“小月,你笑什么呢?”如梅看小月和春华嘀嘀咕咕笑个不停,没好声­色­的问道。

“三姑娘,您刚刚见了曹婶子,居然没反应!上午在院子里见了小胖墩,我还以为,是不是他娘亲常常从厨房里偷吃的呢?见了曹婶子那身形,我就不怀疑了。”

如梅听小月这样一说,不由得也笑了。曹婶子也是极胖的,那腰身倒真是名副其实的水桶腰了!

“你们不知道,馒头他父亲,曹金宝也是个胖的。据说投到我们家前,是商丘乡下养猪杀猪的。可不就长得胖?”福婶带着一式素­色­披风出现。

如梅一听,就笑了,感情这胖还是胖一家呢!“福婶,怎么拿这个来了?”

“姑娘既然住在这村里,倒是可以去看看的。我们家的佃户也是这村里的人。姑娘两相看一下,很多事儿也不怕被人蒙蔽了。”

如梅一听,点点头。前些时日,正忙着秋收,自家的佃户,有好几户来诉苦,说是今年的收成不佳,望减些租子。齐氏听了,没说应也没说不应。如今自己去看看,到是也可以的。

“福婶说得是,这样一来,也能为娘亲分担一二。不过我还是先回屋子换身衣服,一会儿带着人去看看。”如梅看着自家的衣着,虽然不是华服,但是并不适合在乡间走动。

待如梅换上素­色­短袄,下系同­色­短幅百褶八扇裙,脚上也换上了硬底长靴。发式也简单换成了双环团髻,不见珍珠钗环,仅用素­色­发带绑着。

小月将披风递给春华,看她为如梅穿上。“姑娘这身打扮可真……真是俊……真有英气啊!不输给昨天那郭五姑娘呢!”

如梅好笑的瞪了小月一眼。“好了,就是话多。多学点冬儿的安静吧!”

“姑娘,冬儿这么乖巧,让她留在家里哪,我要跟你一起去。”小月翘着嘴求道。

如梅看福婶点了头,便道:“好吧,跟去没关系,不过记得,少说话,别在外面丢我的脸。”

如梅,福婶、春华、小月四人走在前

福婶指着一片刚收完的土地对着如梅道:“姑娘,这边的地都是太太名下的。一直到河那边,才是柳家村的地儿呢。”

如梅看着这土地,见到地里还有劳作的人,便问福婶道:“如今已经是深秋了,他们还要种什么?”

“冬天这地儿也不能闲着呢。有的人家种白菘或者萝卜,有的人家则是先耕好地,等在下雪前种下小麦呢!”全球华人的自由讨论天地

如梅为自己的无知有些羞赧,便看向那劳作的人中也有­妇­人,不由得停住了。

没多久地里的那个­妇­人便看到如梅一行人,忙甩­干­净手中的泥土,对着自家男人说了句话,就上前来见礼:“可是东家姑娘?” 如梅看着那­妇­人头发不过是用布包着,身上穿着灰扑扑布满补丁的薄袄,再看那张黝黑却明亮的眸子,不由得点头。

­妇­人听了,忙咧嘴笑开,跪下磕了一个头道:“给东家姑娘道安了。”然后又麻利的起身道:“东家姑娘若是走累了,可去­妇­人家里坐坐。这几年,虽然风调雨顺,但是东家心善,田租一直不高,我们这些人家才得以温饱不愁呢!且中秋的时候,东家居然给我们这些佃户人家里送了节礼,真是不知道怎么道谢的好……”

如梅听到这­妇­人话语真挚。不由得笑道:“算不得什么的。嫂子贵姓?不知道租种了我家多少亩田地?”

­妇­人笑道:“乡下人,哪里有什么贵了。我男人姓柳,我姓万。我们家租种了东家五十亩田地呢。”

如梅想着这­妇­人是和她男人一起做活,莫非是家中孩子年幼?既然如此,怎么衣衫还是这般破旧?“万嫂子家里莫不是只有两个人能下田劳作?五十亩地可不是个轻松伙计呢!”

万嫂子笑道:“我家中有两个闺女一个小子,大闺女已经十六岁了,因快要嫁人,所以在家里做绣活呢。二闺女十二岁,刚刚回家给给我们拿饭食来呢。小儿子如今五岁,也时常跟着我们来这田间耍。不过现在天冷了,也就不好带她来了。”

如梅听说万嫂子家大闺女要出嫁,便退下手上一银丝掐珍珠的镯子,递给万嫂子道:“并不知道嫂子家里有喜事,这镯子就当是给你家大姑娘添妆的了。”

万嫂子见状,连连摆手道:“哪里经得起东家姑娘破费?使不得,使不得……”

见万嫂子不停推辞,福婶接过镯子上前塞进万嫂子手中:“也是我们姑娘想沾沾你们家闺女的喜,快接着了。”

万嫂子这才接过了镯子。道过谢后又道:“不知道东家姑娘是往哪里去?要是想看地儿,我倒是可以指给东家看的。”

如梅笑着拒绝了:“不耽误万嫂子­干­活了,我就是随便看看。”

如梅带着人又沿着小路走了一段才对福婶道:“万氏一家,想来不在那几家跑来哭年景不好,想免了今天田租的人家之中吧?”

福婶微微一笑:“姑娘聪慧!

如梅看着远处被田间劳作之人围起来说话的万氏,道:“万氏一家五口人,租种我们家的田五十亩。照理说,不应该只有个温饱,但是看她那样子和衣着,日子定是很艰辛的。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福婶看了看旁边的春华和小月一眼,这才道:“这家穷的原因不外乎哪几种,要么出了败家子,要么是家里无后继之人。或者是人丁兴旺却内斗不止。万氏的男人柳二家里的穷,却是第三种情况了。”

如梅听了心里一动:“我原先还以为只有大富之家才有诸多争斗呢!”

福婶摇摇头:柳二兄弟姐妹七人,三男四女全部站住了。可见他们家原先在这村里也不是穷的。不过自柳家老爹十五年前去世之后,柳家兄弟三人开始为了家产争斗不休。柳家老娘想依靠长子,心里最疼爱的是幼子,这个柳老二自然是最不喜欢的了。所以分家之时,柳老二得的家产最少,不过十亩地一间草房而已。若只是这样也就罢了,因柳老二先前只有两个女儿,柳家老娘便时时闹腾,想将幼子的儿子过激去。柳老二和万氏自是不同意的,然后又是争斗。直到柳老二家什么都折腾没有了,柳老娘这才作罢。而那个时候,万氏生下幼子。柳老二便租种了我们家的田。”

如梅几人听了,见春华和小月的脸­色­,知道她们俩没听说过这般偏心的娘亲和婆婆。便笑道:“想来那柳老娘没有什么好结果的,柳老大和柳老三连自己同胞兄弟也是这般欺辱,自然得不到村里人的好感。且他们俩肯定会在折腾完柳老二家后,便互相争斗吧?”

福婶点点头:“姑娘果真聪慧,确实如此。三年前,柳老娘瘫痪在床,柳老大家和柳老三家无一人上前服侍,最后发丧都是柳老二举债葬母的。而柳家老三,好吃懒做,如今也租种着我们家三十亩地。”说着指向一片长满枯黄野草的地儿道:“那片就是了。来和太太哭诉的人家里,就有柳老三呢。”

如梅点点头,看着树烟深处的村落璀然一笑:“这村里的好吃懒做的家伙,可别都是我家的佃户吧!”

福婶一笑:“姑娘再看看,再打听打听就知道啦!”

大房:大老太爷,大老太太

大老爷:已逝,大夫人:安氏:一子沈润,一女:

二老爷(在外地为官,没有出场)

三老爷:沈予,族长。三太太:周氏(继室),一女如薇。大姑娘如槿(已故三太太所出)姨娘:林氏(四太太的族妹)一女如芹。

四老爷:沈宜,四太太:林氏(丫鬟宝贵),两女:如芸,如芙2

二房

三房:大老爷沈经,大太太孔氏 一子沈汛(黄州七品县令)一女:如蓉,另一子未出场

二老爷沈齐,二太太叶氏,两女如萍和如茵,一子沈沁(未出场) 四房:三太太高氏,如茗,如芷

五房:五老太太,曾劝过六房的殷老太太。姑娘如芝,如菂

六房:老太爷,;老太太殷氏(丫鬟喜福,添福) 大老爷沈圭(已逝)大太太:齐氏(吕嬷嬷,水翠,水碧);一女如梅(真嬷嬷,被赶;春华,小月,冬儿,秋红被赶),长子沈渊,次子沈泽(胡嬷嬷,宁嬷嬷,翠环,翠珠)。殷姨娘(崔嬷嬷),两女,如蔷(翠柳,春娇,),如兰。吴姨娘无所出。

管家沈喜,福伯。

大姑­奶­­奶­:沈锦(已逝)一女白悦儿。

二姑­奶­­奶­:沈宁(端姑);二姑老爷:高成(已逝)

两子两女:高彦江,高彦雪(丫鬟春凝,春巧),高彦冰(春妮),高彦海。

三姑­奶­­奶­:沈窈(未出场)

七房场人物:七老太爷。

& 八房未出场。

' 九房出场人物:大老爷(已逝且未出场)

二老爷沈须(未出场已逝)————冯氏素娘(婚前三日守寡)

三老爷——沈故,三太太:黄氏;

乡居生活(二)

齐氏让水翠送走了四房的两位侄媳,自己则瘫坐在靠椅上。

“太太,不如给长房的三太太送点礼,请三老爷发话让人早点启程?”吕嬷嬷看不过齐氏这般辛苦,因为这个,这两天就是对白悦儿也不及从前那般周到了。

齐氏无奈道:“你以为周氏说的话那般管用?大头的钱我们已经花出去了,现在上门的人,虽然累点还能应付。何必还白白给长房送银子?”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如兰在小丫鬟的通传后进了屋。

“太太好。可有什么地方女儿能为娘亲分担一二。”如兰行过礼就关心的问道。

齐氏温和道:“这几日你悦儿表妹都是你照看,已经是帮我分担不少事儿了。其后几天,你还是好好照顾她,让她早日康复才是。”

如兰知道齐氏的意思,也不再多说什么。

“再过三日我便要回柳家村的庄子,你是跟着我去呢?还是留在老宅里?”齐氏想到这个,不经意的问道。

如兰想起那窄小的院落,乡下那充斥着各种牲畜叫声和奇怪味道的地儿,脸­色­不由得白了白,虽然短短的一瞬间,齐氏还是看到了。

“不知道吴姨娘和悦儿妹妹这次是否跟着一起去呢?不若我就在城里帮着吴姨娘照顾表妹……”如兰知道不管自己再怎么讨好,齐氏也不可能像对如梅那样对自己,天天在她面前凑,只会让她更加厌烦,且乡下是自己极其不喜欢去的。想到殷姨娘的嘱咐,聪明的如兰自然知道,她现在要做的不过是两件事情,一是面上敬着齐氏,二是好好学规矩学理家。可惜第二件事儿,齐氏是不可能尽心教她的,所以她必须留在城里。

齐氏哪里不明白如兰的心思?笑道:“兰丫头懂事多了~如此也好。正好城里的什么都方便些,你便好好协助吴姨娘照顾悦儿吧。吴姨娘虽然是姨娘,但是也算你的长辈,你有什么不懂的,或者要什么都和她讲。若是她有什么不对的地儿,你也不要闷在心里,你是这家里的二姑娘,若是谁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就拿出正经主子的款儿来。

如兰心中明了,这是要自己和吴姨娘互相制衡,谁在这老宅里都不能做大。

齐氏见如兰点头,心里放下一个疙瘩了。语气更加爱温婉地说:“我们过年若是不回来,我便遣人接你和吴姨娘去柳家村过年。 另外吴姨娘的学工厨艺都不错,你可向她好好学学。当然,女训之类的也不可疏忽了。至于族学,年后再看。这几天族中人频频来访,什么样子的你也知道,和什么人来往要注意分寸,尤其是我这个嫡母不在身边时。”

如兰想起前几天网长房送去的“薄礼”,心里一跳,眼角偷见齐氏的脸­色­平和,才镇定下来:“是,太太,女儿谨记太太的教诲。”

齐氏这才让如兰下去。 “吕嬷嬷,满打满算,为大姑­奶­­奶­这事儿,花费不下一千三百两银子呢!比两个田庄一年的收益好多……好了,随我去看看悦儿吧。她虽然小,但是有些话还是要说给她知道的。如今我们家里境况不好,钱财不多,也无成年男子支家,若不是不管,也没人说我们家刻薄。如今管了,那是我们家仁义,可不是必须的……”齐氏和吕嬷嬷缓步往客院去了,身后的丫鬟们都落后五六步的距离。

吕嬷嬷点点头:“谁说不是呢?这钱送了出去,咱们家账上的现银已经不足三百两了。”

齐氏皱眉道:“回去乡下,得想法子赚钱了,还不能引起其他几房的注意。”

吕嬷嬷倒是笑道:“就是二姑娘都不愿意去乡下,其他房里的爷们太太那更是不想去了,若是靠田庄赚钱,倒是不打眼的。”\

齐氏看着十米开外的客院叹息道:“农事赚钱不多还慢……算了,到了乡下在做打算把。”说完让后面的一个丫鬟去叩门不提。

如梅坐在灯下看着田簿佃户名册,而一边的沈泽和沈渊则摆弄着各自的弹弓。

这两天里,沈渊和沈泽和村里的孩子已经熟悉了,毕竟都是小孩子,他们还没有像村里大人们那样对沈家敬而远之。他们觉得沈渊和沈泽除了认识几个字外真是什么都不会,被狠狠的鄙视嘲笑了一番。若不是沈渊和沈泽脾气好,说不定他们两人的小厮就和村里孩子打起来了。

这时候没有南下过冬的鸟儿及小兔子之类的动物都是挺肥的,村后的密林比村前的小河更加吸引孩子们。几乎人手一把弹弓,在密林是追逐着。沈渊和沈泽俩孩子哪里见过这个?下午回家,就让郭旺财的老爹郭二和门房的林木一起为他们做弹弓。这样俭省的玩意,倒是比以前的小珠子之类的东西更得兄弟两喜欢。

如梅仔细估算了下正割田庄的收益,如梅叹了口气。怨不得族人对自己田庄看不上眼呢,就是这近四百亩的田庄,一年收益也不过四五百两银子,这还是年景好的时候。若是年景不好,那收益更少了。而自家的田地有一百一十多亩被四户好吃懒、做嗜酒好赌的人家租种着。他们几乎年年拖欠田租,还时不时的来自家闹着求着减免田租,实在是不像话啊!

如梅看了眼兴致勃勃的兄弟俩,不由得失笑,果然是年少不知愁啊!看了一遍格子架上的滴漏,便道:“还没摆弄够?时辰不早了,回去睡吧!”然后又让耳房里守着的冬儿叫了胡嬷嬷和宁嬷嬷去。

兄弟俩虽然有些意犹未尽,但还是依如梅之言,收起了弹弓。

“姐姐,明天我们给你打个小兔子回来!”泽儿双眼亮晶晶的。

如梅听了一笑:“好了!我等着泽儿你的小兔子!可别最后只有你哥哥打到兔子哟~”

沈泽见姐姐这样说忙撅起嘴巴,看了沈渊一眼道:“我一定会打到的~” 沈渊嘴角一弯,听见门外嬷嬷们的说话声,忙拉着沈泽对如梅行了一礼才出了屋子。

窗外的风吹着树枝咯咯的响,如梅听着那风声,不由得辗转反侧,这庄田怎么样才能挣更多的钱呢?想来想去却没有什么好的主意,不由得有些失望:自己于经济方面是真的不如余新娘啊!前世据说余家后来的境况大好,便是因为有余欣娘在。不过六七年时间,余家在平洲城里便成了富户,虽然不及很多世家大族的底子厚,但是余新娘的名头却传了出去……

如梅咬了咬­唇­,自己真是糊涂了!便是名声出去了又怎么样最后却还不是和那些出身偏门女子一样,赶着躺儿上前做妾!哼,自己又怎么会输给她?想着也不是没有农事方面的书籍卖,明儿就让喜管事回城里书肆买去,顺便去看看老宅的情形……至于这里,那四户不老实的佃户,明年这土地也不会再租孤给他们了。恩,其他几处的田庄也要遣人去好好看看了,这样不老实种田或者是看着自家人心善还故意拖欠租子的佃户,肯定还有。田地自然是一律要收回来的,具体上种什么,倒是应该好好筹谋一番……

第二天用过早膳,如梅细细叮嘱了两个弟弟一番,又让胡嬷嬷们好好的告诫了四个小厮几句,才放他们出门去。然后,才遣了喜管事带了一人回城去了。

“小月,你去和福婶说,就说我想请几位村里农事好的人家的大娘嫂子来说话。还有,你和她一起去请人。”

小月是沈家的家生子,对村里的夫人早就好奇得紧,那天就近看见的村人也不过是万氏一人,如今能和福婶一起去,自瑞那是高兴莫名的。

等小月去了,如梅才对冬儿道:“让厨房准备几样糕点来。恩,嘱咐下去,多备点,等说完话给人家带回去。怎么也算是麻烦人家走一趟的。”

冬儿却是在外面长大的,虽然买进府里时年岁尚幼,但是却还记得幼时在家里对吃食的渴望。因此也是高高兴兴的去了厨房。

春华见小月、冬儿都不在了。忙笑着上前道:“姑娘可有事情吩咐我?”

如梅一笑:“怎么会没有?给我从新梳个头吧,恩,这衣服也换件。虽然是村里的­妇­人,也不能过于失礼了。”

春华笑道:“姑娘也太过小心了,她们不过是大字不识得一个的村­妇­人,见到姑娘您,是她们的福分了,还能挑姑娘刺儿不成?”

如梅摇摇头往起居室走去道:“福分不福分的先别说,只说她们做的事情,你就别看不起这些村­妇­!比起城里的千金大小姐们来,她们都真是强了许多,­操­持一家的吃穿住行,为男人生儿育女,农忙时节还随着夫婿下地……你说你能做到么?”

春华打开衣笼,取出一件白底淡蓝花纹的对襟棉袄,有些咋舌道:“那些事儿我可真不能做到。现在姑娘这么一说啊,我倒是有些佩服那些嫂子们了。怨不得这几日里,厨房里的大娘说,村里的­妇­人们常向她们打听,咱们家是否还要丫鬟呢!不说吃穿比自家好些,还有月钱可拿。”

如梅脱下外袍,任春华给自己换上棉袄,叹了口气道:“过得下去的人家,谁愿意买儿女为奴婢的呢?她们也是打听清楚了我们家收促使丫鬟都不是签长契,这才来打听的。”

待如梅收拾妥当,往花厅里去,才见左右两边各站着三位­妇­人。右边最前一人乃是上次见过的万氏。

“各位大娘,恕如梅来迟了,还望见谅。”如梅笑着向几人一一点头致礼。眼光迅速的扫过几位夫­妇­人,倒没有谁是那种刻薄长相的,东首最前面的­妇­人衣着是几人里最为好的,就是头上都Сhā着两根银簪。

“沈姑娘太客气了!”几个­妇­人忙道。

如梅在主位上坐了,对着福婶点点头。福婶忙笑着道:“这是我家三姑娘,今天请几位嫂子来也想和几位说说话儿。”然后一一指着几人对如梅道:“这是里正家的娘子牛嫂子。”

那牛嫂子就是那东首最前面的人。忙起身对着如梅笑了笑:“早就想来拜访沈姑娘,不过怕突然上门不好,所以就没来。今儿得沈姑娘的请,我们可真是高兴呢。”

其他的几个夫人忙附和着。

“那这几位就麻烦牛嫂子给我介绍下了。”如梅点点头,让福婶下去了。

牛氏自是高兴,忙将几人姓氏是否租种了沈家田地也都说明了。除了牛氏外,东首其余两人,一是魏氏,一是曹氏。在村里家境算得上是不错的,除了自家的田地外,也各租了十余亩沈家的田地。而西首连万氏在内的三人,则是自家没有田地的,完全靠租种沈家的田地过日子。一是花氏,一于氏。

如梅看福婶带着冬儿将四­色­点心端上来边说:“我们家这儿田地乃是十几年前家母的陪嫁,这么些年来,我们家人虽然没怎么过来,倒是叶算得上半个柳家村的人家了。牛嫂子看我这话说得可对?”

牛氏虽然是小小的里正娘子,但是却没见过什么富家大户。她听自家男人说过这田庄东家乃是开封城里的沈家人,还是在京里做官的。如今虽然人没有了,但是也不是他们这些平头百姓轻易见得着的。如今见如梅这话说得客气,心里自然是高兴的。忙扯着几个­妇­人,将柳家村一起吹嘘了一遍才罢休。

如梅听得轻声一笑:“柳家村里的人,我也听老管家福伯说过,大多是老实轻快的人家。哎,说起来,也怨我们家,因为多年在京里,这庄子交代下面的人管,佃户都换了几截我们都不清楚。如今回来了,才发觉好多田地都荒废了。说起来,这几年年景不差,我们家的租子不高,不知道什么缘故?且这村里长满枯草的田地居然都是我家的!”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