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面诊
看五官,观气色 辨脏腑之病
“疾病欲来神色变”,身体的变化过程,无论是从健康到生病,或是由病中慢慢康复,其转变大多是循序渐进的,而且都有蛛丝马迹可循,一定会出现某些征兆。只是这些征兆有的很明显,很容易让人察觉到而及时调理或治疗;然而也有的难寻痕迹,或因个人敏锐度不足忽略了,而导致其恶性发展,直到超出身体极限,健康亮起红灯。
通过本篇就可以学习到简易的方法来观测健康的变化,并能提高自己观察力的敏锐度,从五官形气所隐示的征兆,掌握“治未病”之先机,及早防治和调整。
什么是面诊
看五官。观气色 辨脏腑之病
面诊,即医生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法来对面部整体以及面部五官进行观察, 从而判断人体全身与局部的病变情况。所谓“相由心生”,内在五脏六腑的病理变化或是心理变化,终会表现在脸上的相关区域,所以脸部的望诊最能洞察病机、掌握病情。
早在两千年前,我国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指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路,起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孔)窍。”说明人体内脏功能和气血状况在面部有相应表现,人们可以通过对面部各种状况的观察,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态和病情变化。因此,面诊是有根据的。
五脏之气外应于五窍:鼻者肺之官、目者肝之官、口唇者脾之官、舌者心之官、耳者肾之官。所谓官有“司管”的意思,在临床上可以归纳为以下:
肺气通于鼻,肺脏和顺健康,则鼻能闻香臭;肺有病状则喘息鼻张,影响呼吸气息。
肝气通于目,肝气顺则目清明,目清则能辨五色;肝有病状则目眦会发青,影响视觉。
脾气通于口, 脾和顺则口唇能纳五谷;脾有病状则唇色发黄,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心气通于舌,心气和顺则舌能辨五味;
心气不顺有病状则舌卷短,且颧发赤,影响话语清晰。
肾气通于耳, 肾气足则耳能听五音; 肾气虚则颧与颜黑, 且耳鸣耳聋,影响听力。
五色与五脏的相应关系是赤为心色,青为肝色,白为肺色,黄为脾色,黑为肾色。
五色主病是:
赤色主热,如满面通红,多为阳盛之外感发热,或脏腑实热;若两颧潮红娇嫩,则属阴虚火旺之虚热证等。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